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贤南桥有座明代牡丹园:500岁“古爷爷”为董_怪人怪事

奉贤南桥有座明代牡丹园:500岁“古爷爷”为董

怪人怪事 2023-05-04 14:29www.bnfh.cn怪人怪事

奉贤南桥有座明代牡丹园500岁“古爷爷”为董其昌所赠,金家22代人守护

2023年4月6日,时有阵雨,奉贤区南桥镇吴塘村明代牡丹园里,游客依然络绎不绝。

又是一年赏花时节,上海古树名木中的泰斗,被称为“古爷爷”、距今494年的“江南第一牡丹”绽蕾吐艳,60多朵粉白相间的牡丹花大如碗口,香气袭人,参观者无不赞叹。

花卉的养护人、83岁村民金书林和他的老伴儿王秀琴临时住在园里,津津乐道给游客介绍他们家族世代守护这株牡丹的故事。

花卉的养护人、金家第22代孙、83岁村民金书林爱花如子。

奉贤地方志记载,这株“江南第一牡丹”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赠。

彼时董其昌就读于松江叶榭水月庵,与邬桥吴塘村金学文为同窗好友。万历年间,董其昌升任礼部尚书,正值金家新居落成,临赴任前亲笔手书匾额《瑞旭堂》,并赠送“粉妆楼”和“昌红”两棵牡丹,贺金家新居落成。

金书林说“原本有两株,一株是绿牡丹,一株是粉牡丹。绿牡丹在清末我们金家弟兄分家时移栽而枯死,唯独留下了这株‘粉妆楼’,不敢再移动它。”老伴王秀琴回忆,她19岁嫁过来,就一直跟着婆家照顾这株花“我们和它很有感情,就和家人一样。”

494岁的牡丹绽放,吸引来不少游人观赏。每年四月一日至十日这十来天,牡丹进入最佳观赏期。

在守护过程中,老夫妻两险遭绝境。20世纪80年代,乡村要发展,老宅要拆迁。拆迁后的金家,成了一片荒地。

没有了宅院相护,每逢“古爷爷”开花之际,便会被折掉不少枝丫和花朵,,连花都开不出了。“想来想去,还是交给国家好。”老夫妻几番挣扎,“一开始很心疼,但想想捐给国家,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关爱,对它反倒是最大的保护。”

2016年前的牡丹,周边堆砌了假山石以保护。后来为了更可控的温热环境,拆除岩石,加装了钢架温室。

花是捐了,但肩上的使命和内心的惦念却放不下。

“它身边,总归需要一个天天来照顾的人。所以讲到照顾的话,只要有生之年,总归我要把它弄好的。”

考虑到“古爷爷”身子娇弱,作为第二十二代的守护者,自老房拆迁后,金书林便决定“离村不离树”,将新家安在1.5公里外的城镇上,隔三岔五,老两口骑自行车赶到村里,开启“打卡式陪伴”模式,至今已有43年。

奉贤区文化顾问、吴文化学者耿明已是第二十度前来赏花,探望金老。今年他征求金老意见,就更好保护与展示牡丹花,奉贤相关部门拟给予提升。

“经过四季不断的养护和管理,也逐年摸索出了养护经验,这两年的长势越来越好。”金书林说,“1992年只开两朵花,今年超过60朵花,增加了不少,而且新的枝条也抽出来了,我觉得非常开心。” 这里一个重要经验是,每年冬天给“古爷爷”进补,两副猪大肠煨汤冷却后,埋入根底供其滋养。

两位老人晚年最大的欢乐就是守护这株近五百岁的牡丹花。

“我儿子今年56岁,还有4年正式退休。那时候,这个守护者的责任就交给他了。而且,二十四代也有了,二十五代也出生了。我们要世世代代将它守护好。”金书林笑着畅想未来。

作为守护者,纵然“传家宝”已经变为“传国宝”,他们依然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和使命。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蒋迪雯 图片编辑蒋迪雯 编辑邮箱8903168@qq.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 李茂君 摄影报道

来源作者李茂君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