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沃结婚的习俗有哪些,有哪些关于结婚的民俗_民风民俗

曲沃结婚的习俗有哪些,有哪些关于结婚的民俗

民风民俗 2023-05-17 12:29www.bnfh.cn民俗风情

这里说说我所处的陇东中部一带的结婚习俗。“十里不同风,百里各异恰”,各地的结婚习俗还是不同的,到了现代,受西方婚俗文化的影响及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过去一些古老的和繁琐的礼节礼俗渐渐的消失,形成了具有中国现代的婚嫁习俗,结婚是人生的大事,是传宗接代的头等大事。

1、有哪些关于结婚的民俗?

1、祭祖。男方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拜祭祖先,2、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3、迎亲礼车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4、待新郎礼车到达女方家,会有男童持茶盘等待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童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新娘,此时,伴娘团会阻拦新郎,不让新郎见到新娘,伴娘团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方可进入,

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7、新娘由伴娘陪伴,伴娘持红伞互送新娘登上新郎礼车,8、女方家返回男方家途中,同样一路燃炮。9、进入新郎家后,向男方父母施礼敬茶,并改口称男方父母“爸爸、妈妈”,新郎父母给新人封红包,10、喜宴流行中西合璧,开始用餐,新娘换中式敬酒服。新郎新娘轮番敬酒,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各家习俗不同,民俗存在差异。

2、你们当地结婚有哪些习俗?

结婚的习俗即结婚的礼节,在中国的古代婚嫁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之说”。到了现代,受西方婚俗文化的影响及时代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过去一些古老的和繁琐的礼节礼俗渐渐的消失,形成了具有中国现代的婚嫁习俗,不过“十里不同风,百里各异恰”,各地的结婚习俗还是不同的。这里说说我所处的陇东中部一带的结婚习俗祭祖本来祭祖拜宗是每年的清明节和大年三十的事,

是缅怀和纪念先祖和新逝老人的一种方式,也已经成为习俗。不过,结婚是人生的大事,是传宗接代的头等大事,,新郎要在结婚前三天上坟地烧纸,燃放鞭炮,把自己的喜讯告诉先祖。既让他们分享这快乐,也是寻求先辈的庇护,迎亲娶亲人员结婚的前一晚,事主与总管及至亲长辈商议娶亲人选。,娶亲的8——10人(含要娶回的新娘),

具体的人员确定还是有原则的大小外家人须各有1人,其余的从“五服”之内的本家挑选。每家至少有1人;娶亲主事的夫妻俩必须是亲门之人,且有子嗣,非离异重组家庭者;如果本家人还凑不够数,有爷辈的可一家去两人,实在不行可考虑外爷(当地还没有男方亲自去女家娶亲的风俗),其他两斤猪肉(叫礼交子)、两根大葱、两瓶白酒(拆盒),这些都要用红纸缠着。

上头(新娘梳头)麦子(半袋)、针线钱(陪嫁衣服鞋等)(提前商议,也有万元、几千的),再准备红包(每包至少100元),迎亲车队一字排开,新郎燃放礼花。正式出发,娶亲车行至女方家门口,早有人等待。一行人进得门去,便招呼在客厅坐定,娘家人已将女方拿来的两瓶酒互换,并装进一点小米。男方家买得衣物、化妆品等及女方陪嫁的被子、衣物也摆开展示,

稍后迎亲之人开始坐上酒席,娘家父母向娶的人千叮咛,万嘱咐,都是客套话。并将上头麦子、针线钱一并交过(有的娘家人还会第二次要点彩礼,叫上道坡),为了息事宁人,娶亲的还是尽量答应其“无理”要求,娶亲的女人,即“娶娘婆”进得新娘的“闺房”。那“闺门”早有娘家兄弟“把守”,沒有两三个红包连门帘也揭不开,进得门去,娶女婆象征性地给新娘梳头,便搀扶出来。

门口早有娘家人撒在地上的筷子,新娘要独自走过去,不能跌倒,新娘及娶亲的都坐上了车子,娶亲的车队在礼炮声中缓缓而去。拉车、抢鞋子当娶亲的车辆即将到达时,早有多人等候,最亮丽的风景莫过拉车。说这拉车,其实是给公公婆婆架上了牛儿犁地的那些家什,旁边还有一人拿着鞭儿赶着,正在弓着腰拉着新娘子的车子,而司机佬故意低档、踩个刹车啥的,有时还会将公公婆婆弄个“人仰马翻”。

想干啥呢?红包拿来,一次又一次,抢红鞋是新郎的男女好友,一古脑儿去脱新娘穿着的红鞋子,是想看新娘下车后没鞋子怎么走路,让她在众人面前出尽洋相。没办法新娘一开车门,新郎便立马去背着就走,这红鞋子迟早还是要讨回来,还是那套路,沒有几个红包想也别想,过门过门指新娘由娘家出门正式踏入婆家。当新娘过门后,先要到公公婆婆房间问好。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