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朱元璋如不杀功臣靖难之役能成功吗?_历史记录

揭秘:朱元璋如不杀功臣靖难之役能成功吗?

历史记录 2023-04-25 20:47www.bnfh.cn历史故事

明初是一个很奇葩的时代,各种严厉的管制政策下中央集权到达了一个恐怖的高度。也恰恰是这个时期,地方的藩王造反成功造就了叔夺子位的千古奇谈。而这个过程中朱元璋的好杀让能战的功勋集团几乎全军覆没,是个重要的原因,其让南军缺乏能战的帅才。那么如果朱元璋不是那么凶悍,能不能保住自己孙子的位子不被儿子夺取呢?

朱元璋杀人的目的与结果

不少喜欢明初历史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朱元璋和太子朱标的故事。朱元璋声称要为子孙拔出荆棘上的刺,以求在未来能够像秦始皇所怪异网希望的一样世世代代传至万世。无论是文官士大夫还是武人勋贵在其统治之下一直是战战兢兢,开国的功臣们有好结局的少之又少。而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成朱家的权力集中化。

在中央至少是汉人的王朝在大部分的时候,相这个职位一直是起到了分担皇帝权力的作用,在一些开明闻名的皇帝统治时期不乏丞相驳回皇帝意思的案例。虽然根本上来说只要皇帝愿意架空丞相是很简单的事情,至少有这个职位在,当专制的皇帝死去权力的游戏就会进入下一个轮回。这套绵延数千年的游戏规则在朱元璋这里被打破了,他废除了宰相制度集中大权于一身,中国中央的政治权力自他开始彻底变成了君王独断。

网络配图

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中国的边疆部队向来是最有战斗力的,而在南京的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子孙无法控制他们也在情理之中。如果这批人换成了自家亲属呢?抱着这个想法朱元璋开启了先辈刘邦一样的道路,将自己的子孙分封在边疆和各个要害之处,并允许其建立规模数万人的王府卫队。最为要命的是虽然其插手过藩王对布政使司的干预,号称“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这个并没有列入明文的法律规定里。或许是基于汉唐时期“国中国”的考虑朱元璋让王府的官员全部由国家指认,却又保留了亲王对文官的司法权,这使得他们难以彻底脱离依附关系成为一个监督的力量。

当一个手腕高超的君王能够利用这些权力和空当的时候,本应受到保护的中央可能就会是受害者了。

当皇帝极其坑爹

不过硬要说中央对地方还是优势巨大的,无论是大义正统还是军事优势都在建文这边。理论上来说,如果建文帝不主动削藩那么朱棣都未必敢动。如果是一个习惯分封的欧洲君王,那么国家维持这个状态便算是心满意足了。建文帝虽然仁慈宽厚,却也有着老朱家遗传的控制欲,他不怪异网希望叔叔们有着太大的权力。这时的他迫切地想要把“达摩克利斯之剑”从自己的头顶摘除。

如果是一个类似于他爷爷一样老辣的帝王,那么这一切都还好说。偏偏建文帝心慈手软,政治经验不足,由于功臣被大肆屠戮其手下缺乏可用之才。在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朱棣到京师朝拜时傲慢无礼,“行皇道入,登陛不拜”。监察御史曾风韶劾奏燕王不敬,建文帝却说:“至亲勿问。”这种扬他抑己的态度起了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消极作用。面对战争,建文帝下诏说:“一门之内,自极兵威,不仁之极,近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休此意,无使负杀叔父之名。”要知道在朱棣开始造反的时候,朱允炆就将其从族谱上去除了,事到临头却又认其为叔叔不忍下手。这种妇人之仁决定建文帝必将成为政治败将。战争初期,建文帝一方涌现一批优秀的将领,他们顽强抵抗,给了朱棣巨大威胁,但建文帝的软弱表现无遗。大战之前下不杀叔父诏,力求“毋负朕有杀叔父名”。这道诏书使得朱棣多次绝处逢生。建文二年的白沟河之役、东昌之役,建文三年的夹河之役,朱棣皆幸运逃脱。建文帝的仁心最终将朝廷推向深渊。在两军决战的生死关头,朱棣早已横下一条心,破釜沉舟,义无反顾,而朱允炆则对这次战争进行得漫不经心,举棋不定。

建文帝在两军对垒时没有表现出决一死战的豪迈,而是表现出低声下气的宽容,这无疑在士气上输给了对方,这是战争的大忌。由此可见,建文帝缺乏政治家的本色。

除了让出了权力空位外勋贵集团的衰落也让建文缺乏指引

按理来说,建文帝的年龄有些书生意气是非常正常的,作为对不成熟继承人的辅佐朱元璋也确实留下了一套班子去指引他。因为武将集团已经基本覆灭,留给建文的也都是文人。这就导致了其后来的一系列悲剧,齐、黄“二人本书生,兵事非其所长”,不善兵事,仓猝行削藩之计,又缺乏战略眼光,以至于误己误国。文人治国有独到之处,但要讲到调兵遣将、指挥打仗,却

有大大的局限。文人不懂得战争的复杂多变,又没有临阵锻炼过,所定计策多是纸上谈兵,不适应实际变化,面对经验丰富的强敌,失败也在情理之中了。

网络配图

偏偏其意气用事也传染给了建文帝,让其蓄意复古,在他看来“古者之世,古庶胜于今,风俗美于今,上下亲治过于今,国之盛强且久过于今”,,“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大力宣扬孔孟仁政,力图恢复井田旧制。建文君臣的复古成为朱棣起兵的一个借口。

什么是井田制呢?简单地说就是恢复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政策,全天下的土地取消私有,直接归属皇帝,以帝王的意志为指引去分配土地。这就是建文说的“行仁义”,毕竟在中国这样小农经济的国度,土地乃是一切的根本,在鸦片战争前土地税也是国家最重要的税收。有了这个建文确实可以把整个天下掌控住了,又符合老朱家强悍的控制力,又因为符合儒家的政治思维而不至于遭受太多暴力的反抗。

,在古代中央政府的控制力低下,很多时候除了城市就不归属朝廷管辖了。尤其是在南方,地方宗族力量强大,他们直到今天依旧可以在经济活动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何况是六百年前的古代。一旦实行不可避免对现有经济秩序产生挑战。例如,地方官员借机索贿土地所有者,亦或者有着官府人脉资源的人趁机霸占良民田产之类的。这一切都意味着在那个没有土地所有量划分的时代,一切土地充公意味着“自耕农”这个阶层将会遭受最为悲惨的命运,远比地主和豪强来的惨烈。

网络配图

而这一切都被朱棣利用,为了防止引发“正统卫道士”的强力反弹,其打出的口号是按照老爹的《皇明祖训》中藩王的清君侧,要推翻的不只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削藩”,而是“井田制”这个早已被历史无数次证明失败的政策。这一切都让他的阻力降到了最低。一直到胜局已定才开始大刀阔斧地将历史篡改,删去建文的帝号烧去他的历史记录等等,并将自己的出生改为嫡出以换取正统拥戴。

现在我们能得出结论了,答案是不能成功。因为功臣们在制度上的阻拦太大,朱元璋才下令将他们灭了。如果这个集团犹在,权力的空位不在,藩王是不可能掌权的,自然也就没有后来这么多事情了。而建文帝的权力也会被相国制约,从而无法推行井田制,至少建文文弱的性格在他这代里是不要想了。那么第二代君王将在平庸,相对仁义的政治环境中结束,或许明朝也将而延长寿命。可惜的是老朱家的变态控制欲,最终害了朱元璋自己的孙子,也为未来的大明王朝增添了一丝抹不去的阴霾。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