立秋如何开运,立秋后如何养生_民风民俗

立秋如何开运,立秋后如何养生

民风民俗 2023-05-17 12:41www.bnfh.cn民俗风情

开始立秋了,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干燥,而且热,很多人会觉得烦闷口干,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7月立秋慢悠悠”,它的意思正好与“6月立秋赶死牛”相反,“6月立秋赶死牛”,是指这年的立秋来得比较早,相对往年来气温下降较快,这样一来,就得抓紧时间抢收抢种。

1、立秋咱该如何健康“抢秋膘“?

立秋,“立者,建始也”,而“秋者,收也,物于此收敛也”。故立秋即是指夏季结束,秋季开始,天气由热转凉,万物聚集收敛的意思,谈到健康养生,大家想到的还是如何调理饮食。自古以来,秋天即为收获的季节,所以立秋这天人们往往会选择吃一些特殊的食物来小小的庆祝一下,只不过各地食用的庆祝食物却不尽相同,在江浙地区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是因为立秋之后天气渐凉,不再适合吃凉性的食物,所以会选择这一天一次吃西瓜来送走夏天的暑气。

山东地区立秋这一天会吃“渣”,这是一种用豆渣和青菜炒制而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渣,不吐也不拉”的说法,因为秋季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人们希望通过食用这种食物能让自己平安健康的度过整个秋季,而在老北京更是有“贴秋膘”的说法,按照习俗立秋这天要吃肉食,因为一旦立秋,即使气温仍会偏高,但已不再像夏季那样闷热难耐,人们的食欲也会跟着上升,所以秋季要吃点炖煮的肉食,以补偿苦夏带来的消耗。

那么眼看金秋时节就要到来,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养生呢?漫长的夏季使得人们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与体力,加之大家食欲欠佳,更是倍感疲惫,秋季就不一样了,食欲的回归会带给人们更多的摄入,加上秋季物产丰富,是时候开启补充营养,调整饮食的模式了,秋季天气逐渐变得干燥,早晚温差变大,食物也应以“清热润燥”为主,像是蜂蜜、银耳、芝麻、乳制品等就是很不错的选择。

秋季还是进补的重要时节,这样一方面可以补充夏季的损耗,一方面又能为迎接冬季做储备,此时可以选择服用一些“补而不腻”的食物,譬如桂圆、大枣、核桃、南瓜、茭白等,而对于脾胃虚弱的人,秋季也可以多食用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扁豆、莲子、五谷杂粮等。秋季还可以食用一些温性的肉食,譬如牛肉、羊肉、狗肉等,以补充夏季流失的体力,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更多的能量,但此类食物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适量服用,以免过量服用后滋生内热,反而损害了健康,

其实秋季养生除了食补以外,还应该慢慢增加户外活动的频率。老话常说“春困秋乏”,秋天的到来,没有了夏天的暑热,睡眠自然会更加舒适,除了保持好的睡眠医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增加运动来缓解“秋乏”。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立秋之后早晚气候会逐渐变凉,出门运动应注意增添衣物,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至于运动强度则需要一点一点的增加,或者选择散步、慢跑、爬山等强度适中的活动进行,

2、立秋之后人该怎样保养?

开始立秋了,立秋之后,天气逐渐干燥,而且热,很多人会觉得烦闷口干,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发生?一、饮食少吃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减少烧烤、麻辣烫、辣椒等食物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比如多吃藕、梨、枇杷、萝卜等食物,可以生津润燥,帮助代谢。多吃酸味水果,比如苹果、葡萄、柚子、柠檬等,增加粗粮、新鲜蔬菜的摄入预防便秘,烹调方式多注意软烂碎,促进消化。

多喝水气候干燥,一不小心就会“上火”,建议每天喝水要喝到1500-1700毫升,对于特殊工作或者容易出汗的人群,最好可以喝到2000毫升,没事多喝水,不要等到口渴之后再去饮水,少喝冰冷饮,冰冷饮料比如可乐雪碧等等,喝多了很容易增加龋齿、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多喝白开水还是最靠谱又健康便宜的选择。

3、明日立秋,立秋后如何养生?

现在正是酷暑时节,立秋已经到来,就预示着大自然的暑气已经到了尾声,就要进入秋季,中医讲的肺脏和秋季相对应,所以很多会过的疾病和呼吸道的疾病,在这个季节会比较高发,以及阴虚肺燥的人,在这个干燥的季节会比较难受,学会一些秋季的养生方法非常重要,秋燥是要预防的,秋天很多地方都会比较干燥,人体也多会出现干燥的症状,尤其阴虚内热的人,肺燥会非常明显,多喝水,这是生津润燥最直接的方法,房间里面可以配合用加湿器保持湿润,少吃姜葱蒜辣椒等辛辣燥热的食品,少吃油炸上火的食品,以免加重秋燥的症状,可以多食用白萝卜、莲藕、马蹄、雪梨、百合、莲子、白木耳、蜂蜜等食材,有滋阴润燥的作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