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五行为什么,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土德_民风民俗

德五行为什么,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土德

民风民俗 2023-05-15 06:23www.bnfh.cn民俗风情

五行的四方排序,金木水火土。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五行的五合之序,土金水木火,这个次序强调了土的重要性,因为万物离不开土,最终都要回归于土,所以五合五行以土为首,然后依据五行相生之序展开,下面我从“序”的角度来讲讲怎么理解五行,这个倒是和我们题目说的五行排序有点关系。

1、汉朝刚建立时是水德,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土德?为什么又被人称为炎刘,变成了火德呢?

这就是关于“五德终始说”的演变过程,还有汉朝对秦朝不期的不同看法有关。解释一下“五德终始说”,这是战国时阴阳家邹衍提出的一种观点,他认为各个朝代的运势与金木水火土五行有着紧密的联系。“五德”就是对应“五行”的五种德行,“终始”就是周而复始,不跳出轮回,这套理论被统治者所接受,作为自己“正统”的象征。

每个王朝开始时,都要拟定自己所对应的“五德”之一,来制定自己王朝崇尚的颜色等,金德尚白、木德尚青、水德尚黑、火德尚红、土德尚黄。后世所谓“奉天承运”其中的“承运”就是遵循五德终始的意思,那五德终始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传承的呢?无外乎两套标准,一是相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后一个朝代是前一个朝代“生”出来的;二是相克,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

这个产生过变化,按照邹衍最早的理论,“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所以很显然,是按照相克那条线,于是,根据这个理论,秦朝就应该是克火的水德,所以秦朝确实崇尚黑色。,汉朝建立后,定五德时,丞相张苍提出秦朝国祚太短,不应承接周朝的火德,而应该跳过,由汉朝承接周朝正统,为水德,这就是为什么汉朝最开始是水德。

到了汉武帝时期,认为跳过秦朝的做法欠妥,于是对五德重新排了一下,秦朝承接周朝为水德,而汉朝承接秦朝为土德,服色尚黄,自此至西汉末,汉朝都成了土德。事情到了王莽时期又有了变化,王莽为了标榜自己夺位的合法性、正统性,采用了刘向、刘歆父子提出的新一套理论,彻底推翻了原本邹衍提出的五德相克顺序,而改用相生的顺序,

革除了秦朝的地位,于是变成了“虞土、夏金、殷水、周木、汉火”。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承认了这套理论,就此,汉朝遵循火德,故被称为炎刘。汉朝之后,基本遵循相生理论,各个分裂时期的小政权各自遵循的正统顺序又有不同,到了明朝灭元之后,元明清三朝又开始按照相克理论走(元金、明火、清水)。故而,所谓五德终始论不过是各个政权为自己的“正统地位”脸上贴金,随意更改罢了,没什么意思,

2、德不配位,为何必有灾祸?

一个人的福报是有限的,就如同是银行存款。大肆的挥霍,不懂得珍惜福报和积累福报,总有福报被消耗完的一天,到那个时候一旦福报消耗完,那么这个人的寿命也将走到终点!举个例子,在现实中一般老年人都是不愿意过大寿的。为什么?问问他们就知道了,有的老年人刚过完大寿没多久在无病无灾的情况下就去世了。这是因为他们的福报本身已剩不多,本来剩余的福报能够使他(她)再多活个几年,

结果一场宴席(过大寿肯定要大摆宴席)残害了不少的生命,导致消耗了大量的本身已经不多的福报。福禄已尽,生命走到尽头!有的人一旦升官发财,各种灾祸和伤病就会接踵而来!这是因为他们的福报还不足以支撑他们现在所享用的,就如同:一把椅子最多只能承受100斤的重量,你非要搬200斤重量的物品放在上面,你可以想想这把椅子会怎么样??这把椅子的承受力就好比人的福报,而放在椅子上的各种物品就如同现代社会的人们不惜一切代价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这就是“德不配位”的根本原因!。

3、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该如何理解?

这个题目所说“金木水火土”的顺序就很不正确,而不管是自然还是生活,规律、规矩、规则都是无处不在的,这些东西都体现一个特点那就是要讲“序”。顺序、秩序、排序,如果我们还讲礼或者要讲理,那不把“序”搞清楚,那就是在乱搞或乱讲,所以下面我从“序”的角度来讲讲怎么理解五行,五行之“序”从哪开始讲呢?古书记载的都不一样,很长时间我都搞不清楚原因,现在明白了一点。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