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陵园在什么地方有关于他的影视作品有哪_历史记录

马本斋陵园在什么地方有关于他的影视作品有哪

历史记录 2023-04-26 13:48www.bnfh.cn历史故事

马本斋陵园

位于莘县张鲁回族镇南1000米处。1944年2月,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著名的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病逝后安葬于此。1954年,烈士灵柩移至石家庄华北烈士陵园。1985年在烈士原葬处重建。陵园坐北朝南,占地面积6670平方米。整个陵园由红砖花墙围合。主要建筑有阿拉伯式穹形大门、中国古建筑式六角形纪念亭等。坐置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由一条通道贯穿其中。园内翠柏掩映,绿草如茵。重建后的陵园融合古代建筑与阿拉伯建筑风格于一体,庄严、典雅、肃穆。每逢清明节,总有不少人到陵园扫墓。宋任穷、段君毅等也曾到此凭吊。该陵园是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马本斋《抒怀诗》

风云多变山河愁,

雁叫霜天又一秋。

男儿空有凌云志,

不尽苍江付东流。

【注释】

1、霜天——寒冷的天,多指晚秋或冬天。

2、凌云——直L云霄。

3、付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多用来比喻怪异网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赏析】壮志未酬岂肯休

《抒怀》大约写于1932年,当时作者在东北当兵。“风云多变山河愁,雁叫霜天又一秋”两句述说了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发动战争,人侵东北,致使祖国分裂,让作者感到愁闷忧苦;当晚秋即临,大雁在寒冷的天空惊叫的时候,不觉又是一年过去了。在这两句中,作者倾吐胸中的愁绪,表达了长期积郁在思想深处的痛苦感情,展示了他的热爱祖国的情怀。“男儿空有凌云志,不尽苍江付东流”,后两句抒发了报效国家、一腔豪情付诸东流的惆怅心绪,这对于一个志在救国救民的青年来说是不堪其忧的,可以想见他内心凄楚苍凉的程度。值得肯定的是,在这首感时伤怀诗的背后,可以明显感到作者御敌救国不肯罢休的情结。

《抒怀》一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是直述胸臆,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感情。“风云多变”,国家残破,作者面对局势的突变,把自己的忧愁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结合在一起,“山河愁”,也正是从广阔的社会背景着墨,写出了抒怀的由来。“不尽苍江”承载了无限的忧愁,也写尽了作者报国无门的复杂感情,把自己对现实世界的内。已感受完完全全地坦露出来,使诗歌产生很大的感染力。

马本斋影视

以反映民族英雄马本斋生平事迹的电视连续剧《民族英雄马本斋》2009年走上中央电视台的荧屏。

1 改编来源马国超将军小说

现任海军某部副政委的马国超将军就是英雄马本斋的儿子。将军出生在抗战战场上,战争在他的童年时代留下了残酷的印记。马国超将军烟台之行,主要目的是为电视剧《民族英雄马本斋》补景的。这部电视剧大部分场景已在内陆拍摄完成。由于英雄马本斋生前曾任奉军驻烟部队团长在烟台生活过,所以剧组将反映这段历史的外景选在烟台。这部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是根据马国超本人所写的小说《民族英雄》改编而成。

“以前虽然有很多文艺作品讲述父亲马本斋的英雄事迹,几乎都是讲述他的抗战故事,而这次是由我参与编导的作品,则是反映了我父亲一生的传奇经历。”马国超说。他说“父亲出身贫寒家庭,六七岁开始放羊,十六七岁随父闯关东,后来进奉系军阀张作霖开办的军事学校‘讲武堂’学习,30岁成为“胶东王”刘珍年手下最年轻的团长,后来由于看不惯军阀作风,卸甲归田,直到背负国耻家仇走向抗日战场,并追随共产党直至战死沙场,一生充满传奇,绝不仅仅是抗战经历所能涵盖的。” 这次来烟拍外景,在烟台山拍了3场戏,在开发区金沙滩拍了4场戏,全部以海为背景。

马将军说,这部戏的拍摄完成让他很欣慰,“我家可谓满门忠烈。除了马本斋战死沙场外,马本斋的大哥死于日本人之手,马本斋的三弟被打成一级伤残,而马本斋之母,也就是我奶奶也是为了抗日绝食7天而亡。这部电视剧也是为了告慰他们。”

这部电视剧在配合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在中央电视台强档推出。

2 电视剧

名称《民族英雄马本斋》

主要演员黑子 寇振海 朱琳

地区语言中文

内容介绍本片讲述了民族英雄马本斋的传奇人生,再现了英勇无敌的回民支队屡建奇功、战无不胜的神勇与无谓。 1940年,马本斋指挥部队使用围点打援战法取得衡水康庄战争的胜利,又组织精干的小分队巧取深县榆科伪军据点,巩固了队伍。1941年,日军血洗东辛庄后抓住马母,为了不让敌人利用自己牵制儿子,马母痛骂汉奸绝食而死。马本斋得知后抑制着悲愤的感情,识破敌人的一次又一次诱降骗局。 1942年6月,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转移到冀鲁豫边区。后任八路军冀鲁豫第三军分区兼回民支队司令员,采用游击战术,率部在冀鲁豫平原上进行了大小数百次的战斗,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多次胜利。

母子两代皆英雄

马本斋(1901年-1944年),河北献县人,回族,著名的抗日英雄。抗战全面爆发后,组织回民义勇队奋起抗日,先后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 威震敌胆的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和母亲白文冠,抗战中先后为国牺牲为保护群众,马母挺身而出,绝食殉国;马本斋英勇杀敌,积劳成疾,染疴捐躯。朱德总司令亲题挽联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1901年,马本斋出生在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马本斋组织青壮年70余名,组成了回民抗日义勇队。1938年,马本斋率队参加八路军,部队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被改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马本斋率领部队,先后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毛泽东称其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1年9月25日,为了消灭回民支队,鬼子包围了东辛庄,要村民交出马本斋的母亲。见村民们不说,鬼子就毒打村民……“臭鬼子,汉奸,给我住手!”刚到现场不久的白文冠从人群里挤出来,“我就是马本斋的母亲!”鬼子把白文冠带到了河间县城,挖空心思逼着她写信劝降马本斋,但均碰壁。1941年10月4日,绝食7天的白文冠壮烈殉国,时年68岁。 1943年底,马本斋颈后长了毒疮,不久病情加重,于1944年2月7日逝世。

2009年9月14日,马本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