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何独对火烧藤甲兵之事铭心镂骨?_怪人怪事

诸葛亮为何独对火烧藤甲兵之事铭心镂骨?

怪人怪事 2023-05-05 09:15www.bnfh.cn怪人怪事

诸葛亮为何独对火烧藤甲兵之事耿耿于怀?

火烧藤甲兵使诸葛亮成三国第一“屠夫”,耿耿于怀原因如下

关羽

随后几人便按照诸葛亮部署,果不其然十万曹军成功进入埋伏圈,夏侯惇吃了一次大败,诸葛亮却扬名于刘备军团内部,从此之后将军们再也不会质疑诸葛亮说的话。随之而来的是第二次成名之战火烧新野,面对夏侯惇的惨败,曹操绝对亲自带兵南下。

听闻曹操亲自带兵前来刘备十分无奈,他不知如何是好连夜请教诸葛亮军师现如今曹操大军将至前有博望坡之败,曹操定然不会中计,现如今天下半数已归曹操之首难道汉室真的难兴吗?诸葛亮笑着说道主公我有一计定让曹军惨败!

在刘备的支持下诸葛亮发起了第二次火攻火烧新野!新野之战若非刘备犹豫寡断,曹军定然大数会葬身火场,此战中诸葛亮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兵才能,他一把火直接将曹操烧毛了,曹操愤怒的问道此人到底是谁?难道真有改天换地之才?

孟获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终将收复孟获之心,在一次擒获的过程中,孟获找来了藤甲兵。这些藤甲兵在史书上也是有记载的,每一副藤甲的制作历程都是十分复杂的,可藤甲兵的实力也是十分强悍的。

不仅能够刀枪不入,甚至还能将藤甲脱下当做小船划走,诸葛亮分析一番后发现藤甲兵制作过程中要用到桐油,根据资料显示桐油的燃点在400度,古人是不知道这些的,这也算是一个科普小知识哦!

既然用到油那就用火将这些人烧死,诸葛亮设计将藤甲兵引入了盘蛇谷之中,三万多藤甲兵被全数烧死!虽说孟获投降,可诸葛亮却说吾虽有功于社稷,可比损阳寿!

诸葛亮的第四次火攻,是在擒拿孟获期间!夷陵之战后,蜀汉国力疲敝,再加上刘备突然离世,所以不少势力蠢蠢欲动,这里面就包括了孟获。幸亏诸葛亮天纵奇才,成功地稳住了蜀汉的局面,而在稳定了蜀汉内部后,诸葛亮就开始对南中地区用兵了,开始进攻孟获了。在此期间,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想要收服孟获的心,而火烧藤甲兵,便发生在此战期间!

在前面几次作战中,孟获已经用尽了自己的才能,但仍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于是他邀请了藤甲兵前来相助,这些藤甲兵的藤甲,采用了特殊工艺,可以刀枪不入,给诸葛亮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最终,诸葛亮迫于无奈,只能使用火攻之法来对付藤甲兵。盘蛇谷之战,诸葛亮一把大火,直接将藤甲兵烧为灰烬,自此,孟获彻底投降,诸葛亮的南征之战圆满收官!

诸葛亮的第五次火攻,是在北伐期间!当时蜀汉大军气势如虹,司马懿完全抵挡不住,于是他命令手下坚守不出,要和诸葛亮打持久战。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诸葛亮又一次使用了计谋,将司马懿引诱到了上方谷,准备一把火烧死司马懿。哪知道突然天降大雨,将大火扑灭,就这样,司马懿成功逃出了上方谷,而这,也是诸葛亮唯一一次的火攻失败!

,诸葛亮一生用兵如神,而他最擅长的则是火攻之计,他这一辈子,共使用了五次火攻之计,给敌方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令人叹服!在感叹诸葛亮用兵如神之余,我们也不禁好奇,诸葛亮数次使用火攻之计,为何独独对火烧藤甲兵一事耿耿于怀呢?按理说诸葛亮都有“三国纵火犯”之称了,他应该见惯了大场面,为何却对火烧藤甲兵表现出了于心不忍呢?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一、诸葛亮亲自看到了藤甲兵的惨状

诸葛亮虽然非常擅长使用火攻,但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居于后方指挥,很少亲临一线战场!火烧博望坡时,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都出战了,只有诸葛亮坐镇后方。火烧新野时,诸葛亮也是跟刘备待在后方。火烧上方谷时,诸葛亮仍然待在后方指挥,也正是因为这种安排,所以当天降大雨时,前线的蜀军才没有及时采取措施阻拦司马懿撤离,而是先去找诸葛亮请示!

说白了,大多数情况下,诸葛亮都不会亲临一线,所以他看不到那些被火攻的敌人的惨状,在火烧藤甲兵时,诸葛亮却亲眼看到了藤甲兵的惨状!

原文将兀突骨并三万藤甲军,烧得互相拥抱,死于盘蛇谷中。孔明在山上往下看时,只见蛮兵被火烧的伸拳舒腿,大半被铁炮打的头脸粉碎,皆死于谷中,臭不可闻。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

在成功地实施了伏击计划后,诸葛亮忍不住好奇,从山上往山下看,看到藤甲兵都被烧得伸拳舒腿,很多人的脑袋也被炸得粉碎,整个山谷充满了臭味,非常凄惨。诸葛亮长期居于后方,又何曾见过前线的这种惨状,所以他于心不忍,垂泪感叹,此仗太惨烈了,必定会折损他的阳寿!

二、火烧藤甲兵违背了诸葛亮的本意

事实上,很多人虽然看懂了诸葛亮南征的目的,但却没有看懂诸葛亮的操作方式!诸葛亮南征,目的是打压不服蜀汉的势力,将南中纳于自己的治理中,让南中地区服从蜀汉,为蜀汉提供物资和人口,帮助蜀汉北伐,匡扶汉室。而南中地区不仅地势不便,且人口分散,要想彻底征讨,非常困难,所以诸葛亮才会想出七擒七纵孟获得方式,以此来消耗南中地区的反抗势力!

简单来说,要击败孟获,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毕竟南中地区的反抗势力,还是相对比较弱的。但问题是,这些反抗势力四处分散,若蜀军一个一个地去剿灭,必定需要大费周章,于是诸葛亮想出了一个好主意,那就是借孟获之手来消耗那些反抗势力!在诸葛亮看来,孟获你不是不服吗?那我便一次次将你打服,而每将孟获击败一次,孟获必定会寻求其他反抗势力的帮助,所以七擒七纵操作下来,诸葛亮几乎就可以将南中地区的反抗势力尽数击破了,不需要四处去追击了!

说白了,诸葛亮之所以会对孟获七擒七纵,其实就是为了让孟获去将那些反抗势力拉过来,这样好方便诸葛亮一次性解决,让这些反抗势力看到蜀汉的强大,之后再也不敢反抗!藤甲兵的出现,却违背了诸葛亮的本意!

诸葛亮并不想将南中的反抗势力全部消灭,而只想将他们打服,让他们以后老老实实地听蜀汉的话,结果藤甲兵太厉害了,蜀军根本打不赢。为了最终的胜利,诸葛亮只能采用火攻,火烧藤甲兵,但此举杀伤力太大,直接使得藤甲兵亡国灭种,令人遗憾,因为藤甲兵也是蜀汉的子民啊,原本诸葛亮是可以将他们用于北伐的啊,结果现在诸葛亮屠了自己的子民,削弱了自己的实力,这会让他耿耿于怀了!

三、罗贯中的有意安排

诸葛亮之所以会独独对火烧藤甲兵一事耿耿于怀,其实还和罗贯中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火烧藤甲兵一事,并非是正史中发生的事,而是罗贯中杜撰的!罗贯中在写到火烧藤甲兵一战上,认为藤甲兵的下场太过凄惨,也于心不忍,所以才会借诸葛亮之后,说出“必损阳寿”话语!,诸葛亮此时的感叹,也和后文诸葛亮的英年早逝,遥相呼应!

火烧藤甲兵之后,诸葛亮感叹“必损阳寿”,而在诸葛亮一次北伐时,当他机关算尽,采用祈禳之法续命时,七星灯却被魏延扑灭,直接使得他续命的想法破灭,这便是呼应前文的“必损阳寿”!三国演义本身就是一部小说,是拿来给大家看的,里面时不时会穿插神话传说,从“必损阳寿”到最终续命失败,这种神秘色彩更加让人叹服,更加能吸引读者,所以说,这其实都是罗贯中的有意安排,诸葛亮在火烧藤甲兵时的感叹,其实就是在为他后面的突然离世做铺垫!

,诸葛亮一生五次使用火攻,之所以独独对火烧藤甲兵一事,耿耿于怀,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一、诸葛亮亲自看到了藤甲兵的惨状,在此之前他很少亲临一线战场,很少看到火攻的杀伤力!二、火烧藤甲兵违背了诸葛亮的本意,诸葛亮想要将南中反抗势力打服,但并不想让他们亡国灭种,毕竟这些人都是蜀汉的子民,他们能够为日后的北伐出力!三、罗贯中有意安排,以诸葛亮的耿耿于怀做铺垫,呼应后文诸葛亮的续命失败,凸显出一种神秘感,以此吸引读者!

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诸葛亮烧藤甲兵,为何要说折阳寿?

这说明罗贯中笔下功夫了得,为了让三国演义更出神入化,让读者爱不择手,恨不得一口气读完,不得不虚拟一人些例如诸葛亮这样的人物出埸来吸引观众,诸葛亮成了智慧的化身,他手中一年四季拿着羽扇,几乎什么难事只要摇动几下羽毛扇,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历史上却没有七擒孟获和火烧藤甲兵这档子事,三国演义的作者为了把虚拟的东西说得活灵活现,甚至连诸葛亮折寿的话也跃然纸上,这更加使人相信火烧藤甲兵的可能性,其实诸葛亮一生未用过火,作者让观众取乐子罢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第10077条回答。

真实历史中,火烧藤甲兵是否存在?

应该是存在的。

诸葛亮率兵远征南中期间,曾与当地少数民族武装多次激战。

南中在历史上指今天的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三国时期,南中成为蜀汉的一部分。

虽然名义上南中是蜀汉的一部分,由于这里天高皇帝远,实际上是地方豪强家族和少数民族酋长管理,蜀汉的地方官权力有限,甚至因为地方暴乱而被杀死。


这次诸葛亮之所以出兵,主要是蜀汉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数民族领袖孟获等一起叛乱。

诸葛亮出动一二万大军,经过连续作战,平定了叛乱。

期间,蜀汉军队多次同熟悉地形和民情的少数民族武装交手。

由于少数民族武装同汉军有很大区别,作战模式也不同。


《三国演义》中讲述的七擒孟获,有一些是真实的。

比如少数民族的带毒弩箭,射中蜀汉士兵后即便只是皮肉伤,也会导致死亡,这符合历史。

比如少数民族使用大象进攻,这种象兵也是南方特有。

还有就是藤甲兵了。

藤甲兵没有什么太夸张的,其实就是一种竹甲。

因为少数民族没有金属冶炼技术,只能用植物制造铠甲。

这种竹甲是用坚固的藤蔓编织而成,期间要不断浸泡在桐油或者其他油类中。


花费很长时间制造好的竹甲,也是非常坚固的,可以抵抗远距离射来的弓箭,也可以在近距离抵抗刀剑的攻击(没有金属铠甲那么好)。

更重要的是,竹甲非常适合南中,一来它非常透气,不会像普通金属铠甲一样闷气,二来它非常轻便,穿着以后负重较小,便于不断翻山越岭行军。

而南中的少数民族武装因为奇缺金属,连武器很多都不是金属的,更别说制造金属铠甲。

所以,少数民族士兵多是没有铠甲,防御力很低,不是蜀汉军队的对手。

但这些藤甲兵则有较强的防御力,可以同蜀汉军队正面对抗。


这支数量不明的藤甲兵,被诸葛亮用火攻的计策,搞得全军覆没了。

因为竹甲浸泡桐油以后,有个极大的缺点,就是怕火。

一旦遇到火,藤甲兵立即就会烧成火把一样。

诸葛亮用了一个伏击战,随后堵住藤甲兵前进和后退的道路,让士兵用火箭射击。

本来普通弓箭,是难以对藤甲造成致命威胁,现在只要射中就起火燃烧。


而藤甲仓促之间又脱不下来,一个个藤甲兵被活活烧死。

而火烧身体是十级疼痛,比妇女生孩子好不了多少,比刀砍、针刺都要厉害。

这3000藤甲兵不断全军覆没,死的时候也极为痛苦,死后更是成为焦尸,惨不忍睹。

诸葛亮才会有所内疚,认为这么对付敌人过于残忍,恐怕会折阳寿。

其实诸葛亮还是比较仁义之人,打仗主要是瓦解敌人的反抗。比如南中征服战,诸葛亮也没有在叛乱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屠杀,反而安抚孟获等酋长,教化少数民族老百姓种地,这样就不用打打杀杀依靠抢劫为生。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