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周期是多少,二十四节气是何人所创_民风民俗

二十四节气周期是多少,二十四节气是何人所创

民风民俗 2023-05-20 14:46www.bnfh.cn民俗风情

最早最全记录“二十四节气”的,是《汉书.律历志》。“二十四节气”中,并非每个“节气”都是十五天,而是通过添加“废日”,从而保证“二十四节气”的天数,与“太阳回归年”一致,中国二十四节气时间是依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天文气象变化规律而定的,现代天文学证明,“二分”,是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二至”,则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

1、二十四节气是何有所创?距今有多少年了?

我国较早的古历书《夏小正》对物候已有祥细的记载,并以全年十二个月为序,记载了每个月的天气、物候、民事、农事、气象等方面的内容。距今2700多年的春秋时期,先人们用土圭测量正午时刻的影子长短,确立了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的时期,两至和两分确立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也相继确立。《吕氏春秋、十二纪》中记载了完整的这八个节气,

秦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根据本区域历年的气候、天气、物候以及农业生产活动的规律和特征,先后补充确立了其余十六个节气。这十六个节气分别是:雨水、惊蛰、清明、谷雨、小满、芒种、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至此,二十四个节气逐渐趋于完善。西汉的《淮南子》一书,祥细记载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

2、二十四节气是何人所创,距今有多少年了?

“二十四节气”,肯定不是哪一个或者哪几个人单独创立的。最简单也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尽管“二十四节气”的全部名称,在西汉才见于古籍记载,但最晚在战国时期,这一系统已全部形成了,进一步说,“二十四节气”的雏形,要前推至距今6000年以前。即是说,“二十四节气”的创立,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凝聚了无数上古先民的天象观测、智慧计算才形成的,

至于说哪位上古或远古“圣贤”创立了“二十四节气”,还包括其他的著名文化科学创见,所体现的,是中国自古流传下来的祖先和英雄崇拜的优秀传统和可贵情结。“二十四节气”,直白地讲,是在把“太阳回归年”的太阳运行轨道平分为二十四份基础上,给每一个节点上太阳直射与地面气候物候变化相结合后,所取得名称,这有“二十四节气歌”在,不多赘述。

可以肯定,“二十四节气”的创立,须以对“太阳回归”运行极其轨道有成熟的认识,中国古人何时做到这一点,目前尚无十分确定的考古证据。现有的文献证据都是后人所写,不足为凭,不过,考古已经证明,距今6500年前,中国古人,已经达到了可以测定“二分二至”的太阳观测水平。“二分二至”,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这是了不得的重要成果,古人可以根据这四个最基本的“时点”,构建起一整套时空体系。古人,是通过“立表测影”的方法,准确观测到“二分二至”的,“表”,曾被称为“圭”,也称“髀”。“髀”,是人的大腿,亦指大腿骨,6500年前的古墓葬中,确实发现了以髀骨作为“测影之表”的遗存。可见,古人的“立表测影”,是从人在太阳之下影子的变化受到的启发,

6500年前中国古人的这一创造和发现,极其伟大。现代天文学证明,“二分”,是太阳直射在赤道上;“二至”,则是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上,“二分二至”,古人称为“气”,又称为“四时”,还通过东南西北“四方”来表现,表现的方式是“四风”。甲骨卜辞中,有“四方神”和“四风神”,宋玉《风赋》云“夫风者,天地之气。

”《春秋繁露.五行对》曰“起气为风”贾公彦《周礼疏》说“风即气也,”“二分二至”之“气”,是后来“节气”一词之“起始”。在此基础上,古人的认知进一步深化,将“四气”长度平分,创立的“四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是最早的“节气”体系——“四气和四节”。即“分”春分、秋分;至夏至、冬至;启立春、立夏;闭立秋、立冬,

“四气和四节”,亦称“八节”。之后,古人继续深入和精细化,在“八节”基础上,将每节的长度“三分”,最终形成了“二十四节气”,具体来说,这个时候,古人将包括“启”“闭”在内的“四立”等,凡排于“奇数”位置的,称为“节气”;将包括“分”“至”在内的“四气”等,凡排于“偶数”位置的,称为“中气”,最早最全记录“二十四节气”的,是《汉书.律历志》。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