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可参考的文献有哪些,西_民风民俗

关于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可参考的文献有哪些,西

民风民俗 2023-05-20 05:25www.bnfh.cn民俗风情

当下,西方节日和传统节日都尴尬,谁也不比谁强。我们要有文化自信,相信中华民族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几千年来,底蕴和底气都应该是杠杠的,广东地区有很多侨乡,有很多中西风格结合的建筑,建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把文化底子做足了,把活动形式丰富了,在节日中找到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才算是过好了传统节日。

1、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博弈”,你有哪些看法和感受?

中国人过中国节,外国人过外国节,中国人过节十分隆重,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是中国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外国人过他们的节日,哪个节最隆重?恐怕要算圣诞节了,中国人也过,但主要是年轻人。中国人过洋节主要是商家炒作的结果,也有青年人潮的结果,但过的人越来越多而且掺杂其它因素来了,这节就不那么简单了,如果通以洋节来宣传西方的价值观,恐怕就没有那么简单了据说,现在所谓的基督徒人越来越多,信仰出了问题了,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会是件好事,2019年圣诞节就有人嘲笑过中国人民志愿军,有位志愿军后代那晚被邀参加节日他说我不去了,他大伯1950年12月25日夜正在冰天雪地中包围美军骑兵第一师,身上中了四弹,但仍然顽强战斗,后续部队把他抬下阵地仍还抱着冲锋枪,不想下阵地,他的班长就牺牲在他旁边,

2、西方节日和传统节日如何共处?

节日的背后是文化!节日是民俗的缩影,当民俗逐渐消退,节日就失去了灵魂,只留下“假期”这幅躯壳,空荡荡、冷清清,于是新兴事物乘虚而入,比如——热热闹闹的消费狂欢。小时候,觉得节日越多越好,至于怎么过不重要,可以放假、不上学就好,以前习惯叫“礼拜天”,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个名称、一个放假的日子,现在叫星期天。

现在的人们,都觉得春节越来越没年味了,当下,西方节日和传统节日都尴尬,谁也不比谁强。很多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都没过明白,估计也不会深究圣诞节的背景,热闹就好,现在的节日,更像一场快餐,还没到日子,商家就帮你安排好了,商超希望你去购物,景区希望你去旅游,餐馆希望你去吃饭,看楼车早就到位,院线希望你能再挤点时间,去看场电影。

还不够的话,商家为你再创个新节日,花钱就对了哦,还原节日元素,输出节日内涵。当你真的了解屈原,你会发现,包粽子比吃粽子更有意义,划龙舟比看龙舟更过瘾,端午是祛病防疫的节日。时值寒气和暑气交替,阴雨较多,容易形成寒湿之邪,古人在端午时节用艾叶、菖蒲、大蒜等祛除寒湿以防疾病;阳气变盛,五毒出动,古人以雄黄酒克之,大人饮用,小孩脸上涂个“王”字,

许仙的白娘子,注定逃不过端午这一劫。“端午三友”艾叶、菖蒲、香囊,你齐集了几个?雄黄酒涂在哪里了?还有什么健康生活方式值得推广?只吃几口粽子,不算过端午节,把文化底子做足了,把活动形式丰富了,在节日中找到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才算是过好了传统节日。你能西化,我也能东进,光绪年间,李鸿章在俄方的招待酒会上,见盘中的冰激凌冒着白气,以为是冰激凌热得冒气,就向冰激凌吹气为其降温。

俄国人见此哈哈大笑,李鸿章十分尴尬,心中一直耿耿于怀,不久后,李鸿章请俄国使臣吃过桥米线。俄国使臣不知有诈,以为这是一种温热食品,俯身就喝汤,被烫得哇哇直叫,文化是包容并蓄的,吸收外来文化的养分,可以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广东地区有很多侨乡,有很多中西风格结合的建筑,建在中国的土地上,就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象妇女节、劳动节这类西方现代节日,我们就过得很愉快。幼儿园做得很好,母亲节、父亲节时,教会小朋友做卡片向父母表达爱意,就很有意义,提出这个问题,估计是担心西方宗教节日,知己知彼,开眼看世界,都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取其精华吧,我们要有文化自信,相信中华民族的消化和吸收能力,几千年来,底蕴和底气都应该是杠杠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