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古的九州是指哪九个州?
古代中古的九州是指哪九个州?
说起九州,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华夏大地的简称,但九州具体在哪里,指的又是哪些地方却未必有人知道。古时,九州指的是青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徐州、扬州等地。
九州的由来
州,顾名思义,是在水中的陆地或是水草丰美的平原之地。华夏的历史与西方冒险刺激的海洋文明不同,我们生于土地,长于土地,死后埋葬于土地。
农耕文明的我们对于土地有着天生的敬畏、爱戴和依赖,作为华夏儿女,在土地里挥洒汗水是每一个人必备的技能,这是中华文明千年的血脉传承。
尽管现代社会,我们已经逐渐依赖科技,但许多老人还是会在自家的阳台开辟一块不大不小的土地,闲时种种花,养养葱,将种植融进了血脉,无法舍弃。
传说中,世界本是一片汪洋,在华夏大地上出现了陆地,才渐渐出现了人类,古人将汪洋中逐渐扩大的陆地称为州,而炎黄子孙所在的陆地共有九块,就称为九州。
也有传说称,大禹治水之前,华夏大地上洪水泛滥,河流改道,人人不堪其忧,没有足够的食物用于种植,饿死了许多人。大禹在危难之际带领着一批对水利有研究的人才,开始了漫长的治水之路。他们用了许多年的时间将人类的居所固定,疏通河道,建立防洪工事,将洪水阻隔在居住地之外。在一切完成后华夏已经被弯弯曲曲的河流山川分割成了九块,于是后世便把华夏称为九州。
九州的位置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形成了城市和王朝,九州也有了固定的名字和稳定的行政区划。
- 青州
指的是山东东部地区,这里河流众多,靠近海湾,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树木青翠欲滴,常年四季如春,史称青州,但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县级市,只保留了青州的名号。
- 荆州
在历史中被提到的次数最多,是自古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演义》中“关羽失荆州”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地方。古时的荆州占地面积广阔,包括湖南湖北以及附近省市的一部分,但现在同青州一样,只是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旅游城市。
- 豫州
说起豫,许多人会自然地联想到简称为豫的河南省,事实上过去的豫州要比现今的河南省大得多,包括河南省全境和山东西部、安徽北部。
- 梁州
在过去的华夏大地上包括陕西南部和四川北部,也有许多地方称其为凉州,是中原大地与游牧民族发生争斗的位置,靠近大漠,人烟稀少。但现在的梁州在中国的地图上已经消失不见,连名字都没有保存下来。
- 雍州
包括陕西、青海和甘肃的部分地区,在过去是游牧民族居住的草原大漠,与中原的王朝分分合合,产生过许多冲突与融合。
- 冀州
冀是河北省的简称,在过去也包括河北省及附近的省市,常常作为王朝首都的选择地点,处在华夏大地的心脏部位,易守难攻。
- 兖州
处在黄河以南,大致是河北东南部和河南的东北部地区,占地狭窄,在史书中也没有突出的部分,常常被人们遗忘,而现在的兖州则更加狭小,已经没有办法在地图上找到。
- 徐州
在过去包括山东东南部和江苏北部,靠近海上,是渔民的聚集之地,有许多港湾,人们出海频繁,不习惯于种植业,而是靠渔业和桑蚕业生存,现今也已经成为一个地级市,但却与过去的徐州相差甚远,跑到了湖北。
- 扬州
作为九州之中最出名的一个,是人人心之神往的江南水乡,包括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水资源充足,阳光温暖,文化繁盛,生活着许多氏族,文化底蕴深厚,诗仙李白曾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写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美好诗句,但现在的扬州只不过是一个江南的旅游城市。
中华简称
华夏大地有着许许多多的简称,各个地方的人们习惯的简称也不同,但人们最喜欢的就是神州大地、九州大地等等。
事实上,这两个名字还有着紧密的联系。
有人认为,九州指的是古时候世界上的九块大陆,而华夏这个东方的神秘古国被人们称为神州大地,于是才有了神州的简称。
但也有人认为,九州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学,而是类似于三这样有着虚拟意义的简称,九州的意思是广阔无边的华夏大地,人们这样表达是为了让高高在上的帝王满意。
先秦著作《尚书·禹贡》、《周礼·职方》、《吕氏春秋·有始览》、《尔雅·释地》均有九州的记载。
九州是我国传说中的上古行政区划。相传在四、五千年前,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洪水,人们被迫向山顶、高地迁徙。后由大禹采用疏导河道的方法,才治服了洪水。所以周人把大地看成是禹平定的,有“禹迹”之称。他们又认为是大禹把天下分作九个区域,让后人居住,于是就有九之名,但此时九州并不是一个有具体范围的名称。所以在西周金文和《诗经》等资料中,除九州外还有九有、九围、九隅等名称,这里的九只是表示多数之意。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极力向外开拓土地。齐国向东,晋、赵、燕向北,秦国向西,楚国向南。士地由中原越来越向边缘地区扩展,中原人民越来越向边区迁徙。于是就有“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的“中国”概念出现。
但先秦著作中的九州不尽相同。各书中划分九州的依据、名称及区域大小也都不一样,我们以《禹贡》为例说明九州的划分情况
冀州 今山西、河北、辽宁。西、南、东三面距河。山有壶口(山西吉县西北,陕西宜川县东北)、梁山(陕西韩城)岐山(陕西岐山县东北古名天柱山)。川有衡漳(漳水)、恒(唐河)、卫(灵寿以下滹沱水)。
兖州 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部分。济水、黄河之间。川有九河(黄河下游分支,九指多数)灉水(黄河支流)、沮水(济水支流)
青州 今山东、辽宁东部。渤海与泰山之间。川有潍水、淄水、汶水(大汶河)。
徐州 今山东南部,江苏、安徽北部。黄海、泰山、淮河之间。山有蒙山(山东蒙阴县南,一名蒙阴山)、羽山(山东郯城县东北)。川有淮水、沂水。
扬州 今江苏、安徽南部,江西东部。淮河以南东至海。水有彭蠡(鄱阳湖)、震泽(太湖)。
荆州 今两湖及江西西部。山有荆山(湖北南漳县境)、衡阳(湖南衡山县西,一名峋嵝山)。水有江汉(嘉陵江)、沱水(江水支流)、潜水(汉水支流)。
豫州 今河南、湖北北部。荆山(湖北南漳县)与黄河之间。水有伊、洛、瀍、涧等四水。
梁州今陕西南部和四川。华阳(陕西华阴县南)与黑水(陕西城固县北)之间。山有岷山(四川松潘县北)、嶓山(陕西宁强县北嶓冢山)、西倾山(青海同德县东北)、蔡山(无考)、蒙山(四川宝兴县北)。川有沱水、潜水。
雍州 今陕西北部、中部和甘肃及其以西地方。自秦岭以北,东至黄河,西界在甘肃以西。山有荆山(陕西朝邑县西北北条荆山)、歧山(陕西岐山县东北)、终南山(秦岭)、鸟鼠山(甘肃渭源县西南、陇西县西)、三危山(甘肃敦煌县东南)。川有弱水(甘肃张报河)、泾水、渭水、漆水、沮水、沣水。
《禹贡》九州中,除了叙述著名的山川治理经过外,还记述土壤、田地、物产、运输道路及备地的部落。
先秦著作中的九州都是理想区域。战国时期虽有九州名称,但实际并没有实行过这种制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实行郡县制,设立三十六个郡,没有州制。 汉武帝“独尊儒术”,才根据《禹贡》和《周礼·职方》的记载,分全国为十三州。最初只是监察机构,直至西汉末,州才形成一级行政机构。
与九州制相对应的是五服制。即以王都为中心而向四周扩展,分甸、侯、缓、要、荒。王都五百里内叫做甸服。甸 服外四方五百里称侯服,即诸侯分封区。侯服以外四方五百里称缓服,是介于中原与少数民族地区之间。其作用一方面推广中原文化,另一方面负有整顿军备保卫王都和诸侯的安全。缓服以外五百里叫做要服。要服外五百里称荒服,是少数民族居住处。方三于里中国土地上,五畿(甸)直接控制的仅方一千里,故五服制在西周时期卖行过,到战国消亡,而九州制在战国开始酝酿,到汉末才实现。五服制和九州制是代表两种不同的地理概念,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当时行政制度在地理领域中的反映。五服制是西周分封制的理想,九州制却是孕育着大一统下的郡县制。
谢邀!
关于此问题,有多个版本的解释,观点不同,欢迎讨论!
《尚书》中的“夏书·禹贡”记载,大禹的时候,天下分为九州,分别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尔雅》“释地”也记载有九州,但其中有幽州、营州,而没有青州、梁州。
《周礼》“职方”中,有幽州、并州,而没有徐州、梁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中有幽州而无梁州。
传统上人们以为,《尚书》记载的九州是夏朝的制度,《尔雅》记载的是商朝的制度,而《周礼》记载的是周朝的制度,但根据《吕氏春秋》对九州的解释,九州的地域,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人们的地域观念。
《吕氏春秋》中说豫州在河水和汉水之间,是周;冀州在两河之间,是晋国;兖州在河水和济水之间,是卫国;青州在东方,是齐国;徐州在泗水之上,是鲁国;扬州在东南,是越国;荆州在南方,是楚国;雍州在西方,是秦国;幽州在北方,是燕国。”
一、冀州,起自黄河壶口,涉及今山西、河北等省部分地区,地为白壤。
二、兖州,起自黄河下游、济水,涉及河北、山东西部,地为黑壤。
三、青州,起自渤海、泰山,涉及山东半岛,地为白壤。
四、徐州,起自黄海、泰山,涉及山东南部、江苏、安徽中北部,地为红色粘土。
五、扬州,起自淮河,涉及江苏南部、安徽、江西中北部、浙江北部,地为潮湿泥土。
六、荆州,起自荆山、衡山,涉及、湖北、湖南中北部,地为潮湿泥土。
七、豫州,起自中原、黄河下游,涉及河南、山东西部,地为柔软的土。
八、梁州,起自华山、黑水,涉及陕西南部、四川北部、地为黑色松散的土。
九、雍州,起自黑水、西河,涉及陕西中北部、甘肃西部,地为最上等的黄壤。 荆州、扬州以南为蛮越人聚居区(今浙南、福建、两广),不在九州以内。
多有不足,望指正!
“九州”指的是冀、兖、青、徐、豫、雍、梁、扬、荆。
这里面还有个典故,叫作“涂山大会划九州”,发生在五帝时代末期、夏朝之前,这件事有着深刻的时代发展背景,标志着中国古代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皇帝作为中国的“人文初祖”,相传他有25个儿子,其中有14个被封成12个姓;在他离世后,那些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后人陆续担任部落首领,其中备受推崇的有颛顼、帝喾、尧、舜,他们与黄帝并称“五帝”。(那时的“帝”就是部落首领)
他们间的血缘关系是这样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帝喾是颛顼的侄子、皇帝的曾孙,尧是帝喾之子。而从尧开始,帝位的传承采取的是被后世津津乐道数千年的“禅让制”。
帝喾死后,儿子挚继承了帝位;而尧作为挚的弟弟,则被封为唐侯。但随后兄弟俩的表现天差地别尧把自己的封地“唐”治理得井井有条,深受百姓爱戴、部族首领称赞,而身为帝的挚却乏善可陈。九年后,挚主动把帝位让给了尧,这就是“禅让”。
尧、舜、禹的帝位传承,采取的都是“禅让”。据说尧担任首领期间,四岳(唐尧的四位大臣,分管四方的诸侯,分别是羲仲、羲叔、和仲、和叔)推举舜为继承人。舜虽然是颛顼的后人,但当时已经几乎沦为庶人。,这种唯才是举的帝位传承制显得尤其难得。
经过多年的考察后,舜成功继承了部落首领之位。随后,他也以同样的方式,经过考核后把帝位禅让给禹。了,禹也是皇帝、颛顼的后代。
说到禹,我们第一时间会想到“大禹治水”。但实际上,他的最大政绩就是重新整合了上古政治形态,为夏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动作分为两个步骤。
其一是攻伐三苗。
三苗相传也是颛顼的后代,其先祖在尧时期被流放,随后辗转南迁到古洞庭一代。
大禹治水期间,三苗也出力,但事后却没有获得奖赏,发动叛乱。禹当时就要发兵征讨,但舜制止了他,随后花了三年时间做两手准备一边对三苗进行道德教化,一边训练军队。见到舜、禹这副架势,三苗见无机可乘,便暂时放弃了反叛。
但当舜去世、禹即位后,三苗表示不服并立即再度反叛。而禹对此早有心理准备,他的计划不单单是打服三苗,而是将对方的土地直接纳入管辖。,他调集5000精兵,发动了全面的兼并战争,将三苗所在的长江中游地区收到麾下,直接掌控区直抵淮河流域。
战胜三苗后,禹正式称王,定都于安邑。从这一刻开始,国家取代了部落联盟,上古历史进入了新时代。
而接下来就是禹的第二个动作涂山大会划九州。
为了巩固自己的王权,禹召集各氏族首领在涂山(今安徽蚌埠西郊)开会,史称“涂山大会”。在会上,禹祭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行政区划与治理模式改革。
,他把天下(掌控区)分为九个州
冀州——大致位于河北平原、山西高原;兖州——黄河、济水之间;青州——山东半岛;徐州——河淮平原;豫州——中原地区(今河南);雍州——关中、陇西;梁州——秦岭以南、四川盆地;扬州——长江下游;荆州——长江中游。
以上每个州,禹都安排一位氏族首领管理。,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威,他把各地首领进献的青铜铸成了九个鼎,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九鼎”,随后数千年中,这个名词一直是王权的象征。
禹构架的行政区划,为实行更加集中的行政管理提供了可能。在他死之后,儿子夏启继位,这标志着禅让制的结束、世袭制的开始,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步入了奴隶社会。
划分九州,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进入新时期的象征。后世的王朝一直沿用了这一做法,不期有不同的“州”,而且与最早的“九州”并不吻合。实际上,“九州”逐渐成了华夏大地的代名词,相对于地理概念,它更像是政治、文化及文明符号。
中国的“中古”,史学界通常指秦至清代1840年之前。
“中古”这段时间里,历代的“行政区划”不是按“九州”划定的。比如,汉代就是十三州。
但在这一阶段的前期,有“九州”的说法。
应该成书于秦汉的《尔雅》,其《释地》篇说,“九州”指冀州、豫州、雍州、荆州、扬州、兖州、徐州、幽州、营州。
这个说法,与属于“上古”先秦的说法,不完全一致。
其实,先秦时关于“九州”的说法也不一致。
《周礼》,旧题《周官》,始出于西汉景、武之间。其内容,记载的是周代官制,绝大部分内容属于先秦无疑。
其记载的“九州”是——扬州、荆州、豫州、青州、兖州、雍州、幽州、冀州、并州。
先秦对“九州”记载最早的,也被认为最权威的,是《尚书.禹贡》。具体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还要说的是,先秦还有一种“九州”的说法,是战国时孟子之前的邹衍提出的。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邹衍“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一州。”
西汉初《淮南子.地形》,具体讲了此种说法的“九州”——“何谓九州?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冀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阳州曰申土。”
如果说“正宗”,还是《尚书.禹贡》的说法。
《禹贡》开篇即说,禹在茫茫洪水中敷布土地,随着山势斩木通路,确定各州高的山脉和大的河流。
接着,就按照前面说到的顺序,讲了“九州”。
其中说到每个州,都包含“州城”、“地理”、“土田”、“贡赋”、“贡道”几个内容。
这一最早的“九州”,还被叫做“禹迹”。
《左传.襄公四年》载“于虞人之箴曰‘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禹迹”和“九州”,就是指大禹治水走过的路线,治好了水,也就划分了“九州”。
从《诗经》来看,殷人和周人,很早就都认为大禹治水是确实存在的史实,而且是可歌可泣的英雄。
《商颂.长发》云“濬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即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
此是祭祀商王成汤的殷人史诗。其中说到了大禹治水,划定“国疆”。
《大雅.文王有声》,是赞美文王迁丰、武王迁镐的周初颂诗。其曰“丰水东注,维禹之绩。”风水奔流向东方,大禹功绩不可量。
可知,第一,距今3000年或更早的古人,就知道大禹和大禹治水;第二,“画为九州”,与大禹治水有关。
亦属于先秦古籍的《山海经》中,也说到“九州”,因比较分散,恕不赘引。
再多说几句。
在“芒芒禹迹,画为九州”之前,还有“十二州”之说。
也出自《尚书》,是在《尧典》里,比《禹贡》记载的大禹治水更早。
《尧典》记述帝舜摄位云“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浚川。”
《汉书.地理志上》曰“尧遭洪水,褱(huái)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学者们说,《汉书》把帝舜置十二州,算在了帝尧头上,大约属于“乱点鸳鸯谱”。
但不管怎样,从“十二州”到“九州”的变化,反映了上古先民“方位观念”的进步和提升。
(西汉“日廷”瓦当)
古人,是通过“立杆侧影”的“二绳”之法确定方位的。
最初确定的,是“东南西北中”的“五位”。
这样的方位认知,用图形来表示,就是所谓“日廷”。
“日廷”,由“二绳”和“四钩”组成。配以“十二支”,“二绳”为 “子午”“卯酉”;“四钩”为丑寅、辰巳、未申、戌亥。
这样,便构成了“平面十二方位”。
“十二州”的说法,应该就是这种“日廷”平面“方位观念”的反映。
(战国和西汉“四维”八方九宫图)
后来,古人对于方位的认知进一步提高。
当把“二绳”的“一”和“丨”等比例加宽之后,就可以得到一个“亜”字图形。这个时候,“方”与“位”就既联系又分离了,“方”指示“方向”,“位”则表示出九个位置。
这就是古人的“八方九宫图”。现代人称这种图形为“九宫格”。
“九州”概念,实际上反映的是古人这种“四维”的大地空间理念。与之相配合的,是古人的“天圆地方”之“宇宙观”。
(西汉太一天圆地方九宫盘盘)
奇闻怪事
-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是谁
- 紫禁城闹鬼是真的吗 紫禁城闹鬼是怎么回事
- 80年黄河透明棺材事件 80年代黄河透明棺材始末
- 51区外星人录像是真的吗 51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 姜潮麦迪娜恋爱过程 姜潮麦迪娜怎么认识的
- 根达亚文明大概离现在多久 根达亚文明距今多少
- 赤塔事件真的还是假的 赤塔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的
- 邓超出轨安以轩:邓超出轨安以轩是不是真的
-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方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
- 湘西鬼结婚事件:湘西鬼结婚事件真假
-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绝密档案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
- 李维嘉的父亲是谁 李维嘉父母是哪里人
- 朱秀华事件是不是真的 朱秀华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 太湖冤魂:太湖冤魂事件真假
-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