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国经济微弱反弹,渐渐迈向抨击性苏醒_20_怪人怪事

2023中国经济微弱反弹,渐渐迈向抨击性苏醒_20

怪人怪事 2023-05-04 14:30www.bnfh.cn怪人怪事

2023中国经济强劲反弹,逐渐迈向报复性复苏

随着2023年“两会”闭幕,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出,经济复苏、消费、投资及出口等话题均引发强烈关注。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会发生哪些变化?又有哪些挑战?3月2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邀请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原国家计划委员会经济预测处处长廖群在线分享《202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以下为观点精编。

01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要点解读

“两会”要点解读包括五个方面第一,过去五年回顾;第二,2023年回顾;第三,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第四,今年主要预期目标;第五、今年经济工作重点。

1.1过去五年回顾在极不寻常的环境下取得极不平凡的八项成就

极不寻常的环境说的是“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与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包括美国打压遏制我国、逆全球化、乌克兰危机、全球通胀攀升,世界经济增长动能走弱和百年一遇的新冠疫情等。而在这样一个极不寻常的环境中,我国取得了极不平凡的八项成就。

第一,GDP年均增长5.2%,纵向与自己相比的确放缓了很多,但考虑到经济增长阶段的放缓性趋势和过去3年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巨大冲击,这个速度还是值得称道的;横向与其他国家相比,仍为最高之一,高于全球GDP增速2.5个百分点以上。

第二,脱贫攻坚任务胜利完成,经过8年持续努力,2020年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第三,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全社会研发经费总额全球第二,占GDP比重从2.1%提高到2.5%以上,全球第五。,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了突破,比如5G、量子计算机、北斗卫星导航、大飞机等。

第四,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中高端产业占比增加。新一代技术、生物、节能环保、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数字创业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至15%左右;城镇化率升至65%以上,每年升一个百分点以上。

第五,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老基建继续扩张和改进,新基建开始发力。

第六,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

第七,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单位GDP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

第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

1.2 2022年回顾多重逆境中取得了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2022年,我国面临多种逆境。新冠疫情继续肆虐;乌克兰危机骤然爆发;美国加强打压遏制我国;全球通胀攀升;美联储从3月份开始大幅加息,世界经济衰退风险陡然增加。在如此的逆境中,我国经济取得了极为不易的新成就。

第一,GDP增长3.0%,虽大幅低于2022年实际和2023年目标,横向比较高于美国GDP增速0.9个百分点,与全球GDP增速相若。

第二,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了1100万人的全年目标。

第三,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2.0%,与GDP增速相比偏低,目前我国没有通胀问题。

第四,财政赤字率2.8%,符合3月初设定的目标,中央财政收支符合预算,支出略有盈余。

第五,出口增长10.5%,快于全球出口增长,占全球出口比重继续上升。

第六,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平衡,经常收支占GDP比重2.3%;人民币汇率在全球主要货币中相对稳定。

第七,粮食产量1.37万亿斤,增加70万亿斤。

1.3当前面临的诸多挑战

外部方面,今年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大。由于大幅加息,全球通胀放缓,但仍处于6%左右的高位,离理想目标2%相差甚远。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动能衰减,过去二十余年世界经济增速不断下行,发达国家依靠极度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的边际效益不断降低,发展中国家则由于各种政治经济原因内生性增长动力欠缺。对我国而言,最大的外部挑战是美国的打压遏制不断上升;从拜登政府最近一系列的打压措施来看,对此必须保持充分的警惕性。

内部方面,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说法,以下挑战尤其严峻。

第一,经济增长企稳上升的基础尚需稳固。随着疫情的结束,经济增长肯定是企稳向上,但向上的力度多大,基础多强,有待观察。第二,由于疫情的打击,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是主要挑战。第三,民间投资或者民营企业预期不稳。第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有不少困难。疫情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第五,稳就业任务艰巨。第六,房地产市场风险隐患较多。第六,一些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不断暴露。第七,仍有不少体制挑战。我们现在提“双循环”,即力保外循环和加快内循环,而内循环能不能循环起来要在体制上有保障。,科技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虽然在过去十余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横向比较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

1.42023年主要预期目标

1)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在我看来,这个目标偏于谨慎。

2)新增就业目标1200万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较2022年目标稍高,与2022年实际值相当。

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左右。货币财政政策的两大目标,一个是经济增长,一个是通胀。我国当前的通胀水平偏低,通胀不是大问题,所以货币财政政策的目标主要是如何将经济增长稳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

4)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前者是名义值,所以后者也应该是名义值。

5)进出口促稳提质。促稳就是提高稳定性,提质是加大新兴产业产品的进出口。

6)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按照国际标准经常收支顺差展GDP比重在3%以内为基本平衡,去年我国这一比重为2.3%,今年保持基本平衡。

7)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8)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这是绿色经济指标,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绿色经济方面一直是优等生。

1.52023年经济工作重点

1)着力扩大国内内需。内需包括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是要促进消费复苏。

2)加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涵盖两大新经济,一是信息经济,或者数字经济,二个是绿色经济。人类的未来就在于这两大新经济,在这两方面领先者就将引领全球经济发展。发展这些新兴产业关键在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将会提升到一个顶尖的位置。

3)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更大力度地吸引和利用外资。在美国的不断打压遏制中,我们提出以发展内循环为主,但这并不表明会关起门来,坚持对外开放仍然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5)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我国不会产生像硅谷银行和瑞信这样的问题,但信用风险,即不良资产风险需要保持谨慎。

6)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如何与城市群/都市圈兴协调起来是一大课题。

7)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绿色经济以信息经济将共同重塑人类经济的未来。

8)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02

2023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反弹

逐季迈向报复性复苏

对于2023年我国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预测,我的判断是经济增长将强劲反弹,并逐季地迈向报复性复苏。

强劲反弹比较好理解,什么叫报复性复苏?疫情过后,经济肯定复苏。复苏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叫恢复性复苏;报复性复苏则指不仅恢复到疫情前的增长水平,还将疫情造成的增长损失补救回来,比恢复性复苏更进一步。

2.1增长强劲反弹的逻辑

第一,技术性反弹的必然性和强劲性。所谓技术性反弹,是从低估随着造成低谷的根本性因素的消除而出现的反弹,也可成为基数效应,本质上有必然性,掉得越低,回升得越快,它有强劲性。

去年GDP增速为3.0%,是我国过去40年以来的第二低速(第一低速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那一年的2.2%)。所以去年是低谷,低谷的根本阻力是新冠疫情;今年新冠疫情结束,根本阻力消除了,必然从低估强劲反弹。

第二,宏观经济政策加码宽松。“两会”设定今年增长目标于5%左右,相信真正的目标是5%以上;稳增长仍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因而今年的货币财政政策将加码宽松,力稳增长。“两会”后不久3月17日宣布降准就说明了这一点。

应该认识到,现阶段稳增长是相对于下行压力将经济增速往上稳于中高速的水平。政府提出了2035年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的目标,为此需要2023年-2035年GDP年均增长5%。另一方面,鉴于我国经济增长处于从起飞到成熟的过渡阶段,未来13年经济增速的趋势逐年放缓,前高后低,则其中前7年GDP增速应该在5%以上,相信政府在这方面也会提前部署。

第三,外围环境的影响可控。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将低于去年,但相信在发达国家灵活性货币与财政政策的力撑下和中国经济复苏的支持下不会陷入衰退,仍有3.0%左右的增长。,以名义值计算的全球贸易增速应不低于以实际值计算的全球经济增速,而我国的出口增速,虽美国打压和一些企业外迁,又不应低于全球贸易增速。因而预计2023年我国出口增速仍将为正值,位于3 - 5%区间,对以内需为主的我国经济的影响可控。

最近硅谷银行和瑞信事件引发了新的风险,但短期内不至于导致系统性的金融危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在可控范围。

鉴于上,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强劲反弹将是大概率事件。

2.2 1-2月经济数据疫情进入尾声,经济明显复苏

近期公布的今年1-2月我国经济主要数据表明,1-2月,随着疫情进入尾声,我国经济明显复苏。

宏观经济数据,可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分别来看。供给端看三大产业,农业数据统计频率较低,所以一般看工业和服务业两大产业。需求端看“三驾马车”,即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和净出口。

先看供给端,工业和服务业生产双双反弹,1 – 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服务业生产指数上升5.5%,比2022年12月大幅反弹6.3个百分点,数据超出预期,说明服务业反弹确实非常快。

再看需求端,作为三驾马车的代表性指标,1 - 2月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货物出口总额分别增长3.5%,5.5%和0.9%。固定资产投资受新冠疫情的影响相对较小,去年仍保持了可观增长,今年1-2月进一步加速。社会零售商品3.5%的增速仍明显低于疫情前,但5.3个百分点的反弹应属强劲,说明商品性消费复苏形势良好;由于全球经济和贸易下行,出口增速延续了去年11和12月的弱势,但仍然保持为正,好于先前市场预期的大幅下滑。1-2月数据的反弹主要归功于2月,2月的复苏力度要比1月和1-2月数据显示的强劲得多。

2.3全年展望逐季迈向报复性复苏

虽无月度GDP统计,上述1 - 2月供、需两端的数据应该对应3.5%左右的GDP增速。可以预期3月经济数据的反弹将延续2月势头,因而1季度GDP增速可望达到4.0%,后3季度复苏步伐逐季加快。除此之外,复苏的步伐还取决于政策支持的力度和外围环境的演变。

从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将是最大的复苏动力。下行风险包括,一是受疫情影响过去3年收入放缓和今后收入预期减弱等因素影响,消费复苏力度不及预期;二是中小微企业受疫情冲击较大,重振和复苏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政策;三是外围环境进一步恶化,美国打压升级、乌克兰危机、全球通胀居高不下等;四是固定资产投资转弱。

“两会”将2023年GDP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位于市场估计值的下方,偏于谨慎,但并未改变政府今年稳增长的决心。“两会”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以消费复苏为优先,以政府投资带动全社会投资;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表明了这一点。

货币政策方面,3月17日已降准一次,预计今年还有两次降准。财政政策方面,将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从2.8%提高至3.0%,给出财政政策进一步积极的信号。

外围环境变化较快,今年初随着美国经济数据好于预期和我国经济迅速走出行情,市场预测已经有所变化,IMF在1月的世界经济展望更新中已将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从2.7%上调为2.9%。最近美国硅谷银行和瑞信事件在短期内应该可控,长远效应须密切关注。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速在3%左右,从而我国出口增速在3%以上。

基于以上分析和预测,今年我国经济整体增长速度可能在5.5%以上,可以预期在5.5 – 7.5%之间。应该争取达到7.0%,因为这将使得2022和2023两年的年均增速达到当前阶段我国潜在经济增速区间5.0 – 6.0%的下限,从而实现所谓的报复性复苏,即不仅恢复潜在增速水平而且将2022年的增长损失补救回来。从2021年我国GDP增速在2020年下滑至2.3%后大幅反弹到8.1%来看,如此的报复性复苏并不是不可能的。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本文系3月29日廖群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做的题为《202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展望》的分享)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