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淞沪会战:一寸山河一寸血惨烈阵地争夺战
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
淞沪地区位于长江下游黄浦、吴淞两江汇合处,扼长江门户。由于1932年“一·二八”事变后《淞沪停战协定》的限制,中国军队不能在上海市区及周围驻防,市内仅有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所辖上海市警察总队及江苏保安部队两个团担任守备,兵力薄弱。,日本在“一·二八”事变以后,即在上海虹口、杨树浦一带派驻重兵,专设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司令部,驻沪兵力有海军陆战队3000余人,大批日本舰艇常年在长江、黄浦江沿岸巡弋。
(一)进攻阶段
8月11日21时在接到向上海推进的电话命令之后,早于月初就在公路两旁露天待命的第9集团军87师(王敬久部)和88师(孙元良部)连夜进入市区,87师推到江湾新市区日租界北外侧,88师也迅速开抵北站布防。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的计划是以88师围攻闸北日海军司令部,87师进取大公纱厂;两师迅速扫清日军据点后封锁海口阻击敌后援部队登陆。8月14日10时中国空军以其有限的资源对汇山码头、日海军司令部以及公大纱厂等日军据点实施轰炸,是日夜87、88两师开始攻击(虽然历史将淞沪之战称为813,实际真正开战是814,之前实为小规模的冲突),15日拂晓第9集团军全线发动总攻。
事实证明国军的准备工作做得并不充分,无论对敌情了解或部队训练(尤其炮兵的训练)都远离理想,因而进攻一开始就立即受到日军顽强抵抗;国军15公厘的德国重炮对敌司令部周边的固久工事也束手无策(蒋先生于开战前曾叮嘱张治中“倭营钢筋水泥之坚强,确如要塞,十五生的重榴炮与五百磅之炸弹究能破毁否?希再研讨”。事实上参战的炮兵完全不懂得如何应用重炮近距直射敌工事),开战伊始就未获突袭效果和“先手”优势,敌我迅速形成胶着状态。接连3日国军士兵虽然一直保持高昂的为国成仁士气,向敌正面发动3次猛烈攻击,予敌重大杀伤,但实效的杀敌方法却基本上是单兵武器加血肉之躯。
8月20日,新建立的第3战区以“迅速围攻上海市区附近之敌人,并打破其沿江沿海登陆之企图”为作战目的,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8月20日晨,苦战了6天的87和88师在36师(宋希濂部,刚从西安抽调过来)的增援下调整了进攻方向(前敌总指挥陈诚视察前线后和张治中决定),在重大伤亡的代价下于8月21日突破日军阵地纵深一度攻下汇山码头,有望围歼敌海军陆战队;但因敌增援部队已陆续登陆抵达,攻击部队顾及左背侧翼受威胁而终止进攻分兵反登陆,失掉了一次或许可以扭转局面的机会。
8月23日大批日军部队云集吴淞口外及浏河口陆续登陆。第6集团军任王敬久为淞沪围攻军前敌总指挥,王敬久遣88师和独立20旅(右翼军)攻击虹口方面之敌,36师和87师(左翼军)进攻杨树浦方面。是日夜,日军约2个师团兵力在优势舰炮和航空兵支持下于张华滨至川沙口一带强行抢滩登陆,守备该区域之警察总队被迫后退,虽经87师和教导总队第2团反复抗击,但日军于24日3时仍攻破殷行镇,从而淞沪铁路至殷行镇之间国军北面防线裂开,但又经国军反复争夺,36师于26日16时再度夺回殷行镇,将北面防线暂时稳定。
鉴于日军在强大的炮火和空中优势的支持下登陆的部队愈来愈多,战区(当时的司令长官是冯玉祥,但冯不管事,实际指挥作战的是陈诚、顾祝同、张治中等人)从各守备区抽调部队加强抗击,除以第9集团军专负责市区内作战外,新编成的15集团军(陈诚)负责对吴淞镇以南敌军攻击。集团军先以第1师(李铁军部)和第6师(周喦部)对吴淞、98师(夏楚中部)对宝山、67师(黄维部)对川沙口、56师(刘尚志部)对浏河诸处之敌发动进攻,再以11师(彭善部)、14师(陈烈部)、51师(王耀武部)、58师(俞济时部)支援,国军空军亦配合作战,此时日军已增强至近6个完整师团,无论炮火掩护、空中支持或作战技巧(此最为关键)均占优势。双方激战至9月10日,尽管国军继续不断增援投入部队,但伤亡巨大,战区只得调整改为守势。
(二)守势阶段
9月11日军委会委员长亲自披甲担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第9集团军和15集团军逐渐退守浏河镇、罗店、蕴藻滨、江湾至上海北站一线,第8集团军(张发奎)防守杭州湾北岸。日军凭借优势采用以中间突破为轴心的全线进攻策略,但国军全线死守,寸土不让,以数倍牺牲的代价消耗日军,双方都打得异常惨烈艰苦,往往一个镇落据点反复易手十余次之多,致使日军中间突破的战术收不到迅速摧垮守军的效果(由于弹药消耗太大,日军甚至以弓箭浸蘸汽油点燃后向守军射发)。
9月30日后,日军加强兵力向国军防守阵线压迫,左翼作战军(陈诚)逐渐退守蕴藻滨右岸、杨泾河西岸至浏河镇一线,此时国军防线整体已经变形左翼作战军成为整个防线的中央,中央作战军却挤到了京沪铁路一带,而右翼作战军为加强中央部位已由原杭州湾北岸逐渐偏移至左翼军的右侧。日军继续不断向蕴藻滨方向猛攻,战区即将新调来的21集团军(廖磊部)增援;经十几天的战斗,左翼作战军防线被突破5公里。战区顾忌日军突破大场威胁中央作战军的侧翼,便于10月19至21日组织了一次反攻。反攻以15集团军(罗卓英)、19集团军(薛岳)、21集团军等单位为主力,以蕴藻滨方向为重心,但由于国军接连2月苦战,素质较好的老兵伤亡巨大,各单位之战力大大下降,反攻很快被日军各个击破,此后国军防线逐渐向西偏离上海市区,但上海方向的日军亦因伤亡损耗巨大,无力有效穿插突破歼灭国军。
日军从813以后至11初已在中国上海地区先后投入6个多师团,但仍不能象开战时所预期的那样迅速摧毁中国军队的战斗意志,至10月中旬就开始考虑在国军的战略侧翼杭州湾登陆,但因气候和水文条件等因素限制,登陆一直延至11月5日。中国守军在开战时即注意到杭州湾的重要意义,于8月中旬就令第8集团军防守湾的北岸,但随着战事的发展,第8集团军兼顾右翼作战军的任务,战区于9月中曾计划逐步退守吴福线等战略防线,杭州湾的防守一直未能得以加强。5日拂晓,日军近两个师团的兵力利用浓雾掩护从金山卫一带登陆,迅速击溃沿岸守军,于8日基本控制杭州湾北岸。日军登陆成功后迅速调整指挥系统,编成了“华中方面军”由松井石根大将统一指挥,此时日军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兵力已加强到10个师团(其中两个是由华北调来)。
由于右后侧翼已被日军迂回,在上海战场坚持了3个月苦战的国军开始向吴福线方向溃退,第9、19集团军所属部队于10日沿京沪线两侧撤退时遭到日机日夜轰炸,部队联络中断乱成一团,幸好15和21集团军在浏河镇至嘉定的新泾河河西岸固守,战区主力才得以掩护后撤,掩护任务完成后两集团军后撤至太湖西南的孝丰、宁国一带。
日军除于淞沪正面向国军追击外,另约3个师团沿京杭国道西进,先后攻陷平湖镇和嘉兴,并向吴兴推进。国军第7军(周祖晃部)于吴兴阻击日寇,新抵战区的川军23集团军(刘湘部,约6个师,但抵达的约5个师)也立即开往广德策应。第7军在吴兴阻击日第6师团主力6天后不支,退守孝丰宁国附近。23集团军在长兴广德一带掩护锡澄线后撤的国军,阻击追敌达十日之久,12月初退守宁国一带,淞沪会战至此结束。
历史人物
- 三国后面是什么朝代 三国之后历史朝代顺序
- 明朝灭亡前三大诡异现象 明朝灭亡前三大诡异现
-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是不是真的
- 北魏之前是什么朝代 北魏之前是哪个朝代
- 明朝本来有600年国运 明朝有600年国运传说
- 历史上神秘消失的朝代 揭秘历史上神秘消失的朝
- 历史24个朝代分别是 历史24个朝代分别是哪些
-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 中国近代史时间轴及重大事件
-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的 三国之后是什么朝代的人
- 秦朝是哪一年到哪一年 秦朝是哪一年到哪一年灭
- 中国的历史有多少个朝代 中国历史总共有多少个
- 玄武门之变真相:玄武门之变真相是什么
- 中国历史朝代周期表 中国历史朝代的顺序排列
- 中国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国历史从哪一年开
- 小学生必会朝代歌 如何帮助孩子记忆朝代歌
- 中国历史最长朝代顺序 中国历时最长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