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军官琅威理一时冲动而离开北洋舰队?
琅威理是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军官,而他作为英国军官之所以来到中国是因为当时中国全国上下都倡导师夷长技的思想,于是,当时的政府就向国外买了一些仪器,由于这些仪器上都是外国文字,中国又没有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中国政府便只好从外国聘请人才。琅威理就是被聘请的人才之一。琅威理之所以被人们熟知还是因为著名的琅威理撤旗事件。
琅威理图片
当时的琅威理从英国来到中国之后非常勤奋,而且因为他毕业于英国的皇家军事学校,所以当时的清政府对他非常重视。考虑到他的国籍原因,仍然不敢让他担任重要的职位,只是让他担任助手的职位。琅威理在职期间将军队训练的非常好,有一次上司来检查的时候夸奖了他。
自此之后,李鸿章来电的时候都是称呼琅威理为提督衔,琅威理没有搞清楚状况,以为自己便是提督。1890年3月的一天,丁汝昌扯下五色旗升起三色旗的时候,琅威理和他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冲突。因为琅威理认为自己是提督所以并不用太过的在意丁汝昌。这次冲突以丁汝昌占上风而结束,琅威理认为自己在中国受了气,所以提出了辞职,李鸿章听闻事情经过后立即通过了他的申请。
但其实琅威理撤旗事件并不仅仅因为他没有搞清楚提督和提督衔之间的差别,更多的是因为当时的英国政府对提督这个职位非常重视,所以英国为了通过这个职位完全掌控中国海军才会发生这次事件。
长崎事件琅威理
长崎事件指的是在清光绪年间发生在中国和日本长崎之间的一次事件,这件事件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那么长崎事件琅威理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长崎事件图片
长崎事件琅威理之间的关系其实很简单,因为当时的中国海军力量在国际范围内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日本海军力量是不如中国的,很多人都说如果在这一次事件中,中国采取了当时总教习琅威理的建议,那么当时的中国很有可能就能够将日本的海军力量彻底扼杀在摇篮中,当时的丁汝昌却没有采取琅威理的建议而是静待处理。
虽然长崎事件之后,中日双方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对于当时的日本来说,这个事件的处理结果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次事件是中国挑起的,却要日本赔偿中国的损失,这让日本民众非常愤怒。当时,琅威理看到了日本人民的愤慨,他认为如果不在根本上打击日本的海军,一次性消灭掉日本的气焰,那么将来日本海军力量壮大之后对中国的威胁是非常大的。
所以长崎事件中,琅威理提出要不断的向日本开火,只是当时的丁汝昌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只想着早日解决这将事情,所以并没有采取琅威理的建议,虽然这件事情解决的比较合理,但还是在日本和中国本来就不怎么要好的关系上添加了一种导致双方关系破裂的可能性。
洋务教官琅威理
洋务教官琅威理本是英国人,他曾经在北洋舰队待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撤旗事件没有合理处理所以他才向李鸿章提出辞职。琅威理是给非常有才的人,李鸿章为聘请他做洋务教官颇费了一番周折。琅威理在英国的时候就读的是皇家海军学院,进入这所学校耳朵时候他不过才十四岁。两年之后,他开始在海军内部实习,因为当时的中国向外国聘请知识型的人才,所以琅威理才来到了中国,并在北洋舰队待了一段时间。
琅威理图片
来到中国之后,琅威理因为曾经在另一个舰队待过所以并不愿意为李鸿章效力,李鸿章也不好勉强。后来北洋水师在英国买了四艘炮舰,李鸿章请他带领舰队到天津,这次任务之后琅威理还是没有在中国留下来,这一次他给李鸿章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所以李鸿章为了能够要他来帮助自己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最终成功说服他来到北洋舰队担任洋务教官。
琅威理自从来到了北洋舰队担任洋务教官,工作一直非常勤勉,当时的中国士兵都还不是很适应英国人的这种训练方式,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才慢慢接受了洋务教官琅威理,琅威理不仅仅坚持用英国的严格训练方式训练自己,还将这种训练方式带到了中国的军营,这种方法虽然辛苦却非常有用,不仅树立了威严,还训练出了非常有能力的军队,所以当时的士兵都非常敬畏洋务教官琅威理。
为什么琅威理会离开北洋舰队
琅威理出生于1843年,是英国人,他原本可以在英国担任一个军官,却被聘请到中国来做官。之所以聘请他是因为当时中国的师夷长技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中国没有人会使用从国外高价引进来的器材,这就是琅威理能到中国来原因。琅威理在来到中国之后进了北洋舰队,并对提督的位置一直虎视眈眈,当时的李鸿章对他还是存在着防备心理,于是只让他担任了助手的工作。那么为什么琅威理会离开北洋舰队呢?
琅威理图片
关于为什么琅威理会离开北洋舰队这个问题根据历史资料就可以得知他是被迫的。进入北洋舰队的琅威理工作非常出色,不久之后李鸿章赐了他一个提督的官衔,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致使琅威理将这个提督衔误认为提督,这最终导致了后来琅威理撤旗事件的发生,撤旗事件发生之后,琅威理曾经向李鸿章发去消息,李鸿展虽然怪异网希望这件事情能够平静的解决,涉及到提督的官衔问题时他始终坚持北洋舰队至始至终只有一个提督,那就是丁汝昌,并且明确指出丁汝昌下令撤旗并没有错误。
琅威理听后李鸿章的说法后,感到非常气愤当场,提出要离开北洋舰队,这其实只是琅威理的一时冲动,李鸿章考虑到了北洋舰队提督问题的严峻性,担心留下琅威理会导致北洋舰队内部失和,所以最终还是同意了琅威理离开北洋舰队的申请。
历史人物
- 三国后面是什么朝代 三国之后历史朝代顺序
- 明朝灭亡前三大诡异现象 明朝灭亡前三大诡异现
-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 北魏之前是什么朝代 北魏之前是哪个朝代
- 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 明朝有600年国运传说
- 历史上神秘消失的朝代 揭秘历史上神秘消失的朝
- 历史24个朝代分别是 历史24个朝代分别是哪些
-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
-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的人
- 秦朝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秦朝是哪一年到哪一年灭
- 中国的历史有多少个朝代 中国历史总共有多少个
- 玄武门之变真相:玄武门之变真相是什么
- 中国历史朝代周期表 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排列
- 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历史从哪一年开
- 小学生必会朝代歌 如何帮助孩子记忆朝代歌
- 中国历史最长朝代顺序 中国历时最长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