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间怎么分,古代一天的时间怎么分_民风民俗

古代的时间怎么分,古代一天的时间怎么分

民风民俗 2023-05-20 20:00www.bnfh.cn民俗风情

油灯钟是把时间刻度标在盛油的玻璃器皿侧面,油的水平线因燃烧消耗而下降,据此可看出时间的流逝。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古人的一天,和我们现在的一天是一样的,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对应现代时间如下。

1、古代一天的时间怎么分,一天也是24小时吗?

古人的一天,和我们现在的一天是一样的。只是古人没有24小时的概念,他们的一天是12个时辰,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对应现代时间如下:子时:23:00~01:00丑时:01:00~03:00寅时:03:00~05:00卯时:05:00~07:00辰时:07:00~09:00巳时:09:00~11:00午时:11:00~13:00未时:13:00~15:00申时:15:00~17:00酉时:17:00~19:00戌时:19:00~21:00亥时:21:00~23:00一时辰有八刻(一刻合现代15分钟),所以古人砍头都在午时三刻,也就是1145左右,马上12点,阳气旺盛,死者不易化鬼。

2、古代人怎么计时间的?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记载。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漏壶,又称刻漏,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几乎与沙漏出现了油灯钟和蜡烛钟,油灯钟是把时间刻度标在盛油的玻璃器皿侧面,油的水平线因燃烧消耗而下降,据此可看出时间的流逝。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