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王鳄鱼厉害吗(航海王启航沙鳄鱼值得培养吗_科学探索网

航海王鳄鱼厉害吗(航海王启航沙鳄鱼值得培养吗

科学探索 2023-05-01 12:38www.bnfh.cn科学探索

  航海王鳄鱼厉害吗(航海王启航沙鳄鱼值得培养吗)、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航海王鳄鱼厉害吗(航海王启航沙鳄鱼值得培养吗)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海王帆船鳄鱼怎么样?鳄鱼后期强吗?第一个被鳄鱼主角路飞打败的七武海,在动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游戏里的鳄鱼呢?下面就来深入分析一下帆船王鳄鱼的实力。

  ,我们来看看鳄鱼的三围和成长属性。

  从对鳄鱼的测量来看,鳄鱼的智力较高,敏捷和力量较低。所以鳄鱼的护甲值低,怕身体受伤,鳄鱼拥有游戏中最多血的独占权。仅Orange 4的独占权限就能增加6万多点生命值,让原本脆弱的鳄鱼们几乎成为了这款游戏中最肉的后排!因为鳄鱼智力优秀,所以我建议玩家可以洗物理甲来提高后排鳄鱼的生存能力。

   [高级奖金显示和说明]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鳄鱼的高级成长加了五个属性,比其他S级角色多了一个法术穿透,进一步保证了鳄鱼的输出。所以我觉得因为高级属性的加成和他专属武器生命值的巨大加成,鳄鱼完全不输一些ss级别的角色。

  【技能介绍】

   1技能(蚀刻循环)

  对大范围的敌人造成伤害并造成眩晕。

  技能回顾——

  经测试,鳄鱼大招导致眩晕的几率为100%。是非常犀利的控制技能和输出技能。大招是多伤全屏输出,也就是说白胡子鳄鱼的大招是非常有效的输出。

  展示技能——

   2技能(新月沙丘)

  将手臂变成月牙形的沙刃,斩向前方敌人。

  技能回顾——

  纯伤害技能,伤害高,释放频率不高。这个技能比较鸡肋。

  展示技能——

   3技能(沙漠向日葵)

  所有敌方成员瞬间受到法系巨大伤害,攻击速度降低,但减速命中随等级不同而不同。

  技能回顾——

  这个技能可以用来打断其他角色的技能。比如用Jax,可以中断大熊的释放标记。现在的减速效果版本越来越流行,因为减速对白胡子有效。

  展示技能——

   4技能(沙尘暴)

  对小范围内的随机敌人造成伤害,龙卷风会在被击中的地方继续造成伤害。

  技能回顾——

  这个技能弥补了鳄鱼攻击频率的不足。伤害一般,可以帮助鳄鱼更快的获得能量。

  【脚镣入门】

  羁绊1 (B.W .高级指挥)

  增加自己的法术暴击率,满级时增加自己的法术暴击率10.08%。

  脚镣是先生1,先生2,先生5 .

  脚镣的一般评价和实际运用

  目前,鳄鱼只有一个脚镣。鳄鱼的羁绊增加法术暴击率,可以增加鳄鱼法术爆发的伤害。鳄鱼的法术穿透力高,这种羁绊加法术暴击更是锦上添花。

  【鳄鱼优缺点综合分析】

  优势——

   1.很容易得到。极限斗技场有鳄鱼交换。玩家平均每天可以获得5到10块碎片。鳄鱼的塑造速度非常快,小R和大R都可以得到认知度高,学历高的鳄鱼。

   2.鳄鱼的专属使用非常厉害,有很多附加的生命值。甚至大部分ss级角色的专属使用都不如鳄鱼专属。优秀的专属属性加成是鳄鱼的招牌。

   3.鳄鱼的三技能沙漠向日葵结合红发的开眩晕可以打断熊掌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减能团队。

   4.鳄鱼的大招是100%的眩晕,而且是没有方向的全屏攻击。所以合理利用鳄鱼的大招,可以打断对方的技巧和节奏,从而取得令人惊讶的胜利。

  缺点3354

   1.鳄鱼的攻击节奏很慢。打架的时候,他们会抽根烟,招手示意(对此我早就反感了)。每次用鳄鱼,我都表达我的急迫.

   2.鳄鱼属于中后期,前期独占,没跟上的时候还是很脆弱的。况且产量并不突出,早期的鳄鱼属于弱者。

   [通缉名单配对申请]

  推荐搭配——

  鳄鱼+千斤顶雏菊突破路飞Gop

  评论

  杰克的开场眩晕,配合卡普的两个羁绊召唤出的火炮,可以持续控制敌方人员,而鳄鱼则会随着杰克的大招减速对方并收获。因为鳄鱼的大招是带有眩晕效果的多阶段攻击,这样可以防止杰克的大招触发毒Q的薄葬效果,带领队伍走向胜利。因为鳄鱼的伤害是多段的,你可以尝试利用鳄鱼的多段伤害对白胡子造成威胁。

  【激战岛实战应用】

  人物鳄鱼成本值4

  鳄鱼在激战岛并不是很有用,因为鳄鱼的一对一能力很差,和其他角色一对一赢的机会很小。不过第三局可以带鳄鱼打团,团战能力还是不错的。

   [翼梁匹配]

  建议鳄鱼使用法术穿透共振晶石,共振晶石可以作为主要输出,往往可以带走其他所有人。如果你的阵容输出足够,缺乏控制力(比如消防队),可以考虑带上能量共振晶石打断对面节奏。

  更多关于航海王鳄鱼厉害吗(航海王启航沙鳄鱼值得培养吗)的请关注本站。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