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铁路史(胶济铁路的历史与作用)_科学探索网

胶济铁路史(胶济铁路的历史与作用)

科学探索 2023-05-01 12:38www.bnfh.cn科学探索

  胶济铁路史(胶济铁路的历史与作用)、本站经过数据分析整理出胶济铁路史(胶济铁路的历史与作用)相关信息,仅供参考!

  历史的发展有很大的机会。脑海中的一闪,可能会掀起一场飓风。雪山轻微的震动就可能引发雪崩。

  学者朱勇曾说一个历史的异常会打乱整个历史的局面,就像一个棋子的变化,会让所有的变化都跟在后面,进而彻底改变整个棋盘的局面。这就是历史的“蝴蝶效应”。

  胶济铁路,一条影响中国近代史的铁路,最初源于一个外国人的脚步。他叫李希霍芬,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地质学家。正是因为他在山东的实地考察,发现了一个宝贵的资源煤矿,于是有了修建铁路的想法。他当时的想法是“胶州到威县的路很通畅,人们可以在那里找到一条铁路的起点,而不是芝罘。”

  在我看来,这条铁路的真正起点应该是李希霍芬的头脑。对于一个领域学者来说,这个想法只是一个想法。因为他当时有心无力,没有能力也没有实力在国内推动这件事。

  这种想法是前所未有的。因为——1869年,他在山东考察的时候,大清帝国包括蒙古在内的广大领土上连一条铁路都没有。四年前只有一条小铁路是短命的。那是一条由英国商人在北京宣武门外铺设的长约半公里的“展览铁路”。当时人们“像怪物一样可怕”,政府下令拆除。我们既可以看到政府的无知,也可以看到李希霍芬的远见。

  山东铁路线路图绘制于李希霍芬《中国》

  纵观中国铁路发展史,这种超前的眼光更加突出。中国第一条营业铁路3354吴淞铁路是7年后(1876年)由英国商人修建的。被清政府赎回后不久,就被拆除了。12年后(1881年),中国第一条运营中的铁路——3354唐旭铁路建成。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京张铁路,36年后(1905年)才开工。那时,吉焦铁路已经通车两年了。

  后来,李希霍芬进一步完善了这一思想。在他的专著《中国》中,他正式提出修建一条从胶州湾出发的铁路,把山东的煤田和经济南方政府连接到北京和河南。

  如果仅此而已,他的考察只是学术,但他的方向是国家战略“胶州湾是中国最重要的门户”,“要想开发远东,就必须占领胶州湾”。从此,胶州湾进入了德国的视野,被列为德国在远东建立军港的选择之一。

  经过一番考察比较,德国最终选择了胶州湾。此后,德国驻华大使海敬一再找借口,小题大做,无所不用其极地挑衅中国,挑起冲突,然后借机出兵。

  借口终于来了。这就是发生在1897年的“巨野教案”。然后德国趁机出兵,武力入侵胶州湾。次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合同,获得了济南至山东西部边境铁路的修筑权和铁路两侧30里范围内的开采权。

  德国人画的“巨野教案”场景

  一个学者的理念,就这样变成了一个国家的行动。想象一下,如果李希霍芬没有踏上山东,山东的历史可能会被改写,吉焦铁路也不会这样修建。从那以后,由这条铁路引起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可能不会发生,或者将来不可能以这种方式发生。

  例如1898年的改革运动。“胶州湾事件”后,康有为主动上书光绪皇帝,“因胶警之变,发愤书”。1898年(1898年),在即墨德军破坏孔子雕像的帮助下,策动第二次“公车请愿”,推动戊戌变法。“胶州湾事件”成为戊戌变法的导火索。

   1899年9月23日,吉焦铁路破土动工。1904年6月1日,吉焦铁路通车。

  比如济南开一个口岸。依托铁路在德国破土动工,山东巡抚周复和直隶总督袁世凯秘密行动。1904年吉焦铁路开通前夕,济南、魏县、周村相继开埠,自主权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

  比如日德战争。日本对青岛和吉焦铁路觊觎已久。1914年,当德国陷入欧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而无法向东看时,它向德国宣战,打败了德国,并占领了令人垂涎的青岛和吉焦铁路。此后,它忘记了战前“归还中国”的承诺,强行占领了青岛和吉焦铁路长达8年之久。

  德国人炸毁了驼山站附近的铁路桥。

  来源1914年12月,日本《历史写真》

  中国积极寻求收回。不料1919年举行的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让给了日本,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拒绝签字,山东问题成了悬案。直到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决定由中国政府赎回青岛和吉焦铁路,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1923年1月1日,吉焦铁路终于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筹款赎回点燃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政治动荡和政府信用缺失将人们的热情降至冰点,以至于轰轰烈烈的募捐赎回运动最终雷声大雨点小,让人惋惜不已。

  被迫交出吉焦铁路后,日本政府不甘心。1928年国民革命军第二次北伐之际,以保护日本华侨为借口,三次出兵山东。在此期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并重新占领吉焦铁路长达一年。自然,在谈判桌上,中日双方都免不了激烈的争吵。

  在1929年接受吉焦问题上,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冯玉祥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内讧。吉焦铁路光复后,刚刚平复的吉焦铁路在1930年遇到了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的中原大战。这条多灾多难的铁路在军阀混战中被撕裂。

  虽然中原战争很快结束,但吉焦铁路并不稳定。1931年,先是吉焦铁路沿线的煤商掀起罢工,再是九一八事变后青岛学生坐火车到南京请愿,都惊动了南京国民政府。

  从此,吉焦铁路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1935年7、8月间,铁道部第四次大宗商品展览会(简称“铁展”)在青岛隆重举行,历时一个月,吸引了约60万参观者。当时青岛只有40多万人。可以看出,来参观的外国人非常多。“铁展”的魅力可见一斑。

  第四届铁展明信片(青岛)

  好景不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暂时未被日军占领的吉焦铁路成为许多北平人流亡的“生命线”。其中有梁实秋、罗隆基、陈寅恪、沈从文、杨振声、朱光潜、吴宓、梁思成、林等著名学者。还有当时的北平负责人张自忠,曾经被误称为“汉奸”,后来成为著名的抗日军人。此时的吉焦铁路充满了偶然、悲伤、辛酸和无奈。不久,流亡者的“生命线”被日军切断。

   1938年,吉焦铁路沦陷。这是日本第三次占领吉焦铁路。为了“分区管理”,日军在1938年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吉焦和津浦在济南合并,两站合并。该工程于1940年竣工,改变了吉焦和津浦各自为政的历史。

   1928年,日军航拍了津浦铁路济南站(上)和吉焦铁路济南站(下)。

   1988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抗击侵略者的英雄赞歌。吉焦铁路沿线上演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国民党和共产党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暂时的

  一条不到400公里的铁路,一条看似冰冷的铁轨,经历了多少血与火,承载了多少伤与痛。当我触摸到保存在吉焦铁路展览馆的百年铁轨时,我仿佛触摸到了渗透到铁轨深处的百年往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条历经沧桑的铁路得以躲过战火。1953年,它承担了一项神秘的任务运送一块重达100吨的巨石。这块巨石来自青岛福山,由吉焦铁路小心翼翼地运到北京。现在站在天安门广场。它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石。

  英雄纪念碑三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1958年,“大跃进”运动伊始,吉焦复线就被提上日程,但复线建设一波三折,历时30余年才完成。十年浩劫,三三三五四文革。回顾这段漫长的历史,不难看出“运动”的深深烙印。

  改革开放后,吉焦铁路发展迅速。十年来,先后进行电气化改造,完成六次提速,多台机组运行。新建的济青高铁将全程运行时间压缩至1个半小时,与吉焦铁路通车之初的12小时行程不可同日而语。“倒挂大方”。

  胶济铁路是观察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窗口。从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屈辱与艰难,压迫与挣扎,曲折与坎坷,也看到了在艰难中奋进,在奋进中崛起。

  胶济铁路是一个舞台,一个“你唱完我就上台”的舞台。这个舞台上的过客有袁世凯、孙中山、蒋介石、冯玉祥、王、还有德国人和日本人,朝代不同,阵营不同,国家不同,追求不同。让别人来评论他们的优缺点。

  原济南火车站

  《吉焦铁路》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横跨晚清、北洋、民国、新中国。这本巨著充满了几百年的沧桑,有外国列强的欺凌,有军阀混战,有党派之争.提取任何一个事件,都值得我们细细咀嚼,深深回味。这本书讲述了《大历史》中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追溯历史就是观察现在。历史在沉睡,时间在苏醒。如今,我们常常因为走得太快而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尤其在精神文化层面,“大拆”未能“大建”;“大破”,未能“大立”。当我们走得太快时,我们应该停下来等待我们的灵魂。灵魂的“根”在哪里?在历史的深处。温暖和尊重历史是我们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于简雍

   2021年12月23日

  作者简介

  俞毕业于上海铁道学院(2000年并入同济大学),从事报刊电视工作多年,曾获全国铁路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行业电视节目展评最佳创意奖。作品曾在多家报刊发表,被网易、新华网等网站转载,多次登上公开网站头条。出版专著三卷《图说胶济铁路故事》(中国铁道出版社);编撰大型历史画册《“青”史“影”存》(山东画报出版社),被媒体誉为“填补中国铁路客运70年历史空白的巨著”;撰写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礼品册《印象济南》(济南出版社);作品收入为《2008-2012年优秀选书》(山东画报出版社)《齐鲁晚报》、历史学家苏萨主编的《人文卷》系列(金城出版社)《史客》。现任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客运段工会主席.

  感谢转载自“百年吉焦”!

  更多关于胶济铁路史(胶济铁路的历史与作用)的请关注本站。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