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做文精选(2022)_怪人怪事

我的做文精选(2022)

怪人怪事 2023-05-04 19:38www.bnfh.cn怪人怪事

我的作文精选(2022)

《一》天边一弯月牙儿

一弯明亮的月牙儿,挂在冷冷的夜空。

夜是如此的寂静。

天气尚早,夜还不深,月牙儿西斜,就快落山了。

每逢夜空中挂着月牙儿的时候,正是每个月的上旬。月亮由缺到圆,月盈后再由圆变缺。

每个月,周而复始。

这一次圆缺,是今年的一次。

已经腊月了。

本该到了为过年而备的忙活热闹时候了,今年却格外冷清。

令人唏嘘难过。

月牙儿似乎也明白今岁的疾苦,显出来难过的光芒。

人们还未走出灾难。

还在苦苦捱着。

这是一段令人悲伤的日子。

不过,我深信,这是黎明前的黑暗。山河无恙的光明就在不远的前方。

我望着月牙儿,祈祷明天会更好。月牙儿温柔的看着我,说会的!

寒夜的阳台有些寒冷,可我不忍离去。

我穿上了棉衣,静静地躺在阳台边上,和月牙儿作伴。

《二》初冬暖阳照大地

老家山村的天空才是真正蔚蓝的天空。今儿个天真好,蓝个盈盈的天空中一丝云彩也没有,明亮的阳光洒满大地,温暖着乾坤。

我沐浴在初冬暖阳下,静静的坐着,享受这难得的安详时光。偶尔的风,吹着旁边已经落尽了叶的老槐树,发出深沉的“呼呼”声响,树上落着一只喜鹊,时而“嘎嘎”的叫两声,但却没有清晨喊我起床那样叫唤的热烈,想来应该也是惬意的在晒太阳。一只咕咕鸟站在不远处的电线上,“咕咕咕”的叫个不停,院里的菜畦地里,几只鸡正在啄着一颗绿油油的白菜,而花猫却在身旁的窗户台上懒洋洋的卧着。

都在享受冬日暖阳,包括我。

这是我喜爱的初冬山村所具有的宁静安详。

初冬的安详,更体现于农人在经过了一年春夏秋的田地繁忙劳作之后的轻松。进入冬天,地里已经没活,女人们可以有空做一些美食,而不用匆匆忙忙好歹做口吃食,吃完赶紧去再忙。男人们则不紧不慢的做一些日常的家务活,比如收拾,仓储,安排冬天生活需所等等的营生。

冬日天短,不知不觉中悠悠的一天就在安静祥和中度过。

人间美好,不止春花秋月,还有冬日暖阳。

《三》冬雨

忽然听到 窗外哗哗的落雨声。昨儿立冬,今晚下雨。屋里暖气热,可以光膀子。这种情境,让人迷失了季节,仿佛此刻不是冬天而是夏季。

我是喜欢在雨夜听雨声。可是,这冬天的雨声,却让我感到别扭。冬夜里,无声的雪花才能显示冬天特有的宁静安详。

今夜是本该是月圆之夜,阴云遮住了明月,打开窗户向外看,窗外雾茫茫的,雨下的正勤。

说不出来的滋味。

天气尚早,可是眼皮沉沦,有了浓浓的睡意。可我知道,就算闭上眼去睡,也睡不着,躺在这里倾听这不合时宜的雨声。

不免胡思乱想。

思想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人和事。

所有经历,是命运注定安排,还是历程铸就命运,我想不明白。

我怀念一些人,走进我生命里刻画过深深痕迹的人。

雨似乎小了,听着雨声不是那么激烈了,应该是小了。

不合时宜的冬雨,给人增添了惆怅。

《四》秋末

偷生的日子也匆匆,不觉就到了秋末霜降时节。秋收已经基本完成了,这说明代表收获的季节又要结束了,体现安详宁静的冬天就快来临了。

秋的收获,冬的安详,都是乡村才有的情景。城市,除了气温的变化,大多人的生活还都一样,甚至连作息时间都没什么改变。

秋末的太阳温暖而明亮,让白天很是温热,而到了晚上,却增加了不少寒意,正是昼夜温差最大的时候。

每到这个时候, 山村的树叶已经差不多要落尽了,铺了一地,树枝上还剩些零零落落的叶子在随风飘摆。山坡上的草木也枯黄了,山村显示出萧瑟的状态,给人一种荒凉的感受。

我十分喜爱这种景色。

这种喜爱,可能是自然界禾草完成了它一年的使命,带给了我欣慰感。也可能是萧瑟荒凉的秋景之后便进入了安详的冬天的期待。

,十分遗憾,二十多年了,我不能够由秋初到秋末,完整的享受秋景的美丽和秋实的愉悦。也不能够度过整个安详的冬季。

因为,只有安身于农村,才是真正的与四季共度。

今年,又与梦境中的秋冬失之交臂。

《五》山村秋夜

已是晚秋,山村的夜依然寂静,没有丁点的声响,安静到犬吠之声都听不到,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夜寒的原因,村里的狗都不叫了。

我特喜欢这样的宁静,让人更觉安详。

村里人是习惯早早上床休息的,真正体现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意义。入乡随俗,每次回乡,夜幕降临,早早吃过晚饭,就上床了,在暖暖的被窝里享受这份宁静带来的安详。

山乡深秋的夜晚,是很有些寒意的。从城里回来的人是很难忍受这份寒凉的。在屋外待一会,就会瑟瑟发抖。可是,深深呼吸一口凉凉的清新的空气,瞬间就觉得心旷神怡。

夜空朗朗,明亮的繁星,点点的布满天空,布置出来漂亮的星空景象。很想多欣赏一会这秋夜美景,可惜秋凉夜寒,不能久待于星空之下。

还是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听听音乐,刷刷视频,更舒服更惬意一些。

久居于城市,饱受嘈杂与喧嚣的蹂躏,这种宁静安详是一份难得的享受。

更让人感觉舒适的是思想的轻松。

如果不过分追求物质名利,喜欢闲散自由,山村的生活是很适宜的。如今的种地已不再那么辛劳,一年中有很多清闲时光的。

正如同清朝大学士纪晓岚那副经典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读书耕田。

这两句话最初出自明朝能臣张居正,他说的是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种田读书。

一位才子,一位栋梁,都在向往种地读书的逍遥日子。还有圣贤孔明之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由此可见,隐居乡野,种地过活,逍遥自在,是智者追求的理想生活。

我也厌倦了城市生活,不想过那种如同蚂蚁般来来回回,忙忙碌碌不得闲的日子。

余生就想种种地,过山村宁静的日子。

《六》霜凝

草黄时节,凝露结霜。

故乡山村地势高寒,四季分明。深秋晨昏,就深刻体现了秋凉的意境。而天晴白日,阳光很是温热,冷热交替之间,露水凝结成霜而白,覆盖与禾草之上。

村里人是习惯早起的,又是秋忙季节,早早就踩霜踏露下地干活了。

清晨出工,得穿上棉坎肩,以御秋天的晨寒。大约到了上午九点半以后,太阳升高,天就热起来了,一身的寒露也就消散了,禾草上的白露也升化了。

好多年没有这样的秋收体验了。白露景象也只是存于脑海中的记忆了。

山乡晚秋的景象,深刻与脑海中,纷飞的落叶,凝结的白霜,清亮的冷月,熟透的嘉禾,暮归的寒鸦,金黄的大地……

还有收获的喜悦,安详冬日到来的温馨。

《七》坐着

整日的无所事事

坐出了一身膘

是因为想坐着而选择

还是选择了才坐着

已弄不清楚

反正稀里糊涂的

就成了这样

一坐一整天。

坐肥了膘

坐大了肚

坐软了骨

坐僵了筋。

《八》

又见老二

老二是年轻时的玩伴。

近这几年,才又有几次见面。中间是有很多年没见过。

这次再见,看见老二的头发都白了,牙也掉了。戴着一顶黑色帽子,身材还是那么挺拔,直直的,脖子上挂着一串金链子。

记得好像老二没有我年龄大。

不知什么原因,一直感觉和老二很投缘。虽然比起其他玩伴来,和老二的交往并不多,就感觉合脾,见面就觉得亲切。

虽然老二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却给人有亲和感,让人愿意接近。

令我唏嘘的是,老二还在单身。

和老父亲相依为命。

今天,很想去老二家坐一坐,可是事情缠身,终究没能顾得上,我想,下次再去了,一定要到他家坐坐。

他家住在他们村一个个牢牢里,很是宁静。而且我看到,还是当年的老房子,很有年代感。

我忽然感到,老二的生活是我梦萦里的一种向往情境。

安安静静的个牢牢里,一个人清清静静,悠闲度四季,春拂微风,夏坐树荫,秋望明月,冬照暖阳。

与世无争,静享清闲,少人情世故烦扰,不为名利碌碌,一身轻松。

于是,我很想,和老二,在他家,共饮几杯浊酒。

《九》窗外月半圆

半圆的月亮在薄云中静静地朦胧着,她在默默等待着中秋圆亮,看万家团圆。

月亮啊月亮,很快就到中秋节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尽情展现秋月之美了,只愿那几天能晴空万里。

此刻,你静静地躲在云彩里,收敛着本该明亮的光芒,俯视着天下苍生。

月挂在夜空,从缺到圆,从圆到缺。

永恒的轮转。

月在用行动告诉人们一种哲理。

可愚众太多,并不能明白人生圆缺的道理。

写到这里,我不由得抬眼去望月亮,看不到了,黑云彻底遮住了月的广明,天地一片浑浊。

月不止是圆缺,还有阴晴。

仿佛我们的日子。

《十》周六杂谈

一周是应该有两天的消闲时光。

可是有多少人能够达到呢?反正我是办不到。

每周还期待着周六日这两天能多增加点业绩。

这个周六,我坐在这儿百无聊赖。

想起了今早做的梦。

梦到了已经很多年没再见过的一个人,笑盈盈的从背后抱住了我。

我想,人这一生,总有一些人,能深刻隐藏在你的潜意识里。

以至于突然的就进入你的梦中。

毫无征兆的。

岁月积累深厚的人生旅途中,许许多多的遇到的人,已经成为生命的过客。有很多,已经依稀淡忘到叫不来名字。

却也有镌刻在记忆深处里忘不掉的人。

你是太多人的过客,却不知道在谁的潜意识里深藏着。

我忽然想起了崔护与绛娘一见钟情的故事,想起那一首《桃花诗》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我一直以为,崔护和绛娘在“发乎情,止乎礼”的境遇中只见了一面,相互心生爱慕后,从此天涯两格,再无交集。所以我猜想,绛娘既是崔护一生中的过客,又是崔护生命里潜意识深藏者。

然今日才知道,他们的爱情终究结成了硕果。是圆满喜庆的结局。

虽然是经历了崔护用真爱之情把绛娘从死神手里拉回来这样的坎坷。

《十一》少年伙伴

明明家儿子明天结婚,今晚去参加了一个乡友聚餐。

阴错阳差的,终究还是去晚了。他们已经喝到面红耳赤吆五喝六的地步了。

虽是 残席剩酒,却都是村里乡亲一起,甚是热闹。

酒已经是不能够酣畅淋漓了,却可能是躲过了一场宿醉。我喝了不多点,因为他们已经不能够作陪了,残羹剩菜也没怎么吃,我看着他们酒后声大而语无伦次的吼说,也挺有意思。

其中有一个年少时的伙伴,三十一年来,拢共也没见过几次面,更不用说促膝长谈了。

我很想和他说话。

这么多年来,关于他的消息也略知一二,可是不晓得详细。

我一直纳闷,长相挺帅的一个人,智商也足够,何以至今年已五十,却一直单身?

究竟这三十年中,他经历了什么?

于是,我挨近了他,想和他详细聊聊。

他也有了一些醉意,说话舌根发硬了。一个劲的说兄弟们在一起很开心。并表示,很多年不见了,改天一起好好坐一坐,聊一聊。

我把我的好奇打开了话题,问他怎么这么多年不结婚成家,他只是说这样挺好,习惯了。

“我和老妈在一起生活,挺好的。已经不再思谋成家的事了”

“将来***走了以后,你一个人怎么办?”我问。

“将来我妈走了以后”……说到这儿,我看到他哽咽了一下。

却再没有说出下边的话来。

“你还年轻,是应该考虑找个伴”我劝说道。

“不考虑这些了,怎么快活怎么过,我现在就是这样想的”

我感觉他不太愿意倒歇这方面的话题,也就不再谈了。

接下来,又倒歇了一些诸如工作之类其他方面的话题。不知道是酒意使然,还是本质如此,感觉到他很乐观。

可那一声哽咽,却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也不得不佩服只有那一声哽咽后很快就很快恢复平静。

我对他说改天如果有机会我们一定要坐下来对酒长谈。我觉得你需要改变。

其实我也知道,我并不能改变什么。

其实,我只是觉得像他这样的人,不应该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也许,他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心底里不愿过有所约束的家庭生活。

我又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成家立业并不是所有人应该必须要的人生。

我能理解,但不禁唏嘘。

《十二》处暑

老家有句谚语“处暑热不来”

今年夏天,饱受闷热煎熬,急切盼不到处暑来临。

今天,终于到了。

处暑到,凉风来。气温确实很是凉爽宜人。

于是,我想出去走走。

可惜,令人恼火的疫情又来了。

看来,还得耐心等待几天。

可是又不确定,几天后,能平稳下来吗?

但愿能。

是该出去走走了。

放下琐事,放下沉重,放下一直不甚良好的情绪,去看看大美秋景。

已然初秋,可景色依旧是夏景,到处充满着浓绿,对于欣赏秋景来说,好像还早点,只是能感受一下凉爽。

秋天的美景,应该体现在深秋的黄叶和晚秋的萧瑟。昔日碧绿的草木枝叶,完成了它们一年的使命,慢慢枯黄,诠释着“草木一秋”的意义。

看着黄叶纷纷坠落,禾草慢慢变枯,想着“草木一秋”的过程,不由得感叹“人生一世”,真如同“草木一秋”。

而“处暑”时节,正如同五十岁的男人,也茁壮,也浓绿,也显示着蓬勃生机,可就是入秋了。

不由得心生感慨,感慨岁月匆匆。

欣慰的是,结出果实了。

“草木一秋”是使命

“人生一世”是使命

《十三》立秋

一口喝尽了半钵子大红袍温茶水,这样喝也挺爽。

红茶讲究滚水泡或开水煮,用精致的茶具,小口慢品,显得雅致。

岂不闻妙玉之语一杯为品,二杯为解渴的蠢物,三杯就是饮驴了。

我喝了一钵子,一会还得再续半钵,方能算是饮足。

且不论品也好,饮也罢,反正从滚烫到温热喝上一钵子,是很舒服的。尤其是在闷热中,一钵子热茶下肚,汗液从毛孔发出来,是一种极享受的爽。

忽然听到旁边人说要下雨了,外面刮风了。

出去看看。嚯!好凉快的风。今儿个立秋,这算是秋风飒爽了吧。

阴天,貌似真的要下雨,我想起了老家的一句农谚立秋有雨万物收。就说是立秋这天如果下雨的话,今年是个丰收年。

小的时候就听到过这句农谚,完整的是立秋有雨万物收,处暑有雨万物丢。

很是合辙押韵。

我相信这也是祖辈多少年经验之谈。我也注意过,注意过很多次,但凡立秋下雨,确实是丰收之年。

下吧下吧,今儿个立秋,今儿个应该下雨。

我立在风中,风不甚大,却也不是微风拂面,是吹的很是舒服,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女人们依旧光着腿赤着膊露着背,看着就很凉快。

有个苗条的美女上了一辆停在门前的车,车是红色的,一排座椅。呵!我居然没看出来是一辆什么牌子的车,也许是看清了车标也不认识的车,但毫无疑问,那是一辆跑车。

排气管发着刺耳的声音,一溜烟走了。

凉爽的秋风中,这也算是饱了一下眼福,香车美女的。

可是已经在心里荡不起任何涟漪。

我知道是年纪大些了。

对于这些能够满足虚荣的和能出风头的人和物,已不再向往和追求。只是欣赏欣赏而已。

,也没有资本去拥有。

比如几百万的豪车和二八妙龄佳人。

今儿个立秋。几乎每个夏天,我都期盼着这个时节。喜爱秋天。

今儿个是个凉爽的立秋天,颇想约一二好友,饮三五杯玉液。

一起把酒言欢。

《十四》宁静致远

这个闷热而无聊的夏天,在不忍释卷的状态下读完了老舍先生百万字的小说《四世同堂》。

经典名著,经典的不止是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还有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更重要的是堆码起来的文字能让人产生共鸣。

老舍先生是我认为最为杰出的现代文学家。先生对底层人物的描写,两个字形容透彻!充分说明老舍先生有一颗怜悯的心,对底层微小人物有深刻的观察了解,并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把这些微小人物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比如祥子, 月牙儿,“我”, 牛天赐等等,还有“四世同堂”里众多的京城小市民。

老舍先生通过笔下的小人物,奠定了文学大师的荣誉,老舍先生笔下的小人物,通过先生著作的传世,都成了知名人物,让全世界很多人都知道了他们的名字。

读完了描写他们的文字,我们发现,他们都是悲剧人物。

他们的“悲”与“哀”,被先生用笔墨文字像一幅长卷画一样被徐徐展开,展现在每个读者面前。

每一幅画卷,当我们去认真研读,都能给你心灵带来极大的震撼,令我们不禁唏嘘感慨人生不易。

《四世同堂》三部曲惶惑 偷生 饥荒。这三个词用的太贴切了,充分体现了京城人民在日本鬼子占领北平八年下的生活和精神状态。

惶惑,是人们在灾难来临之际的不安与困惑,比如当下疫情的灾难下,我们和老北平市民的状态是一样的。他们不知道日本人何时才能败退,何时才能不当“亡国奴”。同样,我们不知道疫情终究何时才能彻底消失,何时才能恢复我们从前的安定生活。

灾难下的日子很煎熬。

老北平人民在日寇蹂躏下艰难的生存着,惶惑无望后,只能偷生。百业凋零,物资匮乏。买不到粮食只能吃日本人定量供应的“共和面”(和不成面团的所谓的面 其实就是麸糠)。冬天买不到煤只能蜷缩着挨冻。

人们在饥寒交迫中偷生。

当我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就不由得感叹国泰民安真好。

灾难下的人们太可怜了。

,吃不饱穿不暖能苟且偷生,对于灾难下的普通老百姓来讲,只要能活着,不是还有一个盼嘛盼着哪一天日寇兵败,重新过上人间的生活。又,家破人亡却在前头等着很多人,拉洋车的小崔不就被砍了头,剃头匠孙七被活埋。

他们只是最底层只为活着而辛勤谋生的受苦人。

《十五》长夏

女人们的腿晒黑了

说明长夏已很久了,也意味着夏天快要过去了。掐指一算,再过半月二十天,就要立秋了。

这个夏天,异常的热,仿佛置身于蒸笼之内,闷热难当。

期盼着酷暑赶快过去,期盼着天高气爽的金秋来临。

这个夏天,似乎除了晨起后拉一泡痛快的粑粑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痛快的事。

夏夜凉爽的风就着劲爽的凉啤酒,或许是夏日里痛快的体验。也偶尔在雨后的夜吹了吹凉风,冰凉的啤酒倒是几乎每晚喝,不知道为什么只感觉到凉而未感觉到爽,以至于连一瓶都喝不进去。

汗可是滴滴答答的落了不少。

这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不怎么痛快的是心情。

日子过得索然无味也就罢了,最磕碜的是越来越迷茫惶惑。

感觉在做着无意义的事当中过着无意义的日子。

一天又一天的。

昨天我用八个字慰藉自己顺势而为 不愧于心。

还是有女人的腿没有晒黑的嘛。

况且好多还是裸露的比较彻底。

村里小伙伴的视频里,玉茭子长老高了,就要出顶花了。看着那郁郁葱葱的大片的绿,不由得很向往,我很想去到地里,被淹没在浓绿中。

我在想,终究何时才能,在这个浓绿的盛夏里,在山村里住上那么一阵子。

《十六》夏夜知了声

今年的知了鸣叫声的声势,很是不如往年。

应该是窗外的知了儿少了许多。

知了儿也是很会应年景。

既然是夏天,又是比往昔闷热了许多的夏夜,怎么也得勉强鸣叫几声吧。虽然断断续续,却也很是卖力。

知了儿也是很想表示热情的盛夏,然终究是热闹不起来。毕竟,年景不是很热闹,知了儿好像也知道。

圈着的那条狗不知道为啥叫了起来,犬吠声让知了沉默了好一会,夜安静了好一会。

我想沐浴在月光里倾听知了的鸣叫声,可惜圆月还未露头。

已经是午夜十一点了,月亮应该是升上了夜空。

我去阳台看了下,夜空灰蒙蒙的,可能是云遮了月。

知了还在叫。

可是需要用耳朵专注去捕捉声音。

我已顾不得努力去听,睡意来了全身沉困。

知了声,伴我入梦中。

《十七》又一天

接着为支撑世界正常运转默默地奉献。

说完冠冕堂皇的话,再说实实在在的接着在谋生赚钱的人生道路上度过平凡的一天。

诚然,我自个躺平了,这个世界依然在正常运转。单个人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如果每个人都不再重复昨天,躺平在家,那这个世界就停滞了。

这样的状况,只会发生在疫情来临时的疫情管控之下才会发生。

我们每个人,在每一天,正常的情况下,还必须要工作谋生。

因为 ,太阳依旧巍然不动 地球依旧自转公转。

只能这样,我们选择了一份工作后,日复一日的去重复昨天,日积月累,挣到或多或少或薄或厚的财产。

一天一天的活,一年一年的过。

倏忽间,在天天的忙碌中,大把大把的日子就悄悄的从指间流过。

有时蓦然回首,累积了那么厚的日子,究竟在干了些什么?

好多人不由得悲怆感叹感觉还没长大,怎么突然就老了?

我也很是唏嘘。

世界何物催人老 半是鸡声半马蹄

《十八》今夜的月

又是十点多钟,准备上床的时候,在阳台上看到了窗外的月。

月半圆,不甚明亮,静静地挂在夜空。虽不甚明亮,却也给黑暗的世界带来朦胧的光明。

我喜欢望月,虽然此刻感觉很是瞌睡,想要急切与周公约会。这半弯月吸引了我,于是决定坐在阳台上看看月亮。

今夜凉爽,却也有知了在声声的鸣叫。难得的凉爽夏夜,听着断断续续的知了叫声,夜空挂着一弯半圆月,确实是不错的意境。

夜很静,心也很平静。本想着静静地望月,可以滋生一些情窦,能写一些抒情的文字,却没能产生灵感。

也许是很很瞌睡的缘故?

抑或是日子过得过于平淡使然。

我只有静静地享受这样的意境。

眼皮很沉了。

依依不舍离开阳台,躺床上。看不到月亮了。

淡淡的月光透过窗户洒在了白色的地板上,我要在月光的陪伴下合目入眠了。

晚安 全世界。

《十九》近期多梦

近日多梦,且清晰,觉而犹记之。

如十天前,一妙龄女挽余之手,共步行,其音容笑貌婀娜身姿,犹记忆深刻,梦之温馨,深感惬意。

昨夜至凌晨,得三梦,自谓吉。

一梦与乡间老友畅饮,醉,乘蹦蹦车归,熟悉的故乡之路。忽发现,随身之物尽失,惊,不知所措。

一梦卧于高处,天极蓝,周围花树成林,花红叶绿,极美的风光。思人间四月芳菲尽,今已盛夏,何漫山遍野花海乎?

一梦被老板解雇,老板之娘之意耳。可笑老板之娘乃超市卖馍之老老板娘,此二人怎为母子也?令人啼笑皆非。

然终归是心情不爽矣,郁闷间,梦觉。睁开朦胧双眼,天已大亮。

现代科学解梦,说梦乃日所思也。然有些梦,却是近期遭遇之兆耳。

《二十》舔犊

儿子长得比我高大了。

看见他肩宽背阔的身影,突然就想起了他小时候,肉墩墩笨拙拙的样子。

他姑姑说小时候可惹人亲了。

内心希望能定格在那个时候,可那是不可能的。人总是要长大,只能感慨时间走的太快了,粘人的小不点不知不觉中长成大小伙了。

已经不能继续在父母的羽翼下了。

长大了的孩子也不想待在父母身边,要去闯世界了。

对于天下父母来说,子女离开身边,总是会有担心和牵挂。尤其对于母亲来说,长大后的孩子别走太远,最好是能还在身边。

,如果长大后的孩子还是活在父母羽翼呵护下,那也是不行的,是没出息的。就像小鸟,翅膀硬了就得去飞翔。

昨天看电视剧《人生几度秋凉》,父亲周彝贵对儿子的叮嘱和寄托,很有道理,很值得用文字记下来,他是这样说的“你要是想和自己喜欢的人过上好日子,你得自己先有吃饭的本事才行”。

是的,自己有了本事才是真本事。

学本事长本事是不容易的,其中包含了志向 心智 坚韧 谦虚等等许多因素。

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都还比较单纯,会遇到许许多多未知的事和未知的人,会经历人性的善与恶,也只有经过这些,才能心智成熟,具备了立身处世的城府。

作为父母亲,只能从自身经验积累,去谆谆教导为人处世的一些道理,而要真正领悟,却需要通过自己的感知身受去深刻理解的。

盼望儿女能长本事,也是父母舔犊情深的一部分。

舔犊情深并不是只表现在抚养呵护长大成人。

大部分的中国父母,在孩子长大成人独立了以后,也还要为儿为女打拼坚强的后盾,俯首甘为孺子牛,终其一生为了儿女努力付出。

一代接一代就这样传承着。

我又想起了老早年的乡村农耕人家,一代接一代的生活在那片土地上,虽然活的平凡,过得辛苦,但一家几代人同居一堂,老人有儿孙绕膝,小孩享舔犊挚爱,一年四季尽享人间团圆。

那样的生活方式挺好!

《二十一》星期日 礼拜天

一个很丰满的臀部成功的吸引了我的眼球,当圆润消失之后,我又开始了哈欠连天。

无聊透顶。

今天是星期日礼拜天。

这些年来,度过多少个星期天已经算不清楚,但只是度过而已,而并非是过礼拜天。

因为过礼拜天,是要休息的。

睡足懒觉,拉开窗帘已经是艳阳高照,如果天气好的话。天气好,适合游玩或者逛街,如果天气不好,就窝家做好吃吃。

这应该是大多数上班人过得礼拜天。

农人和小买卖人是没有礼拜天休息这个概念的,农人稼穑,是季节和节气主导,农忙的时候没有休息天,农闲的时候全是礼拜天。

小买卖人则是不过礼拜天的状态下度过礼拜天,和平日没什么两样。

今天又是星期日礼拜天。

外面 天气很好,五月天还不算太热,正是游玩好时节。今天计划错了,应该歇业去找个古村落转玩。

礼拜天,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活着,得有劳有逸,礼拜天休息是必不可少的,放下工作的紧张,抛却思想的压力,畅享轻松,很感惬意。

长久的一层不变的生活方式,会让人疲而失去激情,思想也会麻木,紧绷的神经需要在五七天左右得到一次彻底的放松,而达到张弛有度,利于身心健康。

咦……!一抬头,看见走过来一个美女,经常能看见的一个美女。

穿着紧紧贴身的裤子,略丰满臀,圆润长腿,微隆小腹。将女性曲线之美完美展示。

这种紧身裤,大部分女人是驾驭不了的,敢这样穿着的女人,一种是天生的美,一种是自己看不到的丑。

《二十二》今夜月圆又月明

仿佛很久没有望圆月了。

此刻,我望着窗外的明月,脑海想起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句诗。

今月也曾照过儿时的我,那是在故乡山村照的。

月是故乡明。

果然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逢月圆之时,抬头望月,就不由得思念家乡。

我想在故乡山村凉爽的夏夜里,坐在院子里,沐浴月光。

曾经在故乡山村凉爽的夏夜里,坐在街上的青石上,念着“明月千里寄相思”,抒发着淡淡离愁的少年情怀。

那情那景,已逝很久矣……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很应景。

应今夜的景。

《二十三》天色又黄昏

夕阳把金色的阳光洒向大地,放眼望去,满是黄昏美景。

树叶已变得浓绿,相比于春天的翠绿,暗了许多。春天的花已经看不到了,它们谢了有段日子了。

夏天来了。

初夏的黄昏,是人世界一道美景,气温很是宜人。落日生余晖,红霞映满天。

街上的人多了起来,舒适宜人的傍晚黄昏,人们都愿意出来走走。

只是每个人戴着的口罩,大煞风景!

祸祸了刚刚过去的春天,还在祸祸着已经到来的夏日。

且不去想这些令人烦恼的事情吧。

我想起了山村的夏日黄昏。

劳作了一天,此刻,到了收工回家的时候,先不忙回家,坐在田野地头上,点上一支烟,让劳累的身体得到片刻的休憩。望望即将落山的夕阳,看看映满天的红霞,听听倦鸟归巢后的鸣叫,闻闻草木散发的芬芳……

那感觉真美!

已经有很多年了,没能够尽情享受山村夏日黄昏之美,深以为憾。

城市的黄昏也美,只是太喧嚣,让人难以气定神闲的去感受。来来往往的车流,不仅噪音严重,还污浊着空气,高楼林立,增多了阴暗,看不到夕阳落山之美。唯有衣着薄衫短袖的靓丽女子,还能给城市带来一些靓丽,可也影响了我品味黄昏美景的意蕴。

我还是想看山村红霞满天的景,去吹那夏日散发着泥土气味的风。

还有那炊烟袅袅的山村。

《二十四》女人的美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春花秋月之美赋予了无数的赞美之词,,和女人的美比起来,似乎要逊色一筹,要不怎么会用“闭月羞花”来形容女人之美呢?

如今,又到了炎热夏天,在这个季节,女人们薄衣短袖,充分展示着前凸后翘的女人之美,“环肥”者体现丰腴之美,“燕瘦”型展现婀娜多姿,让世界多了一道靓丽风景,让男人们大饱眼福。

如果从年龄段剖析,女性之美大约分三种,少女的清纯之美,少妇的妩媚之美,徐娘的风韵之美。“二八佳人体似酥”充分诠释了少女之美,未出阁的大姑娘,肌肤白嫩,体态玲珑,那真是人见人爱,尤其是年少清纯所自发的娇羞腆态,更是让人怜而惜之,“态浓意远淑且真 肌理细腻骨肉匀”“娴静犹如花照水 行动好比风拂柳”。

少妇之美和少女之美略有不同,如果说少女之美是初开的花蕊,那少妇就像是甘霖雨沐后的鲜花。虽少了少女的娇羞,却多了一份成熟,增了许多妩媚。通俗点说就是有了“女人味”,这种味,令男人难以自持,更加爱慕。比如历史上那位被称为“奸雄”的曹操曹孟德,不爱少女爱少妇,每每征战打下一座城池,必定要搜寻城中美丽的少妇以满足他,中意的就带回去做了老婆,以至于他一生中有25个老婆。

“凝眸一颦失鱼雁 对镜三笑怯花颜”

四十岁以上的女人,按常理来说,应该是进入徐娘半老的状态了,现代社会中,半老徐娘的年龄段应该推后到五十岁以上,所以四十岁到五十岁的女人,虽不能称之为“少妇”,但也具备了一部分少妇之美,并兼具了风韵之美,虽然容颜不再娇嫩,身材也不够婀娜,但美在气质。完全成熟的女人,稳重大方,眉宇间散发着成熟的魅力,举手投足透露着深深的自信,风韵十足!

我经常看到一些所谓的半老徐娘,虽然脸上烙上了岁月的痕迹,但五官面容却能读出当年的如花美貌。我想她们肯定有着“朱颜辞镜花辞树”的感慨,但还是风韵犹存。

写到这里,我也不禁唏嘘,无论多么好看的女人,都经不起岁月流逝的摧残,漂亮的容颜终究会老。

所幸,曾经的美貌会有新的美人继承,继续在靓丽着世界,饱着男人的眼福。

美貌不会永恒,但曾经的美会在记忆中和照片里永恒。

《二十五》故土乡亲

父母一直居住在故乡山村,一年又一年的春种秋收,宁静过活。

看似晃晃悠悠的岁月,却也过得飞快,倏忽间,二三十年一晃而过,由当年的青壮步入老年,依旧守着那份家业,几孔窑洞和一片院落。

所幸,也守住了二三十亩土地。

父母,窑洞,院落,土地,那就是漂泊异乡的我的根。是我思想的依靠,让我的灵魂得到踏实。

倘若有一天在外混不下去了,或者腻烦了钢筋水泥的世界和拥挤的人群,我可以像父亲一样,耕田稼穑,简单活着。

前几天回去帮父母耕种,在家待了大约一个星期,又体验了一把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田园生活。春忙耕种,对于常年不怎么干活的我来说,确实是感觉有些劳累。春风吹着黄土,漫天飞扬,满身满脸都是土,就像做了一个土浴。

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倍感亲切。干累了休息的时候,躺在草丛里仰望蓝天,抽一袋烟,烟味的感觉都不是平日那种苦干,而是瞬间就觉得心旷神怡,十分解乏。唯有不爽就是风吹日晒,半天时间就把脸吹干晒黑了,容颜显得苍老。

每到春天,村里的人都是黑疙蛋[捂脸]

因为是山村,海拔较高,所以紫外线强,回村只要待两天,皮肤就变黑了,并且,由于肌肤总受风干,脸上皱纹也多。,久居村里的人,就会显老。

可是,山上空气清新,水质甜美,对身体健康十分有利。在村里,头脑清醒,根本没有城市那种浑浊感。所有污染导致的身体不适都不存在,人很精神。

在村里,最大的轻松就是思想无负担。早睡早起,白天有点活干也不觉得寂寥,晚上早早睡觉颐养身体。不用想太多,也没有太多的人际关系去应付,真的很轻松。

我很喜欢过这样的日子。

《二十六》一个人听歌

忽然觉得,很久没有认真听歌了。

夜深人静的时候, 一个人,闭上眼,戴上耳机,听老歌,思绪瞬间飞回到了从前……

今夜,我决定听歌,听珍藏在心底的歌。这些歌,我不舍的常听,让它保持着久违感,这样,音乐响起的刹那间,灵魂就会回到那久违而一生难忘的从前。

那是刚刚懵懂爱情的年轻岁月,那是纯真初恋的美好时光。那是刻在心底的甜蜜爱恋,那是天天开怀的温馨日子。

伴随着旋律,所有美好的记忆犹如电视画面在脑海流淌,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纯真的时代。

温馨的回忆之后,总是深深的忧伤,再也回不去的从前,再也不会有的纯净,再也不会有的年少纯真。挨个听完一遍以后,我又把它们珍藏于心底,等享受孤独的时候再去重温。

确实如此,真的很久没有听歌了。

这充分说明,内心情感也很久没有了波澜。也充分说明,确实心老智幕了。还充分说明,单纯的爱情才是爱情,才会珍贵。

我想用眼泪去祭奠我得青春,还想用眼泪去缅怀初恋爱情,却也做不到了。

人生太多的纷扰繁杂占据了太多空间,曾经的纯真已被拥挤的没有地儿了……

这是一个悲哀,任何人甩不掉的时间累积的悲哀。

《二十七》偶然间,读了尧阳新作的散文《父亲的地》,颇有感触。

文中通过一个真实的场景,衍生出作者对至亲年迈的悲伤和外出游子对故土家乡的眷恋。而这种情怀,正是大多离乡背井在外谋生的游子们一种思乡恋土之情,是心底无时无刻不在的沉重牵挂。

作者的父亲常常对着自家地边上的树发呆,手上燃着的烟已经着完了也浑然不觉,说了一句留着吧,别管它了。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和树对话。

看似一句莫名其妙的话,却有着缘由。原来作者曾提议把地边上的树砍掉,这些树,很影响地里庄稼的收成。作者的父亲却有着自己的想法,这些树将来或许能做自己的寿材,所以才说了一句“留着吧,别管它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我相信,这个场景是真实的。作者通过这个事件联想到了以后,作者原文“但我知道,有一天,没有了父亲,没有了他的地,我在这个世界上的依靠,也将不复存在,我与这个叫做窑沟的村庄的联系,也会戛止”。

我和尧阳同在一个村,我们村是个很小的小山村。老过去,父一辈子一辈,祖祖辈辈都靠种地为生。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三十年时间里,年轻人陆陆续续都外出谋生,留下在家种地的当年的中年人,现在都进入了老年时代,,留守村里种地的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而这些年里,离世了的也很多,村里的人是越来越少,昔日热闹景象已不复存在而略显荒凉。

已经外出谋生的小伙伴们,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已经在他乡异地扎了根,唯有与故乡的联系就是村里年迈的父母和父母耕种的土地,这两样,是游子们沉重的乡愁与牵挂。

《二十八》返程 返城

山村 家家门上的对联灯笼崭新红艳,可是却回归了平日的寂静,已经好多天了。

虽然才刚刚正月十一。

今年归乡过年的游子,很多人早早就走了。也许是已不太习惯村里的居住环境,也许是有别的原因,反正村里早早就归于宁静,只有红红的灯笼对联,显示着还在过年当中。

今天,我也开启了返城之路。

不远,也就一个多小时的路程。

车子在缓缓的行进,我搜索着年前回家那天的记忆,仿佛已很远,也仿佛就在昨天。

年年都是,返城这一天,就意味着年已经过完了。日子开始恢复平常,又开启了一年一度的春夏秋冬四季轮回。

带着希望,带着新的一年里有理想收获的憧憬,我踏上了返城之路。

欢乐祥和的春节,来年再见!

《二十九》

年味儿

一阵一阵的喜鹊喳喳叫声,在除夕的清晨叫醒睡梦中的我。

起床过年喽!

太阳已经升起,晴空一片蔚蓝,美中不足的是风很大,吹寒了苍穹,吹冷了大地。依旧挡不住过年愉悦的心情。

红红的灯笼已经挂起, 喜庆的春联也已张贴,山村腾起了浓浓的年味。只是比较于曾经那些年的除夕,过年的炮声稀疏了些,让年味也稀疏了些,令人非常遗憾,也深恶过年不让放炮的规定,不尊重民俗,不顾民意的行为是罪恶的!

除夕上午过年活动主要是上坟祭祖,备好纸炮香烛,贡品吃食(没有炮,因为实在想不起用哪个字能代替这个炮字,所以就先用这个炮字吧),与本家相约结伴,去祖坟墓地,祭拜离世的先人。

除夕上坟祭祖是年味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孝道,继承着传统,显示着传承,当在先人的坟墓前跪着烧香磕头的时候,总有一种亲切感,也在感受着家族传承的伟大,于是,我在祈祷先人保佑,保佑后辈儿孙家业兴旺,宗族辉煌!

除夕下午,关于年的准备已经基本完善,就等着用传统仪式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一段时光,充满了温馨的等待,等待所有过年的美好仪式的到来……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的灯笼点亮了,每家的院落也都亮起了灯,一改平日一到黑夜到处漆黑的景象。所有的亮光也彰显着年味,山村,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有灯火辉煌的夜景。

曾经有很多年,在除夕的黄昏与傍晚,孩子们已经换好了过年的新衣服,成群结伴的在村子里玩耍。男孩子们兜里揣着小鞭炮,时不时的放一根,接连不断小鞭炮的声音,在告诉大家,年已经到了。可惜,这样深具年味的景象好多年看不到了,留居于村里的小孩子非常非常的少,在外的小孩子就算回村过年,他们都变成了山村的之客,彼此已不是玩伴。所以,我们小时候那种成群结伴的现象已经没有了,所以,缺失了孩童欢乐这一份年味。

春节晚会依旧在除夕夜八点准时开播,曾经很多个除夕夜,春晚是增加年味儿的重要一道菜,给喜庆的节日增添了快乐的精神食粮,从83年开始,精彩了三十年,诞生了太多文艺经典。

在我的记忆中,大概是从2012年开始,春晚突然变得索然无味起来,都没有缓冲的余地,令人深感遗憾。以前都是完整的看完整台晚会,直到《难忘今宵》的歌声响起晚会结束,再以后,再没有兴趣盎然的全程观看,直到依依不舍的结束。

今年也同样,整台晚会依旧平淡无味,引不起观看兴趣。还好这几年有《辽视春晚》可以代替,看着还好看些,只可惜不是除夕夜播出。

老家山村是不熬年的,晚会既然不吸引,所以就早早钻了被窝。

大年初一,凌晨四点半左右,起床接神。接神仪式是最为彰显年味儿的,点年草,寓意一整年红红火火,当火焰升腾起来的时候,鞭炮声噼里啪啦,爆竹声此起彼伏,整个山村沸腾了起来,喜庆的爆竹声响彻山村,东家西家,南邻北舍,家家户户都用这种传统仪式接神到家,热闹的气氛大约持续一个半小时,真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接神完毕,到了过年吃饺子的环节,热气腾腾的饺子上桌了,全家人围在一起,开吃,饺子味儿,透着浓浓的年味儿。

饭罢,天色微明,该出发上山拜神了,整个村子几乎家家都要去的,于是,三五乡亲结伴,带着贡品,朝着山上的“太公庙”走去,一路上都有人,大家聊着天,又是一番热闹的景象。一路爬山,大约步行半个多小时,就登上了山,来到庙跟前,很小的一个小庙,人们需要轮着拜,摆好贡品,烧纸,点香,虔诚的叩拜,祈愿太公爷保佑一方平安。

上山拜神,是我每年都期盼着的,虽然爬山费劲,当登顶以后,浑身已发热,在严寒的山上根本感觉不到冷,非常的舒坦,这时天已大亮,登高俯瞰,视线很广阔,散落的乡村尽收眼底,一轮红日慢慢的从东方升起,景色十分美好。

登山拜神,步步登高,新年好预兆!

拜神完毕,下山回家。换好新衣服,应该是到了给同村居住的族人本家长辈拜年的时候了,可惜,好多年了,这个传统已经淡泊了许多,丢掉了这个仪式,也缺失了一些年味,我很怀念小时候大年初一给长辈拜年的那种情景。

大年初一的中午饭,也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里人讲究年夜饭的隆重,而乡村,大年初一的午饭才是最丰盛的,腊月忙碌的准备成果,在这顿饭中充分体现出来。吃喝,团聚,开心,尽情的绽放年味!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