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之死:折射出后三国时代政治面貌_历史记录

兰陵王之死:折射出后三国时代政治面貌

历史记录 2023-04-23 20:53www.bnfh.cn历史故事

兰陵王高肃,字长恭,为北齐文襄帝高澄第三子。兰陵王因在邙山大捷,率五百勇士突入敌阵,解金墉之围而一战成名。笔者拟通过兰陵王相关史事,略谈对北齐政治史研究相关问题的新看法。

“乾明之变”、“邙山大捷”中的兰陵王

网络配图

北齐天保八年(557),兰陵王起家为通直散骑侍郎,步入政坛。乾明元年(560),兰陵王被废帝高殷任命为领左右大将军,成禁军主要将领。高欢建立东魏,虽不乏河北大族的配合支持,但主要是靠高氏宗亲、同乡怀朔镇勋贵及十余万六镇军士。东魏建立后,河北大族私家武装逐渐被解散,其大多成为邺城朝廷无实权文官。高洋代魏建齐后,皇位稳固与否关键是能否得到分掌军政大权的高氏宗亲、怀朔勋贵的支持。这使北齐史上围绕皇权的政治斗争,往往是在北齐皇帝、宗室诸王及怀朔勋贵间展开,而河北大族乃至后来的恩幸等群体只是双方斗争的配角。乾明元年,长于深宫、没有权威的高殷为巩固皇位,利用汉人大族杨愔、鲜卑勋贵可朱浑天和等辅政大臣,削夺叔父高演、高湛的军政实权,触动了以往皇帝与宗室诸王、怀朔勋贵分掌政权的政体。高演、高湛及怀朔勋贵等数十人,遂在尚书省发动政变,诛杀杨愔等辅政大臣,冲进禁中,废掉高殷。身为禁军将领的兰陵王,则站在高演一边,为其大开方便之门,以此功被高演封为兰陵王,深受信任,成为掌握军政大权的宗王之一。

高湛即位后,北齐北有突厥,西边是已占巴蜀的北周,南边有时刻要夺回淮南的南陈,战略上处于三面被围的困境。河清三年(564),北周联合突厥对北齐发动进攻。北周意在利用突厥牵制晋阳的北齐军队,以十万大军主攻洛阳,再进入豫北东向攻下邺城,打北齐军队的大本营晋阳。受突厥牵制,高湛最初没敢调晋阳主力南下。在洛阳,北齐守将独孤永业收缩兵力于金墉城死守,牵制周军达三旬之久。一个月之后,高湛在与勋贵并州刺史段韶商议后,最终派斛律光与兰陵王率军五万从晋阳南下,以解洛阳之围。面对十万周军主力,斛律光、兰陵王隔河与周军对峙月余,“未敢进”。至段韶“督精骑一千”从晋阳出发抵达营地后,北齐军才趁“连日阴雾”掩护,一同渡过黄河,抢占金墉城正北的制高点邙阪,在邙山孟津缺口处的太和谷,与周军发生遭遇战。段韶将北齐步骑兵分为三军,自为左军,兰陵王为中军,斛律光为右军,通过吸引周军登山仰攻、以逸待劳的战术将周军击败,周军“一时瓦解,投坠溪谷死者甚众”。随后,斛律光所率右军负责继续驱逐太和谷以西的周军,段韶和兰陵王两军则负责解金墉之围。“(兰陵王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长恭免胄(头盔)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邙山大捷是宗室诸王与怀朔勋贵协同作战的结果。段韶是此次大捷北齐军统帅,斛律光承担侧翼掩护的重任,兰陵王则在金墉解围起了主要作用。战后高湛赏勋时,段韶、斛律光两人被升为诸公职,而兰陵王则被升为比诸公职略低的尚书令。,邙山大捷奠定了兰陵王在北齐军中仅次于段韶、斛律光的重要地位。

网络配图

兰陵王之死因与北齐后期政争

世人常将“芒山之捷,后主谓长恭曰‘入阵太深,失利悔无所及。’对曰‘家事亲切,不觉遂然。’帝嫌其称家事,遂忌之”,当成兰陵王的死因。邙山之战时,高纬时年九岁,尚未即位,不可能有如此深的政治猜忌,这不应是兰陵王的死因。“及江淮寇扰,恐复为将,(兰陵王)叹曰‘我去年面肿,今何不发。’自是有疾不疗。武平四年五月,帝使徐之范(之才)饮以毒药……遂饮药薨。”南陈北伐淮南正是用人之际,兰陵王为何害怕为将出征?高纬又为何在此时毒杀仅存的“国之栋梁”?上述诸行为,显然有悖常理。这说明兰陵王死因并不简单。

高湛即位后,也想利用汉族大族裁制宗室诸王,但乾明之变使汉族士族畏首畏尾。高湛不得不开始重用和士开、祖珽、徐之才、陆令萱等恩幸。和士开等人主要为个人私利和地位依附、聚集在皇权之下,深知只有挑拨是非,唤起高湛对宗室诸王的猜忌,才能获得更多宠信。河南王高孝瑜、河间王高孝琬就是死于恩幸“谗言”。

对宗室诸王的残酷打压,使恩幸与宗室诸王、勋贵势不两立。河清四年,高湛内禅,将皇位传给太子高纬。,高纬却难担此重任,“言语涩呐,无志度,不喜见朝士。自非宠私昵狎,未尝交语。性懦不堪”。为此,高湛把邺都军权交给三子高俨,怪异网希望日后高俨能辅佐高纬执政。天统四年(568)底,高湛病逝,北齐权力结构呈现为和士开等恩幸“威权益盛”,控制宫省和邺都朝廷;高俨控制邺都内外的军权;宗室诸王和怀朔镇勋贵控制晋阳的北齐军队主力。和士开等恩幸为巩固权力,不断削夺高俨权力,妄图控制京畿军权。武平二年(571),高俨被迫率领下属矫诏令,擒杀和士开,并要进攻皇宫将恩幸一网打尽。高俨政变得到广宁王、安德王的鼎力支持,二人是兰陵王兄弟,兰陵王很可能参与其中。双方在皇宫相持时,都派人争取斛律光。斛律光女斛律氏为高纬皇后,高俨政变有废帝可能,势必影响斛律氏在北齐统治集团的地位。斛律光出于家族利益考虑,在关键时刻率晋阳军倒向高纬。高俨所率京畿军慑于斛律光的威信,立刻“骇散”,高俨由此被擒身死。斛律光在晋阳军队主力威望之高,对猜忌心极重的高纬来说,无疑是潜在的巨大威胁。而京畿军根本无法与晋阳军对抗,高纬为巩固皇位,最终在武平三年将斛律光诱骗至禁中杀之。加之段韶在武平二年病卒,至此,北齐后期军队统帅仅剩兰陵王。

网络配图

武平三年,南陈吴明彻率十万精兵北伐,北齐军队一败再败,南陈很快攻到徐州附近。要抵挡住南陈攻势,须任命在军中享有极高威望的兰陵王为帅。兰陵王如任将出征击败陈军,必然威望大增,那么,被高纬、恩幸打压残害已久的宗王和怀朔镇勋贵、十余万晋阳军士就会将积攒已久的不满情绪瞬间爆发,乃至有可能拥立兰陵王为帝。与其让兰陵王率军出征,导致皇位不保,不如毒杀之,丢失点疆土,诛一位能臣,对“无忧天子”高纬来说并不算什么,而这应是兰陵王无过被杀的根本原因。

北齐史研究新思路胡胡矛盾

兰陵王是众多为维护北齐存亡,不惜血染疆场、舍身朝堂的宗王群体的典型代表。宗室诸王、怀朔镇勋贵及十余万鲜卑将士是东魏北齐的统治支柱。他们来自塞外大漠,朴素的鲜卑部落意识,使其认为财产共有、权力共享。华北汉地的生活,使高欢及北齐诸帝怪异网希望采用汉族嫡长子继承制。要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就需扶植皇太子,削弱掌权的宗室诸王和怀朔镇勋贵,控制晋阳军士。这使北齐皇帝和宗室诸王、怀朔镇勋贵的矛盾不断,手足相残的悲剧不断重演,最终使强大的北齐分崩离析。以往学界所遵循的胡汉冲突论,对解释北齐政治史有一些不足。从胡胡矛盾入手,则可对北齐史的一些重要历史问题提供合情理的阐释,进而挖掘中国古代史上精彩的“后三国时代”。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