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 少了哪些,繁体字的最大缺陷有哪些_民风民俗

繁体字 少了哪些,繁体字的最大缺陷有哪些

民风民俗 2023-05-15 06:35www.bnfh.cn民俗风情

(删除了心字)3、親--亲——见不到了。(去了雨字)8、昇--升——变灰暗了,(没了郎君)10、買賣--买卖——无好货了,汉字简化后的几十年,人们已经认可并习惯了使用简化字,为什么要恢复繁体字呢,包括异体字在内、数以十万记的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很少一部分;对于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来有识别三五千汉字,熟练掌握应用一两千汉字的能力足以!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不要舍不得;汉字也是一样,不少简化汉字看上去少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厚重;,文字就是一个符号而已——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与交流的对象,那就什么都不是;有人不愿意放弃繁体字,列举出了不少简化以后的“弊病”——1、體--体——没有骨气了。

1、繁体字的最大缺陷有哪些?

繁体字蕴涵着文化意义,是毛笔书法最常采用的字体,也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那么,繁体字为什么没有成为我们的常用字体呢?这是因为它有着最大的缺陷笔画多,难书写,也难记,繁体字的使用范围比简化字狭窄得多,而且它的使用群体的数量也少。因为,繁体字的笔画大都在10画以上,有时甚至要20多画,

2、有人说当初汉字简化是为了快速扫除文盲,如今是否可以恢复繁体字了?

谢谢官方邀请!汉字简化的目的,是为了书写便捷,提高书写效率,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新气象的彰显,是社会的一大进步。扫除文肓只是一个方面而不是汉字简化目的的全部,汉字简化后的几十年,人们已经认可并习惯了使用简化字,为什么要恢复繁体字呢!如果恢复繁体字,那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就是社会的倒退。简化字,古代已有之,

唐人颜真卿就创造出不少简化字的,请各位朋友看下图上图中的“处”字,有一繁体字“處”和一简体字“处”,源自法帖,是唐人颜真卿所书。汉字改革时,对“處”的简化就是参考了颜真卿的楷书中的“处”,上图中的三个“岁”字,都是唐人颜真卿所书,这说明在唐代就有简体字“岁”了。根据以上两例说明,汉字改革在唐代已经开始了,只是那个时候不是官方提出的,而是文人在繁体字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

3、现在好多人都看不懂繁体字了,你怎么看待这个现象?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

谢谢邀请,要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知道汉字的起源与发展,今天简单地讲,就是汉字从结绳记事开始,由简入繁,再由繁入简,如此反复,精炼,才逐步形成了今天的汉字形体,这里包括繁体,简体,在社会的应用中,新中国的文字改造,功不可未,成就是巨大的,简体字使人们的工作,学习,思想交流,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由于世界上,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使用汉字的群体,如台湾,香港等等,没有经过汉字简化,一直沿用过去流传下来的形体,故形成了今天我们认识的简体与黎体,就工作,学习,思想交流等方面来讲,简体是最好的书写方式,(最形象的比喻就是我们平时在写字时把想说的想要交待的事,从快写的方式记录下来,如行书,草书,)简体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要学习书法,就必须知道汉字的发展演变,知道了这些发展演变史,你也就认识了繁体与简体,。

4、汉字就不再简化了吗?

文字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定是从“表意”向“表音”过渡;这是人类所有文字的进化史,简单、易学、好用,能够帮助人类交流就行,汉字是否需要再简化?答案是肯定的。包括异体字在内、数以十万记的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上只需要很少一部分;对于非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来说,有识别三五千汉字,熟练掌握应用一两千汉字的能力足以!老祖宗留下的玩意儿不要舍不得;汉字也是一样,不少简化汉字看上去少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厚重;,文字就是一个符号而已——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环境与交流的对象,那就什么都不是;有人不愿意放弃繁体字,列举出了不少简化以后的“弊病”——1、體--体——没有骨气了,

2、愛--爱——爱已无心。(删除了心字)3、親--亲——见不到了,(去掉了见字)4、進--进——走向井里,(变佳字为井字)5、逹--达——大不幸了,(幸字改为大字)6、傘--伞——少骨断筋了。(抽去许多伞骨)7、雲--云——缺了滋润,(去了雨字)8、昇--升——变灰暗了,(去日字)9、鄉--乡——成寡妇了。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