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公仪休是个什么样的人公仪休生平事
公仪休,春秋时期鲁国人,官至鲁国宰相。因为廉政而不收礼物、守法被流传后世。且教导的学生都很有名。
公仪休,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宰相。其事迹载于司马迁《史记 循吏列传第五十九》。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
史记
原文
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①。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②。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③,遗君鱼④,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⑤,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而美⑥,拔其园葵而弃之⑦。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⑧,燔其机⑨,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⑩”?
注释
①高弟一作“高弟”,指才优而学业品弟高。 ②受大者领取俸禄多的人,指官位高的人。取小占小便宜。 ③嗜极为喜好。 ④遗赠送。 ⑤免免官。 ⑥茹蔬菜的总称。⑦园葵菜园中的冬葵菜。 ⑧家妇妻子。⑨燔烧。 ⑩工女此指织妇。 雠出售。
译文
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
有位管家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管家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成了罪人,以后还能吃得上鱼吗?所以我决不能收下。”
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其他文集
公仪休①相鲁④而嗜鱼,一⑤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②不受。其弟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③唯嗜鱼,故⑥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⑧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⑨鱼。即⑦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其他文集注释
①公仪休人名,复姓公仪,名休,周代鲁穆公的宰相。②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③夫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④相鲁做鲁国宰相。⑤一全、整。⑥故所以。⑦即如果。⑧下人迁就别人。⑨给供给。⑩虽即使。11.故所以。
其他文集译文
公仪休做鲁国的宰相并且特别喜欢吃鱼,全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的弟子问他“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他回答说“我因为爱吃鱼,所以不接受。我如果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不敢要求他们的表现;有不敢要求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爱吃鱼,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仪休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依赖别人为自己,还不如自己为自己。
拒不收鱼
公仪休非常喜欢吃鲤鱼,有人就送鲤鱼给他,他拒而不收。其子问原因,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却而被免去宰相之职,那我还能再吃得到鱼吗?我现在做宰相,买得起鱼,自己可以买鱼来吃。,我是决对不能收人家送的鱼。”
具体故事
子明拜访老师公仪休,见老师不在便坐下读书。公仪休一进房见子明已在房中,问“子明,你已经来了好久了吧?”子明忙起身向老师行礼,回答道“老师,我刚来一会儿,您吃过饭了吧?”
“嗯,刚吃过。”公仪休回味似的,“鲤鱼的味道实在是鲜美呀!我已经很久没吃鱼了,今天买了一条,一顿就吃光了。”子明点点头,应道“是的,鱼的确好吃。”公仪休哈哈大笑“只要天天有鱼吃,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这时,有人高喊“有一位管家求见!”
公仪休道“子明,烦你去看一下,是谁来了?”子明出门去看,过了一会儿领手提两条大鲤鱼的管家进门。管家满脸堆笑“大人,我家主人说,您为国为民日夜操劳,真是太辛苦了!特叫小人送两条活鲤鱼,给大人补补身子。”公仪休推辞着“谢谢你家大人的盛情,可这鱼我不能收哇!你不知道,现在我一闻到鱼的腥味就要呕吐。请你务必转告你家大人。”
子明不解地望了望公仪休,管家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提着鲤鱼离开。
子明奇怪地问“老师,您不是很喜欢吃鱼的吗?现在有人送鱼来,您却不接受,这是为什么呢?”
公仪休语重心长地说“正因为我喜欢吃鱼,所以才不能收人家的鱼。你想,如果我收了人家的鱼,那就要照人家的意思办事,这样就难免要违犯国家的法纪。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现在想吃鱼就自己去买,不是一直有鱼吃吗?”子明恍然大悟“老师,您说的对,今后我一定照着您的样子去做。”
对公仪休嗜鱼故事的评价公仪休嗜鱼的故事,讲的是很实在的小道理受贿就要丢官,丢官以后,人家不会再送贿赂给你,你自己却又因为失去了俸禄,什么爱好也都无法实现了,,受贿是不合算的。公仪休是出身鲁国的博士,鲁国的博士或当为儒生,公仪休在这里所讲的道理,却又不同于儒家的那些从高起点出发的大道理。不过。这里讲的小道理,却很实在,人人能算这笔账。如今那些被关在监狱里的贪官们,原来都是有地位的官吏,他们原先的薪金本是可以享受不错的生活,如今要想自由地享受其本来应得的薪金,还能够吗?
儒家是一个起点很高的学派,孔子的"士志于道",孟子的大丈夫精神,培育了中国历史上无数的志士仁人,造就了大批的鲁迅先生称之为"中国的脊梁骨"的伟大人物,这是一部二十五史,以确凿的史实昭示我们的,任谁也无法否认。
历史人物
- 三国后面是什么朝代 三国之后历史朝代顺序
- 明朝灭亡前三大诡异现象 明朝灭亡前三大诡异现
-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 北魏之前是什么朝代 北魏之前是哪个朝代
- 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 明朝有600年国运传说
- 历史上神秘消失的朝代 揭秘历史上神秘消失的朝
- 历史24个朝代分别是 历史24个朝代分别是哪些
-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
-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的人
- 秦朝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秦朝是哪一年到哪一年灭
- 中国的历史有多少个朝代 中国历史总共有多少个
- 玄武门之变真相:玄武门之变真相是什么
- 中国历史朝代周期表 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排列
- 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历史从哪一年开
- 小学生必会朝代歌 如何帮助孩子记忆朝代歌
- 中国历史最长朝代顺序 中国历时最长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