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刘邦、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赵匡胤、墨
为什么刘邦、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赵匡胤、朱元璋庙号是太祖?
同样是开国皇帝,为何刘邦、李渊庙号称“高祖”,而赵匡胤和朱元璋却称“太祖”呢?别小看这一字之差,里面的学问大着呢。
所谓庙号,是古代君主在去世之后,在太庙中被供奉时所称的名号,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庙号也代表了君王一生的功绩和评价。
我国古代的庙号,最早起源于商朝,到了周朝建立后,废除了庙号制度,周天子只有谥号而没有庙号。
而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秦朝后,他就认为,不管是庙号还是谥号,都存在有“子议父、臣议君”的情况,作为君王,怎能任由后人对自己肆意评论呢?
所以,秦朝彻底废除了关于庙号与谥号的所有制度。
但到了刘邦建立汉朝之后,为去世君主定庙号以及谥号的这个传统被重新拾了起来,并且由此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直到清朝灭亡。
而在这两千多年中,庙号也从最开始的三种演变为后来的五花八门,比如单是其中“祖”这个庙号,就先后产生了几十种不一样的“祖”。
有太祖、高祖、世祖、烈祖、圣祖等等,据史料考证,光是这个“祖”,就多达55种。
那么,这么多所谓的“祖”,其中的区别又在哪里呢?比如我们熟悉的汉朝的刘邦、唐朝的李渊,他们二人的庙号为“高祖”,而同样是开国皇帝的赵匡胤和朱元璋,庙号却是“太祖”,这又是为什么?
下面,我们就以这四人为例,来了解一下他们的庙号为何会不同。
先说刘邦。
需要说明的是,刘邦的庙号,其实并不是什么“高祖”,这个所谓的“汉高祖”庙号,是后人以讹传讹而来的。
那么,刘邦真正的庙号叫什么呢?准确的答案,则是叫“汉太祖”。
“帝(指刘邦)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曰高皇帝”。---《汉书》
从这句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刘邦正儿八经的庙号是叫做“汉太祖”,而他的谥号则是叫做“高皇帝”,,刘邦全部的头衔连起来的话那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
而之所以后人会习惯性称呼刘邦为“汉高祖”,其实这都是司马迁的责任,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对刘邦的头衔进行了省略,采用了“汉高祖”这个名称,后世也就习惯称呼刘邦为“汉高祖”了。
,司马迁这么做,也是有一定原因的。
前文讲过,自打商朝灭亡之后,一直到汉朝建立之前,庙号就处于被废除的情况,换而言之,就是有几百年的时间内,没人再用过庙号,仅仅是在周朝时使用过谥号。
在这种情况下,汉朝建立之初的庙号制度是相当不完善的,虽说刘邦有了庙号,但当时的人们对此的概念不深,就出现了司马迁用谥号“高”来代替刘邦的宗庙。
毕竟,汉高祖写起来,要比“汉太祖高皇帝”简单方便得多。
不过,抛开司马迁贪图方便的因素不谈,刘邦之所以被其子孙上庙号为“太祖”,这里面是有很多讲究的。
宗庙制度中,有“天子七庙”的说法,通俗地讲就是“一祖二宗四亲庙”,这其中的“一祖”指的是“始祖”,说的简单点就是“始受封者”,也就是第一个接受分封、册封的人。
而其中的“二宗”,则指的是“太祖”和“太宗”。
所谓太祖,是指“始受命者”,意思就是第一个接受天命成为天子的人,举个例子,在周朝时,第一个接受天命的人是周文王,,周文王就是周朝的“太祖”。
而我们再来看刘邦,众所周知,刘邦的起点并不高,他爹刘太公只是个普通人而已,也没有什么爵位,,他虽说是刘邦的父亲,但却不能算是“始受封者”,即不是始祖。
那么汉朝的始祖是谁呢?没错正是刘邦本人。
秦朝灭亡后,项羽分封诸侯,当时刘邦被封为了“汉王”,这是他第一个正儿八经的爵位,,刘邦是汉朝的“始受封者”。
,刘邦建立了汉朝,成为汉朝的第一个皇帝,他也是汉朝的“始受命者”。
也就是说,刘邦一人身兼“始受封者”和“始受命者”两个身份,所以,按照宗庙制度,刘邦的庙号被称为“汉太祖”是理所应当的。
再来说说李渊。
我们都知道,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的庙号却并非是“唐太祖”,而是“唐高祖”,为什么他和刘邦不一样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李渊并非是李唐王朝的“始受封者”。
李唐家族的“始受命者”,其实是李渊的爷爷李虎,李虎在去世时,因功被刚刚建立的北周政权追封“唐国公”,所以,他才算是李唐的“始受命者”。
正因为如此,在唐朝建立之后,李渊分别对爷爷李虎,以及父亲李昞进行了追封。
其中,李渊为爷爷李虎为上的谥号为“景”,庙号为“唐太祖”,为父亲李昞上的谥号为“元”,而庙号则是“唐世祖”。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李渊虽说是事实上的开国皇帝,但其登基前的爵位是继承于爷爷和父亲,并且他也是“以唐之名成国”,,他就只能做“唐高祖”了。
,在后来李渊的庙号曾经被改动过,由“唐高祖”改为了“唐太祖”,什么原因呢?这还是发生在南唐时期的事情。
众所周知,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由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政权,他这个政权刚建立时国号为“齐”,但不久他又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奉唐朝为正朔,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既然奉了唐朝为正朔,那么自然要对唐朝的历代皇帝进行祭祀供奉,但在李昪去世时,他的儿孙们安排太庙牌位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呢?因为南唐是李昪建立的,他就有自己的帝系,也就是说,南唐得把从李恪开始往下排,分别进行追谥并上庙号。
这样一来,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以及其后人就入了南唐太庙,与此李昪作为南唐的开国皇帝,自然得把他加进去,当时,李昪的庙号被定为为“烈祖”。
但在这种情况下,留给唐朝先祖的位置就不多了,毕竟太庙位置有限,就需要踢出去几个人。
但如果把李渊踢出去肯定不合适,毕竟前文也讲到,李渊是唐朝实际上的开国皇帝,最终南唐的皇帝和大臣经过琢磨,发现把李渊的爷爷李虎踢出去还是可以的。
毕竟,如果没有李渊,几百年后谁还知道李虎是何许人也?
所以,南唐最终决定,高祖李渊有“克定之业”,也是实际上的“受命之君”,就把他的唐高祖改为了唐太祖,而李渊的爷爷李虎,就这么被强行剥夺了“唐太祖”的庙号。
还有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之所以称“宋太祖”而不称“宋高祖”,除了他与刘邦一样,是大宋朝的始受命者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原因。
而说到这个原因,就需要说一说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
五代十国时期,“高祖”与“太祖”这两个庙号均可以作为开国皇帝的庙号,只要结合该皇帝先人是否有爵位,就可以按实际情况给其上相应的庙号。
比如我们要说的石敬瑭,他死后的庙后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
但我们都知道,石敬瑭这一辈子干过最“出名”的事情,就是为了击败后唐的李从珂,甘愿去找契丹人,许诺只要契丹人出兵,那么他就认契丹的辽太宗耶律德光为“爸爸”。
这就是石敬瑭“儿皇帝”的由来,并且不仅如此,石敬瑭还把幽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每年进贡大批财物,以及以“儿国”自居。
,石敬瑭为了得到契丹人的援助,基本上是脸都不要了,正因为如此,他才这件事留下了千百年的骂名。
而到了宋朝建立时,鉴于石敬瑭的所作所为性质实在是太恶劣,并且石敬瑭的名声在当时已经臭了,所以就一致决定,石敬瑭“高祖”这个庙号自此弃之不用。
所以,作为宋朝的始受命者赵匡胤,庙号只能选用“太祖”,哪怕是他祖上曾受封国爵位,但也不愿意和不肯再使用“高祖”这个庙号。
没别的原因,就是太恶心人了。
并且不只是宋朝,在宋朝之后的所有朝代,“高祖”这个庙号全都不再使用,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正是“儿皇帝”石敬瑭。
,也是从宋朝开始,“太祖”成了开国皇帝的标配庙号。
说到这里,顺便说一下“太宗”这个庙号,我们都知道,太宗这个庙号一般都是给某个王朝第二位皇帝的,并且,太宗这个庙号的含金量很高,尤其是在宋朝以及宋朝以后,是仅次于开国皇帝“太祖”的上隆庙号,比什么“烈祖”、“世祖”、“肃祖”都要高。
而之所以“太宗”这个庙号的地位会这么高,还得从东汉灭亡时说起。
东汉灭亡后,原本严谨的庙号系统逐渐开始变得有些浮夸,而导致庙号浮夸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曹魏家的人,也就是曹操、曹丕和曹叡这爷孙三人。
当时曹操死后,曹丕给老爹上了一个“太祖”的庙号,而等到他去世,其子魏明帝曹叡又给曹丕上了一个“世祖”庙号。
到了曹叡快去世的时候,他自认为自己功绩颇大,也能称“祖”,所以就创造出了一个所谓的“烈祖”庙号,并用在了自己身上。
你看,光是曹魏这三代人,就产生了“太祖”、“世祖”以及“烈祖”三个“祖”,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原本在两汉时期十分严谨的庙号体系,已经呈现出滥用和浮夸的现象了。
之后的司马氏建立的晋朝,以及南北朝时期更是如此,当时的庙号完全没有了严谨性,想怎么上就怎么上。
而到了唐朝建立后,就有心恢复庙号的严谨,,前文提到的李渊,就是唐朝严格执行庙号制度第一人,只称“高祖”而不称“太祖”。
而到了李世民在位时,他不仅具有“龙凤之姿、天曰之表”,还削平四方,荡涤八荒,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建立了旷世伟业的伟业。
如此功绩,但他死后,却依然严格按照汉制,上了“太宗”这个庙号,由此可见,大唐是真的想恢复曾经庙号的严谨。
而正是因为李世民有如此功绩的人使用了“太宗”,,“太宗”这个庙号的地位也就逐渐增高。
并且,李世民的儿子李治,也就是唐高宗,其一生的功绩虽说比不上父亲李世民,但若是放在其他朝代,当一个开国皇帝还是绰绰有余的,但他也只敢使用“高宗”这个庙号。
所以,从唐朝开始,庙号的严谨性就逐渐恢复,不再像魏晋时期那么浮夸。
,由于李世民曾经使用过“太宗”这个庙号,后世就将具备一定功绩,且是开国后第二位的皇帝之庙号,定为了“太宗”,这个习惯一直沿袭到清朝。
这就是为何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庙号为“宋太宗”的原因。
再说朱元璋
朱元璋称“明太祖”的原因就不用赘述了,他祖上啥情况相信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纯粹是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的那种,并且大明朝野确实是他一刀一枪打下来的。
所以,他既是明朝的“始受封者”(被封为吴王),也是明朝的“始受命者”(建立大明),,其庙号为“明太祖”一点都不为过。
而明朝除了朱元璋之外,在其他皇帝的庙号中,还有几个十分有意思的细节。
就是“明太宗”这个庙号被人强行消失了。
原本,明太宗的这个庙号,是应该给明朝的第二个皇帝,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并且,在他登基后,也确实是这么做的,计划将“太宗”庙号留给自己用的。
结果,朱允炆在位四年,就被叔叔朱棣赶了下去,而朱棣在位时期,征蒙古,下西洋,又开创永乐盛世,在他死后,当仁不让的用了“明太宗”这个庙号。
至于朱允炆,干脆连个庙号都没有,后世仅称呼他为“建文帝”(建文是朱允炆在位时的年号)。
而按照这个情况如果一直发展下去的话,那么后世应该称呼朱棣为“明太宗”,但我们都知道,说起来朱棣,都是称呼他为“明成祖”,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出在了明朝的嘉靖皇帝朱厚熜身上。
嘉靖皇帝本来是皇室的小宗,其父为兴献王朱祐杬,按照常理来说,朱厚熜是不可能继承皇位的,但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死得突然,导致没有留下子嗣,当时朝堂上根据“兄终弟及”的原则,最终挑选了朱厚照的堂弟,也就是朱厚熜继位,是为嘉靖皇帝。
而嘉靖皇帝登基之后,一来是为了把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祐杬搬进太庙祭祀,二来是为了突出自己和老祖宗朱棣一样,都属于是“外藩继位”,就强行给朱棣改了庙号。
最开始,朝臣们的建议是把朱棣的庙号改为“明世祖”,毕竟世祖这个庙号还是相当不错的,曾经延续汉朝国祚的光武帝刘秀,其庙号正是“汉世祖”,,依照朱棣的功绩,定为“世祖”也算不错。
,嘉靖皇帝自己又想把“世”这个庙号留给自己,所以就不肯将这个字给朱棣,,硬是发明了一个不伦不类的“成祖”,强行安排给了朱棣。
所以最终,我们就看到了朱棣成了“明成祖”,而嘉靖帝朱厚熜则成了“明世宗”。
除此之外,在大明朝,有几个庙号是被弃之不用的,比如前文提到的“高祖”,是因为儿皇帝石敬瑭的关系,,在唐朝地位还算很高的“高宗”这个庙号,明朝的皇帝也没有使用。
为何?就是因为在宋朝时,出了一个丢失半壁江山,偏安一隅的宋高宗赵构,,在崇尚民族气节,以及推崇岳飞的明朝,这个“高宗”庙号自然就不会有人肯用。
还有就是“中宗”这个庙号也是如此,原因是唐朝的唐中宗李显,李显登基后,任由妻女乱政,并且最终还被妻女毒死,晋朝时晋中宗司马睿,登基后更是成了权臣的傀儡。
,“中宗”这个曾经也算高级的庙号,因为这两人变得低级,所以也就被明朝弃之不用了。
顺便再说几句清朝的庙号。
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之后,从唐朝开始已经逐渐恢复严谨性的庙号体系,则被再度滥用和浮夸起来。
比如清太祖努尔哈赤,如果按照宗庙制度来讲,他是不能被称为“太祖”的,原因很简单,他活着的时候,清朝尚未建立,当时还叫后金。
只不过,清朝的实际建立者皇太极在登基后,自愿把“太祖”庙号让给老爹,自己得了一个“清太宗”庙号。
,这也不算太过分,包括顺治皇帝的庙号“清世祖”也不离谱,毕竟顺治在位时,清朝入主中原,他对于清朝而言的功绩,也勉强能担得起“世祖”这个庙号。
但从康熙开始,就有点夸张了。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康熙是守成之君,虽说他确实有一定的功绩,但不管怎么说,都不能称“祖”。
,在他死后,他的儿子雍正却为他上了一个“圣祖”的庙号,这显然不合规制。
究其原因,是雍正为了压制诸兄弟对自己继位的不满,才会过分的尊崇父亲康熙,以强调自己继位的合法性与正统性,正是为了突出这份尊崇,他才不顾规制,硬是给康熙上了“清圣祖”这个庙号。
所以,有清一朝,就出现了三个“祖”,即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清圣祖康熙。
还有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的庙号为“清高宗”,而我们在前文讲过,自打出了宋高宗赵构之后,“高宗”这个庙号其实是有些贬意,为何乾隆会使用这个庙号呢?
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乾隆的儿子嘉庆对乾隆退位后依然不放权感到不满,所以才会刻意把“高宗”这个庙号翻出来上给了父亲,这背后什么意思不言而喻。
,刘邦由于身兼“始受封者”和“始受命者”两个身份,他的庙号为“汉太祖”合情合理,而李渊则是因为其爷爷李虎是“始受封者”,他只是“始受命者”,加上唐朝有意恢复庙号的严谨性,所以他的庙号只能是“唐高祖”,而赵匡胤是因为石敬瑭用过“高祖”这个庙号,所以就刻意避开,用了“宋太祖”,至于朱元璋,他是古代历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他用“明太祖”为庙号是名副其实的。
这个问题很好,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这几个“祖”的区别。
“祖”、“宗”这都是庙号,皇帝死了以后,要入庙接受后人的祭祀,就要加个庙号,所以,这是皇帝死后的称呼。如果你穿越回去古代,遇到了李世民,你叫他一声“唐太宗”,你就出事了。你要叫了朱元璋一声“明太祖”,那就要倒大霉了。
祖有功而宗有德。按照规则来说,“祖”是一个皇朝的开拓者,而“宗”则是皇统的合法承继者。
读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个“祖”有好多种,常见的例如“太祖”、“高祖”和“世祖”。今天咱们就来说说这几个“祖”的区别,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太祖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宋太祖赵匡胤和明太祖朱元璋。
要给大家纠正一个概念了。
刘邦的庙号是“太祖”,不是“高祖”。为啥大家都叫他“汉高祖”呢?那是因为《史记》中称他为“高祖”,说着习惯了,大家就这么称呼刘邦了,而实际上刘邦是“汉太祖高皇帝”。
太祖,就是皇朝的开创者没有得到祖先的荫蔽,在开基创业的时候,是全靠着自己俩肩膀扛着一个脑袋,一刀一枪硬磕出来的。
刘邦,大家都知道他的家世,祖辈务农,老爹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个庄稼汉,并没有为刘邦打天下创造什么基础,刘邦以亭长身份,斩蛇举义,揭杆而起,历尽千难万险,终于成就帝业。
赵匡胤,他爹虽然在五代时期曾经做过做小官,但赵匡胤也没有受到祖先的荫惠,少年流落江湖,掌中一杆齐眉棍打遍四百军州无敌手,因功而升至殿前都点检,终于瞅准机会,陈桥驿黄袍加身,发动了政变,夺取了孤儿寡母的江山,建立宋朝。
朱元璋的身世就很凄惨了,几代贫苦农民,从小就没穿过鞋,放过牛,当过和尚,要过饭,从乞丐到皇帝,没沾上祖先一点光,全靠自己拼出来的。
以上这几位皇朝的开创者开基奠业,都没有沾祖宗的光,这就是“太祖”。
二、高祖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
“高祖”的境界比“太祖”低一个级别,是沾了祖宗光的。在他们开创皇朝之前,祖宗已经是封疆大吏,有名号的。
隋文帝杨坚,他可是大户人家出身,名门权贵的后代。杨坚的家世十分显赫,他老爸被封隋国公。杨坚的帝业得来十分轻易,是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江山,立隋代周,成为了皇帝。他是沾了祖宗的光,所以称为“高祖”。
唐高祖李渊,与杨坚的情况很类似。他也是权贵的后代,他的祖先被封为“唐国公”,李渊是沾了祖宗的光。 建立唐朝,也是受到祖先的荫惠,所以他也被称为“高祖”。
三、世祖
“世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世祖光武帝刘秀,元世祖忽必烈和清世祖顺治。
“世祖”的境界比“高祖”再低一个阶层,意思就是在前代的基础上承继了帝业,功劳是为这个皇朝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光武帝刘秀,天资聪颖,少怀大志。前汉倾颓,王莽篡汉自立。刘秀兴义兵而讨伐之,推翻了王莽的统治,延续了汉朝的国祚。但刘秀这个“汉”与西汉是有本质的区别,国家首都也迁移了,虽然国号未改,但刘秀却开启了汉朝一个新的时代,就被称为“世祖”。
忽必烈在几代先辈打下大片江山的基础上,建立了元朝,由地方政权而达到一统天下,首都也迁到了北京,开启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他也是“世祖” 。
顺治由边地入关,定鼎中原,虽然顺治并非是清朝的建立者,但他也是地方政权进入中央,首都从沈阳迁到北京,一统天下,对于整个清朝历史来说,这也是个崭新的时代,所以,顺治也称为“世祖”。
四、成祖
成祖,是明朝朱棣的专有名号。
朱棣以前是“太宗”,这是为了表示他是朱元璋的嫡子,合法继承帝业,还发扬光大。,我们都知道,这是欲盖弥彰,他怎么当上的皇帝,大家心里清楚得很。
后来,到了嘉靖时代,“入庙之争”,嘉靖想把自己的老爸入庙,就把朱棣抬高了一个层次,(其实是明褒暗贬),搞成了“成祖”。
朱棣这个情况比较特殊,他不是皇朝的开拓者,肯定不能叫“太祖”,那是他爹朱元璋的。也不能叫“高祖”,因为他可不是受祖宗的荫惠开创了明朝。
如果叫“世祖”,还算勉强凑合。因为最起码的,朱棣也是从地方政权夺取了中央,他也北迁,国家首都也发生了迁移。
但嘉靖没打算让朱棣当“世祖”,因为这个“世”字,在太庙中万世不祧,嘉靖想留给自己,就把朱棣弄了个“成祖”。
五、圣祖
圣祖,是属于康熙的。这是雍正即位后搞的。
雍正的理由是,祖有功而宗有德,康熙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定蒙古,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名为守成,实有开拓,江山在他手中有了很大的增加。所以,把康熙定为“圣祖”,万世不祧。
以我个人的观点,如果从功劳上讲,康熙称“祖”也不为过,但确实不合乎规则。而雍正可不是个讲规则的人,发起脾气来,我也扛不住,只好按他的来。
这其实是一个很科普向的问题,说起来其实也很好理解,只要记住八个字就能够区别,那就是“有功曰祖,有德曰宗。”这里面的功劳其实说的就是开创基业打开局面的功劳,所以像是耳熟能详的开国皇帝大多数都是太祖。像是汉朝的建立者刘邦就是汉太祖,宋朝皇帝赵匡胤就是宋太祖。所以太祖一般都是指开创了基业,并且是实现了前辈没有做到的功劳才可以被称之为太祖。
这里就有个问题了,刘邦不是汉高祖吗?为什么又成为了汉太祖呢?因为刘邦就是开创基业的皇帝,虽然刘邦还有父亲在世,父亲却没有留下基础,也没有为西汉的建立做出贡献,所以只能是刘邦为太祖。至于为什么称呼刘邦还是高祖皇帝,是因为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为高皇帝。
西汉时期对庙号和谥号的划分不算是很明显,所以司马迁对刘邦的称呼是高祖皇帝,这一点在《汉书》里就得到了改正,改为了《高皇帝本纪》。按照《礼记》当中的解释说“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意思就是接受或者创立封地的君主,那就是封地宗族的创始人,称之为太祖。这样一来西汉时期的确是刘邦封为汉中王,先有了自己的封地,才建立了之后的汉朝。
同理对比之后的东汉建立者刘秀,虽然是有功,因为是刘邦的后裔,而且祖宗也是得到过封地的,只不过到了刘秀时没落了,所以刘秀不能称之为太祖,而是称之为世祖。再比如之后三国时期的曹魏,曹操就是太祖,因为是在曹操时期封公拥有了封地。在比较一下之后的隋朝建立者隋文帝杨坚,他也是因为祖上是隋国公,所以杨坚不是太祖。唐朝的李渊也是因为祖父是唐公,所以李渊也不是太祖。
那么高祖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其实本质上高祖等同于太祖,只不过这个错误一直是延续到了汉朝末期。比如曹操是太祖,曹丕是高祖,又比如说晋朝也是如此,司马懿被追封为高祖,而司马昭却是太祖,到了司马炎时又是世祖。所以高祖是可以等同于太祖的,正式的应该是先有封地和称号的才是太祖。
谢!庙号是皇帝驾崩后由后人对其一生之功绩的盖棺定论!起初对庙号的封号比较严谨,功绩不达或某些因素没有庙号只有谥号,如汉文景之治中景帝就没有庙号,景帝是谥号!而后来只要是皇帝都有庙号和谥号(明建文帝除外)!
太祖与高祖,显然太比高更上一层次,就象祖比宗上一层次一样!刘邦、李渊庙号被誉为高祖可能是在其继任心中的位置虽很重但只到高祖这位置,尚未迄及大祖之高度!或许也有它因,其结果都是各种势力较力达到最终的妥协平衡!
赵匡胤的继任者赵光义也是赵匡胤庙号的确认者,是赵匡胤的弟弟,烛影斧声后成了哥终弟及的即位者,赵光义的心思只有赵光义自已清楚!朱棣清君侧后篡位皇帝,而朱元彰是其亲父,朱棣其心思是否与赵光义同,谁也不知!
饭后茶余的谈资不必认真!呵呵
汉朝、唐朝、宋朝和明朝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朝代,可是,当我们分别说到它们的建立者,刘邦、李渊、赵匡胤和朱元璋时,会发现刘邦、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而赵匡胤、朱元璋庙号是太祖,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要搞清楚,到底什么是庙号。顾名思义,庙号就是在宗庙里使用的名号,是后人供奉先帝时的尊称。早在商朝,重视祭祀的商人就给那些受人爱戴的先王设置了庙号,用来纪念先王的功绩。,“创基立业曰‘太’、功高者曰‘高’、世代祭祀曰‘世’、中兴者曰‘中’。”
那么,刘邦作为汉朝的创建者,为什么被叫做高祖而不是太祖呢?其实,刘邦的庙号正是太祖,在《资治通鉴》中,刘邦被叫做“太祖高皇帝”。其中,“高皇帝”是他的谥号,“太祖”则是庙号。人们一般称呼刘邦为“高祖”主要是来自于《史记》的《高祖本纪》,那么,为什么司马光叫刘邦太祖,而司马迁要叫刘邦高祖呢?
原因在于时代的不同。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而刘邦是武帝刘彻的曾祖父,按照当时的辈分,刘彻应该管刘邦叫做高祖,司马迁因为处在同一时代,也采用这个叫法,于是《史记》上就以“高祖”来称呼刘邦。
《史记·卷八 高祖本纪第八》中记载“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世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刘邦死后,大臣们商议说,刘邦是开国之君,应当庙号为汉太祖;与此,他功勋卓著,于是谥号为高皇帝,这段文字表明,刘邦的庙号确实是太祖。
刘邦开创汉朝,被尊为太祖,李渊同样是唐朝的开国之君,为什么他的庙号却是高祖呢?其实原因在于,唐朝的太祖叫做李虎。看到这里可能许多读者会一愣,谁是李虎?他是李渊的祖父,生前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拜太尉,被封陇西郡公,北周时,他又被追封唐国公。正是他为李家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于是在李渊登基后,追封他为太祖。,李渊还给了他父亲李昞世宗的庙号。
和李渊类似的还有他的姨父,也就是隋文帝杨坚。杨坚开创隋朝,但他的庙号却是高祖,这是因为,他把太祖的名号让给了自己的父亲杨忠。杨忠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被封随国公,死后又被追赠太保。
还有更远点儿的,更始三年(25),光武帝刘秀登基,建元建武。刘秀虽然是东汉的创始人,但他因为仍是汉朝皇帝,当不了太祖,只好被尊为世祖。至于赵匡胤、朱元璋,他们都是王朝的开创者,自然是顺理成章的被尊为太祖。
庙号和谥号相似,都体现了后人对君主的评价,寄托了后人的思念,人们在提到这些庙号的,也是在对君主的贡献进行颂扬。
奇闻怪事
-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是谁
- 紫禁城闹鬼是真的吗 紫禁城闹鬼是怎么回事
- 80年黄河透明棺材事件 80年代黄河透明棺材始末
- 51区外星人录像是真的吗 51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 姜潮麦迪娜恋爱过程 姜潮麦迪娜怎么认识的
- 根达亚文明大概离现在多久 根达亚文明距今多少
- 赤塔事件真的还是假的 赤塔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的
- 邓超出轨安以轩:邓超出轨安以轩是不是真的
-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方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
- 湘西鬼结婚事件:湘西鬼结婚事件真假
-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绝密档案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
- 李维嘉的父亲是谁 李维嘉父母是哪里人
- 朱秀华事件是不是真的 朱秀华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 太湖冤魂:太湖冤魂事件真假
-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