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关于中秋的古诗,有哪些咏中秋节的古诗_民风民俗

有哪些关于中秋的古诗,有哪些咏中秋节的古诗

民风民俗 2023-05-15 06:19www.bnfh.cn民俗风情

历史上中秋节的古诗有很多,其中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最具代表性。今天上午开车,私家车999的主播正在聊中秋的名篇名句,其中就提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重温一下此佳篇,此诗与苏轼的《中秋词》齐名,都是在描写中秋之月,都是在述说思念远方的亲人之苦。

1、有哪些咏中秋节的古诗?

中秋佳节由来已久,古往今来也留下了很多千古名篇和永垂不朽的千古名句,今天只说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天上午开车,私家车999的主播正在聊中秋的名篇名句,其中就提到了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们重温一下此佳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北宋.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话说此篇作于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当时苏轼在密州做太守,密州也就现在山东诸城。

这年中秋,想必作者仰望明月,思绪万千,或喜或悲,所有情绪都在这首词里了,这首词好像也改变成歌曲了,在电视上听王菲唱过。再说个题外的话,此中的子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大家对苏辙的认识好像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他留下的诗篇,似乎一时间一首也想不起,难道苏辙的才华与哥哥相比,差距就这么大吗?其实不然,苏辙同样才华横溢,同样在朝为官,只是他与哥哥相比,他为人低调,不张扬,静水深流吧了,

2、历史上关于中秋节的古诗有哪些?你是如何对它们做赏析的?

历史上中秋节的古诗有很多,其中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最具代表性。全诗如下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月夜,怀念远方亲人的诗,此诗格律严谨、章法紧凑,气息浓郁,情感真挚。开篇首句,採用了平铺直述的写法,

首联“海上生明月”,就把时间、地点交代的很清楚。此句朴实无华,脱口而出,没有一丝点染的色彩,下句“天涯共此时”引出人物,自然浑成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其层次井然、脉络分明,从眼前的景色写起,由近及远,然后一笔荡开,再由景入情,求得了情景交融的最佳效果。此联虽平淡无奇,却意境雄浑阔大,是历代‘’公认‘’的佳句,非常引人入胜。

颌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以“遥夜”与“竟夕”相呼应,上承起首两句,采用了"流水对"的写法。一气呵成,自然流畅,又极具远古风韵,接着又旁生枝节,描写了有情人之怨。嫌这月太亮,烦这夜太长,又恨这情景勾引起了人们的相思,而害得诗人彻夜难眠,其实这些都是在讲述这轮明月的美,更加引起人们对此诗、此情的关注。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接着写诗人披衣而起的情景和无奈心境,此联极为工整稳健、自然流畅,极其细巧地写出了深夜的实景和"对月‘’而不能眠的真情。为下一联作进一步铺陈及点染,不同凡响,未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不堪”之句,更是构思奇妙,意境幽清。悠悠托出了不尽之情,诗人突发奇想,要亲手把这轮明月摘下来,去送给思念的亲人,

这是一种“尾巴高翘”的写法,是诗人倾注全力打造,加以提升之句。使情感更加激扬、浓烈,使理念更加明朗、清晰,是诗歌感性的升华,诗称之为情结,知之不可为,只好留在现实,囬到梦中去了。诗至此戛止,以梦作结,直吐衷怀,思念之情,难以名状,实在是令人回味无穷的好结,这首诗的尾联有"画龙点睛"之妙,不仅呼应了全篇,给人以旷达、超脱、潇洒和轻松之感,而且与诗开篇的平淡无奇形成鲜明的对比,在情绪和感情的表达上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