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为什么是特殊时期,非常时期特殊时刻_民风民俗

1974年为什么是特殊时期,非常时期特殊时刻

民风民俗 2023-05-16 02:12www.bnfh.cn民俗风情

我是1972年10月份进我们村小,站上讲台的。意思是身份是民办,挣的钱是公家的补助,相当于当时工厂的学徒工,非常时期特殊时刻,就必须用非常时期特殊时刻的管理手段、纪律去管理去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所谓的非常时期和特殊时刻就是不同与正常时期,有商榷的余地和等待时机成熟的时间,情况允许还可以讲些客观条件,非常时期特殊时刻就不然了,必须是雷厉风行挺身而出,无条件的服从党的领导,非常时期就叫命令,这是共产党员的组织纪律,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无条件的服从国家利益,在党和国家需要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党员向组织宣誓的誓词中就有的内容,所以,对于履职不到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对于违党的纪律和组织原则的,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的,就地免职或者处分,尚属正常,如果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要依法办理,这就是共产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共产党干部的责任担当所在。

1、非常时期特殊时刻,一个人被当场免职,这说明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非常时期特殊时刻,就必须用非常时期特殊时刻的管理手段、纪律去管理去要求每个党员干部,所谓的非常时期和特殊时刻就是不同与正常时期,有商榷的余地和等待时机成熟的时间,情况允许还可以讲些客观条件,非常时期特殊时刻就不然了,必须是雷厉风行挺身而出,无条件的服从党的领导,非常时期就叫命令,这是共产党员的组织纪律,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冲突时无条件的服从国家利益,在党和国家需要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这是党员向组织宣誓的誓词中就有的内容,所以,对于履职不到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对于违党的纪律和组织原则的,对于不作为、乱作为的,就地免职或者处分,尚属正常,如果给国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还要依法办理,这就是共产党的纪律的严肃性,共产党干部的责任担当所在。

2、有人知道1974年民办教师的工资水平是怎么样的吗?

民办教师严格分应为老民办和新民办两种,老民办是文化大革命以前担任教师工作的;新民办是文化大革命以后担任教师工作的。老新民办教师都不是师范院校生,不是科班出身,时间界线应是1969年,前为老,后为新。农村最早的公办教师大多是旧社会的私塾先生,建国以后,政府仍然留用,为国家公办教师,不过教龄从1949年算起,

公办教师不够用才招收了一些老民办教师。这些人那时身份待遇和公办不同,身份叫民办,待遇比公办差一大截。公办每月最少42.5元,这些老民办只有18~28元,那时对这些人也叫民办公助。意思是身份是民办,挣的钱是公家的补助,相当于当时工厂的学徒工,不过这些人在生产队不记工分。1970年左右开始,这些老民办开始陆陆续续转正,到了1975年左右,基本全部招转完,

缘于教师还是不够用,于是又出现了二次的民办教师,应该叫新民办吧。其实,确切一点讲,1974年那阵,没有人把文革后,非科班出身,从生产队选拔进入教师队伍的教师叫“民办教师”这一称谓的,也未有老新这一说法,我是1972年10月份进我们村小,站上讲台的。那时,公办教师除外,我们这些所谓的先生,分两类队请和乡请,

所谓队请,就是学校学生数突增,原来的公办教师忙不过来,报告乡主管文教的教育专干,专干顺便给一口谕回去和大队商量一下,先请一个。这个大队干部商议研究确定请进来的教师便叫队请教师,队请教师是大队研究决定的,没有批复文件,充其量有个会议记录。队请教师教一段时间后,乡上文教专干抽空前来考察,可能相当于如今的面试吧,先通过座谈访问,后和你面对面谈话,觉得你还够格胜任教育工作,便要你写一份自传上报乡教育组,

队请教师是队上临时委派的,差不多等于如今的干天天活,教多长时间记多长时间的工分。有的是大队某干部的人情面子进校的,水平太差,三天两头没过,便让群众骂落架了,又回队劳动去了,这只能按天记算工分了,谈不上有什么工资。那时的乡教育组其实只是一个文教专干,并且归乡政府管,住在乡政府,文教专干见各队请的教师多了,于是某天借乡政府领导开会,把各队的具体情况在会议上向领导一汇报,领导根据各队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后通过,乡政府专门发一文件经乡政府×月X日会议研究决定,同意×××等同志为我乡乡请教师这个文件是有权威性的,一是认可你为乡请教师,二是教龄计算由发文之日起,三就是所谓的工资一一当时也不叫工资叫乡请补助,每月三元。

记得当时我们戏谑三十大毛,队请教师是没有这三十大毛补贴的,只有工分。成为正式乡请教师后,才有补贴,但这时不需要在小队饲养室记工分了,按乡上要求,执行的是大队固定工的撵工分制度,撵工分就是一个队的所有劳力年终决算时,记工员会计账上平时按天记工后一年的累计工分,有高有低有多有少,但和学生考试一样,总有一二三的名次。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