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宁娶二度花,纷歧娶遗下人”,“遗_怪人怪事

俗话说:“宁娶二度花,纷歧娶遗下人”,“遗

怪人怪事 2023-05-05 09:17www.bnfh.cn怪人怪事

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的是什么人?

陈贵华年轻漂亮在广东认识一个男的,40来岁,经济条件好,有房有车,存款上百万,光想着他的条件,来自西南农村的陈贵华就忍不住内心深处的对“人上人”的渴望,毅然跟了对方。

男的叫冼新宏,广东潮州人,年轻时风流倜傥,浪荡不羁,留恋花丛,40岁还未成家,空有一身情债,却无人收留。

认识陈贵华,也是觉得她可爱老实,穷地方出来的,只要多哄哄就能成。他第一是有了成家的打算,第二是不放心那些女人看中他的条件并非真心跟他在一起。

陈贵华18岁,单纯好说话,对于冼新宏来说,简直是最佳人选,不用担心她心思多,复杂,也没有谈过恋爱,虽然年纪小,自己的条件不错,可以让她不用去辛苦上班,安心在家待着。

冼新宏很自信,而陈贵华又想走出西南大山,成为有钱人,当冼新宏提出交往,以后更是愿意结婚时,她就十分心动。

冼新宏前些年的风流倜傥在40岁依然让他成熟稳重,气质绝佳,两人站在一起看着就亮眼,这对靓妹靓仔,在外面看来是般配的。

两人都意向统一,虽然各有所求,但目的明确,在一起就这样顺其自然了。

冼新宏没有父母,小时候就父母双亡,所以才让他前半生放荡不羁的过日子。两人结婚时就在广东办了一场,当时陈贵华请了一起来广东打工的老乡和朋友参加,她没有让父母过来,打心眼里看不起自己的身份,更不想父母过来丢人。

冼新宏虽然颇有微词,但也能理解这种想法,毕竟农村姑娘,走进大城市都有些虚荣心和自卑。他也认定了妻子是个爱慕虚荣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很好拿捏。

婚后两人的生活还算和谐,陈贵华在冼新宏的安排下做了全职太太,每天睡醒就是逛街打麻将,生活虽然安逸却又无聊,刚开始过了段新鲜日子,时间久了就没有意思了。

陈贵华想去上班,可是冼新宏不乐意,问她是不是玩腻了,不想玩了就考虑准备怀孕生孩子吧!毕竟丈夫已经40多岁,再晚一点就不好怀孕,精子质量不好,孩子也不好啊!

陈贵华20岁不到,她心里并不想这么早怀孕,可是丈夫说的很有道理,他年纪已经不小,如果再没有孩子,以后怕也难怀,两人的夫妻生活都会成问题。

认真考虑了几天,她答应了,两人意见达成后就开始了造娃计划,陈贵华年轻身体健康,冼新宏多年的感情生活,女朋友无数,经验丰富,两人过了两个月的高质量夫妻感情,验出怀孕。

冼新宏高兴极了,对陈贵华更加宠爱,什么山珍海味都给小妻子吃上,他也在内心深处有种安定下来的感觉,这是他长期浪荡,终于找到停靠的港湾的感觉。

有妻子有孩子,或许这就是很多男人浪子回头的感觉吧!

两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称心,孩子十月怀孕瓜熟落地,是个儿子,对于广东人来说简直就是骄傲。

冼新宏高兴了好久,他办的公司也放假三天,给员工发了红包,请他们出去玩。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直到孩子两岁多的时候,冼新宏突然病倒,送去检查,没想到是肝癌晚期了。这种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这个幸福的家庭蒙上了灰。

陈贵华年纪轻轻就成了寡妇,从检查结果出来到去世仅仅半年时间,让所有人都没有接受过来,人就这样离开了。

留下遗憾,妻子还那么年轻,儿子还那么小,事业被迫停止。

陈贵华高中毕业,没有任何能力,也没有工作经验,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撑得起一家公司,朋友都劝她把公司卖了,起码她和儿子的以后的生活是没问题的。

没有公婆,丈夫去世,她也没有商量的人,陈贵华还是把公司打给了朋友,得到了四百万。

有了这笔钱,陈贵华和儿子一起去了广州生活,因为自己还年轻,她没有任何能力,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不管做什么,她必须把孩子养大,自己要有生存能力,指望这些钱过日子是不行的。

陈贵华就去了一家工厂上班,想学点技术,以后再说。在工厂上班,因为常年的保养,让她受到很多异性追求,年轻漂亮,又有种成熟知性的韵味,让人看见就挪不开眼。

本来陈贵华并没有考虑那么快找对象,可是厂里的日子太枯燥,而且喜欢嚼舌根的人很多,自己也是舆论的中心,受尽了是非。

她不得不暴露自己寡妇的身份,还有儿子的事实,知道她是个寡妇还带个儿子后,很多追求者都逃了,淡了想法,虽然喜欢没想过要个死了丈夫的,而且还带个儿子。

一时之间,同情的也有,喜欢的也有,讨厌的也有,让陈贵华很苦恼。

也有死活不放弃的,其中就有来自江苏的于金龙,车间主管,性格开朗,长得一般,但为人处世很好,和工人的关系也很不错。

陈贵华来了以后,对她很照顾,细心体贴,听说陈贵华是个寡妇,还有个儿子后虽然有点触动,很快他想明白了,不在乎这些,他在乎的是陈贵华这个人。

陈贵华也很感动,她不敢答应他,毕竟自己的条件已经很难找到合适的人了。于金龙未婚,条件也不错,肯定可以找到更好的。

可是面对于金龙每天的恋爱攻势,陈贵华招架不住了,最终答应了他的追求,一时间大家都议论纷纷,祝福的也有,嘲笑的更多。

于金龙满不在乎,笑咧咧的说“遇到你是我的福气。”陈贵华就感动哭了。

两年在一起两年,感觉都很好,孩子也特别喜欢这个叔叔,和爸爸一样,两人就商量着见见家长,然后举办婚礼

陈贵华第一次去江苏于金龙的老家,带着儿子做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辗转三趟汽车,终于到了江苏无锡,大冬天特别冷,已经开始结冰了。

陈贵华冻得直哈气,常年在广州习惯了,完全受不了这种冷空气,担心孩子病了,立马拿出暖宝宝贴身上。做好十足准备后,三人开始往家走。

于金龙的家在乡下条件算不错的,三层楼还做了个小别院,看起来挺气派来的,在周围还算是大户人家。

正直过年回家,村里热闹,很多人都回家了,看着于金龙带着女朋友回家,都来打招呼,人也热情一点,东问西问的,很久没感受到这种热情程度的陈贵华真的感觉很温暖。

跟着于金龙回到家,于阿姨站在门口等了半天,拉着陈贵华的手进门,一口一个闺女啊!把陈贵华叫得脸红,她从小没享受过父母的宠爱,不知道怎么回应,她脸上的笑容不减。

儿子跟在后面,于阿姨拿着一大包零食给他,让他坐在暖炉边上烤火,晚上还可以放烟花,外面冷,把提前买好的衣服也给他穿上。

陈贵华本来以为过来后,于金龙的父母也会问孩子的事,和自己上一段婚姻,可是在家待了两天,阿姨只字不提,让她很疑惑,想想可能于金龙已经提前和他们说过,所以算是默认接受了?

第三天家里就来了很多亲戚,要把陈贵华介绍出去,这是个浓重的场面,陈贵华很重视,脸上花着精致的淡妆,穿着得体的衣服,在厨房和阿姨忙前忙后,不敢偷懒,毕竟亲戚的意见是很大的,不能第一印象就差一点。


快要开饭了,厨房里进了个婶婶,阿姨让陈贵华唤她江婶婶,她规矩的打了招呼,放任对方打量的目光如炬。

江婶婶肆无忌惮的盯着她看了许久,和于阿姨聊了几句闲话又把话题扯在陈贵华这个刚进家门的新媳妇身上。

江婶婶神情古怪的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金龙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找个对象也不好好找个,死了丈夫的多不好。”

陈贵华尴尬的僵在那里,不知道怎么接话,她是听过这话的,在自己的老家也有这种说法,很多人都知道,遗下人就是寡妇,命硬,不吉利,娶这样的女人回家会带来麻烦,也会被人耻笑。

如今听到这话,心是凉了一劫,这个人的话太难听,却是实话,这桩婚事不行就算了呗!

还没说话,就听到于阿姨大声呵斥江婶婶不会说话就少说话,现在还搞什么封建迷信,只有闺女好,其他的都没关系,在别人家说这话,脑子有病。

于阿姨直接把江婶婶赶出去,不要她留下吃饭了。江婶婶莫名其妙被赶出来,觉得丢脸骂了几句就走了。

陈贵华满脸通红,不知道怎么说,眼泪汪汪,于阿姨心疼的说“闺女,别怕,你是好孩子,我们金龙认可你,我们也跟着认可你,他认识你时间长,肯定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别听那些人乱说,自己的日子自己过,我们都不嫌弃你,放心吧!”

有了婆婆的认可,陈贵华留下了,两人很快结婚,她把手里存的钱拿出来买了一辆30万的车作为嫁妆,然后带着婆婆一起去了广州,让婆婆帮忙带孩子,她拿出一百万,和于金龙一起开了个工厂,于金龙很会做生意拉客户,不到一年,生意就渐渐起来。

婆婆看着儿子结婚后的改变,心里满意了,以前虽然也有点疙瘩,现在看着儿子儿媳这么幸福真的很好。

有的话真的不可信,人是一点点相处的,不能一棍子打死人,伤了人心。幸好当初于金龙提前把儿媳的情况说了,也就没有那些不好的事情发生,否则错过这么好的媳妇哪里去找呢?




刘玉兰结婚第8年,丈夫喝药去世了。公婆认为刘玉兰克夫,将她赶出家门。刘玉兰在外打工时,遇见了比自己大5岁的朱伟亮,朱伟亮的父母得知刘玉兰是遗下人,坚决不让儿子将她娶进门,他们告诉朱伟亮,如果他不听劝,日后会倒大霉的。

朱伟亮和刘玉兰已经交往一年多,他相信娶了刘玉兰不是他的劫难,而是他的福气。一开始,朱伟亮的家人不肯接纳刘玉兰,了解了刘玉兰的经历,再加上后来发生了一些事,家里人改变了对刘玉兰的看法。

刘玉兰和第一任丈夫赵伟是相亲认识的,赵伟老实到有些木讷,不善言辞,刘玉兰本不想同意这门婚事,但父母觉得女孩子嫁人就要嫁一个老实本分的男人,刘玉兰在父母的说服下,同意了这门婚事。

婚后,刘玉兰发现赵伟虽然对他很好,但性格太过老实,没有自己的主见,公婆让他干什么,他就言听计从,从来不会说不。

刘玉兰怀孕时,想吃葡萄,婆婆认为刘玉兰怀的是女儿,不让赵伟给刘玉兰买葡萄,赵伟就告诉刘玉兰,***妈不让他买。刘玉兰很生气,婆婆不让他买,他就不能偷偷地买?

赵伟却说不行,我妈说了不让买,就不能买。

更让刘玉兰生气的是,她到了预产期,婆婆说孩子出生要花不少钱,让赵伟外出打工。刘玉兰认为孩子还有半个月就出生了,等她出了月子再出去打工也不迟,但赵伟竟然在夜里,趁她睡着时外出打工了,女儿6个月大时,他才回来。

刘玉兰怪赵伟太听从父母的话,她和赵伟已经结婚了,如果赵伟总是听他爸妈的话,丝毫不考虑她的感受,不如离婚。赵伟从来没有想过离婚的事,再加上当时农村人离婚的很少,赵伟觉得离婚有点丢人,只好向刘玉兰保证,他以后会考虑她的意见。

结婚第5年,刘玉兰的儿子出生了,公婆得知刘玉兰生了儿子,喜极而泣。不过刘玉兰的日子却不好过了,公婆觉得刘玉兰不会照顾孩子,孩子满月后,公婆就让刘玉兰外出打工,他们老两口在家照顾孩子。

刘玉兰不同意,公婆就说刘玉兰不会过日子,只想在家享清福,不想出去打工。家里有他们照顾,刘玉兰有什么不放心的?

刘玉兰让赵伟站出来说句公道话,孩子刚满月,正是需要妈妈的时候,她不能离开。再说了,公婆重男轻女,从来不对女儿正眼相待,她要是外出打工了,女儿以后还有好日子过吗?

赵伟夹在中间,不知道该怎么办,公婆劝赵伟和刘玉兰离婚,刘玉兰也哭诉日子没办法过了,让赵伟给她一个说法,赵伟除了沉默,就是沉默。最终,刘玉兰坚持留在家带孩子,不过公婆不让赵伟给她钱花,刘玉兰只能做一些杂活赚生活费。

儿子2岁时,赵伟打工回来,公婆让赵伟和刘玉兰离婚,他们说刘玉兰不孝顺,不懂事,总是忤逆他们的意思,这样的儿媳妇娶进门何用?刘玉兰也对赵伟失望之极,不愿意和他说话,赵伟回到家,两人也分床睡。

公婆哭着对赵伟说,如果赵伟不和刘玉兰离婚,他们就不认赵伟这个窝囊废儿子。赵伟不同意离婚,婆婆就指责赵伟不是个男人,竟然管不住自己的妻子,真是让人笑掉大牙。她要是知道赵伟这么没骨气,当初就不该生他。

公婆一连闹了半个月,直到那天早上,刘玉兰到卧室喊赵伟吃饭,才发现他在卧室喝了一瓶农药,人已经不行了。

公婆认为赵伟这样都是因为儿子和刘玉兰八字不合,坚决让她滚出这个家。刘玉兰舍不得孩子,公公拿起一根木棍将刘玉兰打得浑身是伤,刘玉兰才不得不离开家。

走之前,婆婆将躲在一旁不敢吭声的孙女拽到刘玉兰面前,让她带着女儿一起滚。刘玉兰不知道该怎么办,只好先带着女儿回娘家。刘玉兰知道公婆年纪大了,已经没有外出打工的能力,为了让公婆和子女过得好一些,刘玉兰将女儿放在娘家,自己外出打工。

过年时,刘玉兰将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给公婆一半,又给儿子买了几件新衣服,可婆婆竟然当着她的面就把衣服烧了,刘玉兰给他们的钱,也被她扔出来,公公一手拿着砖头,一只手指着刘玉兰说从今以后,我们家和你没有半毛钱关系,我们也不会让光辉认你这个妈妈的,你要是敢进这个家门,就别怪我不客气。

刘玉兰无奈,只能转身离开。儿子5岁时,得了肺炎住院,刘玉兰得知后,请假赶回家,结果还没进病房,就被公公一脚踹到地上,疼得半天没爬起来。刘玉兰为了见儿子,只能偷偷躲起来,趁公婆不注意的时候看他两眼。

但公婆每次知道她悄悄看孩子,都会对她拳打脚踢,刘玉兰只好打消了见儿子的念头。

刘玉兰在外打工时,认识了现在的丈夫朱伟亮。朱伟亮家庭条件不好,所以一直到35岁还未结婚,刘玉兰本来没有动过再婚的念头,但朱伟亮比赵伟体贴,也懂得心疼她。她和朱伟亮同居时,朱伟亮每天下了班会做饭,刷碗,吃完饭还会牵着她的手下楼遛弯。刘玉兰想吃什么,朱伟亮都会给她买。虽然两人赚得不多,房子也是租的,但刘玉兰和朱伟亮在一起,第一次体会到家庭的温馨。

朱伟亮的父母反对他们在一起时,朱伟亮也是力排众议,坚持要娶她进门。刘玉兰觉得朱伟亮比赵伟值得依靠,所以思虑再三,和他领了结婚证。

婚后,朱伟亮知道刘玉兰身体不好,不适合怀孕生子,从来没有要求她必须为朱家生下一儿半女,朱伟亮还让刘玉兰将女儿从她娘家接回来,给她一个幸福完整的家。

夫妻俩在外打工时,就将女儿带在身边,女儿在学校借读。朱伟亮的父母一开始并不接纳刘玉兰和孩子,但朱伟亮对刘玉兰太好,所以刘玉兰和公婆在一起时,能忍则忍,很少和公婆顶嘴。

婆婆中风后瘫痪在床,公公身体不好,没办法照顾她,刘玉兰就辞职,接过照顾婆婆的重任,每天给她擦洗身体,洗衣做饭,上午和下午还要各抽出一小时的时间带婆婆外出锻炼。为了婆婆的身体着想,刘玉兰还在家门口安装了可以让婆婆锻炼的器械。

在刘玉兰的精心照顾下,婆婆一年后,就能下地走路了,虽然说话时含糊不清,走路也只能慢吞吞地走,相比之前的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刘玉兰的付出,身边的人都看在眼里。村里人见到刘玉兰的公公婆婆,经常夸他们有福气,娶到刘玉兰这样的好媳妇。如果不是刘玉兰,他们现在的日子一定不好过。

公婆仔细想过,如果没有刘玉兰,朱伟亮肯定要辞职在家照顾他们,那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来源怎么办?虽然现在朱伟亮一个人在外打工,要养活一家人,但刘玉兰的女儿已经能自食其力了,刘玉兰又在家里种了菜,喂了鸡和鸭,能减少家里不少开支。,刘玉兰嫁到他们家,好处大于坏处。


公婆以前对刘玉兰嗤之以鼻,好在他们不像赵伟的父母,总是对她动用武力,老两口都是甩脸色给刘玉兰看。不过现在他们看到刘玉兰干活累了,会劝她多休息一会。刘玉兰去地里干活,公公会烧好饭菜,等着刘玉兰回家吃饭。

刘玉兰心里很感动,虽然家里依旧贫穷,但心里是甜的。

朱伟亮的父母身体不好,不过在他们在世期间,刘玉兰尽心尽力照顾他们,葬礼也办得十分体面,所以朱伟亮一直对刘玉兰心存感激。

刘玉兰以为日子能一直这样幸福下去,谁知就在她58岁这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女儿因为丈夫背叛了家庭,决定离婚。刘玉兰不想让女儿像她一样对子女愧疚,离婚时支持女儿要回了3个孩子的抚养权。好在3个孩子都是女孩,很懂事听话,成绩优异,刘玉兰心里宽慰了不少。

唯一让刘玉兰内疚的人是朱伟亮,因为他不仅同意刘玉兰的女儿离婚后带着孩子跟他们一起住,平时他打工赚钱,也会将大部分钱都贴补到孩子身上。

刘玉兰心疼朱伟亮,朱伟亮笑着说都是一家人,你女儿也是我女儿,我疼自己的外孙女和女儿是人之常情啊。


刘玉兰觉得朱伟亮为她背负了太多,本就心存愧疚时,儿子突然联系上了她。

原来刘玉兰自从再婚后,就没再找过儿子。刘玉兰认为公婆重男轻女,一定会对儿子好,谁知儿子为了养家,小小年纪就背着箩筐上山捡煤,十几岁就跟着师傅学木工赚钱。因为年纪太小,身高不足,干起活来十分吃力,手上磨出不少血泡。

赵伟的爸妈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能赚钱,还要经常吃药,赵伟的弟弟只顾着自己一家人,从来不管父母和侄子的事,所以刘玉兰的儿子小小年纪便扛起了这个家。

因为家里太穷,如今他已经三十多岁还未结婚。他年少时吃了太多苦,如今又得了急性肝衰竭,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可能没命。

刘玉兰得知这件事后,嚎啕大哭。刘玉兰得知赵伟的妈妈还活着,她哭着跑到家门口质问她,儿子已经病入膏肓,为什么不通知她?


赵伟的妈妈却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不想告诉你,你自己身体也不好,如果我孙子康复了,以后还要给你养老,我自己养大的孙子,凭什么给你养老送终?

刘玉兰这才知道,前婆婆这么做就是担心她和儿子因为这件事和解。刘玉兰觉得前婆婆不可理喻,如今孩子重病,危在旦夕,她不想着治好孙子,竟然还在担心她和儿子会和解,她到底是爱孙子,还是只爱她自己?

刘玉兰来到儿子的病房,看到儿子身上插满了管子,心疼不已。儿子看到她时,却黑着脸说你现在来干什么?你早不来看我,现在来看,已经晚了。当初你抛下我,从未来看过我,就已经把我这个儿子抛弃了。

刘玉兰的女儿知道母亲心里委屈,她告诉弟弟,母亲这些年一直都挂念他,只是爷爷奶奶总是欺负她,打她,母亲才不敢来看望他。这次得知他得了病,就急忙赶来了。她相信弟弟也是想见妈妈的,不然为什么给他打电话呢?


刘玉兰知道儿子要换肝,她跪在地上哭着求医生将她的肝换给儿子,不过儿子治疗的事,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刘玉兰儿子的病需要换肝,但换肝要符合他的身体状况,,就算手术成功,后续治疗费也要不少钱。

朱伟亮告诉刘玉兰,他知道刘玉兰愧对儿子,他愿意砸锅卖铁,四处借钱给她儿子看病。刘玉兰在医院日夜守在儿子身边,儿子发现母亲对她关怀备至,这才对奶奶的话产生怀疑。他喝着母亲亲口喂的鸡汤,突然对母亲的恨释怀了,如果母亲真的不爱他,怎么会在危急关头对他不离不弃地照顾呢?

亲戚邻居见刘玉兰对孩子照顾地很好,还为他四处借钱,也觉得刘玉兰做得不错,他们劝赵伟的母亲和弟弟也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大家一起为救孩子出一份力。

如今刘玉兰的儿子身体已经有了好转,刘玉兰和儿子也和解了。朱伟亮多了一个女儿,如今又多了一个儿子,虽然两个孩子都不是他亲生的,他相信,这个家走向圆满,就是最大的幸福。


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遗下人”指的是什么人?

“二度花”,指的是离异后再婚的女人,女人结婚后因为夫妻性格不和,或者婆媳矛盾等问题选择离婚,离婚后遇见合适的人会再嫁。

而“遗下人”就不同了,在古代,“遗下人”一般指的是丧偶或者被夫家休掉的女人,这类人要么人品不行,要么被人认为命硬克夫,所以她们离婚后很难再嫁。

那么,遗下人真的不能娶吗?

我认为很多事不能一概而论,在赵伟父母眼里,刘玉兰不是合格的儿媳妇,她成为遗下人,不配再嫁,就算再嫁也过得不好。

从刘玉兰的立场来看,公婆一直在插手她的婚姻,导致她和丈夫矛盾不断。她为夫家生儿育女,公婆却不让她见儿子,明明公婆才是她家庭不幸的始作俑者,公婆却将所有的过错都交给刘玉兰背负,这对刘玉兰是不公平的。

如果刘玉兰不是一个好儿媳,为什么朱伟亮不顾父母的反对也要娶她?如果“遗下人”不能娶,为什么朱伟亮的父母会接纳她,觉得儿子娶了她是家里的福气呢?

幸福的婚姻需要两个家庭共同努力,我们不能因为婚姻失败,就将问题全部归咎在一个人身上。

幸福的婚姻,考察的是双方的人品和经营婚姻的方式,而不是通过“二度花”或者“遗下人”这种方式将女人分为三六九等。只要对方心地善良,人品过关,不管她是二度花还是遗下人,都值得被爱。




过去,在民间,有这么个俗话“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可能有些人听了不怎么理解。说到俗语,是老祖宗们出来的一些经验,有一些经验在当时可能是很有用的,但也一些就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状况。所以我们在学习中一定要学会鉴别,好的有用的要学,不好的,无用的要批判。


俗语“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就属于这一类。所以我们要带着批判的态度去学,去了解。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了解一下

—、宁娶二度花

宁娶二度花,什么是二度花,本意意是植物二次开花,也可以说是“梅开二度”。后来人们把它比喻人的第二次婚姻。所以这半句的意思是说,宁愿娶有二次婚姻的女人,就是结过二次婚的二婚女人。


一个男人为什么要娶一个二婚的女人呢?这里指的男人主要是一些找不到媳妇的光棍汉们,他们还是比较喜欢找二婚的女人。

,这里讲二婚的女人,大都是指离异的女人。这些离过婚的女人。主要是和前夫,很多是因为情感不和,性格差异太大,也有个人作风方面的问题才导致两人感情破裂离婚的。


那些光棍汉,因为穷等原因娶不到媳妇的,他们就会选二婚的“二度花”。在农村男人最害怕找克夫的女人,害怕自己被克死。而离异的女人,就不存这个克夫问题,所以,这也男人愿意娶这些“二度花”作媳妇的主要原因。

二、不娶遗下人

不娶遗下人,这下半句应该是呼应上半句的,就是说,那些打光棍的男人没办法宁愿娶离异的“二度花”,也不愿娶“遗下人”。那么什么是遗下人?


说起这个“遗下人”,一般指的是家里的男人因疾病或因灾祸而死的,只剩妻子一人。这个女人就叫做“遗下人”。那男人为何不娶遗下人呢?

这个说起来,还是人们被封建迷信给吓住了。在过去,男人出意外和非正常死亡,就说明这个女人命“硬”,会“克夫”。男人就是被她给克死的。


要知道,男女结婚在一起,都愿意相伴一生,白头偕老。如果半路丧偶,说明有一方命硬,把对方克死了,这是很不吉利的。

所以,人们认为“遗下人”的女人有克夫命,和谁结婚都会不长久。哪个男人愿意娶这种女人呢?,在农村,过去“遗下人”这样的女人不容易找到男人,即使是穷光蛋的光棍汉也是宁娶二度花,也不愿娶遗下人的真正原因。


,我们了解了二度花和告遗下人所处的地位不同,遭受的待遇更不同。特别是遗下人,丧失丈夫已经够痛苦了,但在社会上还要受到歧视,更会让她们受到的打击会更大。所以,我们在了解这种因封建迷信导致的丧夫女人的不幸遭遇时,就一定要批判和否定这种观念。

图片来自网络




我叔患有小儿麻痹症,40多岁一直没结婚。去年他从隔壁镇带回来一个女人,我奶奶在详细问过女方的情况后,坚决不同意我叔娶她,还说什么“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可没多久,我奶奶就改变了主意,催着我叔赶紧把那女人娶过门,现在他们一家过得十分幸福。


我叔是我奶奶最小的一个儿子,从小就备受宠爱,只可惜,3岁那年有一次半夜发烧没有及时送去医院治疗,自那之后就得了小儿麻痹症,一只右脚就此落下残疾。


尽管我小叔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在我奶奶心中,她这个儿子这点毛病根本就不算什么,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道我奶奶是哪里来的底气。


,等我小叔到了该婚配的年纪,媒婆给他介绍的那些女孩子,我奶奶一个也看不上,不是嫌人家长相不好,就是嫌人家太瘦,不好生养。


后来,随着我小叔年纪越来越大,媒婆介绍的女孩子也逐渐从20来岁到30多岁,要么是大龄剩女,要么是二婚的,也还有寡妇。


这下,我奶奶更不乐意了。她气那媒婆,拿扫帚赶她,说她欺负人,净把一些歪瓜裂枣或是没人要的介绍给我小叔,骂得那媒婆从此之后再也不敢揽我小叔的亲了。


就这样,我小叔一直到40岁还未娶妻。其实我小叔也并不是别人嘴里说的那种妈宝男,他只是从小自卑惯了,不喜欢的女孩子倒也无所谓,可一旦碰到了喜欢的,他又怕别人会嫌弃他,才造成了这种局面。


眼见我小叔年纪越来越大,身边却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我奶奶才开始着急了。一边怒骂现在的女孩子势力,一边又到处托亲戚们帮忙物色。


只是,还没等来亲戚们的物色,我小叔就自己带回来了一个。


那是去年腊月二十三,都快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豆腐,我奶奶突然跑来我家找我爸妈,说小叔带回来了一个女人,让我爸妈帮着一块去看看。


我当时好奇也跟过去了。来到小叔家里一看,只见一个微胖的女人正挨着小叔坐在火炉旁边,那女人说不上漂亮,穿着也很朴素,但第一眼给人感觉就是很舒服,笑容也很亲切。


看见我们过来,忙起身笑着打招呼。我奶奶问她,家住哪里?家里有些什么人?又是做什么工作的?


那女人说她叫罗燕,是我们隔壁镇的,她和我小叔是同事。


忘记说了,我小叔大学毕业后进了隔壁镇的邮储银行,在里面做柜台营业员,专门负责一些收发快递、汇兑、代办业务等琐碎工作。


“那你家里有些什么人呢?”我奶奶见罗燕没回答于是又问一句。


罗燕低下头没吭声,反倒是我小叔说了一句“妈,人家第一次来咱家,你不要像查户口的一样好不好?”


我小叔不说这句话还好,一说倒惹得众人开始怀疑起罗燕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毕竟,这个问题很平常,我奶奶作为长辈,她问自己儿子的女朋友家里有些什么人不是再正常不过的吗?


我奶奶性子也直,一听我小叔这么说,她立马生气道“我看罗燕啊,应该也有30好几了吧?你说说,你俩加起来都快80的人了,怎么还搞年轻人羞羞臊臊那一套呢?”


说完,她又看向我小叔,继续说到“再说,我是***,我有必要了解清楚你带回来的人的基本情况,这是我的权利,也是我作为父母的义务。”


或许是听出来我奶奶生气了,片刻后,罗燕抬起头看了一眼我小叔,然后又看了看我爸妈,把目光瞄向我奶奶,脸上带着一丝歉意说到“伯母,是这样的,我娘家没人了,但我前婆婆家有人,我不知道该怎么跟你说这个事。”


什么?前婆婆?罗燕这句话刚一说出口,众人就吃了一惊,眼睛齐刷刷看向她。


不是因为“前婆婆”三个字,而是因为我奶奶问的是她家有些什么人?她竟然答的是自己娘家没人,但前婆婆家有人。这句话说出口,傻子都能听得出来信息量很大。


罗燕又继续看着我奶奶说到“其实我并没有打算瞒着您,我只是想先缓缓,过两天找个合适的时机再告诉您的。不过,既然话已经说开了,那我就简单介绍一下我的情况吧。”


“我从小是个孤儿,是被爷爷捡回来养大的,我25岁那年,爷爷去世了,从那以后,我就没有了娘家人。”


“我在23岁那年嫁给了我们村一个跑长途货车的,婚后第二年,我和他有了一个儿子,只可惜,孩子三岁那年,他有一次去外地拉货不幸出了事故,拉回来的当晚就不行了,临走前,他拉着我的手嘱托我一定要把孩子养大,给他父母养老送终。”


“这就是我的个人情况,我的家人有我儿子还有我前公婆。”


罗燕几乎是一口气说完这些的,她的表情里看不出来是什么情绪,我只是隐隐觉得她很善良,我在心里对她又加了一分。


我爸妈和我奶奶听完后,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一家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默,气氛尴尬极了。


“对了,邮储那份工作我只是个临时工。”罗燕突然小声提醒道。我转头看罗燕的时候,正好看到我奶奶的脸沉了一下。


接着又是一阵沉默。几分钟后,我小叔起身拉着罗燕的手说是要去做饭,还让我爸妈留下来一块吃。


我妈说家里中午有剩下的饭菜,回家吃就行。我奶奶不同意,非让我爸妈留下来。后来他们在火炉旁说了什么我也没听了,因为我小叔叫我一起去厨房帮忙。


我原以为罗燕就是一个和我妈一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妇女,没想到的是,她不仅干活麻利,更是做得一手好菜,什么简单的食材在她手里都可以做得很美味,简直比我妈强太多。


而且丝毫没什么架子,不然哪有第一次上男方家里就主动做饭洗碗的呢?


晚上一家人吃完饭后,罗燕又主动收拾碗筷去洗碗了,我小叔想上前帮忙,被她笑着推到火炉边坐下了。


我小叔很喜欢罗燕,我也很喜欢,但我奶奶不喜欢,她让我小叔明天中午吃完饭就把罗燕送回去,还说他俩的亲事她不同意。


说什么“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我也是那时才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我奶奶说罗燕是个寡妇,在古时就称“遗下人”,她宁愿我小叔娶个二婚女也不愿他娶个寡妇。


我爸妈和我小叔一开始一致以为我奶奶是觉得晦气,所以才不同意的。于是他们一人一句轮番对着我奶奶说理,小叔连感情牌都打上了,说什么他都已经40多了,好不容易遇上一个彼此真心喜欢的,如果再错过的话,以后就可能要孤独终老了。


我奶奶还是不为所动,跟铁了心似的。她无奈的叹了口气,说“孤独终老也比娶个寡妇强!古人的话自然是有它的道理,你们想想,娶个二婚的,人家最多带个孩子,可要是娶了个寡妇,那身后就连带着前夫全家,到时可就不是一个孩子那么简单了。”


罗燕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她公婆只有她老公一个儿子,老了自然是要指望罗燕的,我小叔娶了她,等于是连同她婆家一同娶过来了,所以,我奶奶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


我奶奶说,小叔虽然有个铁饭碗,但罗燕毕竟只是个临时工,下岗都是随时有可能的事。到时他一个人要养一大家子,谈何辛苦?所以她绝对不同意这门亲事,说完我奶奶就回房间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奶奶并不是讨厌罗燕这个人,否则她和我小叔一起回来的那天,我奶奶不会跑来我家叫我爸妈过去帮忙看看。现在她老人家不同意这门亲,无非就是嫌弃她是个没了丈夫然后还要替公婆养老的‘遗下人’。


就在大家都以为小叔和罗燕有缘无分的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据小叔说,那天晚上他把我奶奶所担忧的那些顾虑说给罗燕听的时候,罗燕沉默了一会后就拉着小叔的手来到了奶奶的房间。


她告诉我奶奶说,她完全能理解她老人家的顾虑,随后她又跟奶奶讲了一段自己的故事。罗燕说,她从小被人丢弃在菜市场门口,是爷爷清早扫垃圾的时候才把她捡回来养大的。那些年她和爷爷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贫,好在村里有不少好心人都会给些帮助,其中,她前夫一家就是帮助最多的。


或许是环境的影响,罗燕说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很懂事了,也很独立。23岁那年,她前夫一家上门提亲,她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一是因为爷爷也同意这门亲,二是,她和她前夫一起长大,两人感情本身也好,前夫的家人也都是非常善良的人,他们都喜欢罗燕,所以这门亲事自然水到渠成。


,没想到幸福的日子没过几年,前夫就出了意外。原本身强体健的公婆眼看着一夜之间就白了头。罗燕说,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就算没有前夫的嘱托,她也打算一辈子不嫁人,守着公婆和孩子的。


可偏偏命运给她开了个玩笑,也算是考验吧,她遇到了我小叔。刚开始,她对我小叔并没有什么男女之间的感觉,只是觉得小叔人踏实,心地又善良,最主要是工作的时候不会因为她是临时工而看不起她,反而处处对她照顾有加,这让她十分感动。


他俩之间的感情,准确来说应该是前年的事吧,起因是有一次她因工作上的事情去找我小叔,两人挨在一起说说笑笑时被前来给她送饭的婆婆看到了。


罗燕说婆婆曾不止一次劝她另找人家,但她一直都不同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担心孩子小,去了别人家里得不到善待;二来,她一个要替公婆养老的人谁又肯要呢?


婆婆不是不知道她的顾虑,只是不忍心看她为了一个家耽误自己后半生的幸福,所以劝归劝。如今孙子已经长大了,婆婆又看到我小叔这人不错,一打听后得知他没成家,更是高兴得不得了,天天撮合罗燕和我小叔在一起。


也正是因为有了婆家的支持,所以罗燕和我小叔才一步步走到了今天,两人情投意合,彼此珍惜。就连罗燕的儿子看见我小叔也一口一句叔叫得亲热得很。


罗燕还说,她虽然是临时工,但这些年她在邮储工作也攒下了一笔小钱。前公婆那边,实际也不需要她负担太多,因为她前夫去世时对方已赔了一笔钱。


她说自己之所以抛不下公婆,除了小时候受过他们的恩惠之外,最主要是后来前夫去世一家人互相搀扶走到今天,太不容易,她实在不忍心丢下两个老人。


我奶奶听到罗燕这番肺腑之言,再一想到她来这个家里的表现,顿时鼻子抽抽了两下,于是一巴掌拍向我小叔的肩膀,骂道“你个臭小子,怎么不早说。”


我小叔也很无奈说他在这之前根本不知道这些,罗燕从来没对他提起过婆家这些事,他只知道罗燕没丈夫,有个10多岁的孩子还有一对公婆。


罗燕见奶奶像是接纳了她,便又笑着向小叔解释,说之所以不告诉他这些,也是想好好考验一下小叔,看看他会不会知难而退。毕竟,以目前的情况,再婚对于她来说也不是一件冲动的事,所以她也需要好好观察观察。


自那一晚之后,我奶奶就越发看罗燕顺眼了,她觉得这个女人不简单,不仅家事操持得好,人还善良不拘小节,最主要是在关键的事上她拎得清。


她催我小叔,要尽快把罗燕娶进门。就这样,在腊月29号那天,我奶奶安排我爸妈和我小叔去了罗燕婆家,把她们一家人接来吃了顿饭,名义上也算是接亲饭。罗燕婆婆和我奶奶一见如故,两人交头接耳聊得好不热闹。


我小叔终于在年前的一天把罗燕娶回来了。他俩没办婚礼,只年初八那天去民政局扯了个证。


婚后罗燕和我小叔商量后就把自己在邮储做临时工的那份工作辞掉了,然后拿出自己的积蓄,在我小叔上班的附近开了个早餐店,她说早餐店只做早上,其它时间她能分出精力照顾好两边的两人。


如今已过去半年时间,早餐店的生意在罗燕的用心经营下也越来越好了。前段时间,我还听到我奶奶笑着对小叔说人啊,各自有命,你这傻小子就是傻人有傻福。


,回到主题

俗话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意思就是指古人很早以前就说,男人宁可娶个离了婚的,也不要娶个寡妇。


这里的“二度花”,光看字面意思就知道是开了二次的花,放在人身上就是暗指结了两次婚的女人;而“遗下人”,顾名思义就是指遗留下来的人,大多指的是寡妇。


那么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以当代现状来说,还是不同情况不同分析。如果碰到像罗燕这样的,那就自然没有道理可言,可如果碰到一些前婆家不好惹又不讲道理的,那肯定是不要去招惹的好。


但站在古人的立场上,那个时候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因为那时的女人没有社会地位,在家从父,出嫁从夫,所以,从她出嫁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无论发生什么事,她都与夫家绑在一起了。所以才有那悲凉的一句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


如今社会不同了,女性地位也在逐渐上升。但无论是娶二度花,还是娶遗下人,人品都是首要的。你们觉得呢?




前几年,我的邻居德龙带回来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很漂亮,也很贤惠的样子。德龙的妈妈很开心,儿子三十多岁了,终于带了一个女人回来了,马上杀鸡宰鸭,招待新媳妇上门。

为了庆祝儿子找到女朋友,德龙的爸爸拿出一瓶珍藏多年的好酒,让儿子陪他喝酒,酒过三巡,德龙酒后吐真言,告诉了父母,他的女朋友小翠是死了丈夫的。

当时小翠脸都变样了,借口自己吃饱了,先回房间了。小翠回房间以后,德龙的爸妈详细询问了小翠的情况。

原来,小翠是结过婚的女人, 她的丈夫在新婚之夜兴奋过度, 心脏病突发身亡。小翠一结婚就成了寡妇,那些年小翠也不知道怎么过来的。

寡妇门前是非多,当时追小翠的男人很多,在小翠眼里,那些男人都是不三不四的男人,小翠一个都看不中,遇到德龙以后,小翠才接受了德龙的追求。

德龙和小翠在一个饭店打工,德龙是传菜员,小翠是服务员,两个人配合得非常默契,久而久之,德龙对小翠产生了感情。 当时小翠万念俱灰,并不想谈恋爱,禁不住德龙的强烈追求, 小翠还是动心了。

小翠和德龙谈恋爱之前,就和德龙说了自己的情况,她跟德龙说她有过一次短暂的婚姻,结婚当天晚上丈夫就走了?

德龙看中了小翠这个人,他才不管小翠以前怎么样,再说她丈夫的死跟她又没有关系。知道了这件事,德龙反而更加爱小翠了。

他们谈了半年,到春节的时候,德龙就把小翠带回家了,本来商量好的,他们暂时不告诉父母小翠结过婚死过男人的事,谁知道德龙酒后吐真言,把事情说出来了。

父母听德龙说了这件事, 他们全力反对德龙娶小翠,德龙妈妈要德龙马上和小翠分手。她跟德龙说“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小翠结婚当夜,老公就死了,说明小翠的命硬,克夫, 你赶紧跟她分手。 ”

德龙的爸爸也说“我们家就你一个儿子,还指望你传宗接代,你不能娶这个女人,我们帮你在村里找一个姑娘,早点结婚吧!”

德龙虽然酒喝得很多,他知道,父母说的话是不对的,他们是讲迷信。德龙跟父母说“这辈子我只爱小翠一个,我非她不娶。”

德龙的爸爸也喝了很多酒, 当时就大发雷霆说“你要娶她, 你就不要进这个家门,我们就当没生你这个儿子。”

小翠在房间里待不住了,她收拾了东西,准备离开。德龙跑上前拉住她,不让她走。

德龙的妈妈也走过来,对小翠说“小翠,我们也知道你是一个好姑娘,我们家就一个儿子,希望你能理解我们。”

小翠对德龙的妈妈说“阿姨,我不怪你,只怪我命苦。”

德龙的妈妈对小翠说“今天晚上就别走了,今天晚上你跟我睡,我们好好聊聊,明天再走好不好?”

小翠说“阿姨,我有个同学 也是你们村上的,她让我去他们家玩,我现在就去。”

德龙去房间里整理好行李,他对小翠说“这辈子我就认定你了,你到哪里我就到哪里!”

德龙的妈妈拉住德龙的行李不让德龙走,德龙的爸爸对老伴说“让他走,我就没当没生他这个儿子。”

德龙跪下来,对父母说“爸,妈你们对我的养育之恩,我会报答你们的,但不是现在。我要和小翠一起出去闯一闯,我们已经在上海承包了一个饭店,我们这次回来就是想让你们资助一下,看来现在也不指望你们资助我们了,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混得好,等我混出人样了,我再回来看你们。”

德龙说完,头也不回地和小翠一起走了。任凭父母在后面呼喊, 德龙也没有回头。

到了上海,德龙和小翠一心一意开饭店上,德龙这么多年做传菜员,他也偷偷地跟厨师学了一手,他们的饭店德龙就是厨师。

小翠当服务员多年,她知道怎么留住客人,怎么吸引客人。小翠也拿出了自己的所有积蓄,来帮助德龙开饭店。

两年后,德龙饭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就在这时,小翠怀孕了,小翠已经三十多岁了,她想生下这个孩子。

德龙觉得现在就是回家的时候了,因为小翠肚子里有他的骨肉,父母不会对他们怎么样的。

德龙先是寄了30000元给父母, 然后对父母说小翠怀孕了,想要回家拿户口本和小翠去领的结婚证。

父母看着德龙寄回来的钱,想到他儿子现在总算懂事了,因为前些年在外面打工的德龙从来没有寄过钱回来,想不到开饭店还真赚到了钱。

他们又听说小翠怀孕了,他们也高兴,他们让德龙回来,去领结婚证,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孙子生下来,没有户口。

这一次德龙带小翠回来,父母没有再刁难他们,德龙的妈妈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小翠,小翠在饭店里做了好多年,也能烧得一手好菜,小翠来了以后一直在厨房里帮忙做菜。

德龙的父亲吃着儿媳妇做的菜, 觉得儿媳妇真的不错,儿媳妇不仅仅能够辅助德龙开饭店,又要帮他们家添孙子了,他们对这个儿媳妇也特别满意了。

现在,他们的儿子已经五岁了, 他们把孩子放在老家,让父母带,两个人的人在上海开饭店。他们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现在准备生二胎,小崔准备生过二胎以后就回老家陪读大宝,德龙也准备回老家开饭店,他就想一家人在一起。

德龙的父母得知儿媳妇要生二胎,也是非常高兴,儿媳妇都快40岁的人了,还准备给他们家生孩子,他们觉得这个儿媳妇真的不错。

俗话“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的寓意

古代通常将女人比喻为花。“二度花”就是开了两次的花,这里暗指结了两次婚的女人;

遗下人”顾名思义,就是遗留下来的人。这里是指丧了偶的女人。

大家都知道,在以前男人在家中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女人在家中的地位,家中的一切事情都由男人做主,功劳都是男人的,不好的都会咎于女人,甚至连男人的生老病死或发生意外死亡,这种自然现象都会怪罪于女人身上,并称之这样的女人为“扫把星”。他们会认为,死了丈夫的女人“命硬”“克夫”,所以许多人都感觉娶一个离了婚的二度花的女人,要比娶一个“克夫”的“遗下人”的女人,要强许多,于是就有了“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的说法了。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宁娶二度花,不娶遗下人”,这种说法和偏见,当今社会已经大大的转变。在极少数人当中,还是会受到其影响的。

我们要放下偏见,打破陈规陋习,树立新的婚姻观念,只要人品正,二人真心相爱,相互信任,相互包容,就一定会过上幸福的生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