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春为什么春饼,打春那天为什么要吃春饼_民风民俗

打春为什么春饼,打春那天为什么要吃春饼

民风民俗 2023-05-20 05:26www.bnfh.cn民俗风情

”至今北京仍传承着此食俗,俗话有“打春吃春饼”之语。总的来立春吃“春饼”是传统习俗,而春饼最大的优点就是营养成分配比合理、齐全,油炸的春饼虽然口感酥脆,因为可能产生丙烯酰胺而存在健康风险,不油炸的春饼相对比较健康,口感就比较差一点。

1、打春那天为什么要吃春饼?有什么来历吗?

古代立春日吃春饼,不但在民间一直流行,在皇宫中春饼也经常作为季节食品颁赐给近臣。《岁时广记》曾记载“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饼,并酒以赐近臣,盘中生菜染萝卜为之装饰,置奁中。”南宋时“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王当,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至今北京仍传承着此食俗,俗话有“打春吃春饼”之语。

2、为什么立春日要吃“春饼”?有哪些营养学依据?

2月4号就是立春了,今年的立春也是大年三十,很多地方都有立春吃“春饼”的习俗,但很多人都不懂理由,也不懂这其中的营养学依据。超哥今天就来给大家说一说,为什么立春日要吃“春饼”?立春日吃“春饼”,主要是传统习俗。立春吃“春饼”的习俗起源于汉朝,到了唐代逐渐形成风气,《关中记》中有记载,唐人“于立春日作春饼,以春蒿、黄韭、蓼芽包之”,并将它互相赠送,取迎春之意。

杜甫的诗句“春日春盘生细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就是对唐朝立春吃春饼的一个场景描述,到了宋代已经把春饼做得很精致了,《武林记事》中记载,宋代宫廷的荠菜迎春饼是“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看这描述,宋代的春饼可不是一般家庭能消费得起的,到了明清,春饼分化出了更方便和美味的油炸品——春卷,并被列为满汉全席128道点心之一。

春饼甚至也传到了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说立春吃春饼是全国性的习俗了[1],那立春吃“春饼”有什么营养学依据呢?不同地区的春饼配菜不同,北京的有酱肉、菠菜、绿豆芽、韭黄、香椿芽、粉丝等等,沿海地区有的加了虾仁等海产品,长沙有的加了当地特产的腊肉,江南一带有的会加新鲜的竹笋丝,四川地区以及潮汕地区有的春饼还是甜的,所以可以说不同地区的春饼都有当地特色在其中。

不同地区的春饼,基本都是由肉、菜、面粉皮这三种食物制作而成的,总体营养成分搭配合理,从膳食金字塔来看,进食量从底层到顶层逐渐减少,依次为谷物、蔬菜水果、各类动物食品、奶类食品,一层是油,而春饼最大的优点就是总体营养成分配比合理,我们一天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各种营养成分都齐全,而且基本符合膳食金字塔结构给出的比例面粉做的皮——谷物类食品,青菜——春饼中含量比较丰富,优质蛋白——春饼中的猪肉、虾仁等(分量适中),,调春饼馅的时候还会放点植物油——这样就补充了植物类脂肪。

春饼的制作工艺分油炸和不油炸的,油炸的春饼通常也叫做“春卷”,利用油脂作为热交换介质,可以使得春饼中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变性,最终让口感更加酥脆,油炸也使得春饼增加了健康风险,这主要来源于油炸有可能产生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是2A类致癌物,也就是对人体致癌的可能性较高的物质,研究[2]表明,淀粉含量高而蛋白质含量低的食物,容易在高温烹饪时产生丙烯酰胺,而春饼恰好就是一种高淀粉(面粉皮为主)、低蛋白(含有较少肉类)的食物,一般认为,除非大量食用含高浓度丙烯酰胺的食品,日常膳食的摄入量还不足以引起神经毒性,而对于长期低浓度接触是否会导致癌症,至今尚无定论,,立春吃点春饼,对健康危害不大。

不油炸的春饼相对就健康点了,少了酥脆的口感,,立春吃“春饼”是传统习俗,而春饼最大的优点就是营养成分配比合理、齐全,油炸的春饼虽然口感酥脆,因为可能产生丙烯酰胺而存在健康风险,不油炸的春饼相对比较健康,口感就比较差一点。不管如何,立春吃几个“春饼”,对健康带来的影响很小,放心吃吧!这里超哥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春节快乐,阖家团圆,猪年大吉!点个头像关注,新一年你会收获更多食品小知识哦!参考文献[1]董克平.立春与春饼[J].健康与营养,2014(z1):172.[2]王娟,徐桂花.油炸食品安全性分析及对策措施[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4):58-60.作者廖钰樱赵力超。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