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是什么意思,漫谈重阳节的习俗_民风民俗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漫谈重阳节的习俗

民风民俗 2023-05-15 13:35www.bnfh.cn民俗风情

重阳节的来历是什么呢?据传,西汉刘邦时期,重阳节只是宫廷和大臣、高官之家活动。重阳节是道德节,十七孔桥是其标志,其文化内涵:一一正确处理德与道的关系,永保青春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有登高、敬老、头上插茱萸的传统习俗。

重阳节有什么讲究?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重阳节历史悠久,具体的起源已经不得而知。但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时期,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我们可以在流传的史料中,找到几个关键词,来体会一下中国人对于重阳节的情感。

(一)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在重阳,我们祭天祭祖,感谢恩德。(二)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在“内火”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在重阳,我们敬畏天地,为火神送行。

(三)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重阳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在重阳,我们欢聚宴饮,祈求长寿。(四)关于重阳节,最令人熟悉的莫过于王维的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在重阳,我们登高望乡,思念亲人。习 俗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祭祀天地,祭祀火星的仪式逐步衰落,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候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