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在古代怎么说,在古代怎么说_民风民俗

十二在古代怎么说,在古代怎么说

民风民俗 2023-05-15 06:52www.bnfh.cn民俗风情

”你看,天数有一、三、五、七、九,不仅仅是三,单挑个三和地数四相乘是十二,就说秦始皇是而喜欢“十二”,解释的有点勉强。后人分析“三十六郡”是十二数的三倍,与十二相关,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推测十二是六的两倍,与六相关呢,“徙天下豪杰于咸阳十二万户”,把十二万户富有人家迁徙到咸阳。

1、古人如何记年月日?比如现在说的公元前217年,在古代怎么说?

古人纪年肯定不是用公元纪年了,使用公元纪年是很晚近以来的事情了,至少在中国,要到晚清才知道有公元纪年这种纪年方法,民国以来才开始使用公元纪年。那么,中国古人用什么来纪年呢?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即把10天干和12地支排列组合,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共组合成60对,每一年为一对,60年为一轮回,循环往复,如庚子年既是公元1840年,又是公元1900年,也是公元1960年,还是公元2020年。

第二是通过帝王等统治者的在位时间和年号来纪年,年号从汉武帝开始使用,每个皇帝在位期间都取一个年号,最开始是五年一改元,后来就随皇帝自己喜欢,想改就改,不想改就不改,如汉武帝曾用过的年号有建元、元朔、元狩等等,后世也如法炮制。到明清以后,皇帝基本一生只用一个年号,如康熙、乾隆等,而在汉武帝创立年号纪年法之前,没有年号一说,统治者便用自己的在位时间来纪年,比如鲁庄公多少年。

各国都按自己统治者的在位时间纪年,极不统一,除此之外,在公元纪年传入中国后,由于受爱国主义驱使,当时中国人还提出了不少关于纪年的构想,比如以孔子诞辰来纪年,以黄帝诞辰来纪年等,但都没有被大众认可采纳。进入民国,中国废除了帝制,年号纪年法也随之废除,采用民国纪年,即以民国某年来纪年,与公元纪年并行,,干支纪年法作为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也一直在采用,直到今天依旧如此。

2、古代十一、十二有别称吗?

谢邀指出,你问的问题很模糊,所以我也模糊的去回答,一,按照农历月份的别称十一月葭月、龙潜月、畅月、辜月、子月、复月、仲冬、一之日、霞月、冬月、长至、黄钟。十二月冰月、除月、腊月、蜡月、严月、涂月、嘉平月、季冬、末冬、暮冬、杪冬、残冬、穷节、星回节、二之日、清祀、寒冬、大吕、严冬、临月、岁杪、丑月,

3、古代帝王都推崇数字“九”,为何秦始皇偏偏对“十二”情有独钟?

谢邀。接到这个问题,上网浏览了一圈,答案多说的是秦始皇喜欢数字“十二”的原因是“古人有“天三地四”之说,三和四这两个数字也象征着最古老的“天圆地方”,三和四相乘正好是十二。”这种解释有点儿牵强附会,《周易·系辞上》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你看,天数有一、三、五、七、九,不仅仅是三,单挑个三和地数四相乘是十二,就说秦始皇是而喜欢“十二”,解释的有点勉强。

远古的的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据传伏羲时代已有,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黄帝以前已有,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组成六十甲子,黄帝命其大臣大挠以六十甲子定历法。齐威王、齐宣王时,邹衍研究创立了五行金、木、水、火、土终而复始“五德之运”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时,齐人将“五德之运”说奏报于秦始皇,秦始皇采纳了这套学说。

认为周朝是“火德”,水克火,秦取代了周,秦朝应该是“水德”,又一说是《封禅书》云“秦文公获黑龙,以为水德,秦始皇因自谓水德”。好巧不巧的是,将五行与“天一地二天三地四”此十位数相配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秦始皇既然信服这套学说,认为秦朝是,“水德”那么,他肯定也信服“地六成水”,

《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载“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改年始,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你看看,秦始皇下令一切能计量的都要以“六”为单位,符节、法冠都是六寸,车宽六尺、六尺为一步,车驾马用六匹,所以,与其说秦始皇对“十二”情有独钟,倒不如说其对“六”情有独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