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志明为什么纷歧拜郭荣启为师,而非得让侯宝
马志明为什么不拜郭荣启为师,而非得让侯宝林带拉师弟?
马志明不拜郭荣起为师,而非让侯宝林带拉师弟,主要原因就是马家和郭荣起关系不好而和侯宝林关系不错。
马志明是马三立先生的大儿子,出生于1945年。马志明虽然出生于相声世家,可他小时候并不喜欢相声。1957年,12岁的马志明自作主张考入了天津戏校学武花脸。
后来因为腰部受伤,马志明没办法,只好弃武从文,开始跟随父亲学相声。1962年,马志明进了天津市曲艺团,成了一名正式的相声演员。
1970年,马三立一家被下放到天津南郊,安家落户。在劳动之余,马三立马志明父子俩是朝夕相处,马三立用7年的时间,把一身本领都传授给了马志明。
1977年,马三立平反之后,又回到了天津市曲艺团,官复原职,马志明也重新回到天津市曲艺团,继续说相声。
改革开放之后,相声界逐步恢复了传统的拜师仪式。马志明的相声虽然都是跟随父亲学习的,可相声界有规矩,必须再拜个师父。
马三立是“寿”字辈,马志明就必须拜一个“寿”字辈的相声艺人。
当时全国一共只有三位“寿”字辈的相声演员,分别是马三立、陶湘九、郭荣起。
陶湘九远在福建,当时的交通、通讯都不发达,所以联系不上。陶湘九联系不上,马三立又不能拜,那就只有拜郭荣起了,可马家和郭荣起关系并不亲密。
郭荣起(1917—1999年),祖籍山西,出生于天津。郭荣起是门里出身,他的父亲郭瑞林也是说相声的。
郭荣启四岁丧母,父亲又长年在外跑码头,所以他从小就寄养在外祖父家里。
郭荣起小时候并不聪明。郭瑞林曾经让郭荣起跟随自己的师弟李瑞丰学相声,李瑞丰教了两个月就不教了,原因是郭荣起“太笨”。
郭荣起11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天津南市联兴茶庄,拜马德禄为师学相声。
在马德禄的精心教授下,郭荣启才慢慢开了窍。马德禄病故后,郭荣起偷偷跟着相声同行学习,慢慢也成了天津有名的相声演员。
1940年,郭荣启到北京启明茶社说相声,开始是给常宝霖量活,后来又和刘宝瑞合作,慢慢地名气越来越大,成了启明茶社的台柱子。
新中国成立后,郭荣启也加入了天津市曲艺团,和马三立成了同事。
郭荣起是马德禄的徒弟,又跟马三立是同行、同事,按说两个人应该是非常亲近的关系,可事实并非如此。
造成马三立、郭荣起不和的主要原因在郭荣起。郭荣起1958年从北京回到天津曲艺团工作后,在一次闲聊中说道,他学徒期间是深受马家剥削。
可能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时就有人把这话告诉了曲艺团副团长马三立。马三立虽然没说什么,可他心里不会舒服,所以他和郭荣起的关系慢慢就疏远了,到后来基本上是形同陌路。
郭荣启到底有没有受到马家的剥削呢?我个人认为还是有的,在旧社会拜师学艺是要签生死文书的,学徒期间不但什么活都要干,而且是没有收入的,身体只管徒弟的吃和住。再加上郭荣起还没开窍,学东西太慢,所以肯定会受到师父的打骂。
不过这些在当时也是普遍现象,大家都这样,所以也谈不上剥削。新中国成立后,一切观念都在更新,你要真说是剥削也能说得过去。
冤家宜解不宜结。事情已经过去那么多年了,大可不必去斤斤计较过去的事。
我认为如果没有后来的运动,马三立和郭荣起应该能够和解。可不久马三立就被扣上了莫须有的“大帽子”,1966年郭荣起又提前病退了,再后来马三立一家又下放到天津南郊安家落户。
改革开放之后,马三立官复原职,郭荣起也到各地讲学、录像,按说这个时期应该是两个人和解的最佳时机,可又发生了一件让郭荣起生气的事
马三立在编撰相声族谱的时候,没有征求郭荣起的意见,就把杨少华写到了郭荣起名下。郭荣起其实是不认同杨少华这个徒弟的,所以郭荣起知道后是非常生气的。这件事也让马三立和郭荣起更生分了。
事情已经到了这般田地,马志明还怎么拜郭荣起?
三个“寿”字辈的马志明都不能拜,那怎么办?没关系的,相声界还有一个规矩,那就是代拉师弟,也就是由徒弟代替师父收徒弟。
一般情况下,都是由大徒弟代拉师弟。当时为马三立量活的王凤山就是朱阔泉的大徒弟,如果让王凤山代拉马志明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可马三立没有选择王凤山,而是选择了王凤山的亲师弟侯宝林。
侯宝林是相声界的领军人物,是当时的相声界的权威。如果由侯宝林代拉,那是特有面子的事。可马三立身为长辈,又不好意思主动提出来,那就只能让侯宝林自己提出来了。
最关键的是侯宝林非常尊敬马三立,虽然马三立只比侯宝林大3岁,可侯宝林每次看到马三立的时候,都是恭恭敬敬地喊“三叔”,侯宝林到天津,第一个拜访的人就是马三立。
1982年,侯宝林到天津看望马三立的时候,问马三立“志明是谁徒弟?”
马三立回答“你说他算谁徒弟?我有不能收,陶湘九在福建又找不到,郭荣起也找不到。”
侯宝林情商高智商高,他早就听出来了马三立的意思,直接说道“那我就收师弟吧。”
马三立等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道“好!那就一言为定!”
1986年,侯宝林从北京赶到天津,代拉41岁的马志明拜到朱阔泉门下,完成了马三立先生的一个心愿。
这就是马志明不拜郭荣起,而是让侯宝林代拉的主要原因。朋友们,你们认同我的观点吗?欢迎留言批评指教,谢谢。
按相声界名气能耐来说,郭荣启并不比马三立差,而且相声界代拉拜师比正式拜师要矮半头,马志明之所以宁愿代拉也不愿拜师郭荣启,主要是马家和郭荣启关系并不好,马三立看不起郭荣启,而另一原因则和侯耀文代拉拜师原因一样,那便是不愿意便宜了活人。
马志明拜师是个难题
马志明生于1945年,但却是典型的人小辈大,因为家里是相声世家,祖父和父亲都是相声行当的大家,所以马志明打出生就注定了是相声界的宝字辈,据说马三立最早不愿意马志明学相声,原因是相声这行当太苦,而马志明最早也的确是学了京剧,既然不从事相声行当那就不需要拜师。
不过遗憾的是马志明的京剧也没能坚持下来,反而是机缘巧合地又干起了相声,要从事相声就得拜师,有个师承,而相声界有规矩,父亲能耐再大,也不能拜自己父亲为师,所以马志明拜师只能拜和自己父亲同辈的人,也就是寿字辈,等到马志明张罗拜师的时候,才发现寿字辈的名家大多已经过世,能够拜的人几乎已经没有了。
马三立本身就是寿字辈中比较小的,而等到马志明拜师的时候已经是在80年代,寿字辈名家大多已经故去,用马志明采访的时候的说法,那就是大概存世的寿字辈除了马三立就剩下两位,一位是福建的陶湘九,距离太远,没有交情,一位是天津的郭荣启,两家不怎么走动,陶湘九名气不大,距离又远,马志明自然不会拜师陶湘九,而郭荣启是寿字辈名家,能耐地位都是业内公认,更重要的是郭荣启就在天津,要说拜师的确是比较合适的。
郭荣启和马家有矛盾
相声界拜师大多都是交情,尤其是这些世家,比如李伯祥的父亲李洁尘和赵佩茹关系好,两人甚至一度互相称呼师兄,所以李伯祥还没出生的时候,赵佩茹就预定了这个大徒弟,同样的苏文茂和赵心敏也是如此,以至于赵心敏的儿子赵伟洲先会喊师父,后会喊爸爸。
而郭荣启和马家关系并不好,郭荣启师承马三立的父亲马德禄,打小就认识马三立,郭荣启学艺的时候和马三立吃住都在一起,按说关系不错,但其实并非如此,据说一次演出的时候,郭荣启先生无意之间和同行说道“马家太能剥削人了”,而这句话传到马三立耳中,引起马三立的不满,两人结怨。
其实马三立先生对郭荣启先生也是看不上,尤其是对郭荣启先生的人品,在1988年燕春楼姜宝林收徒现场,马三立甚至当着同行的面痛说郭荣启的不是,尤其是郭荣启对于父亲郭瑞林先生不赡养,其实这是郭荣启先生的家事,是非恩怨不是当事人自然也不了解其中的曲直,不可否认的是马三立对此事却颇为介意,以至于对郭荣启先生也颇有微词,所以马家和郭家不仅不怎么走动,而且有矛盾也是公认的,即便郭荣启能耐再大,马三立也不会让马志明拜师郭荣启,况且即便自己有意让马志明拜师,郭荣启先生也未必答应。
马志明拜师不让活人捡便宜
据说侯宝林在谈及侯耀文拜师的时候,说道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言外之意是侯耀文的能耐是自己教的,而且已经成名,找活人拜师就是让人捡便宜,空落了一个师父的美名,虽然这事不一定真,至少也说明侯宝林大师可能的确有这个顾虑。
马志明和侯耀文的经历相似,都是相声世家,而且能耐都是父亲教的,拜师只不过解决个师承,拜师的时候自己已经成名,所以按照侯宝林大师的顾虑,马三立极有可能也是处于这种考虑才让马志明代拉拜师,况且马家和侯家的马三立和侯宝林都是相声大师,儿子拜师也得拜个和自己名气差不多大,在世的也的确没有和自己地位相当的,而如果拜过世的人,那选择的余地就大了。
基于这种考虑,马三立最终决定让侯宝林大师代拉马志明拜师朱阔泉,侯宝林大师的相声地位自然不用多说,虽说代拉摆知不如正式拜师,要矮一头,能让相声领军人物侯宝林代拉,这也的确分分量够重,也算是比较合适的选择了。
马志明拜师难这事情,背后其实有三层原因。
第一层、年龄小辈分高。
马三立是寿字辈,马志明就只能是宝字辈。而马志明同龄的人,基本上都是文字辈为主力军了,而马志明的小伙伴赵伟洲直接就是明字辈,得管马志明叫师爷,所以他这个辈分是挺难为人的。
但年龄这个层面并不是最关键的,而且宝字辈里最小的也不是马志明,谢天顺比马志明还小两岁,而东北那个七五年的冯幼封还不是拜了寿字辈的祝景荃,也没听说他有那么多弯弯绕的磨难。说白了,还是马志明自身出了问题,或者说他自己错过了最好的拜师机会。
第二层,时间点没把握好。
马志明决定要吃相声这碗饭,并打算正式拜师的时候,刚好是拜师这种风气被大力打压的时间段。其实不光是他,同龄的侯耀文遭遇也一样,在期照样拜师无门。而侯耀文比马志明小一辈,他可以选择的对象要多得多,宝字辈活着的一抓一大片,但依然拖到了九十年代,也是找李伯祥走的代拉师弟这套程序。
其实以马三立的身份地位,马志明如果娃娃腿时期就定了要吃这碗饭,五六十年代找个寿字辈定个口盟,后面再补个仪式就行。谢天顺跟赵伟洲这些都是几岁就约定好了,后来其实仪式都没怎么办,照样是有门户的人。
但马志明是二十几岁跟马三立下放的时候,才正式决定说相声的,马三立平反后马志明进了曲艺团,那时候寿字辈基本上团灭,黄花菜都凉了。
假如马志明背后不是马三立,侯耀文背后不是侯宝林,他们在七八十年代其实也可以随便找个人拜了完事,反正只要不大操大办就行,愿意接盘的也大有人在。但正因为是马三立侯宝林,两个相声界的巨擘级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在曲艺圈影响力都太大,所以作为二代更不能走这种封建老路,马三立侯宝林也不敢去冒这个险。
第三层,可选择面太窄。
相声界重新兴起拜师风气,是八十年代的事情,九十年代基本上就没多少禁锢了,两千年以后拜师更是成了时髦的事情,一场破仪式恨不能炒到外太空去。
而八十年代开放了,侯宝林侯耀文这边思考的问题是“不能让活人占了便宜”,而马三立马志明思考的是“我还能拜谁”。
当时活着的寿字辈只剩了马三立、陶湘九、郭荣启,以及湖南那边有个薛永年,薛永年用的是另一套家谱,北方的相声艺人基本不承认,再说薛永年比马志明只大四岁,估计马志明也这头也磕不下去。
剩下两个跟老马家都有点那啥,郭荣启明面上跟马家不来往,但背地里各种不合的传言,比如郭荣启声讨马德禄当年剥削他,马三立则公开声讨郭荣启不孝敬郭瑞林、而且不凑钱供养有困难的周德山,是个不讲孝道的人等等。
杨少华这个徒弟的问题上,郭荣启向来都是“是,也不是”的态度,马三立则直接出本家谱给按瓷实了。
就这些破事儿堆起来,两家要还能结亲,那就见了鬼了。马志明后来在曲艺团跟杨少华又闹上了,两人要真成了同门,那又是一段笑话。
总而言之,拜郭荣启肯定是巴塞罗那的球王——梅西(没戏)。至于陶湘九,那是郭瑞林的徒弟,马德禄的后人拜到郭家门下,估计陶湘九愿意收马三立也不干。
于是乎,马志明可以选择的对象,就只能是死人了。
而拜死人还不能随便拜,得找有分量的活人代拉。这就像侯耀文一个道理,以马侯两家的身份地位,指定谁代拉都是给天大一张脸。
于是侯宝林就找了李伯祥,表示耀文就是你师弟了。而侯宝林来天津看望马三立的时候,一边包饺子一边聊到了马志明门户的事情,侯宝林主动表示“我代拉吧。”
估计听到侯宝林这句话的时候,马三立跟马志明悬着的心都落下了。朱阔泉虽然不是什么大门大户,但侯宝林可是相声界旗帜般的存在,让他代拉就等于结了亲一般。因为按照相声界规矩,代拉师弟出去不能报师父名字,只能报负责代拉的师兄,因为师父没见过你,你是师兄引进门的。
所以表面上马志明是拜了朱阔泉,其实是拜了侯宝林,这次代拉就是马侯两家的结盟仪式罢了。
马三立也没欠侯宝林人情,后来侯宝林要收师胜杰,涉及到跳门的争议,马三立二话不说就从天津赶到北京,直接把这事情办瓷实了。
所以说,不是非要让侯宝林代拉师弟,而是只有侯宝林代拉师弟这个操作,能最大化满足马三立马志明的心理需求。就像侯宝林那句“不让活人占便宜”一个道理,这是给马家卖人情的操作,不是谁都有分量去接单的。
相声界的陈规陋习很多。拜师摆知是其中一项。这一点连以领导“革新相声”的侯宝林大师都不能免俗。为自己的儿子侯耀文安排了一个师傅。
代拉大约是相声门独有的吧!即由大徒弟替已经过世的师傅收徒。侯耀文就是以代拉的形式拜的师。
据介绍侯大师在侯耀文找师傅时曾经说过“不能让活人捡了便宜”。因为侯耀文当时已经功成名就。无论谁收了侯耀文无疑都是一份可以与侯大师比肩的“荣耀”事。
我想马三立大师应也有此意!试问当时相声门那个辈分的活人,有谁可以与马三立比肩而立?
郭荣启和马三立是掰不开,扯不清的关系!郭荣启的父亲郭瑞林和马三立的师父周德山是亲师兄弟,而且还是代拉。等于郭瑞林是马三立的亲师叔。郭荣启又是马三立父亲马德禄的徒弟,这样马三立和郭荣起又是师兄弟。所以马三立说郭荣启不养活爸爸郭瑞林不能算是外人管闲事。马三立伺候郭瑞林,是伺候亲师叔也合理。马三立数落郭荣启不孝顺,是师哥骂师弟也在论。不合的根本问题就是都是没啥文化本身修养不足,再加上穷造成的!
奇闻怪事
-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是谁
- 紫禁城闹鬼是真的吗 紫禁城闹鬼是怎么回事
- 80年黄河透明棺材事件 80年代黄河透明棺材始末
- 51区外星人录像是真的吗 51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 姜潮麦迪娜恋爱过程 姜潮麦迪娜怎么认识的
- 根达亚文明大概离现在多久 根达亚文明距今多少
- 赤塔事件真的还是假的 赤塔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的
- 邓超出轨安以轩:邓超出轨安以轩是不是真的
-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方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
- 湘西鬼结婚事件:湘西鬼结婚事件真假
-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绝密档案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
- 李维嘉的父亲是谁 李维嘉父母是哪里人
- 朱秀华事件是不是真的 朱秀华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 太湖冤魂:太湖冤魂事件真假
-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