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都有哪些古节日,我国古代都有哪些法定节假_民风民俗

中国都有哪些古节日,我国古代都有哪些法定节假

民风民俗 2023-05-15 06:23www.bnfh.cn民俗风情

我国民俗传统节日可大致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五类。我国古代的节日众多,有的延续至今,绵绵不绝,农事节日是指以农林渔猎等生产习俗为标志的节日,由岁时节令而产生的二十四节气大多为农事节日,庆贺节日是以喜庆丰收、祝贺人畜两旺、平安幸福为主要内容的节日。

1、我国古代的节假日有哪些,都有什么来历?

我国古代的节日众多,有的延续至今,绵绵不绝。这些节日一般源于农事,是在岁时节令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节日”最初并非是“庆祝之日”之意,而是由年月日与气候变化相结合而排定的节气时令。我国古代农历中有二十四节气,平均每月有两个节气,而在这些节气中,有的是标志四季交替的“交节”,由于它们在岁时节令中的突出的位置,所以就液称为“节日”。

最早形成的重要节日有八个,简称为四立、二分、二至(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古代的入们注意到月亮的变化,以月的朔望圆缺定出了一些特殊的日子。如月朔为“上日”,又称“元日”,正月朔日谓之“元旦”,成为一年的第一个节日,又如望日(十五日)月圆,故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称为上、中、下三元和八月十五一起定为节日,其中,上元(正月十五)又是一年的第一个望日,后来发展为元宵节。

我国古代还有以甲子干支排列日时的,这又出现了正月上辛(上旬的辛日),三月上巳(上旬的巳日)等等的节日,就这样,由古代历法年月日和节气时令结合构成的岁时,逐渐由于主产、生活、信仰活动的安排,发展形成了大大小小的节日,并在长期的社会传承中形成为我国的民俗传统节日。我国民俗传统节日可大致分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游乐节日等五类,

农事节日是指以农林渔猎等生产习俗为标志的节日,由岁时节令而产生的二十四节气大多为农事节日。祭祀节日主要内容是供献天地、祭祀神灵、祭奠祖先亡灵、祈禳灾邪、驱恶避瘟等信仰习俗为标志的,这种节日占多数。如腊八节、清明节、祭灶等,纪念节日的主要目的不是祈神拜佛,而在于纪念。主要有寒食节、端午节等,庆贺节日是以喜庆丰收、祝贺人畜两旺、平安幸福为主要内容的节日。

2、我国古代都有哪些“法定节假日”?

据史料记载,我国休假制度最早记录可追溯到孔子时期,晋代陆云在《请吴王观书启》中称“孔子假期玩年,至于韦编三绝,”汉朝休假制度粗具雏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例假;另一类是节令假。《汉律》记载说官员每过五日可以休一沐,称为“休沐”,即休息和沐浴的意思,因为当时朝廷要求各级官员集中在官衙办公和食宿,没有特令,平常不得回家,只有到了“休沐”,才可以洗浴更衣,回家团圆,打扫卫生或走亲访友,所以称做“五日休”。

《汉书·霍光传》载“光时休沐出,桀辄入,代光决事,”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宝光寺》载“京邑士子,至于良辰美日,休沐告归,微友命朋,来游此寺。”可见,我国的休假制度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了明文的规定,我国古代的节日主要有以下这些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3、你心目中最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在我心目中,重要的中国传统节日是一,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真是迎新春举国欢庆,贺佳节万家团圆,“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按习俗,农历腊月初八这天要喝“腊八粥”。从此家家户户忙于杀猪、羊、鸡和准备年货了年三十贴春联、为祖先上供上香、中午年饭乃美味佳肴和美酒芳香除夕看春晚、接财神放鞭炮、吃水饺、压岁钱、守岁年俗文化丰富多彩。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