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取名字有哪些,在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_民风民俗

古代皇帝取名字有哪些,在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

民风民俗 2023-05-16 21:18www.bnfh.cn民俗风情

古代的皇帝是真龙天子,那么百姓需要避龙这个字吗。龙的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三皇五帝时期就有龙存在,可以说龙绝对不属于任何皇帝,龙比天子还大,所以皇帝敢把龙这个名字占为己有吗,如果赶上好时候,非嫡非长的,可能也不会有机会坐上皇帝的宝座,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中国人取名字非常有特点,他们认为名字往小取的小孩容易养,比如以前小孩的名字差不多都是狗蛋儿,牛娃之类,龙之大,他们不敢取龙这个字,他们认为名字带龙不会有好下场,但总有一些人不信邪。

1、在古代龙是皇帝的象征,为什么还会有百姓以龙为名号和名字?

看到问题我第一个就想到赵云,常山赵子龙,他的字是子龙,为什么他的字可以是子龙呢?这样会不会冒犯到皇帝?封建社会为了维护等级制度,产生了一个特殊的产物,即避讳,所谓避讳就是自己要避免和皇帝、圣人和亲人的名字重复(“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如果重复的话,那么你就要用其他的字代替,如果不避讳的话,别人会觉得你没有教养,如果你的名字恰好有一个字和新皇帝的名字重复而不避讳,你可能会被砍头,这也是皇帝维护他的天子权威独门绝技,不服就杀头。

明朝朱元璋做了皇帝,因为朱和猪发音相似,所以猪从此改名叫做豕,古代的皇帝是真龙天子,那么百姓需要避龙这个字吗?不需要,避讳主要是名字,龙不是皇帝的名字,不需要避讳,百姓自然可以用。避讳从来不是绝对,有时候可以不避讳,比如清代入关代明的第一朝皇帝世祖名福临,但他从大局看不必要强制百姓避讳,因为避讳非常劳民伤财的事情,试想一下,上百万人改名字不仅百姓伤脑筋官员也要伤脑筋,

龙的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三皇五帝时期就有龙存在,可以说龙绝对不属于任何皇帝,龙比天子还大,所以皇帝敢把龙这个名字占为己有吗?龙这个字不需要避讳,人们可以取有龙的名字和别号,人们对龙的喜爱超乎想象,按理说龙这个字应该普遍存在,为什么古代中国历史上名字上有龙这么少呢?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中国人取名字非常有特点,他们认为名字往小取的小孩容易养,比如以前小孩的名字差不多都是狗蛋儿,牛娃之类,龙之大,他们不敢取龙这个字,他们认为名字带龙不会有好下场,但总有一些人不信邪。

2、古代皇帝的陵墓名字是自己起的还是驾崩之后有大臣起名字?

皇帝陵墓的名字是在皇帝去世后,当时朝廷的礼部大臣根据皇帝生前的表现,进而确定其尊号、谥号,然后再据此选一些与之相应的字眼做陵名,比如唐太宗的昭陵就和他的谥号尊号有关,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约定俗称的称谓比如秦始皇陵,黄帝陵这些都是后世之人的习惯叫法,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这些陵墓的代名词(名气大)。

3、你觉得古代哪个皇帝的名号好,你知道他名字的由来吗?

我是花开时节思春秋,也来说一个比较偏的,看似不幸、其实日子过得不错的皇帝——东汉末代皇帝刘协,皇帝档案姓名刘协字号合或伯和谥号(魏)孝献皇帝谥号(蜀汉)孝愍皇帝别称董侯、汉献帝其他职务渤海王陈留王山阳公出生时间181年4月2日去世时间234年4月21日在位时间189-220年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民族汉族出生地洛阳父亲汉灵帝刘宏母亲王荣(后追谥灵怀皇后)陵墓禅陵所处时代汉末三国汉献帝名、字、谥号的由来汉献帝,姓刘(这是汉朝国姓,没毛病),名协,字合或伯和。

名和字的由来据范烨编、李贤等注《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所注的记载协之字曰合,《张璠记》曰“灵帝以帝似己,故名曰协。”《帝王纪》曰“协字伯和,”据此推测,可能是汉灵帝看着险些出生不了的第二个儿子像自己,故名曰协,取其符合、相同之意。这样,《后汉书》注中所说的刘协字合,与名是相配的,这个字合,一般资料中少见。

而常见的字是伯和,则是取协字的本意以相配,,为什么会有代表老大的伯呢?取字为和、仲和、子和才是合理的,不解。从字源上分析,协是会意字,字形由表示众多的“十”和表示把多股力量合成一股力量的“劦”字组成,“劦”与“协”在甲骨文中本是一个字,《说文解字》解协字为众之同和也。从劦从十,谥号的由来范烨《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的记载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