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丧有什么讲究,农村丧事讲究多_民风民俗

出丧有什么讲究,农村丧事讲究多

民风民俗 2023-05-20 20:13www.bnfh.cn民俗风情

只于过年期间办丧事有什么讲究?过年期间办丧事没有什么讲究,按常规进行就是了。各地方无论办什么事都有不同的讲究和习俗。寿衣的件数和材料都是有讲究的,件数一般是五、七、九单数,材质上多用“绸子”,不用“缎子”,因为"缎子”与“断子"谐音。

你们那里葬礼有哪些忌讳?

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各地方无论办什么事都有不同的讲究和习俗。关于葬礼,我认为无论是哪里的葬礼,中国的、外国的、汉族的、其他民族的。忌讳的事都应该差不多,参加葬礼时比如:穿戴要庄重,表情要严肃,行为举止要稳妥,语言要检点。也就是忌讳穿喜庆的服装,大红大绿等。忌讳葬礼喜笑颜开,说说笑笑。忌讳葬礼时打打闹闹。

在乡间举行葬礼之前,孝子摔盆有什么讲究?

孟子孔子的追随者孟子(公元前371年——289年)把“孝”提升到了很高的位置,在他的意识里,“孝”是一个人人品的核心体现,如果一个人连“孝”的概念都没有,那么,他就是一个无用之人,将来注定干不成大事。孟子把体现孝道的行为分成三个,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不孝有三”。第一,不能赡养父母和关爱家人,不听父母话的人,称不上孝子。

第二,不能尊敬父母和履行本职的人,称不上孝子。第三,不能安身立命,没有后嗣,不能为父母送终的人,称不上孝子。可见,孟子对“孝”的阐述更为具体,也更接地气,是实实在在教导人们怎样尽孝。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推崇。葬礼像农村老人过世,后人穿白戴孝,为老人送终,就是体现孝道的一种具体方式。在送终时,还要举行一些传统仪式,比如,摔碎瓦罐,同样包含了深刻的文化传承。

关于“孝子摔瓦罐”的文化传承,跟南北朝西魏时期形成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关。南北朝时期,战火不断,许多人家的生活朝不保夕,那些贫苦人家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西魏北方某地有一户四口之家,家庭成员是父母,妹妹,以及小伙子。在两年内,四口之家发生重大变故,因为饥饿和疾病,母亲、妹妹和父亲相继去世。摔瓦罐到父亲去世时,四口之家已经一贫如洗,小伙子连埋葬父亲的一口薄棺材也买不起,甚至连摆放在父亲灵堂前上香的香碗也拿不出。

无奈之下,小伙子狠下心拿出家里仅有的一只陶罐,陶罐里是半罐种子,是来年播种的唯一希望。他决定把陶罐当做香碗使用,把种子拿去换一片席子,作为下葬父亲的工具。在倒出种子时,小伙子不小心把陶罐掉在地上,瞬间摔碎,种子撒了一地。小伙子看到此情此景,伤心的嚎啕大哭起来。他的哭声吸引邻居前来,当邻居得知此事后,为小伙子的孝心大为感动,父老乡亲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一文,我两文,他三文地凑钱,为小伙子父亲办理好丧事。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