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太后的姑姑,哲哲大福晋的三个女儿了局怎_怪人怪事

孝庄太后的姑姑,哲哲大福晋的三个女儿了局怎

怪人怪事 2023-05-04 19:40www.bnfh.cn怪人怪事

孝庄太后的姑姑,哲哲大福晋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

哲哲作为皇太极的正妻,却只能眼看着两个侄女爬上丈夫的床;虽然一生没有儿子,但三个女儿全部沦为和亲工具,无一得到真正的幸福。



哲哲的一生,可以说充满了幸运与不幸。

幸运的是,哲哲成为了皇太极的正妻,还是大清第一位皇后,得以名垂青史。

哲哲本来名叫额尔德尼琪琪格,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斯的女儿,出生于万历二十七年 (1599年)。

哲哲这个名字,在满语当中是姐姐的意思,她在当上中宫国君福晋之后,皇太极曾下令后宫嫔妃都喊她哲哲,以示尊重,自那之后哲哲这个名字就广为人知了。

哲哲出嫁之前,皇太极曾有过两位嫡福晋,第一位嫡福晋钮钴禄氏很早就去世,第二位嫡福晋乌拉那拉氏,也就是豪格的母亲,则因为侮慢行为而遭到休弃。

哲哲十五岁的时候,她的父亲莽古斯猛然发现,皇太极虽然不是努尔哈赤的大儿子,权势却越来越大,大有成为努尔哈赤继承人的趋势。

为了与满洲搞好关系,从而为部落赢得生存空间,莽古斯将女儿哲哲嫁给皇太极,皇太极在盛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以迎接自己的新娘。



成婚之后,皇太极对哲哲非常好,虽然两人的婚姻是政治婚姻,但至少表面看来,皇太极还是很爱她的,给予她极高的待遇。

在哲哲一生之中,她没有生下过儿子,只生下三个女儿,但这不妨碍她地位的不断增长,她在二十年时间里,从侧福晋升为嫡福晋,再从嫡福晋升级为皇后,顺治帝继位后又被尊为皇太后,一直占据着后宫当中最重要的位置,没有人可以撼动。

,哲哲的人生也是不幸的,因为皇太极作为后金大汗、清朝开国皇帝,各个蒙古部族为了巴结他,不断有人给他送美女,这让哲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早在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前,其父莽古斯就已经将一个堂侄女嫁给努尔哈赤了,姐妹二人嫁给父子二人,这在汉人看来不可理解,但在满人当中并不少见。

了,哲哲的堂姐对她没有任何威胁,也就不多说了,但她的两个侄女就不一样了。

哲哲嫁给皇太极十一年之后,也就是天命十年的时候(1625年),她的亲侄女布木布泰作为和亲工具,也嫁给了皇太极。

布木布泰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熟悉,但孝庄太后这个名字大家应该知道,布木布泰就是日后的孝皇太后,她嫁给皇太极的时候只有十三岁。



布木布泰之所以会嫁给皇太极,是因为哲哲没有生下儿子,科尔沁新任贝勒宰桑(布木布泰的亲生父亲)认为,必须有一位部落女子为皇太极生下儿子,才能达到联姻效果。

也就是说,布木布泰是带着生儿子的使命,才嫁给皇太极的,这就让哲哲压力山大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对于个人来说,布木布泰的到来,意味着姑侄二人将要分享一个丈夫,这么一来,她得到的宠爱必将大打折扣;

对于部落来说,哲哲没有给皇太极生下儿子,辜负了族人对自己的期望,她未来如何面对族人呢?

,让哲哲没想到的是,布木布泰在很长时间里,也没有生下任何子女,这就让科尔沁贝勒十分着急了,该怎么办呢?

最终,科尔沁贝勒想到了办法,那就是继续给皇太极送女人。

天聪八年(1634年),科尔沁贝勒又将一个女儿,也就是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嫁给了皇太极。

事实上,那时候海兰珠已经二十五六岁了,早就过了嫁人的年纪了,但皇太极却很宠爱她。



之所以会如此,一个推测是,海兰珠早年就认识皇太极,皇太极也很喜欢她,但因为种种原因,她嫁给了其他人,直到后来她的丈夫去世了,她这才嫁给皇太极。

不管怎么说,自从海兰珠嫁给皇太极之后,就成为了皇太极的“白月光”,受尽千般宠爱,哲哲和布木布泰只能眼巴巴看着。

这还没完,就在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第二年,皇太极消灭了林丹汗的察哈尔部,林丹汗的大福晋娜木钟和四福晋巴特玛璪,率部投降皇太极,皇太极将二人都纳为妃子。

别看娜木钟和巴特玛璪是投降之人,但她们出身高贵,且投降之时带来了大量财富和人口,皇太极非常重视她们,让她们享受崇高的地位和丰厚的待遇。

一年之内,皇太极又多了三位妃子,且这三位妃子都受到皇太极的宠爱,哲哲的地位就变得更加尴尬了。

也正是因为皇太极的妃子越来越多,导致哲哲虽然受到尊崇,但生育的机会逐渐减少,以至于没有生下儿子。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改后金为大清,并登基称帝,册封哲哲为中宫国君福晋,相当于皇后的地位。

除了哲哲之外,皇太极还册封为四位福晋,其中海兰珠和娜木钟是大福晋,位列第二和第三;巴特玛璪和布木布泰是侧福晋,位列第四和第五。

别看哲哲是后宫之主,但最少得到皇太极临幸的妃子也是她,因为那时候她已经三十五岁了,容颜与其他妃子相比,没有任何竞争优势。

只是因为哲哲是皇太极的嫡妻,在后宫的资历和威望也最高,人品也很不错,还将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她能够稳坐中宫皇后宝座,其实就是个被供奉起来的摆设。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哲哲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个侄女及其他妃子,轮流爬上皇太极的床,她除了独自一人擦眼泪之外,没有任何办法。

并且,哲哲的两个侄女,还先后为皇太极生下了儿子,这就更让她压力倍增了。

崇德二年(1637年),海兰珠给皇太极生下了皇八子,皇太极十分高兴,竟然破例下诏大赦天下,这样的殊荣,皇太极其他任何一个皇子,都没有享受过。



甚至,皇太极一度打算将皇八子立为皇太子,只可惜这个孩子不到一岁就去世了,而海兰珠也因为悲伤过而一病不起,直到崇德六年去世。

就在皇八子去世这一年,布木布泰也生下了一个儿子,即皇九子福临,此时距离她嫁给皇太极已经十三四年了,真可谓久旱逢甘霖啊。

不得不说,科尔沁用三个女人押宝,终于押对了一个,因为福临很健康地成长着,他也是科尔沁草原唯一的希望。

了,尽管哲哲没有生下儿子,两个侄女却先后产子,对她的地位形成了威胁,但好在两个侄女都很尊敬她,无意争夺皇后之位,她的地位十分稳固。

至于说皇太极五大妃之中的两位,也只有娜木钟生下过一个儿子,但她毕竟曾经是林丹汗的妃子,成为皇后的可能性不大,对哲哲自然没有威胁。



而在哲哲的人生当中,三个女儿的不幸婚姻,也是让她十分难过的一件事。

前文提到过,哲哲生过三个女儿,分别是长女马喀塔、次女达哲,以及三女飞扬古,这三个女儿都成为政治联姻的牺牲品,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哲哲的长女马喀塔,相继嫁给兄弟二人。

马喀塔出生于天命十年(1625年),十岁的时候被封为固伦温庄长公主,许配给给察哈尔亲王额尔孔果洛额哲,十二岁的时候出嫁。

额尔孔果洛额哲是林丹汗的三福晋苏秦的儿子,林丹汗去世之后,他成为察哈尔首领,但后来在皇太极的打击下,他与母亲苏秦太后献传国玉玺(不是秦朝传国玉玺,而是元朝的玉玺)投降。

皇太极得到传国玉玺后,非常高兴,认为天命在己,于是册封额尔孔果洛额哲为察哈尔亲王,并将女儿马喀塔许配给他。

这本是一桩不错的婚姻,马喀塔可以嫁给黄金家族的后裔,也算是有福气之人了,但可惜她结婚仅仅五年,丈夫额尔孔果洛额哲就去世了,其弟阿布鼐继任察哈尔首领,但并未册封亲王。



说起来,阿布鼐的身世还挺特殊,因为他是林丹汗的遗腹子,母亲不是别人,正是前文提到的钟木娜,也就是皇太极的五大妃之一,嫁给皇太极之后才生下阿布鼐的。

也就是说,阿布鼐其实是皇太极的继子,也是马喀塔名义上的弟弟,两人的结合让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但这一切在政治面前不值一提。

马喀塔的丈夫去世的时候,她不过十五六岁,得以返回盛京生活,又陪伴了哲哲数年。

顺治二年(1645年),清朝为了稳固与察哈尔部的关系,就按照收继婚制度(其实那时候这个制度就快要灭亡了),将二十岁的马喀塔嫁给了十几岁的阿布鼐。

这虽然也是一桩政治婚姻,但结果并不如哲哲所想的那样,因为马喀塔并不幸福,阿布鼐就是个被宠坏的孩子,不懂得疼爱妻子,也经常不去京城朝拜。

直到哲哲去世前,还在为马喀塔担心,但他最害怕的事情,却是在她去世后发生的。

顺治八年,阿布鼐被封为察哈尔亲王,他便开始越发骄纵了,彻底不去北京觐见皇帝了。



康熙二年(1663年),马喀塔在长期折磨中因病去世,死时三十八岁,没有子女,六年之后的康熙八年,阿布鼐也因为长期不朝觐而被削去王爵,关押在盛京,由其儿子布尔尼袭爵。

再说说哲哲的二女儿达哲,嫁给了亲侄子,年纪轻轻就守寡。

达哲出生于天聪二年(1628年),崇德四年(1639年)十一岁的时候,嫁给科尔沁部台吉索诺木之子奇塔特,也就是日后的科尔沁亲王。

这段婚姻终夫妻二人的辈分其实很复杂,很难让人理清头绪,从奇塔特的父亲那边算,达哲是奇塔特的表姑,两人是姑侄结婚;从奇塔特的母亲那边算,达哲又是他的外甥女,因为奇塔特是哲哲同母异父的弟弟。

也就是说,这段婚姻关系中,夫妻二人的辈分不管怎么算,都不是平辈人,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达哲嫁回了母族科尔沁部落,这是皇太极想要的结果。

达哲与奇塔特的婚礼,是在盛京举行的,婚礼也还算隆重,但两人结婚之后并未住在一起,奇塔特先回了科尔沁草原,而达哲则继续留在盛京生活。

大约过了一年,达哲这才挽回科尔沁草原生活,与姐姐马喀塔相比,她的婚姻倒也算圆满,也得到了婆家人的厚待,但可惜她一直未能生育,这让哲哲十分担心。



顺治六年,哲哲去世的时候,也没能看到达哲生育,但悲剧还在后面,顺治八年的时候,奇塔特因病去世了,此时达哲不过二十三岁。

清朝入关之前,女子改嫁其实是很容易的,但清朝入关之后,随着汉化加强,妇女的贞节观也逐渐加强,改嫁之事就没那么容易了。

很不幸,达哲就受此影响颇大,虽然她守寡的时候不过二十三岁,但即便是在蒙古部落,收继婚制度也逐渐消亡了,达哲一直在科尔沁草原寡居。

顺治十三年(1656),在顺治帝的关照下,达哲得以入京居住,被封为固伦延庆长公主,后改为固伦端靖长公主,此后二十余年,她就一直住在皇宫之中,直到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五十八岁的时候去世。

从守寡到去世,达哲独自生活了三十多年,一个子女都没有,也算是十分悲催的了。

说一下哲哲的小女儿飞扬古,也毕生没有生育。

飞扬古出生于天聪八年(1634年),十二岁的时候嫁给科尔沁亲王之子巴雅斯护朗,后来巴雅斯护朗袭爵土谢图亲王。



史书对飞扬古的生平记载很少,只知道巴雅斯护朗在康熙十一年(1672年)袭爵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那时候飞扬古三十八岁,也没有生育子女。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飞扬古去世,享年五十八岁,上谥号为端贞长公主。

,哲哲虽然贵为大清第一位皇后,却一生没有生育儿子,三个女儿的婚姻也都谈不上幸福,都没有生育任何子女。

不过,哲哲本人的晚年生活还是很不错的,皇太极去世之后,顺治帝尊她太后,侄女孝庄太后也对她毕恭毕敬,她享受着无与伦比的尊荣,只不过常常为三个女儿担心罢了。

,即便贵为一国之母,哲哲也无法改变三个女儿的命运,因为她知道自古以来皇族子女的唯一结局,就只能作为政治牺牲品,这是她一人无法改变的。




谢谢悟空邀请。

作为孝庄太后的亲姑姑,皇太极的中宫大福晋哲哲皇后,近年来因为清宫剧的播出,也使得大家对她的讨论度很高,哲哲皇后出身科尔沁,1614年,年仅15岁的哲哲嫁给了22岁的皇太极,婚后哲哲和皇太极夫妻感情很恩爱,不过哲哲一生并没有给皇太极生下儿子,一共给皇太极生下了三个女儿,那哲哲所生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呢?

哲哲所生的第一位女儿是固伦温庄长公主,是皇太极的次女,出生于1625年,在1636年,年仅11岁的固伦温庄长公主就被安排嫁给了蒙古察哈尔部和硕亲王额哲,不过额哲在婚后六年就病逝。

驸马病逝后,固伦温顺长公主又嫁给了当时察哈尔部落的新大汗,也就是原来驸马额哲的弟弟阿不奈,这位阿不奈其实就是皇太极贵妃娜木钟在改嫁给皇太极之前和林丹汗生的遗腹子。

嫁给阿不奈以后的固伦温庄长公主生下了两个儿子,年仅39岁就病逝,她死后,阿不奈和儿子叛乱,康熙下令绞杀她的丈夫和儿子。

哲哲的第二位女儿是固伦端靖长公主,是皇太极的三女,出生于1628年,在1640年的时候,年仅12岁的固伦端靖长公主就被许配给科尔沁台吉索诺木的儿子奇塔特。

这位奇塔特和哲哲皇后以及孝庄同族,是哲哲皇后的侄孙子,是孝庄太后的侄子,实际上,固伦端靖长公主可以算是奇塔特的表姑,当时当时清朝联姻不看血缘和辈分,所以当时这桩婚姻并不奇怪。

固伦端靖长公主嫁给奇塔特以后,夫妻关系还算恩爱,不过仅仅过了9年,也就是顺治八年,驸马就病逝了,当时固伦端靖长公主年仅23岁,她并没有改嫁。

当时固伦端靖长公主思念故土京城,于是顺治下令让她回到了皇宫居住,她一直在皇宫生活,弥补了多年没在京城的时光,在1686年去世,时年58岁。

哲哲的第三位女儿是固伦端贞长公主,是皇太极的第八个女儿,小名叫达哲,生于1634年,这位女儿虽然是哲哲最喜欢的小女儿,从小视为掌上明珠,可是仍然逃脱不了远嫁的命运。

在1645年,年仅12岁的固伦端贞长公主嫁给了科尔沁部落的巴雅斯护朗亲王,婚后27年后,1672年五月驸马去世,固伦端贞长公主又独自生活了20年后去世,时年59岁。

清朝的很多公主,大多一生的命运就是远嫁、改嫁、郁郁而终,虽然是金枝玉叶,命运却不如普通人家的女儿。

这或许也是古代后妃们费尽心思想生个皇子而不是公主的原因吧,因为皇子至少可以留在京中,而清朝皇室的公主们即使是中宫皇后所生的嫡公主,也大多免不了和亲远嫁的命运,远离京城故乡和父母,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对她们来说是当公主最大的辛酸和无奈。




清朝入关前,后宫规章制度尚不健全。努尔哈赤创业之初,后宫没有位号,只是遵循女真习俗一律称作福晋。“福晋”为满语,有夫人的意思,依据出生地位的不同,分为大福晋与小福晋。

大福晋又称嫡福晋、正福晋,相当于皇后的品级,努尔哈赤时期称大妃;小福晋中又有侧福晋与庶福晋的差别,地位均低于大福晋。清初后妃的来源,主要途径为派遣使者求聘、结盟或者被当做战利品入后宫。努尔哈赤时期,后妃均未举行过册封典礼,即使孟古姐姐的孝慈高皇后名号也是皇太极称帝后追封。

天聪年间,皇太极依旧遵循传统,只是有了中宫大福晋、东宫侧福晋之别。到了崇德年间,皇太极才正式举行册封后妃之礼,赐居台上五宫。其中,清宁宫大福晋哲哲成了大清首位皇后。皇太极后宫15人,哲哲能成为皇后,离不开当时的背景。

哲哲与皇太极,没有风花雪月,也能坐镇中宫

哲哲与皇太极的婚事,是由努尔哈赤亲自拍板。本来,蒙古科尔沁部与努尔哈赤关系并不好,后来为了对付明朝,双方走到一起。随着关系越来紧密,双方上层的姻亲也逐渐加强。努尔哈赤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科尔沁王公,科尔沁王公又将女儿嫁给皇太极。通过这种政治联姻,巩固彼此的关系。

万历四十二年四月,哲哲出嫁那天,皇太极亲自到辉发扈尔奇山城迎接,大宴宾客,举办婚礼。哲哲美丽动人,待人友好,婚后与皇太极相敬如宾。当时皇太极南征北战,很少在家,哲哲很能理解,并给予夫君以关怀。

史载,哲哲皇后仁淑端庄,能识大体,顾全大局。后宫之中,哲哲居首,但她从不干预朝政。皇太极为了集中皇权,仿照明朝建立一套宫廷礼仪制度,哲哲皇后能够积极协助他处理后宫。后宫不起火,皇太极自然后顾无忧,可以专心投入朝政。

哲哲皇后能在后宫中顺利地推行自己的想法,不仅因为她是地位最尊的中宫皇后,她娘家的势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时的满蒙结盟是因为政治上的需要,双方休戚与共,皇太极后宫地位最尊的全部是蒙古女子,尤其是庄妃与海兰珠,都是哲哲的侄女,拥护她。

崇德八年,皇太极去世,45岁的哲哲寡居深宫。顺治继位后,哲哲被尊为皇太后,六年后病逝于紫禁城。其丧礼规格按照国丧举办,众王公、命妇送行,次年与皇太极合葬于盛京昭陵。

哲哲来自大草原,女儿们又回到大草原

哲哲皇后地位虽高,但从未生过一个男孩,否则,福临的皇位有点悬。哲哲生过三个女儿,即皇太极的皇二女、皇三女以及皇八女。因为哲哲的身份是皇后,所以女儿的地位也能水涨船高,各个都被封为固伦公主。(“固伦”在满语中是国家的“国家”的意思,一般只有皇后的女儿才能冠以固伦公主的名号,皇妃所生的只能称和硕公主)

皇二女马喀塔,固伦温庄长公主

天聪九年,皇太极打败察哈尔蒙古,林丹汗逃亡青海,其妻儿携传国玉玺率众投降。为了笼络部众,皇太极将十岁的马喀塔下嫁给林丹汗之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

崇德六年,额哲去世,马喀塔独守闺房。当时的蒙古,婚姻方面依旧遵循游牧民族习俗,父亲去世,儿子可以继承非亲生母亲;哥哥去世,弟弟继承其妻子。过了几年,马喀塔嫁给了额哲之弟阿布奈,生有二子,一个叫布尔尼,一个叫罗布藏。

康熙二年,马喀塔去世,享年39岁。

皇三女,固伦端静长公主

此女生于天聪二年,崇德三年被皇太极指定许配给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奇塔特。第二年,固伦静端长公主正式下嫁,奇塔特也被封为科尔沁郡王。

顺治八年,奇塔特去世,当时逐渐汉化,公主也未曾改嫁。康熙二十五年,公主去世,时年59岁。

二十世纪末,沈阳故宫曾上演“皇家礼仪大游行之皇格格下嫁”,即以固伦端静长公主为创作原型。

皇八女,固伦端贞长公主

皇八女生于天聪八年,顺治二年下嫁给博尔济吉特氏土谢图亲王巴达里长子巴雅思护朗。

康熙十一年,巴雅思护朗被清廷册封为土谢图亲王,但他位置还未坐热,就丢下公主于当年去世。康熙三十一年,公主病逝,时年59岁。

从时间上来看,哲哲生前亲眼看见自己的女儿出嫁,而且所嫁之人都是蒙古上层人物。这种婚姻,属于“亲上加亲”,是满蒙联盟的延续,也是巩固双方关系的润滑剂。

秋媚说在皇太极的后宫中,哲哲虽然位置很高,也是一位合格的皇后,但最受宠爱的是海兰珠,最有福气的是孝庄。可能正是因为这两个侄女太过耀眼,以至于作为姑姑的哲哲皇后在历史上存在感比较低。




哲哲和她的女儿们的一生,只为一个使命活着——满蒙和亲。所以,作为政治工具的她们,光鲜的外表下藏不住的都是辛酸。

哲哲出身于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家族世封“卓礼克图”亲王。科尔沁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尔的封地,下辖十旗(今内蒙东部及辽吉黑三省北部),哲哲家族仅是十旗之下的一个部落,相当于漠南蒙古帝国的“三级子公司”。

既然品级这么低,咋能世袭亲王呢?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哲哲的贡献,她嫁了个好老公,带动娘家“致富”了。

哲哲出生的时候,正是努尔哈赤的创业期,也是漠南蒙古大汗林丹的创业期,这俩小伙子一个致力于统一女真诸部,重现大金王朝的辉煌,一个致力于统一蒙古,再现成吉思汗的丰功伟业。

于是他们和日落西山的大明帝国玩起了“三国杀”。

哲哲的父亲“莽古斯”秉承老板林丹汗的指示,他积极联姻叶赫部诸部,发动九部联军绞杀努尔哈赤,结果败了。

败了就得低头嘛,好在努尔哈赤思路很清晰——联蒙抗明,所以他给莽古斯开出了相当优厚的条件咱两家联姻。

于是,在建州女真和科尔沁大草原上的连接通道上,迎亲的队伍络绎不绝,其中莽古斯的女儿“额尔敦其其格”嫁给了努尔哈赤的第四子皇太极。额尔敦其其格就是哲哲,那一年她14岁。

哲哲的命相当好,老公后来接班当了皇帝,老公的两位大老婆,一位死了,一位被老公送人了,她神奇般地当了中宫之主。

满蒙友谊没有上限,皇太极和他的兄弟子侄们,有张开双臂,批量迎接草原来的格格们。既哲哲嫁给皇太极之后,她12岁的小侄女布木布泰(孝庄)也嫁给了皇太极。又过了九年,她25岁的大侄女海兰珠也被皇太极抱入洞房。

姑侄三人同侍一夫!其实你远没必要惊讶,努尔哈赤还娶了皇太极的小姨子呢,下面还有更让你惊讶的婚姻呢。实际上,你如果非要论亲,努尔哈赤除了得管儿子叫姐夫外,至少能论出十来种叫法。

都是政治婚姻,女人仅仅是工具,没必要太计较,连汉皇乱伦婚姻都不罕见,何况游牧民族。

姑侄三人的地位很有意思。

跟民间传说不同,历史上名气最大的孝庄其实最不受宠。皇太极后来收了林丹汗的两位遗孀,四位蒙古大妃中,孝庄仅比姑姑晚来,本该列于次席。可实际情况却是,每来一位蒙古女子,皇太极就让孝庄退一位,让她抓了个尾巴。

最受宠的恰恰是姑侄三人中最晚来的海兰珠。海兰珠嫁给皇太极时已经25岁,野史传闻她不是老姑娘,而是小寡妇,她的前夫就是林丹汗。

不过,在林丹汗的八大福晋中肯定没有海兰珠,但海兰珠嫁给皇太极的时间,恰好是林丹汗去世的那一年。或许她只是林丹汗的庶妃吧。

海兰珠虽然得宠,却没有福气。她给皇太子生了一个儿子,比孝庄的儿子福临大一岁,可惜第二年就早夭了,否则皇位轮不到福临。儿子的死让海兰珠伤心过度,由此健康状况迅速下滑,三年后香消玉殒。

地位最尊贵的是哲哲,她没有海兰珠那般受宠,也不如孝庄命好,但毫无疑问她地位最高,也最受尊重。满清皇室与卓里克图部世代联姻的惯例,就始于哲哲,她这位皇后在其中的穿针引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唯一遗憾的是,她生了三个孩子,全都是公主,否则皇位不属于福临。这三个女儿分别是固伦温庄公主、固伦端靖公主、固伦永安公主。

固伦公主只适用于皇后所生的嫡女,其她嫔妃之女只能称“和硕公主”。那么,这三位最娇贵的皇家嫡公主命运如何呢?

跟她们的母亲一样,充当“和亲大使”,全部被嫁回到母亲的娘家。

固伦温庄公主

温庄公主的第一任丈夫叫“额哲”。额哲是林丹汗的长子,林丹汗死后额哲继承了汗位。只是这孩子命不好,即位第二年就被清军包围,被迫纳降书顺表,从此蒙古帝国画上了句号。

额哲投降后被皇太极封为察哈尔亲王,并迎娶了温庄公主。两人的婚姻只持续了五年,额哲又英年早逝了,于是温庄公主又改嫁小叔子阿布鼐。

阿布鼐身份很特殊,他竟然出生于沈阳故宫。蒙古小王子怎么会在皇太极的皇宫出生?原来阿布鼐的母亲娜木钟被皇太极收编了,那时候她已经身怀六甲。

所以,皇太极也算是阿布鼐的养父,他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弟弟叫博果尔,即皇太子的幼子。

额哲死后,阿布鼐连哥哥的爵位和嫂子一起继承了。阿布鼐有两个儿子,至于这两个儿子是不是温庄公主所生就不得而知了。康熙二年,温庄公主病逝,终年38岁。

她死后不久,失去庇护的阿布鼐就因多年不朝觐,被康熙剥夺了王位,并被处死。

固伦端靖公主

端靖公主的驸马“奇塔特”身份更特殊,他是哲哲的同母异父的弟弟。也就是说,端靖公主嫁给了自己的舅舅!

端靖公主出嫁时才10岁,从史料记载看,她最受父亲宠爱,皇太极在世时,她与驸马几乎年年都要回盛京省亲。皇太极和哲哲还曾经亲临公主封地射猎,两个家族欢聚,场面其乐融融。

只是端靖公主23岁那年,奇塔特早早撒手人寰。那一年是顺治八年,随着满清的汉化,女人改嫁成了可耻的事,所以端靖公主从此孤独地度过了35年,于康熙二十五年病逝。

固伦永安公主

永安公主11岁嫁给土谢图亲王之子“巴雅思护朗”。这位巴雅思护朗身上其实有爱新觉罗家族的血脉,他的奶奶就是努尔哈赤的侄孙女。

永安公主的婚姻生活如何,史料不见记载,连巴雅思护朗的生卒都不大清楚。康熙三十一年,永安公主病逝,享年58岁。

从三位公主的经历来看,她们到康熙朝已经处于明显失宠的状态,到永安公主时,连基本的生平记载都没了,这又是为何呢?

很简单,随着大清坐稳江山,科尔沁部已经不是满清的战略重点,尤其是顺治帝,与两位皇后的交恶,以及孝庄太后的离世,卓里克图部在大清的地位陨落了。

如今,在旧日的科尔沁领地,依然保存着不少满清公主的陵冢,很多都搞不清她们的身份了。说白了,她们都是工具而已,没人会真正关注她们是否过得幸福。




孝庄太后的姑姑名叫哲哲,即孝端文皇后,她是皇太极的结发妻子,哲哲在十五岁时嫁给了皇太极,婚后二人情好日蜜,恩爱有加。但遗憾的是,哲哲没有生下皇子,只给皇太极生下了三个女儿。

哲哲的第一个女儿是固伦温庄公主,早年许配给蒙古林丹汗之子博尔济吉特氏额尔孔果洛额哲。林丹汗去世之后,额哲带 着玉玺、领着余下的部族归顺了皇太极,于是皇太极将自己的嫡女嫁给额哲。当时温庄公主只有12岁,但六年后,额哲就去世了,18岁的温庄又嫁给了小叔子阿布鼐。温庄公主在康熙二年的时侯去世,年仅39岁。

哲哲的第二个女儿是固伦端靖长公主,出嫁的时侯也是12岁,对象是她的表哥奇他特后,两个人感情也还不错,只可惜奇他特于顺治八年就英年早逝了。后来,端靖长公主一直守寡,在康熙25年去世,终年59年。

哲哲的第三个女儿固伦永安长公主,出生于后金天聪八年,被许配给科尔沁部亲王额驸博尔济吉特氏巴达礼的长子巴雅斯护朗,显然是政治婚姻。她出嫁时,年仅12岁。还是一个天真无邪的少女,就背负使命,出嫁远方,想来内心充满了疑惑和惶恐吧?但她后来一直生活在科尔沁大草原上,即使在丈夫去世以后,也没有回到北京,她在草原上生活了四十多年,于康熙31年去世,终年59岁。

身 为公主,似乎可以终生养尊处优了。其实,对照这三位公主,我不禁又想起了崇祯皇帝说给他女儿的话。生在帝王家还不如百姓家过得快活。哲哲的三个女儿都在豆蔻年华的12岁出嫁,如果是普通人家的女儿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呢,可她们没有自由,小小年纪就要远嫁他乡,早早就成为了政治联姻的工具了。

出嫁之后,主要是为对方传宗接代。如果没有子嗣,自己以后就没有指望了。就算有大清帝国撑腰,但毕竟身在婆家。当时的社会中,男人本就不只属于一个女人,纵使身为公主也要想方设法地笼络住丈夫的心,我们设身处地,公主的命运是凄凉的。

往往,公主爱到的不能爱。而只要是皇帝老子指定的婚姻,对方不管年龄多大,多么丑陋,都要与之同床共枕。远在他乡,心事无人诉说,委屈求全的生活成为常态,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个人知晓。

封建社会制度下,女子就是男人的附庸,所谓的夫妻恩爱只不过是女子会低眉顺眼,见风使舵讨欢心罢了。谈到这三个公主的结局,真让人感慨万千。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