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宾馆自助早餐中,旅客把鸡蛋、包子、糕点_怪人怪事

正在宾馆自助早餐中,旅客把鸡蛋、包子、糕点

怪人怪事 2023-05-04 19:40www.bnfh.cn怪人怪事

在宾馆自助早餐中,游客把鸡蛋、包子、糕点及水果偷偷放进包里,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好歹我也是半个旅游圈人士,自助早餐被带走的事情我没少见。

可以这样说,除了稀饭不带,从鸡蛋,花卷,油条,榨菜到面包就没有中国大爷大妈带不走的东西。


带就带吧,最无语的是他们还不一定吃,有的能在身上装几天,鸡蛋都臭了,没办法只好扔掉。

有一次我带家人从上海坐游轮去日本。船上有六个餐厅,但只有自助餐最受大家欢迎。

我亲眼见到很多老头老太,两个人拿一桌子的面包,水果,鸡腿和各种菜,吃到还剩下好多。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打包,人家不允许打包,于是他们直接就把饭剩下,西瓜每一块只咬尖尖。草莓也是只吃尖尖的部位。我看着他们那么浪费,真觉得不可思议,一点也不像从旧年代成长起来的人。


我分析,老年人这种偷偷带食物走主要有以下心理

1、我掏钱了的,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

2、有光不沾三分罪。能撸羊毛的干嘛要客气。

3、我钱花出去的是固定的,浪费也是浪费别人的。


我带我公婆婆出去旅游,他们也拿人家的鸡和蛋花卷,说也不听。还顾名思义说怕我们半晌饿。

比如我婆婆平时在家里特别省水,洗衣服水都用来冲厕所,但去澡堂洗澡的时候水管从头开到尾,她说反正掏钱了,不用白不用。她不明白的是水是需要珍惜的资源,无论掏钱与否都不能浪费。

我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是根深蒂固的,不好改,改不了了。




很有意思的话题,看见这个题目,不仅让我回忆起一次跟团游的经历。

去年“五一”的时候,孩子非要闹着去我们省内,一个比较有名的地方爬山。因为节日期间路上车太多,像一家旅行社询价后。感觉特别合适,三天两晚的行程。包含两个早餐、四个正餐,都是四星级酒店,而且景点门票全包。

我们一家三口就参加了这个旅游团,在这个旅游团里,有几个中老年妇女结伴而行的。她们是退休前是一个工厂的工友,退休后想去年轻时下乡的地方看一看。正好赶上假期家中无事,所以结伴而行。

旅行社安排的团餐,这个大家基本都知道,可以说是能吃饱就不错了!只有酒店的早餐是自助形式的,品种各方面还是比较丰富的。蛋糕、馒头、小包子、花卷、鸡蛋、小菜、各种粥品不限量。

因为第一天的行程特别紧,路上的两顿饭可以说根本没吃饱。第二天的早餐,大家都敞开肚子大吃一通。

这时候就看见那几个结伴同行的妇女,在其中一个的带领下,轮流去餐台拿鸡蛋、花卷。然后不知道她们从哪里带的塑料袋,直接装塑料袋里,放进随身携带的包里。这个过程特别的娴熟,而且基本就是“旁若无人”。拿的最多的一个,目测应该拿了四、五个。

酒店的工作人员开始提醒,自助餐不许往外携带!她们还是依然“我行我素”,听其中一个小声嘀咕,他们还敢翻包咋的?这个中午吃不饱,可以“垫吧垫吧”。

对于这种拿酒店自助餐的现象,我是这么看的

  1. 这是一个特定的群体
  • 其实大家平时都能看到,商家免费赠送的时候,排队的都是什么人?
  • 为了得到便宜几毛钱的鸡蛋,冒着寒风排队的都是谁?
其实这个是因为,这些人年轻时都受过苦,基本都是穷怕了!所以对于能够占便宜的机会,基本都不会放过!年轻人一般“好面子”,不会做这种事。

2.失去了规章制度的制约

  • 很多人工作的时候,在同事、领导眼里都是乖乖的形象。就像很多孩子在学校里是好学生,回到家里变成了“小霸王”一样。
  • 拿早餐、贪小便宜的人,基本就是因为规章和制度已经限制不了他们,所以开始“肆无忌惮”起来。
因为出门在外,谁也不认识谁,所以不必要“装”了!把本质的一面就表露出来了!

3.特定的环境

  • 现在很多人出门,大多认为我花钱了!就应该得到的更多!所以现在服务场所,遇到的无理要求和奇葩顾客很多。
  • 因为旅行团的团餐的确太差,终于有了一个发泄,并且可以得到实惠的机会。本身就认为酒店提供的自助早餐,我已经花钱了!要“利益最大化”。
实际上我觉得这个事可以理解,因为出门都是花钱了!要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大的实惠。这个可能就是“人性本恶”的表现。




作为宾馆一名服务人员,我们确实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会这样做的,基本都是参加旅游的大妈大爷们,跟他们说不能拿,还理直气壮说出门玩饿得快,得拿些东西垫吧。根本说不通,有一次逮着一个大爷,拿着口袋,一个人装了二十几个鸡蛋,二十几个馒头,几盒牛奶,还拿小食品袋分门别类的装着小菜。真的是没法说,后来我们直接不接旅行团了,因为只要这些大爷大妈一来,其他的客人根本吃不到早餐,他们都是靠抢的。




我姑妈在景区附近开了一家宾馆,免费提供自助早餐和晚餐,经常都会遇到游客明目张胆偷拿食物的事情,而姑妈的处理方式却让人佩服不已。

我姑妈在武汉黄鹤楼景区附近开了一家小宾馆,因为靠近旅游景点,附近有很多大型的酒店和中小型宾馆,同行间竞争压力比较大,姑妈为了能多招揽点生意,于是提供免费的早餐和晚餐,都是姑妈亲手做的饭菜,不含任何添加剂。

姑妈这样的经营方式在附近独此一家,再加上跟附近的旅行社有合作,于是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入住。有一年国庆节,我在姑妈家宾馆帮忙,当时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也让我为姑妈的高情商点赞。

在国庆节前夕,旅行社老板跟姑妈表示,国庆期间会有2个大型外地旅行团会来武汉搞3天2夜的旅游,人数大致有50人左右,希望姑妈好好招待这些游客。因为这批游客比较多,姑妈喊我们去宾馆帮忙,主要是负责准备早晚的免费自助餐。

这两个旅行团属于中老年夕阳红,大部分都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还有几个带孩子。也因为他们都是第一次来武汉旅游,所以姑妈特别热情地招待他们,为了体现大武汉的特色,姑妈专门去采购了一些武汉交通地图,免费提供给游客,还去网上买了一些能体现武汉景点的纪念品(冰箱贴和钥匙扣),并决定在旅行团离开那天送给他们。

在旅行团入住第一天就发生了一件让人十分气愤的事情,姑父甚至为此差点跟游客们动手,而姑妈的处理方式让我们意外不已。

姑妈想着这群游客都是第一次来武汉,于是在早晚的自助餐上准备的都是具有武汉特色的风味小吃。早餐免费提供热干面、桂花糊米酒、三鲜豆皮、水煮蛋、面窝、煎包等,而晚餐则提供类似周黑鸭、精武鸭脖、孝感麻糖、孝感米酒这样的湖北特产小食。

虽然是自助餐,规定的时间是2小时内,吃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费食物。这群游客一听说是免费提供食物,瞬间蜂拥而上,有些大爷大妈们跟抢一样,挤在餐车前互相推嚷着,姑妈怕这群人疯抢食物出现矛盾,就赶紧让我们去旁边协助和维持秩序。

尽管我们一直在不停喊着“别抢,别抢,厨房还有”,这些游客根本不听我们说话,有的拿面窝和煎包一次性就拿7.8个,有的一次性拿4.5个鸡蛋,甚至直接拿保温桶乘桂花糊米酒。而晚餐时一看到不要钱的鸭脖,几根几根地拿,有一位老大爷一次性拿走了6根鸭脖,麻糖一端上来,瞬间就被抢没了。

最让人无语的是,有些游客还把带包装的食物直接偷偷放进了包里,尽管我们在旁边大声告诉他们,不能将食物带出餐厅,可是,这些大爷大妈们却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以为我们看不见,直接把吃不完的食物装进塑料袋里拿走。

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们都惊呆了,姑父和表姐站在一旁一脸心疼地看着这群人,心里有气也不敢发作,憋得脸通红,气得直跺脚。但又怕得罪了这群游客,坏了宾馆的口碑,影响了以后的生意,只能眼瞅着这群游客明目张胆的抢食物。

当一位60多岁的大妈拿了6个鸡蛋,把蛋白吃完,把蛋黄全扣出来捣碎丢在一旁后,站在一旁维持秩序的姑父终于忍无可忍了。

姑父气得满脸通红,指着桌上的鸡蛋黄说道吃多少拿多少,你这不是浪费吗?免费的食物就这么不爱惜吗?对你们来说是免费的,对我们来说这都是花钱买的!

大妈挨了姑父一顿责骂,气的拍桌子跳起来骂道我们都是交了旅行团费的,住宾馆的钱都包含在旅行费里,你们看似免费提供饭,实际上还不是扣的我们旅行费。再说了,我这么大年纪了,胆固醇高吃不了蛋黄,吃坏了身体你带我看病啊!

姑父被大妈怼的哑口无言,更是气的火冒三丈,旁边一些游客也跟着大妈一起抱怨,不是房间空调不凉快就是房间床太硬,一时间似乎所有的过错都是我们的。正当姑父气的要跟他们动手时,姑妈端着刚做好的水煎包进了餐厅。

看到眼前剑拔弩张的一群人,姑妈却满脸堆笑的对那位不讲理的大妈说道

“远道而来就是客,大家也都是第一次来武汉,作为东道主,我们有责任照顾好大家。看到你们这么喜欢我们家做的食物,我心里也特别开心,证明食物合大家口味,也证明我们武汉小吃确实美味。以后你们回家乡了,也帮忙多宣传宣传我们大武汉。

大家都是出来旅游的,别因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的不开心,如果你们身体有什么不适,或者有哪些不能吃的食物,可以跟我说,我在做饭时也会多注意点。大姐,如果你不能吃蛋黄,可以试试别的食物,你看我这刚做好的牛肉煎包,揉面时没有加蛋黄,这个你肯定能吃。中老年人蛋白也最好不好吃太多,我婆婆也是胆固醇高,我也不敢让她吃太多鸡蛋。

我们去别的地方吃自助餐,有的商家还规定吃剩的食物超过多少重量还得罚款呢。我们小宾馆虽然不罚款,也不怕大家吃喝,但唯一的要求就是希望大家吃多少拿多少,不要浪费食物。

也希望大家能在我们宾馆住好,我们宾馆毕竟是个人经营的,肯定不能跟那些五星级酒店相比,但我们也努力把服务做到最好,像刚才大家说的床太硬、空调不凉快的问题,我们以后也会改进的。”

原本还抱怨连连的游客们,在听到姑妈的话后都闭上了嘴巴。原本还在偷拿食物的大爷大妈们似乎也有些不好意思地把包里的食物偷偷放了回去,那位跟姑父吵架的大妈也有些不好意思的对姑妈笑了笑,一场战争被姑妈三言两语就给平息了,我们纷纷对姑妈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而之后的几天里,姑妈依旧免费提供早餐和晚餐,食物也增加了好几个新品种,甚至还吩咐我们一看到哪些食物快没了,要及时去厨房补充好,不要空盘。

旅行团结束旅行的那一天,姑妈亲手给他们送上了提前准备好的纪念品,旅行团里很多人都加了姑妈的微信、手机号,甚至有些老阿姨还跟姑妈成为了好姐妹,大家纷纷表示如果以后再来武汉旅行,一定还会光顾宾馆,也会帮姑妈多介绍点生意。

如何看待“游客偷拿食物”这种现象呢?

其实无论是在宾馆还是在别的场所,这种现象都是很常见的。因为人都有“贪心”,都喜欢“占小便宜”,特别是听到“免费”、“自助”。

之前网上曾报道过一则新闻安徽安庆6个女生下班后相约去吃自助餐,6个人居然吃了154个螃蟹,老板一看见满桌的蟹壳,当场都懵圈了。

新闻出来后,很多网友都替这个自助餐老板心疼,觉得赚的没有顾客吃得多,应该把这几个女生拉进“黑名单”,以后不允许她们再来。

但也有一些网友表示,只要按照自助餐厅要求没有浪费食物就行了!并且证明了这间自助餐厅的食材新鲜,味道还不错,所以能吃这么多。

那么,无论是游客还是普通顾客为什么一去吃自助餐,就容易出现“偷拿食物”的情况?

1、贪小便宜的心理。

很多人愿意去吃自助餐,主要原因就是能花极少的钱吃大量的食物,能满足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有的自助餐厅食物种类丰富,酒水畅饮,对于一些爱吃喝的人来说,花几十元就能满足的饱餐一顿,确实是“赚到了”。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心理,很多人在吃自助的时候,是用尽全力去拿食物,恨不得把餐盘里所有的食物都搬走,这样才觉得花的费用值得。所以在这些人心里,如果不多吃点食物,就觉得被商家坑了,临走时偷拿些食物,这样自己才不会吃亏。

2、逆反心理。

很多商家都会在自助餐馆里贴出一些告示,比如限时2小时以内吃完、不允许带其他食物进入、不允许携带食物外出等。往往会有那么一些人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我带食物走,我就非要带走,毕竟我是花钱进来的。

3、觉得餐厅里提供的食物比外面要好。

还有一部分人之所以会出现偷拿食物的情况,就是觉得餐厅里提供的食物是最好的。比如同样是鸡蛋,要是商家在鸡蛋上标注XXX纯土鸡蛋。很多人心里就会想偷拿一些回家,留着在家慢慢吃。甚至有的自助餐提供的红酒就是最廉价的勾兑葡萄酒,但有些人也会觉得餐厅里的东西比自己家的要好。

遇到这种偷拿食物的情况时,作为老板该怎么办?

网上也报道过很多自助餐老板看到顾客吃太多,在结账时故意多扣钱的情况,或者顾客吃到一半,老板心疼钱,就把顾客赶出去的情况。

有些网友觉得这些老板格局太小,不会做生意。其实对于老板来说,既然选择开自助餐厅,就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因为害怕顾客吃太多,那最好还是不要开自助餐厅。,顾客们吃的多,也侧面体现了餐厅做的饭菜可口,老板应该心里高兴才对,顾客吃的开心,觉得“有利可图”,慢慢就变成了回头客。

,如果遇到那些故意浪费食物,或打着吃自助的旗号进来偷拿食物的顾客,老板们该怎么办呢?

1、在客人进餐前,无论是宾馆老板还是自助餐厅老板可以提前告诉顾客吃饭的规定,比如时间,不允许携带餐厅内食物离开。

2、可以在餐厅安装监控,如果抓到偷拿食物的顾客,以免顾客死不承认,可以调出监控人赃俱获。

3、设一些罚款条例,并提前跟顾客们解释清楚,比如发现偷拿食物者,罚款50元。这样才能具有威慑力,以免顾客们目无章法。

4、顾客在进餐时,如果发现偷拿食物,可以先小声提醒、劝阻一下,如果顾客不听劝,再进行罚款。

出门在外我们还是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在外面旅游时,也要注意自己的素质。旅行是为了放松心情,不能因为一点食物而破坏了自己的好心情,还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毕竟去外地旅游,如果做了没素质的事情,别人不会指名道姓骂你,只会说XXX地方的人真没素质。

我们去外地旅游,即代表个人,也代表着自己的家乡,千万不要给自己的家乡抹黑。




看到这个问题,我想起了我在酒店实习的时光。我做过自助早餐服务员,我也会看见有客人带走鸡蛋,糕点,水果。因为我们的酒店每天都根据住客人数来准备食物,经常都是吃不完,客人带走也是很正常,如果客人吃不完,都是拿去员工餐厅吃的。所以当时也没注意因为客人多拿这个问题,只要不浪费,拿走几个鸡蛋什么的都是可以的,客人素质还是挺好的,不会一个劲的打包带走。

作为游客我觉得带走几个鸡蛋或者糕点很正常,也许有的老人就是喜欢带个鸡蛋,肚子饿的时候补充体力,也许有的家长要为不好好吃早餐的孩子准备食物…请你不要浪费,吃多少,吃饱就走,临走带走几个,不要拿太多,不要贪便宜,一个劲的往包里塞。因为还有后面的房客还没有吃早餐。不能因为自己多拿,而让别人没有食物吃。

作为餐厅餐厅大厨每天晚上会根据有多少房客,而准备多少自助早餐的食物分量。如果房客多,要多准备一些,保证每个住客都能吃到早餐。不能因为有游客打包带走,就出现食物不够的情况。

这是我的看法,欢迎朋友们评论补充哦!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