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保等保险测评机构,一群披着羊皮的“狼”
深蓝保等保险测评机构,一群披着羊皮的“狼”
NO.128篇文章
(连续日更,第22天)
标签保险+理财,认准鱼师爷
财经段子手
最近,一搜保险。
超级玛丽xx号、金玉满堂xx号。
推荐的保险软文遍天。
一些保险机构号在推。
我身边的朋友也在问
这些产品怎么样?
网上的保险测评机构靠谱不?
很多人担心是否有猫腻。
作为商业机构,是要盈利的。
吃相好的,会说明利弊。
吃相不好的,让消费者自己承担损失。
保险和奶粉一样。
有滞后反应。
孩子吃了,变大头娃娃。
才知道买的是劣势奶粉。
今天来说一下。
文章,会有我主观感受。
只代表我个人立场。
之前有写过一篇比较浅
买网红保险,性价比并不高
01
#流水线的售前
我们在网上搜保险如何买?
会跳出一堆机构号。
如深蓝保、奶爸保、学霸说保等。
大量对比,席卷平台。
促进了保险的科普。
,另一方面,
它们又制造了信息垄断。
很多产品是有特色,但没像他们说的完美。
以所谓低价,“性价比”的噱头吸引客户。
明明阉割了一些东西,却避而不谈。
一款性价比好的保险产品,
应该是“能赔+赔得顺+赔得多”。
以及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
少溢价,又做到一分钱一分货。
保质保量。
廉价的奶粉,再便宜。
我们也不会帮孩子买。
咨询这些机构。
分配的老师,不是写文章的人。
所谓的“老师”,是平台的客服。
我们业内戏称保险富士康。
简单培训,就上岗了。
多追问一些细节,
所谓的老师,水平有限。
只管销售,不管理赔。
妥妥的空头理论家。
理论和实践,是有区别的。
空谈也是一种销售误导。
02
#潜在隐患的售后
保险业, 经历过线下人海战术。
新时代,换种包装,靠互联网走量。
比如片面对比产品、投诉率高、理赔纠纷高等。
这些测评机构,成立时间都很短。
2017年及之后成立的。
线下机构也很少。
本身是一个小的平台。
却又拍着胸脯保证
万一后续有问题,可以做客户后盾。
我们最关心的理赔,
理赔顺畅与否,分俩方面
a.销售误导
很多机构号,一直说
理赔,很简单。
达到理赔条件,保险公司一定赔付。
可我们是普通人,如何知道怎样才算达到理赔条件?
万一保险公司不赔、少赔,如何争取和维权?
有没有合同承诺?
有没有相关保障?
……
都没有,拿什么承诺?
b.服务缺失
如果我们买的是长期险种。
一买就是很多年了。
成交,这是服务的开始。
我们买保险,除了是产品。
也是一项服务。
需要温度和人情。
很多机构号,
“一年换四五个客服”是常态。
我经常接到从这些平台来的客户求助。
客服动不动离职,服务不稳定。
发生理赔了,人都找不到。
更别提除了保险之外,还能提供其他长久的服务。
03
#解析三类投保平台
买保险,买钱的时候,是体会不到服务的价值。
用保险,要钱的时候,才能体会到服务的价值。
保险不是一次性快餐,是长期的饭。
网上买保险,投保平台分三类
1、保险平台购买,比如支付宝、微信、京东等;
一个保险超市,没服务没售后,自己理赔。
2、通过互联网自媒体购买,比如深蓝保、奶爸保等;
成立时间短,售后薄弱,产品线单一,线下没有实体机构。
3、通过保险经纪公司的经纪人购买,比如明亚、大童等。
成立时间长,售后完善,产品线和增值服务更多,线下有实体机构。
作为消费者,我们肯定是希望保费合理的前提下。
不是只要产品性价比,更要服务的性价比。
我更建议消费者,选择第三种老牌稳健的经纪公司。
而不是选择一个机构号的流水线客服。
好比,我们同样吃饭。
一家流动的摊贩,和一家开了多家分店的饭店。
哪家吃到地沟油的概率更大?
哪家售后更有保障?
04
这类线下有分支机构的经纪公司。
1、成立15年以上,分支机构多;
2、培养了大批资深的保险顾问;
3、有经验丰富的理赔后援力量;
4、产品线广,线上+线下都有;
5、售后服务和增值服务完善。
老牌的经纪公司。
很多经纪人普遍高学历+高素质。
本身会写,会拍。
和平台是合伙创业,离职率很低。
一旦离职,这个成本很高。
所以往往消费者加了经纪人后,
售前、售中、售后,
都是同一个人对接,和背后的团队服务。
言行一致,更珍惜羽毛和口碑。
更别提,有完善的增值服务和理赔服务。
好,已经写了很多了。
假如你是更加重视售后环节的。
同样追求性价比。
不如找更稳健的平台。
这是我的建议。
以上供参考,
我说的不一定是对的,
多了解一定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