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节的古诗有哪些,中国古代有妇女节吗_民风民俗

妇女节的古诗有哪些,中国古代有妇女节吗

民风民俗 2023-05-15 06:32www.bnfh.cn民俗风情

别急,古代的人有充分的想象力,有佳人必定配才子才行,所谓阴阳调和才能是个和谐平衡的世界呀。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在中国的古代,有一个类似于今天的“妇女节”,它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周朝的《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

1、中国古代有妇女节吗?和今天的妇女节有什么不一样?

老衲侃春秋现在来和大家一起“关注历史,讲述历史,解读历史”在中国的古代,有一个类似于今天的“妇女节”,它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这就是中国古代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七夕节在古代有多种名称,别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祭拜织女、切磋女红、乞巧祈福,

七夕风俗中流传时间最久、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乞巧”。古人对一年一度的乞巧习俗十分重视,在七夕夜晚,年轻的姑娘、妇女们要摆上事先准备好的时令水果,对着皎皎明月,朝天祭拜。她们还要举行各种乞巧仪式,虔诚地乞求织女神赋予她们聪慧的巧手,祈求自己能够得到美满爱情的姻缘巧配,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到了宋朝,更是变成了一个盛大的节日,一共要庆贺好几天“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醉翁谈录》宋·罗烨)这种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节目的内容日益丰富起来,明朝的风物志描写的更加详尽“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

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帝京景物略》明·刘侗、于奕正)世界是男人的,也是女人的,所以说,七月初七这天,光是妇女同志过节总显得有些冷清、不热闹不是?过去都讲“才子佳人”,光有了佳人了,才子不是没事干了吗?别急,古代的人有充分的想象力,有佳人必定配才子才行,所谓阴阳调和才能是个和谐平衡的世界呀!才子靠什么出名?靠知识,知识从哪里来?从书本上来,所以这样就自然的联系上了。

这一天,还是传统的“曝书日”,再直白一点就是“晒书日”,周朝的《穆天子传》中就有“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的记载。东汉崔实在《四民月令》中明确了日期“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为何选择七夕晒书呢?是要凑热闹吗?原来,古代传说农历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

南朝的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还记载了一个“晒书”的笑话,晋代的郝隆生性狂傲,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撩起衣服,露出肚皮,人家问他干什么,他回答“我晒书,”意思是肚子里全是学问,你们晒书,我晒肚皮就可以了。把文人彻底奚落了一下,其实郝隆是个领兵打仗的武将,他之所以这样做是蔑视那些为张扬书多、藏书而不读书的人。

要说过节,男的女的应该皆大欢喜才行,但到了司马懿这里,这一日却发生了一件令人唏嘘的人间惨剧,公元201年,曹操担任司空,统揽朝廷大权。由于司马懿看出了曹操篡汉的野心,对他的做法所不齿,拒绝征召,但司马懿害怕曹操打击报复,只好假称有风痹之疾卧床难起,需要在家养病。曹操是个非常多疑之人,后来不放心,居然又派人半夜探府,去打探实情,

看到他确实不像在装病,这才放过了他。等到七月初七这一天,天格外的好,是个难得的艳阳天,一大早,司马懿的夫人张春华,就吩咐婢女翠荷把藏书阁里的书籍,搬到院子里曝晒,等张春华和贴身丫鬟翠荷在院子里放好了那些书简和绢册之后,张春华吩咐到“夫君,你在这里躺着,妾身到村东头田大夫那里买一些草药回来,”“好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