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叫店家筛一碗酒,为什么要用筛
水浒传中,武松叫店家筛一碗酒,为什么要用筛呢?
这家酒店采用发酵直接酿酒,没有采用蒸馏法酿。
酒缸中酒液和酒糟混在一块(如图一)。
酒做好后需在中间放一个酒筛子(如图二)。
从酒筛子中把酒打出耒(如图三)。
百度文库介绍“筛酒”(图四)。
这样才有了这种说法。
水浒传中筛酒就是倒酒的意思。这是一种方言,更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方式。那么为什么把倒酒称作筛酒呢?这个问题其实有看过发酵酿酒的朋友应该都会明白。
宋朝时期的酿酒技术主要是发酵酿酒法。以米酒为例,酿制米酒的方法是先将大米煮熟,待冷却后加入酒曲,然后密封起来,几天以后就可以产出酒水了。这样酿制的米酒,酒水和米粒是混在一起的。
为了使酒水和米粒分开,人们通常会在米粒堆中挖一个坑,然后将一个有小缝隙的竹筛子放置在这个坑中。过一段时间,酒水就会渗到这个竹筛子里面,而米粒则被挡在筛子外面。这样就实现了酒水和米粒的分离,取酒水的时候就可以直接从竹骰子内部打酒。将酒水和米粒分离的步骤也被形象地称为筛酒。
在我国北方一些地方方言中筛酒一词也有热酒的意思。不过,根据《水浒传》的内容来看,武松在景阳岗打虎时并不是寒冷的冬天,喝酒是没必要加热的。,景阳冈打虎这段情节中的筛酒就是指倒酒而不是指热酒。
也有人质疑武松当时喝的酒可能是蒸馏酒而不是发酵酒,这样就不存在筛酒的步骤了。实际上,这个问题可以从武松喝酒的这家酒店的招旗标语上进行判断。当时这家酒店的门口有一面招旗,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
这句“三碗不过冈”就很能说明问题了。发酵酒因为没有经过蒸馏提纯,酒精度一般都比较低。而蒸馏酒就不一样了,它的酒精度可以达到很高。相关研究发现宋朝时已有蒸馏酿酒技术,即便宋朝的蒸馏酿酒技术不如现在,酿出比发酵酒酒精度高的酒应该还是没难度的。
如果当时这家酒店卖的是蒸馏酒,那么酒店门口招旗上的标语就不可能写着“三碗不过冈”。因为蒸馏酒很容易让人喝醉,别说是三碗了,就是一碗都有很多人会喝醉的。而低度发酵酒的情况就不一样了,一般人喝上三碗还真的不一定会醉,古装剧中经常有大碗喝酒而不醉的场面,他们喝的应当就是这种低度酒。
,从武松当时喝了18碗酒还没醉这点来看,基本上可以断定武松当时喝的就是发酵的低度酒。,当时店小二对武松说过一句话,他说他们家的酒初入口时,醇浓好吃,少刻时便倒。店小二的意思是说,他们家的酒刚喝的时候没有太大感觉,后劲比较大,这和低度酒的情况比较吻合。如果是高度的蒸馏酒,那么喝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感觉,而不是等过后才会醉倒。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断定武松当时喝的就是用发酵法酿制的低度酒。而用这种方法酿的酒,在取酒的时候需要经过一个筛酒的步骤。形象地以筛酒来表达取酒或倒酒。实际上类似的方言有不少,比如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人们经常将煮扁肉说成烫扁肉。原因是扁肉很容易煮熟,看起来就像是刚放进热水中烫一下就熟了,被形象地称为烫扁肉。
水浒中,店家筛酒的情节有很多,其中一处就发生在武松打虎之前,在阳谷县吃酒那段。书中写道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在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店家去里面切出二斤熟牛肉,做一大盘子,将来放在武松面前;随即再筛一碗酒。武松吃了道“好酒!”又筛下一碗。……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道“端的好酒!主人家,我吃一碗还你一碗酒钱,只顾筛来。”
我们知道,酒是液体,为什么要用“筛”呢?
“筛”这个字有多种解释,其中有一种直接与酒相关,即斟酒的意思。古人喝酒向来有热酒的习惯。古代的酒大多是“米酒”或“黄酒”,杂质较多,将酒温热,可以将甲醇等杂质挥发掉,从而避免上头。所以,筛酒又引申为温酒。武松打虎的时间是十月热天,他到阳谷县地面时已是旅途劳累,口干舌燥。在这种情况下,武松急不可待要饮酒止渴,按理说是不用热酒的。
“筛”这个字除了斟酒、温酒之外,还有“筛除”“筛余”的意思。这和古代的酒有关。我国造酒的历史较为久远。最初人们将酒和酒糟不经过分离就直接食用,所以酒也被称为“醪”。这是酒精和发酵的粮食混合最为自然的形态。到了商周时期,人们逐步增加了新的制作工艺,用苞茅来过滤出更为清澈的酒水。苞茅是一种植物,能够过滤出清酒。《左传·僖公四年》有载“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苞茅的价值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在较长的时间内,古人酿酒采用的是压榨法。这种方法有两个弊端,一是酒与糟不能充分分离;二是酵母菌在酒精浓度达到20%后,就很难继续发酵,这就造成了酒精的度数不高,一般不会超过18度。,我们现在看这是极为健康的。到了元代,蒸馏技术逐步应用在制酒上,蒸馏酒开始大规模出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这说的就是蒸馏技术。相对于清酒,蒸馏酒好处也显而易见。一方面,酒与糟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分离,酒液更为清澈;另一方面,酵母菌可以持续发酵,酒精的度数可以一高再高,甚至可以达到60度。
以上是我国古代酿酒情况的概述。水浒传写的故事背景是北宋末年,武松也是宋朝人,当时人们喝酒的应该就是“清酒”。这种酒,酒和酒糟没有充分分离,而且度数极低,店家用“筛”也是再正常不多的动作。,这也能很好地解释为什么武松连续喝了18碗酒还能上路,毕竟这酒的度数太低了。
原创,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只有烧酒而没有蒸酒,烧酒是溢(渗)出水,蒸酒是蒸溜水。
所以以前的烧酒是不能凉着喝的,农俗当时有,冷酒断肠丸之说,喝冷酒极容易生病,因为它是溢(渗)出水,不易被肠胃吸收,所以必须用水把烧酒装在专用的容器里进行加热以后才能饮用。
这就是武松让店家筛酒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蒸酒由于是蒸溜水,比较洁净,就可以直接喝了。
筛~在此为动词。如上,如斟,如满。与名词筛无关。宋代中原口语到明代已经有许多转化与衍生,筛字发音应为地方方言。究其竟无义,知其意,读之通即可。
古代的酒和酒糟是混在一起的。客人要饮酒,必须用网格很细的筛子过滤酒糟残渣。就是筛过的酒,还是有少许细小残渣混在酒中的。酒刚倒出的时候也会有许多泡沫,绿色的残渣浮于泡沫之上,其状如蚁,古人有时就把绿蚁指代酒。
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诗中的绿蚁就是一种新酿制的酒。
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
1、瓮头开绿蚁,砧下落红鱼。——出自唐·窦牟《奉使至邢州赠李八使君》
2、客来斟绿蚁,妻试踏青蚨。——出自唐·温庭筠《病中书怀呈友人》
3、搦笛叫月姊,伴我啜绿蚁。——出自宋·白玉蟾《戏联仄字体》
4、敢辞携绿蚁,只愿见青娥。——出自唐·白居易《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先以六韵寄之》
5、纵得步兵无绿蚁,不缘句漏有丹砂。——出自唐·温庭筠《送陈嘏之侯官兼简李常侍》
6、羽觞倾绿蚁,飞日落红鲜。——出自唐·李百药《和许侍郎游昆明池》等等。
宋代与唐代相隔不远,酿酒技术也差不多,酒中残渣还是有的,所以宋人去酒店,要喝酒就说筛酒。
水浒中筛酒的场景,发生在第23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的一章。
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哨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只见店主人把三只碗、一双箸,一碟热菜,放武松面前,满满筛一碗酒来。
看到这里,很多人感到不解,倒酒就倒酒呗,开瓶倒酒就是,还要什么筛字?
在第16回,吴用智取生辰纲的时候,青面兽杨志一行就是看到了卖酒的汉子,肩挑的白酒,经不起诱惑,喝酒之后被酒中的蒙汗药蒙倒,丢了生辰纲的。
当时客人盛酒的是木桶,喝酒的时候,直接拿着水瓢舀起就行。
为什么饭店老板不直接让武松喝酒,还要用筛子呢?这是因为季节不同,气温不同。
杨志押送生辰纲路过黄泥岗的时候,正是酷暑季节,大家渴得口干舌燥,卖酒的汉子口中还吟诵着唐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酒是越凉越好,最好是冰镇的。
而武松打虎则发生在冬季,是气候寒冷的时候,何以见得呢?武松打虎的事发生回老家看望哥哥的途中,在这之前,武松跟宋江在柴进的庄上。告别柴进的时候,书中专门交代,辞行的时候,"武松穿了一领新纳红绸袄",穿棉袄气温肯定低,绝对不是在炎炎夏日。而冬天喝酒,都希望喝的酒是热的,所以武松在店里喝的酒是半成品,要温热,要筛。
有人还是大惑不解,我们喝的白酒,本身就有50度左右,喝到肚子里就是热的,谁也没有见过白酒还要温热的。
大家别忘了,高度酒白酒即烧酒,并不是古已有之,到元朝才开始出现。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起始创其法。"
宋在元前面,所以说在宋朝时候,大家喝的酒都是低度酒,酿造工艺也不相同。比如说武松在景阳冈一共干了十八碗酒;武松从孟州牢营到快活林,更是一口气喝了三十碗。
宋朝的酒碗有多大呢?根据出土的文物,宋代耀州瓷器酒碗最大的,12.6cm,底2.4cm,高6cm,容量为6两酒;最小的,口11cm,底部2cm高5cm,容量为四两。即便按四两的小碗来算,18碗就是7斤多酒;30碗就是12斤酒。
这么多的酒下肚,就是一头牛也是醉卧在地,更甭说是个人了。
我们不说五十多度北京二锅头,也不说七十多度的衡水老白干,即使是38度的低度白酒,武松也成一摊泥了。
所以武松当年喝的酒不是现在蒸馏提纯的白酒,而是"浑酒"。所谓的浑酒,就是没有经过蒸馏提纯的低度米酒。
这种米酒在中国长盛不衰,我国南方个别地区,现在还可以见到。米酒的主要原料就是大米,经过发酵后呈现出浑浊米白色状态,度数非常低,略高于我们现在的啤酒,大约在13到15度左右,有的还没有啤酒度数高。
这类米酒酿造方便,口感清淡,最大特点就是酒糟和酒浆混合一起,为了保持鲜度,冬天的时候,饭店存放的都是半成品,酒精酒糟都是在一起的。
在饮用之前必须酒浆与酒糟分离,也就是筛子筛酒。
甚至在有的时候,要有大小几道筛子,进行多次过滤,直到纯净入水,没有一点漂浮物为止。要不然,顾客在喝酒的时候看到漂浮物或者沉淀物,一定会向消费者协会投诉;遇到李逵这样的莽汉,霸王餐是吃定了,说不定还会大打出手。
如果是野外,大家外出旅游的时候,或者是到乡下卖酒的时候,就直接携带纯净的酒,不考虑鲜美度如何,也就不存在筛酒的过程。杨志他们在黄泥岗遇到的汉子肩挑的酒,就根本不用筛子。
这是个时代语言问题,中国许多古代语言逐渐失传了,而新的语言随之产生了,语言、文字等思想交流工具都随时代有所增减,这是历史的必然产物。
过去常说半斤对八两,意思是说双方势力相等,因那时十六两为一斤,现在是十两为一斤,所以有些小学生认为老人说得不对。
你看《水浒》、《西游记》等古代小说,即是说白口话,也有许多人不懂。因为那时的人与现代人语言上有许多不同。
我们年青时的乡村人,把酒盛入锡制的酒壶中,那时的人认为喝凉酒有害健康,总喜欢用小火烧煮盛酒的锡壶来加温,把酒烧开后,酒壶底部发出轻微的“砰砰”声,持壶的手也有轻微地震动感,这时酒就“筛”好了。这就叫“筛”酒。
奇闻怪事
-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是谁
- 紫禁城闹鬼是真的吗 紫禁城闹鬼是怎么回事
- 80年黄河透明棺材事件 80年代黄河透明棺材始末
- 51区外星人录像是真的吗 51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 姜潮麦迪娜恋爱过程 姜潮麦迪娜怎么认识的
- 根达亚文明大概离现在多久 根达亚文明距今多少
- 赤塔事件真的还是假的 赤塔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的
- 邓超出轨安以轩:邓超出轨安以轩是不是真的
-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方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
- 湘西鬼结婚事件:湘西鬼结婚事件真假
-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绝密档案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
- 李维嘉的父亲是谁 李维嘉父母是哪里人
- 朱秀华事件是不是真的 朱秀华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 太湖冤魂:太湖冤魂事件真假
-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