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人都在信仰的科特middo;柯本却在27岁的时候开_历史记录

无数人都在信仰的科特middo;柯本却在27岁的时候开

历史记录 2023-04-26 13:48www.bnfh.cn历史故事

中学那年,一个长我几岁的混小子给了我张碟,“听听看,里面是另一个世界”,他咀嚼口香糖,摆出一张丑脸对我说。

那天深夜,我从床上爬起,打开电视机,想看一看碟里究竟有什么牛鬼蛇神。我关掉了电视的声音,趴在荧荧闪着光的屏幕前面,耳边只有自己剧烈的心跳声。

电视里是一个金色长发的男人,他闭着眼睛,嘴里唱着我听不懂的歌词,时而温柔时而炸裂。在唱完一句之前,他突然睁圆了眼睛,对着麦克风发出了一声轻微的叹息,样子孤单而且绝望。

大概一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这个男人的名字叫科特·柯本,是张炬、郑钧等无数国内老炮心中的偶像。但在此以前,我始终都无法忘记他那声绝望的叹息。他用反抗的呐喊把物质和肉欲至上的时代硬生生地撕开了一个口子,却未能救赎起自己。

这是一种不幸,也是一种悲哀。

有些人喜欢把这种不幸归结到柯本的童年经历上。

小柯本曾和所有童年完整的孩子一样,一家四口,生活平静而和睦。直到八岁那年,父母的感情破裂,他们像仇人一样谩骂对方并且争夺财产,这一切都被不谙人事的小柯本看在了眼里。

于你于我都一样,自我焦虑是孩子一个很本能的反应,在他们的思维里,父母或者家庭的不幸,全是因为自己表现的不够好造成的。也是因为如此,小柯本的心里一直对于家庭的悲剧包含愧疚,虽然,他不过只是一个受害者而已...

也许是出于自我惩戒,也许是出于自我救赎,柯本开始“反抗”,他变得沉默寡言,他喜欢和一些家长眼中坏孩子厮混在一起,他逃课、打架,整日游荡在空无一人的街道,放任自流自己的青春时光。

这些东西和他的音乐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在音乐里的他像是一只负伤的猛兽,一面忍受的痛苦,一面在满世界唯唯诺诺的夹缝中,奋起发出振聋发聩的反抗之声。

我还依稀记得很久以前看到的一段《Lithium》的MV。MV里的柯本疯疯癫癫,暴戾的他不仅砸烂了手里的琴,也没放过场上的麦克风以及架子鼓,在情绪到达了一个极点之后,他甚至用头部疯狂撞击现场的设备。

也许这段夸张又恣睢的行为造成了很多乐迷的不解,而在我看来,这只是一次夹杂着忏悔的救赎之旅,和虔诚的宗教信徒用唱诗或者诵经并没有什么不同,目的都是让自己的内心免受欲爱的折磨。

时至今日,我依然相信他的妻子柯妮才是最懂他的人,他说“我有一个女神般的妻子。”

柯妮有着和他相似的经历、性格,她真实勇敢,甚至有时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我记得有一次,柯妮曾在镜头前,大大方方地跟人分享她和柯本第一次睡觉时,枕边的男人穿得居然是一条小孩子花纹的三角裤。

卫道士说,他们是一对不折不扣的精神病,而在乐迷心中,他们只是两个长不大的孩子,永远年轻,永远对生活抱有好奇。

据说13岁那年,他当时对同学说“我会成为一个牛逼的音乐人,赚很多钱然后弄死自己,就像吉米·亨德里克斯一样。”

14年后,他变成了那个时代最炙手可热的摇滚明星,也用自己的音乐成为年轻人口中“垃圾摇滚之神”。但他悲哀地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个有力量改变世界的英雄,他眼中糟糕的东西依然还在,自己是如此渺小,无能为力。

伴着胃痛的折磨,他端起枪口,扣动了扳机,这段传奇的故事也最终都留在了那一天。

郝舫曾在《灿烂涅槃》里说“它是颗多么悲哀的子弹,因为它击毁的,是20世纪一场英雄梦。”也许生活在主流社会里的我们,很难去评价柯本的是非。但至少,他在所有人因为教化而变得虚伪、唯诺、劳碌的大环境里,为我们展示以一场率性而为的旅程,不论功过,只谈自由。

柯本在遗书写下了尼尔杨的一句歌词“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这句话也成了柯本短暂而耀眼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