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死前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要最
前言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在连续取得上邽,卤城之战的胜利的情况下,由于李严延误粮草而被迫撤退,撤军途中,反杀了前来追击的张郃。
三年以来,蜀汉在诸葛亮的冶理下,国治兵强。诸葛亮本可效仿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待准备充分以后,再图谋恢复中原。“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间不等人,岁月蹉跎催人老。由于三年的操劳过度,诸葛亮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诸葛亮认为他死了以后,就真的没有能够去收复中原,和强大的魏国抗衡的人了。所以不顾众大臣的反对,力排众议,进行了一次北伐。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三国志】
当时有人劝说诸葛亮“多次兴师动众都没能成功,丞相何必逆天而行?”诸葛亮却笑道“亮如果相信天命,当初就不会跟随先帝出山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颠沛流离,一无所有。卧龙出山,方以隆中对策,定天下三分)
一次北伐是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动用了能够动用的所有力量,尽起倾国之兵10万北伐中原。并且联络东吴,出兵。与上一次北伐不同的是,诸葛亮并没有从祁山出兵,而是直接走斜谷道,兵临渭水,剑指长安。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三国志】
诸葛亮出兵斜谷,司马懿又领兵抵抗,知道了诸葛亮的部队没有逼近渭水,于是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诸葛亮的大军将要逼近渭水河畔,众将士因为还没有从卤城之战的阴影中走出来,都有些惧怕诸葛亮。为了安抚军心,司马懿说道“诸葛亮如果勇敢的话,应当兵出武功,依山列阵。如果向西上五丈原,各军将无事。”
司马懿还是了解诸葛亮的,谨慎的诸葛亮果然没有选择东出武功逼迫司马懿部与之决战,而是选择移军五丈原。按照这个看法,诸葛亮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顺渭河谷地向东攻击,而不是来到原上据守,一向深通兵法的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原来魏国的国力实在是太过强大,如果贸然出击,一旦失败必然倾覆,诸葛亮已经赌不起了。诸葛亮的目的一直不是直取长安,而是先夺取陇右地区。以陇右为基本,对关中地区形成包围网。又可以招纳骁勇善战的凉州铁骑(当年董卓,凭此入关),此消彼长下,提升蜀汉的实力,步步为营,蚕食曹魏。
【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三国志】
郭淮认为诸葛亮一定会去争夺北原,应该先要在北原一线布置防守,可是诸将都不以为然。就连司马懿也认为就算诸葛亮夺取了北原,也不能对我军造成威胁。分兵去驻守北原,反而削弱了我军的力量。如果诸葛亮是假装进攻北原,趁我军分兵去驻守,然后强渡渭水怎么办?
【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三国志】
然后郭淮说出了他的理由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连兵北山,断绝陇道,惊吓臣民和胡人,此乃国家安危之大患。
【“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三国志】
司马懿这才采纳了郭淮的建议,让郭淮去驻守北原。战壕还没修好,蜀军压境,郭淮奋力回击。由于司马懿不敢用主力去守北原,并没有拔给郭淮足够多的兵力,诸葛亮依然强行攻破了北原。诸葛亮却高兴不起来,他实际上的战略目的并不仅仅是郭淮说的“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而且为了诱出坚守不战的司马懿部。
诸葛亮又想到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大军假装要西向进攻司马懿的驻军地,诸将领都认为诸葛亮想攻西围。只有郭淮一人认为,这是诸葛亮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大举回应,而他一定会进攻阳遂。那天夜里,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为城中有防备,所以诸葛亮的谋算没有成功。
历史人物
- 三国后面是什么朝代 三国之后历史朝代顺序
- 明朝灭亡前三大诡异现象 明朝灭亡前三大诡异现
-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 北魏之前是什么朝代 北魏之前是哪个朝代
- 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 明朝有600年国运传说
- 历史上神秘消失的朝代 揭秘历史上神秘消失的朝
- 历史24个朝代分别是 历史24个朝代分别是哪些
-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
-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的人
- 秦朝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秦朝是哪一年到哪一年灭
- 中国的历史有多少个朝代 中国历史总共有多少个
- 玄武门之变真相:玄武门之变真相是什么
- 中国历史朝代周期表 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排列
- 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历史从哪一年开
- 小学生必会朝代歌 如何帮助孩子记忆朝代歌
- 中国历史最长朝代顺序 中国历时最长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