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的民族节日是什么,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_民风民俗

傣族的民族节日是什么,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

民风民俗 2023-05-14 16:07www.bnfh.cn民俗风情

1,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为是

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是泼水节.故答案为泼水节.
是的

2,什么是傣族人民的节日

水节,是傣族人民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泼水节也是傣历新年,傣语称尚健 、尚罕,是送旧迎新的日子。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之间(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农历
傣族人民最喜欢的节日是泼水节。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公历的4月中旬。

3,傣族的节日有哪些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关门节为傣历9月15日,开门节为傣历12月15日。两节相间三个月,是全年最大的斋赕时期,各地都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和隆重的佛教典礼。大家都要按佛规向佛奉献食物、鲜花、经书、衣物和钱币,活动带有浓厚的宗教活动色彩。泼水节是傣族重大的传统节日,时间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属佛教一年之首的宗教节日,是傣历新年。傣语称为“尚罕”、“京比迈”(新年),还有“ 厚南”(泼水节)、佛诞节、浴佛节或花节的叫法。在节日里,傣族群众要举行泼水、赛龙舟、放高升等娱乐活动,期望从此驱走昔日的灾难和病魔,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人畜两旺。
泼水节 火把节
比如泼水节啊,
泼水节呀!我就是傣族
泼水节

4,傣族著名的节日是什么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节日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竟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乇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 傣族的泼水节就是傣历新年,一般在公历四月中旬,历时三、四天。原俗在节日清晨男女老少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后男女青年泼水为戏,认为可消除疾病。而现在每当节日来临,不分老少都互相泼水祝福,还举行赛龙舟、放高升等活动,并与赶摆结合,使泼水节更添新彩。 ,阿昌族和德昂族(崩龙族)也过泼水节。 关门节、开门节 傣族的关门节在七月中旬,正值农忙季节。举行关门节就是禁止人们外出,禁止青年谈情说爱,以便集中精力搞生产。这期间,信奉佛教的也要进行宗教活动——赕佛,老年人更为频繁。 到十月中间,持续了三个月的关门节结束,开门节也随之到来。这时,农忙已经过去,人们可以外出,青年人也可谈恋爱或成亲。

5,傣族的节日有哪些哇

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 关门节、开门节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泼水节浴佛节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傣族群众都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赛后就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的竹楼里保管,待第二年泼水节到来之前,再把拆散的龙船拼装起来,拼装龙舟就称之为“旱黑”。花街节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如果情投意合,两人就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掀开青翠的芭蕉叶,只见喷香的糯米饭用鲜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黄一半鲜红,以芭蕉叶相隔一层又一层盛满猪脊肉、油炸干黄鳝、腌鸭蛋等美食。两人一起吃着,说着情话。吃完秧蔑饭,提亲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泼水节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一天是迎新 花街节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

6,傣族节日都有哪些哇

1.节日名称泼水节 主要活动内容赛龙舟、泼水、歌舞 时间(农历) 阳历四月中旬 2.节日名称送龙节 主要活动内容 祭祀、歌舞 时间(农历)公历一月 3.节日名称关门节 主要活动内容 琰佛塔、歌舞 时间(农历)阳历七月中旬 4.节日名称开门节 主要活动内容串寨、放高升、歌舞 时间(农历)阳历10月中旬
傣族,也称“傣泰民族”或“泰老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传统节日有一、关门节  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祖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7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3个月。  关门节那天,傣家村寨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一大早,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蒸彩色糯米饭和制作糕点,赕佛或馈赠亲友,备办酒席会餐。  在关门节的三个月期间,民众到佛寺里听高僧讲经是一项主要活动。高僧讲授的内容少不了成佛者的故事,并以此来教化众生立志成佛。从关门节至开门节的三个月期间,傣家人不举行婚礼,不建盖新房,不出远门,要集中精力搞生产,定期到佛寺拜佛、赕佛,虔诚信佛的长者,自觉戒斋,穿白衣服,包白布头巾,有的还到寺内住宿,每隔七天举行一次拜佛活动,届时,信众们带上食物、蜡条供祭佛祖,聆听寺内高僧颂经,讲解教规、戒律、佛经故事。还要举行一次称为“赕坦”(献经书)的重大活动。 三个月的关门节日期届满,即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便举行开门节庆祝活动。信众们像参加关门节庆祝活动一样,带上纸花、蜡条、花树、食物、钱币来到佛寺,举行隆重的赕佛和颂经活动。也像关门节一样吃施舍饭、僧众聚餐,和关门节一样的热闹与欢乐。夜里,在佛寺内燃放火花、放高升、点孔明灯、跳舞、并舞灯环游各村寨,庆祝安居斋戒期结束,表示已从关门期进入开门期。这个夜晚之后,傣家村寨又恢复往日的多情浪漫的生活,僧侣们即可以走出佛门,信众可以出远门,傣家可以盖新房,小伙子们可以串姑娘,恋人可以举行婚礼。  二、开门节  开门节,也称"出夏节",与关门节(入夏节)相对应,源于古代印度佛教雨季安居的习惯。  傣历的十二月十五日凌晨,各村寨的佛寺都要击鼓为号,告诉人们节日已到,村寨佛寺里的佛爷这一天要集中到佛寺念经,百姓要做斋饭送到佛寺内让僧侣们享用。各村寨的老年信徒也要到佛寺去滴水、纳佛。民间的信徒也到佛寺中静坐参佛,听佛爷讲经说法,每隔七天举行一次“赕佛”活动,以食物、鲜花、银币、纸币等献佛。这段日子人们可以外出,青年男女自由谈情说爱和结婚。 “赕佛”活动,由佛爷、和尚集中诵读经文,全村寨的信徒都要到佛寺里静听经文和忏悔。各寺庙要互相邀请对方的佛爷、和尚到自己的佛寺里诵经,以促进佛寺之间的交流。每户人家要给佛寺奉献经书,经书送到佛寺后,便由和尚诵读,献经者要跪在诵经台前静心倾听。所献经书内容除了宣传佛教思想外,还记载着傣族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天文历法和医学知识等。  开门节,象征着三个月以来的雨 季已经结束,表示解除“关门节”以来 男女问的婚忌,即日起,男女青年可以 开始自由恋爱或举行婚礼。节日这天,男女青年身着盛装去 佛寺拜佛,以食物、鲜花、腊条、钱币敬献。祭把完毕,举行盛大的文娱集会, 庆祝从关门节以来的安居斋戒结束。主要内容有燃放火花和高升、点孔明 灯、唱歌跳舞。青年们还将舞着各种 鸟、兽、鱼、虫等形状的灯笼环游村寨。 这时正逢稻谷收割完毕,故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三、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泼水节  泼水节  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重新出发。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浴佛”--为佛像洗尘。也是祈求神灵保佑人们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浴佛”完毕,集体性的相互泼水就开始了。一群群青年男女用各种各样的容器盛水,涌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尽情地洒,笑声朗朗,全身湿透,兴致弥高。

7,傣族人有哪些节日

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大约有人口一百多万。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部靠边境的弧形地带,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孟连、元江、新平等自治县。少部分散布于其他县区。傣族历史悠久!在汉代,傣族先民称为“滇越”,魏晋称为“濮”、“越”、“僚”、唐宋称为“金齿”、“银齿”、“白衣”,清代多称“摆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傣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傣族。傣族主要节日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巡田坝节、花街节、入夏节、出夏节等等。 泼水节傣族新年。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后演为以泼水为戏的节日。相传,古有火魔无恶不作,抢走7个姑娘。最年轻的姑娘侬香,得知了杀死火魔的秘密拔下它的头发把它勒死。魔头成一团火球,落在哪里,哪里就起火。姑娘们即挑水相泼,灭了邪火。此传说相沿成习,渐成泼水节。一说此俗源于印度,婆罗门教徒每年此时到河中沐浴,洗去罪恶;年迈者不能下河,子女便为其泼水洗罪。后传入中华民族傣族地区。等等
傣族的节日,多与宗教活动有关。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关门节、开门节关门节,傣语“毫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9月15日(公历7月中旬)。开门节,傣语称“翁瓦萨”,时间固定在傣历12月15日(公历10月中旬)。在这两个节日当天,各村寨的男女老少都要到佛寺举行盛大的赕佛活动,向佛像佛爷敬献美食、鲜花和钱币,在佛爷佛像前念经、滴水,以求佛赐福于人。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3个月内,是“关门”的时间,为一年中宗教活动最频繁的时期。礼佛,听佛爷讲经,7天一小赕。晚上要放火花、爆竹、高升(孔明灯),举行“赶摆”。关门期间,男女青年可以谈情说爱,但不能结婚,不能外出;待“开门”后方能结婚和外出。泼水节傣历年——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傣语称“桑勘比浴佛节迈”或“楞贺桑勘”,意为六月新年。时间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约在农历清明后十日举行,它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节期一般是3天。头两天是送旧,一天是迎新。节日清晨,傣族村寨的男女老幼沐浴盛装到佛寺赕佛,并在寺院中堆沙造塔4、5座,大家围塔而坐,聆听佛爷念经。之后,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佛寺礼毕,青年男女退出,相互泼水祝福。接着成群结队四处游行,泼洒行人以示祝福。西双版纳每年过泼水节的时候,傣族群众都要在澜沧江举行声势浩大的龙舟赛,赛后就将龙船拆散放进佛寺的竹楼里保管,待第二年泼水节到来之前,再把拆散的龙船拼装起来,拼装龙舟就称之为“旱黑” [21] 。花街节花腰傣最隆重的节日要数农历正月十三的“花街节”。这天,上千名青年男女从周围的村寨汇集到花街。节日的花街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小卜少(少女)排成长队,款款走过花街,竞妆比美,风情无限;小伙子们则瞪大眼睛寻找意中人。如果情投意合,两人就相约到凤尾竹下荔枝丛中,姑娘解下腰间的秧篾饭,掀开青翠的芭蕉叶,只见喷香的糯米饭用鲜花汁染成了一半金黄一半鲜红,以芭蕉叶相隔一层又一层盛满猪脊肉、油炸干黄鳝、腌鸭蛋等美食。两人一起吃着,说着情话。吃完秧蔑饭,提亲成婚的大事也就定下了 [1] 。
傣族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巡田坝节、花街节、窝巴节等。 1、关门节。傣语叫“进洼”,意为佛主入寺。云南傣族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九年十五日(农历七月中旬)开始举行,历时三个月。 2、开门节傣语叫“出洼”,意为佛主出寺。云南傣族的传统宗教节日。每年傣历十二月十五日举行。其活动内容与关门节一样。傣历十二月十五日,将进洼时摆在佛座后面的东西拿出烧掉,表示佛已出洼,十六日和尚出洼,全家男女老幼到奘房拜佛。 3、泼水节傣族新年。时在傣历六月二十四到二十六日(夏历四月中旬),节期三、五天。节日清晨,男女老幼沐浴更衣,到佛寺赕佛,即给佛像洒清水洗尘,然后互相泼水,除疾消灾。 4、巡田坝节每年农历正月十三日举行,节期一天。这是当地傣族独特的传统节日,这一天村民们组成队伍,杠彩旗、吹喇叭、敲锣放炮。按预定的路线走完田坝,便聚在一起制定春耕大忙时期的村规民约,以保证春耕能按节令完成。 5、花街节又叫“热水塘花街节”,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举行,节期一天。主要习俗是就热水塘的温泉沐浴,以除去旧年的污秽,迎接新的一年。这一天,未婚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寻找伴侣。 6、窝巴节是傣族祈求渔业和水稻丰收的节日,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在大姚湾碧举行。举行隆重的仪式以祈祷风调雨顺。
傣族有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等节日
泼水节 …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