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身上有“莫名”伤痕?鉴戒“非自尽性自伤_怪人怪事

孩子身上有“莫名”伤痕?鉴戒“非自尽性自伤

怪人怪事 2023-05-04 14:31www.bnfh.cn怪人怪事

孩子身上有“莫名”伤痕?警惕“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李琪 通讯员 廖琴 李川 实习生 王昕

心情不好或遭遇挫折时,通过割腕、撞墙等“自伤”行为发泄情绪,近年来,湖南省脑科医院接诊了多例这样的青少年患者。长沙12岁女孩小玲(化名),就因为手腕伤痕累累被送到医院治疗。

3月23日,湖南省脑科医院专家提醒,家长要警惕孩子身上“莫名”的伤痕,及时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12岁女孩手臂布满割痕

家住长沙的小玲今年12岁,从小性格内向,很少与别人交流。进入初一开始,她的“自闭”行为更加严重,甚至出现自残行为,总是趁着父母不注意,用小刀割伤自己的手臂。

(湖南省脑科医院接诊的孩子自伤伤痕。通讯员供图)

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尝试帮助小玲,但孩子不愿意配合。由于担心小玲安全问题,父母不得不让她退学在家。

近日,小玲父母带她到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门诊就诊。接诊医生看到,小玲双上臂上密密麻麻新鲜或陈旧的割痕,有的已经结疤,有的伤口还在渗血,这是典型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所幸,小玲经过系统治疗情况好转,迎来出院时刻。

衣食无忧的年龄,为什么要伤害自己?小玲的父母很担心女儿,难过之余深感不解。

父母应警惕孩子异常行为

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陈曦介绍,非自杀性自伤是指个体无自杀意图、反复的、直接故意的破坏身体组织的行为。在临床上,这种“自伤”常见的有割伤、烧灼、咬伤、撞墙、抓伤等。

陈曦分析,青少年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主要有个体心理因素、外在环境因素和神经生物学三个方面的原因。从个体心理因素来说,自卑自责、冲动性强、有早期创伤经历等特性的青少年,更容易发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外在环境因素则主要包括遭遇负性生活事件(个体感觉不愉快的事件)、家庭环境(亲子关系不合)和同伴关系(曾被同伴欺凌或孤立)等的影响。其中负性生活事件,是导致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最重要因素。

神经生物学因素也可会影响孩子行为,主要包括内源性阿片肽、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多巴胺等物质影响,可能也与遗传存在相关性。

目前,湖南省脑科医院儿少心理科收治了多例心境障碍、焦虑症、人格障碍、进食障碍等多种精神障碍疾病导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患儿,年龄大多在12—16岁之间,手腕甚至整个手臂都带着划伤、抓伤、咬伤或烫伤的疤痕。

“家长发现孩子有自伤的趋向或行为,一定要及时就诊。”陈曦提醒,家长需要警惕孩子身上“莫名”伤痕,及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