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震意思怎么解释,震了一下的地震_民风民俗

地震的震意思怎么解释,震了一下的地震

民风民俗 2023-05-15 06:57www.bnfh.cn民俗风情

自从上世纪一九七六年经历的地震动感以来,这是我经历的又一次震感。手机没拿,口罩没戴,我还穿着拖鞋楼下宽阔处己陆续站了很多人谈论这突如其来的地震过后有同学群里发出阳台所有玻璃震裂的视频,时济南长清发生了4、1级地震,左右摇摆(感觉是南北摇摆)频率之高,伴随着低沉的隆隆鸣声地震了…正在看电视,反映过来,我和老公马上穿上外套关上电视跑下楼去。

1、震了一下的地震,很可怕吗?

今天下午5:07时济南长清发生了4、1级地震。自从上世纪一九七六年经历的地震动感以来,这是我经历的又一次震感,虽然只有短短的3秒左右,但确实挺吓人的。左右摇摆(感觉是南北摇摆)频率之高,伴随着低沉的隆隆鸣声地震了…正在看电视,反映过来,我和老公马上穿上外套关上电视跑下楼去,手机没拿,口罩没戴,我还穿着拖鞋楼下宽阔处己陆续站了很多人谈论这突如其来的地震过后有同学群里发出阳台所有玻璃震裂的视频。

2、汉字振和震的含义有何区别?怎么用才妥贴?

“震”和“振”皆从“辰”,要区别这两个字的不同含义,我们就从“辰”谈起。“辰”为十二地支之一,古人用来表时,一年共十二个月分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分别称为孟、仲、季月,每个月又有两个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辰代表一年当中的季春之月,节气为清明、谷雨,辰正即为谷雨日,一天共十二个时辰二十四小时,每个时辰两个小时。这十二个时辰分别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或日昃)、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其中夜半在0时左右各一个小时,鸡鸣在2时左右,平旦在4时左右,日出在6时左右,食时在8时左右,以此类推,人定在22时左右,

辰亦代表食时,时间在8时左右,即7~9时之间,辰正即为8时整。季春之月,万物皆已出达,几无内者,生气正盛,《礼记·月令》云:“是月(季春之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辰正为谷雨日,谷雨者,百谷草木得雨而生也,雨为百谷草木之食,辰时正是百谷草木需雨养壮之时,得雨则壮,壮则精力旺盛,阳气发泄,能量释放,天下万物有所大动也。

《易·说卦传》曰:“震,动也,”“震”字从雨从辰,其本义就是季春之月,谷雨节气,百谷草木得雨而时发,蓬勃而动之状,引申而凡指能量的自然释放。中国古人一日两餐,分别在上午食时和下午晡时,辰代表上午食时,时间在7~9时,辰正即为上午8时整,是古人吃早饭的时候。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又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人吃饱了饭,就有力气,就有精神,就有奋发进取的冲动,就可以撸起袖子加油干,

“振”字从手从辰,其本义就是上午食时吃饱了饭,浑身是力,正摩拳擦掌,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引申而泛指鼓足了干劲的兴奋状态。“震”和“振”在通常状态下通用,“振”从“手”,侧重于描述人或动物,因为人或动物有四肢,有思维,会调动情绪,故有鼓足干劲的兴奋状态;而“震”从“雨”,侧重于描述植物或其它无生命、没知觉的物体或现象,如地震。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