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节气为“气”,二十四节气就是24个“气”,有“节气”和“中气”之分。12是古代用得最普遍的一个数字,如12月份、12时辰、12生肖、12神兽、12地支古人为什么要迷信和崇拜12,在古人眼里,24个节气是有严格区别的,性质不同。
1、古人为何将节气定为24个?
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它是根据太阳运行位置来划定的。太阳运行的轨道被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就形成了24个节气,古人为什么将黄道分成24份,而不是20份或30份或是其他数值?除每月安排2个节气利于农时较为科学合理外,还与古人对数字12的推崇有关。
12是古代用得最普遍的一个数字,如12月份、12时辰、12生肖、12神兽、12地支古人为什么要迷信和崇拜12?《左传·哀公七年》揭示了其缘由“周之王也,制禮,上物不过十二,以为天之大数也,”大概意思是,周朝统一天下后,制定礼仪,上等的物品数量不过12,即最多是12,这是因为12是天界大数。
周代“天之大数”概念的形成,与古人对月亮和岁星这些天体的早期观察和发现有关,二十四节气萌发期正是周朝,人们在划分时序时自然会用上12这个数。在古人眼里,24个节气是有严格区别的,性质不同,古人称节气为“气”,二十四节气就是24个“气”,有“节气”和“中气”之分每月第一个即月首的“气”,称为“节气”;第二个即月中的“气”称为“中气”。
2、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为什么会这么准?古人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汉书《夏小正》传文中“夏历“在一年中,记载每个的物候,气象,天文,农事,田猎的有关记载,这种历法与农业生产的季节密切结合的,所以俗称农历。二十四节是根据大挠氏编制六十甲子周而复始纪年,月,日,时,一直由夏代就延续至,计4680年。我国是以农业立国几千年,所以有文字记载在夏朝开始用二十四节气来掌握农时,
二十四节在六十甲子基础上分大类表示寒来暑往,四季分明制出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制定小暑,大暑,处暑,小雪,大雪,小寒,大寒,霜降的八个节气,象征一年四季物候农时定出雨水,惊蛰,谷雨,清明,小满,芒种,白露,寒露八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尚书,尧典》延续4000多年准确无误,在世界上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