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墙土怎么补火,种地要用城墙上的土_民风民俗

城墙土怎么补火,种地要用城墙上的土

民风民俗 2023-05-20 14:52www.bnfh.cn民俗风情

别说老城墙到土了,我们这里还有一句老话。常听老农种地要用城墙上的土,这种方法对吗,城墙也不是上下一般粗的,而是下粗上细,城墙坡度一般是70°~80°,而且高度越高城墙随之就会越厚,夯土时还有一个关键工序,就是控制土的含水率,含水率太低,夯筑的城墙质地松散不结实,含水率太高了,跟泥糊糊似的你还怎么夯。

1、据说明代以前城墙为夯土修筑,土城墙遇到下雨天怎么办?不会脱落吗?走在上面不滑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了解古代城墙的建造技术了。1、夯土材料主要是“熟土”,就是通过发酵后的土再掺着一些田底泥、胶泥类的黏土,然后反复锄捣,这个过程就是促使土壤中的腐殖物质通过发酵流失掉,俗称“熟化”,这样的土筑成的墙强度高而且不易开裂,熟土与砂石、石灰按一定比例混合就成了三合土,这才是最终的夯土材料。

东晋时北方十六国之一的夏都统万城就采用了这一工艺,基本可以达到刀锥不入的程度,这也是使用这种“熟土”材料的最早记录,2、在上述“熟土”里再添加一些糯米汁、桐油、白友等有机材料,当作胶凝剂,这样不仅能再提高一些强度,还能增加韧性和防渗功能。关于城墙使用糯米石灰胶结也有确切的记载,《宋会要》载有“乾道六年,修和州城其城壁表里各用砖灰五层包砌,糯粥调灰铺砌城面兼楼槽城门,委皆雄壮,经久坚固“,

除此之外,古代也没有承受压力、拉力的钢筋啊,在现代建造工艺里没有钢筋几乎就和豆腐块差不多。别说钢筋了,很早连冶铁都费劲,通过考证发现,我国古人创造性加了竹片、竹丝作为筋料,形成了最早的”加筋土“。一直到现在,民间还有这种古老的方法,祖辈们的老房子多是用土建的,你注意看,那土墙里就有很多麦秸,稻草,古代城墙建造的时候用这种竹丝、竹片用的非常密集,基本每夯土8~13厘米厚,就要加一层这种加筋材料。

3、城墙也不是上下一般粗的,而是下粗上细,城墙坡度一般是70°~80°,而且高度越高城墙随之就会越厚,夯土时还有一个关键工序,就是控制土的含水率,含水率太低,夯筑的城墙质地松散不结实,含水率太高了,跟泥糊糊似的你还怎么夯?就算你勉强夯实了,水分一蒸发墙体很快就开裂了。古代没有实验设备去测含水率,就靠经验,“熟土”紧捏能成团,抛下即散开就认为水分合适了,

2、常听老农说,种地要用城墙上的土,这种方法对吗?

问题常听老农说,种地要用城墙上的土,这种方法对吗?你好,我是卫龙,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这句老话俗语大概应该是北方农村的吧?因为在过去北方农村的村庄都是用城墙围起来的,城墙的门都是定时开关的,不过这里所说的城墙是广义的,泛指一些年代比较长久的老土墙。老土墙上的土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雨淋、烟熏火燎,会积累了一定的氮磷钾元素以及微生物的,用这样的尘土上到地里,就能提高土壤肥力,多打粮食的,

别说老城墙到土了,我们这里还有一句老话穷汉添富汉,不如穷汉刨塄坎。意思是说穷人巴结富人,还不如去刨些田坎上的尘土施到地里去,还能多打些粮食呢,以前农民种地没有化肥,为了能多打粮食,除了养猪养牛积攒农家肥以外,还想方设法搜集土杂肥呢。还有一句俗语,闲土三年也肥田,十年土墙赛豆饼,记得在大集体的时候,每年的冬天生产队长都会带领社员搜集土杂肥。

轰轰烈烈的开展什么打锅台,换土炕,拆老房,掀旧墙的积攒土杂肥运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广积肥,多打爱国粮,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所以说,这句老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这种方法也是对的,现在虽然有了各种化肥,人们普遍喜欢施用化肥粮食产量也提高了,土壤却退化了,肥力也下降了,人们又开始重视起了施用有机肥了,以上是卫龙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