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时间怎么来的,今年的立秋是什么概况_民风民俗

立秋的时间怎么来的,今年的立秋是什么概况

民风民俗 2023-05-15 07:00www.bnfh.cn民俗风情

农历六月份立秋,对于一些种地种的比较早的,是可以获得丰收的,而对于一些种的比较晚的,生育期拖后,由于六月立秋很可能会来秋霜比较早,这样种的晚的农作物没等完全成熟,就被冻死了,所以就说是“晚不收”了。今年的立秋是农历的六月二十九日,即六月的一天,立秋之后气温就渐渐回凉了。

1、六月立秋赶死牛,七月立秋慢悠悠,今年的立秋是什么概况?

今年的立秋是农历的六月二十九日,即六月的一天,立秋之后气温就渐渐回凉了。六月立秋是为早立秋,老农常说“秋湿冷气生,霜冻必早行,秋后北风紧,夜静有白霜”,早立秋,意味着霜期有可能来得早一些,早些年靠天吃饭的农民,点种玉米要靠老天下雨浇灌,如果霜期来得早,早上打霜之后,玉米等农作物就停止了生长成熟,收成就会大打折扣,不得已只有赶种小春作物,那时候作为耕地的黄牛自然忙碌起来了。

2、早立秋和晚立秋是如何划分的?

今年是8月8月(农历七月初八)凌晨3时12分57秒立秋,这一天太阳黄经运行到135度,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一年当中秋天的开始,在气候表现上,一般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大,秋叶染黄,天气渐凉。寻么关于早立秋和晚立秋是如何划分的呢?这个主要从时间上划分,并且有两个划分标准,一个是从月份上分,另一个是从分时上分,下面结合今年立秋,分别说一下划分标准从分时上分“早立秋”还是“晚立秋”一般来讲,在立秋当天的24个小时中,立秋发生在当天凌晨0时到中午12时之间,则为“早立秋”;而立秋发生在当天中午12时到夜时24时的时间段,则为“晚立秋”,

从月份上分“早立秋”还是“晚立秋”一般立秋均在公历8月份的7日-9日,由于公历和农历在时间上有差异,有的时候立秋发生在农历6月份,比如2018年立秋是8月7日,农历6月26日,按月份说这就属于“早立秋”。也有的立秋发生在农历的7月份,比如今年立秋就是在农历7月8日,属于“晚立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是我国古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立秋节气,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于立秋也有很多民间谚语产生,下面就列举几个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一、根据立秋情况判断后续天气的谚语东汉大尚书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这个意思很明了,就是一天中早上立秋,可能天气变冷的比较快,也比较早;而夜里立秋,则会热很长时间,温度也会比较高,但今年的情况是七月份立秋,还是凌晨3点,按月份属于晚立秋,按分时属于早立秋,在两者不相一致时,应以月份为大,这样今年后期天气还是不会冷得太快的,不会象想象中的那么“冷飕飕”的。二、根据立秋情况判断年成的谚语“六月秋早收晚不收,七月秋早晚都收”,啥意思?就是农历六月份立秋,对于一些种地种的比较早的,是可以获得丰收的,而对于一些种的比较晚的,生育期拖后,由于六月立秋很可能会来秋霜比较早,这样种的晚的农作物没等完全成熟,就被冻死了,所以就说是“晚不收”了,

而七月份立秋就没问题了,不管种的早的,还是种的晚一些的,由于季节后移,秋霜期延后,所有作物都会成熟,也就是说七月份立来肯定是个丰收年。今年就是7月份立秋,所以今年一定会丰收,三、根据立秋时作物生长预判后期情况谚语在民间有句老俗话叫“立秋不拿头,秋后喂老牛”,这里的拿头是“出穗儿”的意思,意思是说在立秋这天,如果农作物还没有出穗儿的话,到收获的时候,就收获不到果实,这种庄稼只能等到秋后当做饲喂老牛的饲料,不会有收获粮食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