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师熊赐履,铲除鳌拜立下大功,却因一奇_历史记录

康熙帝师熊赐履,铲除鳌拜立下大功,却因一奇

历史记录 2023-04-26 09:51www.bnfh.cn历史故事

朱言认为,中国的事情有时不是坏在小人手中,而是坏在所谓的君子手中,譬如晚明的东林党,治国无能,打仗不行,嘴炮一流。

有些所谓的君子,理论是道德标杆,做事行小人行径,内心定极度分裂。

康熙朝,有位理学名臣,名叫 熊赐履,字青岳,又字敬修,号素九,别号愚斋,湖广汉阳府孝感人,世籍南昌。生于明崇祯八年(1635),卒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孝感,本名孝昌,故世称熊赐履为“孝昌先生”。孝感熊氏,乃地方大户。

熊赐履出生于传统的知识分子家庭,其父亲熊柞延,只是一个生员,但长期是连奇书院的主讲教授,而且殉难于明末“流寇”之祸。

忠臣之后,按理说熊赐履的道德修为不会差。父亲遇难时,熊赐履刚满8岁,其母博通经史,坚贞不屈,又勤俭耐劳,使熊赐履得以苟活性命于乱世。

与一些坚持不仕清朝的明遗民不一样,熊赐履很快投入了新王朝的怀抱。顺治十五年(1658),熊赐履考取进士,选为庶吉士,任职翰林院检讨,历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职。

在科举体制内,熊赐履是个成功者,少年得志。康熙登基后,熊赐履成为帝师。

康熙七年(1668年)任秘书院侍读学士。应该承认,熊赐履是一个有政治理想的人,他的理想就是要用他所信奉的理学价值观影响君王,影响政治,实现所谓的圣人政治。

康熙帝

康熙六年五月,康熙帝命令内外的各文武各官,对于国计民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哪些应保留,哪些该革除,多多发言,不必有所隐瞒。理学家们及时抓住机会,熊赐履呈进《万言疏》,在此疏中,他给康熙帝提出了这些建议

慎选耆儒硕德,置之左右,优以保衡之任,使之从容闲宴,讲论道理,启沃宸衷,涵养圣德。又妙选天下英俊,陪侍法从,以备顾问,毋徒事讲慢虚文。

所谓“慎选耆儒硕德”和“妙选天下英俊”就是建议康熙打造自己的干部队伍,建立自己的智库。这种建议肯定会得罪当时的权臣鳌拜,更何况熊赐履在奏疏中还说了一句“治理政务,有负众望,隐患未除,盟党愈固”,这明显就是在指责辅政大臣嘛!结果呢?鳌拜想整死他,幸亏康熙多方维护。

鳌拜集团垮掉之后,熊赐履升官了。康熙九年(1670年),提升为国史院学士。不久,康熙帝恢复了明朝式的内阁制度,另设翰林院,熊赐履为掌院学士。

理学名臣熊赐履

康熙十四年,这一年是朝廷平定三藩之乱的关键一年。康熙帝,说熊赐履不错,有才有德,能力强、人品好。于是乎,帝师熊赐履成武英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此时的内阁,新一代权臣索额图已经崛起,索额图在皇帝面前,依旧是一条狗。康熙大帝的帝王心术,深不可测,熊赐履的入阁,显然是有制衡索额图的意思。

很可惜,熊赐履入阁不久,就因为一件意外的事件,被索额图赶走了,而且暂时离开了政治舞台。

当时,是朝廷与三藩交战的战时状态,每日公文很多,康熙皇帝每天批阅的奏章就有五百多份。这活儿多了,出点错儿,本来在所难免,内阁票拟批错(所谓票拟,就是内阁先批,算草稿,皇帝再审阅,拿主意),是个高概率事件。皇帝也知道内阁大学士们不是有意,就说不要紧,多大点儿事呢。一般就扣扣薪水,不做深究啦。

康熙十五年七月的一天,陕西总督哈占的一个奏疏呈达内阁,熊赐履票拟错了,交代办事的职能部门写错了。这本来不是大事,这位理学名臣,竟然干出栽赃别人的事儿。次日五鼓,熊赐履赶到内阁,他叫值班的内阁中书林昌把前日皇上看过的奏疏全部搬来,然后叫林昌出去。有个制度,就是谁票拟的,就要写个小签条夹在奏疏中。

接下来,熊赐履就干了一件猥琐事儿, 他将自己批错的那本奏疏中的签条取出,塞进嘴里嚼着吃了,再往里夹一张新的签条,上书“杜立德批”,把它放到一位汉人大学士杜立德批的奏疏中。

到大家都上班的时候,杜立德发现自己的东西被掉包了,就嚷了起来。排查各人,发现老先生熊赐履嫌疑最大。此时,早就看熊赐履不爽的索额图正好借题发挥,拉着杜立德去告御状,皇帝就把案子转给刑部。

刑部满人尚书是明珠(日后朱言还会写他),他亲自调查,这些都是高官,只能明珠出面嘛。在问讯现场,索额图就说熊大人,这本是小事。只要你低个头认个错,也就过去了。就是当今的吴三桂耿精忠等叛贼,只要他们说出实情投降,皇上也会赦免他们。你何苦不言?“

熊老先生是理学名臣,哪里受得了这种羞辱。

康熙皇帝也看到,理学名臣的内心世界不过如此。

于是,得到圣旨熊赐履著革职。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