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医王庞安时,一针救难产孕妇_历史记录

北宋医王庞安时,一针救难产孕妇

历史记录 2023-04-26 13:48www.bnfh.cn历史故事

庞安时 (约1042~1099年),字安常,号蕲水道人,是蕲州蕲水县(今湖北浠水县)人,与李时珍同乡,被誉为“ 北宋医王 ”。 庞安时从小擅长读书,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年少博览群书展露才华

庞安时的父亲是祖传的医师,曾经拿《脉诀》来教他,年少的庞安时却说“看这本书是不够的。”他自己找来了黄帝、扁鹊的脉学理论来钻研。 没多久,便弄通了医书中的道理,还能提出一些新颖的看法。 每次他和别人辩论问题,从来不落下风。 他的父亲非常吃惊,因为当时庞安时还不满二十岁。

图为宋代马远的《山径春行图》。

后来,庞安时生了一场病,出现了耳聋的症状。 于是他更加努力地研读《灵枢》、《太素》、《甲乙》等珍稀医书。 因他博览群书,到了后来,在经史百家著作中,只要是和医学有关的,庞安时无不知晓。

受扁鹊影响颇深

庞安时曾说“世间上凡是可称为医书的,我都读过,其中扁鹊讲的道理最深刻。他将治疗的方法融于《难经》一书,但写得并不详细,大概是怪异网希望后世的医者在给病患治病的过程中,慢慢领悟吧。”

他坦言,“我的医术,就来源于扁鹊的《难经》。在治病过程中,判断患者疾病的深浅,能治还是不能治,与书上所谈都非常吻合。”

庞安时认为,观察脉相,以“人迎”、“寸口”两处最为要紧。 人迎,位于颈部喉结旁,是指颈动脉搏动处;寸口,就在手腕外侧,是指桡动脉搏动处。 这两处脉一阴一阳,如同两条引绳。 当人体阴阳均衡的时候,人迎和寸口脉也是大小一致的。 用这种判断方法来治病,“病不得逃矣”。

庞安时写了万字著作《难经辨》,怪异网希望把自己根据《难经》钻研的医术传给后世之人;他也发现,有些草药出现得比较晚,古人不知道,当时的人也不能分辨这些草木的药性;但经过实际施用后,发现这些草药确实有效,为了让这些药物流传下去,他又编写了《本草补遗》一书。 可惜的是,如今这两本书都已失传。

晚年时,庞安时写了《伤寒总病论》,对张仲景的《伤寒论》作了补充和发挥。

庞安时治病讲求“真”

庞安时给人治病的时候,十有八九都能治愈。

对于登门求医的人,他就把家中房舍腾出来让病人居住,并亲自查看为病人熬的药物,确保没有问题。 治疗之后,一定要等到患者的病好了,庞安时才让他们离开。 对于实在治不好的病人,庞安时必定具实相告,毫不隐瞒。

庞安时救活了无数的重病人。 那些病人家属带着钱财礼物来感谢他,他也不尽取。

一针救难产孕妇

一次,庞安时到舒州的桐城县,碰到一民家孕妇临产,一连七天,孩子都生不下来,什么方法都用尽了,也没有效果,一家人担心得不得了。

庞安时的学生李百全刚好是那户人家的邻居,便请庞安时去看一下。

庞安时去了一看,接连道“死不了、死不了”。 他让孕妇的家人打来热水,温热孕妇的腰部和腹部,他自己则为孕妇上下轻拍按摩。 随后,他取出针来,在孕妇的腹部刺了一下。

不多时,孕妇觉得肠胃隐隐作痛,在呻吟之中,竟把孩子生了下来。 是个男孩。

那家人看孕妇憋了七天,终于生下孩子,母子都平安无事,惊喜不已,也对庞安时的医术感到十分惊奇。

庞安时告诉他们说“其实,胎儿已经出了子宫,但无意中一手抓住了母亲的肠子,不再松手,无论是画符、吃药都没用。我隔着母亲的肚皮摸到胎儿的手,用银针刺他的虎口,他一痛,便放手缩回,所以很快就生下来了。我并没有用什么神奇的招数。”

家人把婴儿抱过来,发现孩子右手虎口处果然有针刺的痕迹。

平静离世

庞安时在五十八岁时得了病,他的徒弟请他给自己诊治,他笑着说“我已经诊得很清楚了。再说,呼吸也是脉象的一种体现,我现在胃气已绝,就要死了。”几天以后,庞安时就在和客人坐谈时,平静地离开人世。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