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_怪人怪事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

怪人怪事 2023-05-04 14:28www.bnfh.cn怪人怪事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因为刘备确实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提到刘备,很多人都知道他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汉室宗亲”,说具体点,就是中山靖王之后。

而这个中山靖王,名为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也是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

也就是说,刘备乃是刘胜这一脉的后人,只不过,从刘胜到刘备之间,差距着足足两百七十多年。

那么问题就来了,两百多年的时间差距,期间必然有不少变数,但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为何就没人质疑他这个身份的真实性呢?

换句话说,难道就没有人怀疑过刘备是冒充的“汉室宗亲”呢?

实际上,刘备的出身,是经得起推敲的,换而言之,即他的“汉室宗亲”身份,是毋庸置疑的,他的的确确是中山靖王这一脉的后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中山靖王刘胜开始,到刘备这一代,血统的源流以及传承,是有着相当清楚、清晰的记载的。

刘胜的生母,为汉景帝的妃子贾夫人,贾夫人一共为汉景帝生了两个儿子,长子为刘彭祖,次子便是刘胜。

而刘胜这个人,在史料中留下的特点有两个。

一个是“胸无大志”,曾经他对兄长刘彭祖说,当藩王,就应该每日听音乐,玩赏歌舞、美女等,就是尽情享受生活,而不是操心那些国家大事。

刘胜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并且还做的“相当到位”。

而他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在第一个特点的驱使下形成的,他极爱酒色之事,而因为热爱酒色,就导致他妻妾的数量相当可观。

有了大量的妻妾,刘胜本人也是相当“有实力”,通过多年的不断耕耘,其众多妻妾,为他生下了数量更为可观的儿女。

史料记载,刘胜仅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

而刘备的先祖,便是刘胜这一百二十多个儿子里的其中一个,准确的说,是刘胜的第五子,陆城侯刘贞。

刘贞生于西汉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在他十三岁时,朝廷封他为涿郡陆成县侯,封地为中山国内的涿郡陆成县。

,这并非是他能力突出才得以封侯,而是因为他是刘胜的儿子。包括刘胜其他儿子,也都封了侯。

只不过,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当了二十多年县侯的刘贞,因为一个失误,导致爵位被撸了个一干二净。

什么失误呢?简单来说,就是在上交给国家的黄金上以次充好,还短斤缺两。

西汉有个规定,要求诸侯定期得向朝廷上交贡金,以作祭祀时使用,这个制度由来已久,但在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之后,他利用了该制度,对各诸侯“痛下杀手”。

当时的情况是,汉武帝虽说推行了推恩令,但依旧担心诸侯们会坐大,要是再来一个七国之乱那就麻烦了。

所以,汉武帝就想方设法继续削弱诸侯势力,在元鼎五年这年,借口诸侯们所上交的贡金成色太差,且短斤缺两,对部分诸侯予以处罚。

处罚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凡是有上述问题的,全部夺爵。

史料记载,这次被夺爵的刘姓诸侯人数,数量高达一百零六人,这便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著名的“酎金夺爵”事件。

而陆城县侯刘贞,便在被夺爵的名单之中。

不仅被夺爵,封国也被一并撤销,由此,刘贞只得带着家人,搬到了涿郡的涿县,并在此安家落户。

在此之后,刘贞这一家开枝散叶,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大家族。

而刘备的出生地,便是在涿郡涿县的楼桑村,也就是说,当年搬迁至此安家落户的刘贞,正是刘备的直系先祖。

而之所以说刘备不可能冒充汉室宗亲,是因为自刘贞之后,后面的每一代人,都有详细的记载。

比如刘贞生了两个儿子,长子刘轩,次子刘昂,而刘昂便是刘备这一脉的先人,刘昂生刘禄,刘禄生刘恋,刘恋生刘英,最终到了刘贞的第十四代,便是刘雄。

而刘雄则是刘备的亲祖父,刘雄的儿子刘弘,则是刘备的生父。

从这里就能看出,刘备往上的家世渊源传承,都是相当清晰的,谁是谁的后人,一清二楚,这就不存在造假的可能。

除非,是打刘贞这一代,也就是迁徙至涿郡的涿县时,就开始伪造自己汉室宗亲的身份,但问题是,这同样也不可能伪造。

为啥呢?汉代对于户籍的迁徙,是要做登记的,你什么时候,从哪里来,因何而来,都有相关的记载,而一旦伪造的话,那是要吃“诛九族”套餐的。

所以,既然不可能在最初就造假,那么刘备,乃至刘备的家族成员,都是毋庸置疑的刘贞之后人。

而既然是刘贞的后人,那自然也是刘胜的后人,,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并没有错。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当时这个楼桑村的居民,绝大部分都算是中山靖王之后,也就是刘贞的后代。

比如刘备的叔伯、堂兄弟、子侄之类,这些人也都和刘备一样,均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

这么说吧,如果当时站在楼桑村喊一嗓子,说谁是汉室宗亲,估计回应的人得有一大群。

而这也说明了一点,当时汉室宗亲这个身份,并不稀奇和珍贵,也不是啥特殊的身份象征,可能田里插秧的、路边放牛的,都拥有这个身份。

既然不珍贵,刘备干嘛造假?完全没这个必要嘛。

,刘备一家,是享受着汉室宗亲带来的“福利”的,换而言之就是,他和他的家人只有是真的汉室宗亲,才能享受这种福利。

什么福利呢?分两个方面。

第一,很多人误认为,刘备是一个落魄,且家境贫困之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刘备的家境确实一般。

这个一般,也得看和谁去比。

刘备一家,虽然没有爵位,却能享受免除赋税、徭役、兵役等特权,并且根据“八议制度”,他们家还有一定的司法特权。

能享受上述特权的一个根本要素,那就是得有汉室宗亲的身份,哪怕是没有爵位,但只要有宗室身份就可以。

而这就比一般的平民百姓强得多。

并且,享受上述权利,可不是你随便一上报就行的,当地官府必然是要审查的,而如果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是冒充的,单是官府这一关就过不了。

而第二,刘备读过书,并且老师还是卢植。

这一点很重要,如果是平民,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压根没有能力和资格去读书,更别提去拜卢植这样的大儒当老师了。

更重要的是第三点,刘备的祖父刘雄,曾被举孝廉,并出任过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也担任正式的官职。

为什么说这一点最重要呢?举孝廉是汉代非常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三国时期的不少出名人物,都是举孝廉出身。

而举孝廉为官,在当时则是需要经察举征辟程序的,这其中有一项便是“背调”,调查你的家世背景等等。

正是因为官府在对刘家做背调工作时的结果无误,也就是说,刘家是士大夫阶层(非士大夫阶层不得为官,而汉室宗亲便算是士大夫阶层)。

,刘家的族谱,和朝廷的宗正所记录的谱籍能对的上号,传承清晰无误。

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这才得以让刘备的祖父、父亲均能出任为官,而要是对不上号宗正的谱籍,那可不仅是不能当官,直接就是灭门了。

所以,从刘备的祖父能以举孝廉的身份当上县令,刘备的父亲也当过官,就能充分说明,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是经得起考验的。

还是那句话,如果刘备是冒认的皇亲,那就得撒一个弥天大谎,而这个谎可不好撒,除非是他能把当初批准其祖父、父亲当官的官员也收买了,还得把自己村里的人也收买了,大家众口一词说他是汉室宗亲。

但问题,这根本不现实。

毕竟,冒认皇亲在当时是会被灭门的大罪,就算刘备有这个胆子,他的家族成员,也没必要因为帮助刘备而冒这么大的风险。

所以,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不可能是假的。

还有,与刘备期的不少三国人物,也都认可和承认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正是因为刘备没有冒认皇亲,所以才不会有人质疑。

比如曹操,他就调查过刘备的身世,甚至连刘备曾经卖过草鞋、收过养子的事情,都调查的一清二楚。

如果刘备的身份有假,那曹操会第一个跳出来。

他没有,况且,刘备虽说后来去了别处发展,但他的家族,也就是居住在涿郡楼桑村的族人,可还都在原地生活。

而这个地方,在后来那可是曹操的势力范围。

所以,曹操想查刘备的身份,那可以说是轻而易举,而如果曹操经过调查走访,发现刘备的身份有假的话,一道檄文,就会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个事。

到时候,不用曹操动手,刘备集团便会因为这个事,出现巨大的问题,甚至还会分崩离析。

正是因为曹操经过调查,确认了刘备的身份并没有问题,也就是他没有造假,所以才没有借题发挥。

不然的话,曹操岂能放过这个大好的机会?

既然刘备的身份,连曹操都没有做任何怀疑,那么,其他三国时期的人,就更没有怀疑的资格和必要了。

况且,在真实的历史上,刘备后来能成功,靠的也不是汉室宗亲的这个身份。

从他前期招募军队,开始讨伐黄巾,到之后投奔公孙瓒、陶谦,靠的都是自己的能力和人品,并非是中山靖王之后这个招牌。

哪怕是被曹操表为左将军、豫州牧,同样也是如此。

再往后,他携民渡江,乃至一步步开创自己的基业,底下愿意追随他的人,都不是奔着他汉室宗亲的身份而来的。

说白了,刘备在三国时代的地位,是靠着他真本事换来的。

他从来没有到处对别人宣传自己是什么汉室宗亲,虽然他确实有这个身份,但正如前文所言,当时汉室宗亲可以说是一抓一大把,完全不稀奇。

只不过,到了他正式登基称帝之际,这个汉室宗亲的身份就起到了关键作用,他以这个身份建立蜀汉政权,光明正大的来宣布自己要延续高祖之基业。

同样,如果该身份有假,那他这个“汉”政权,就名不正言不顺,这样的话,还怎么立足于天下呢?

就是,整个三国时代,之所以没人质疑过刘备中山靖王之后的身份,是因为刘备确实是这个出身。

不仅家族血统传承清晰,官方也认可,并且还经过了曹操验证,这么一来,自然就不会被质疑了。




对于刘备的身世,许多人喜欢津津乐道。一个贩席卖鞋的咋就自称是刘皇叔呢,居然还没有人质疑,岂不怪哉!

其实,刘备的身世史书记载很清楚,也就没人去质疑。演义是小说,有意提高刘备的身份,都清楚是为了增强阅读性,也就没人去计较。至于今天,许多人分不清楚演义与史书,自己给自己弄些纠结,也就另当别论。

《三国志·先主刘备传》记载

刘备,字玄德,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刘胜的儿子刘贞,元狩六年(前117年),被封为涿县陆城亭侯,因为所献酎金不合规定而免去侯爵。之后其后代就在涿县安了家。刘备的祖父刘雄、父亲刘弘都在州郡做官,刘雄曾被举荐为孝廉,官至东郡范县县令。

由于刘备的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为了生存只得与母亲卖鞋织席为生。刘备家东南有棵大桑树,枝叶茂盛,亭亭如盖。刘备小时候在树下玩耍,就说“将来一定要坐这样用羽毛装束的车子。”他的叔父刘子敬说“小孩子不要乱说,这会株连九族的。”

十五岁的时候,刘备同宗族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跟随同郡人九江太守卢植学习。刘德然的父亲经常接济刘备,把刘备等同刘德然一样对待。

通过这些史料记载,就很清楚刘备的身世。刘备的宗族也是很大的一个家族,刘备不可能冒充刘姓。在古代,姓氏是很严格的,都有家谱。不是随便就可以改变姓氏,记入族谱的。不管刘备祖上如何,现在又如何,刘备姓刘的问题是不容置疑的。

再说,刘备这么大的宗族,冒充刘姓的可能就更小了。特别是当朝帝王姓刘,就更不能随随便便就姓刘。

这个家族是中山靖王的后人,那么刘备中山靖王的身份就确定无疑。

如果冒充中山靖王之后,不仅没有多少实际的利益,反而会有夷灭全族的危险。因而,整个家族不会愚蠢到去做冒充中山靖王之后的事情。

从《先主刘备传》来看,起先刘备招募军队,追随校尉邹靖,参加镇压黄巾军起义,因为有功被除安喜县尉。恰恰是没有人买刘备汉室宗亲的帐,该郡督邮也没把他放眼里,刘备才一怒之下鞭打督邮,然后辞官逃走。

之后,无论是投奔老同学公孙瓒还是投奔徐州牧陶谦,都是凭借自己的本事得到赏识,与刘氏宗亲,没有任何关系。刘备投靠曹操,被表为左将军、豫州牧,一样与刘氏宗亲没有关系。

至于演义所说,献帝见到刘备,搬出家谱认刘备为皇叔,这事更不靠谱。其一,此事,史书没有任何记载;其二,按照献帝拿出的族谱,献帝比刘备大了好几辈,不可能称皇叔。

而且刘备也并没有见人就自称刘皇叔,还是比较低调。毕竟祖上也阔过,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耻辱。作为枭雄的刘备应该识趣,不会以此混江湖。

等到携民渡江的时候,刘备在江湖上已经是知名人士啦。那十几万的百姓也并非是因为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才追随他的。

,刘备的江湖地位是凭借自己的本事打出来的,绝非是就靠姓刘忽悠来的。

东西汉四百多年的发展,刘氏宗族可谓十分庞大,许多刘姓宗族早就成为庶民,与皇室宗亲血缘很远,已经是八百杆子打不着的事。

就算从中山靖王刘胜算起,到刘备这一代也已经二百七十年,也经历了十几代,与汉献帝的关系已经十分疏远。

不仅献帝不买这个皇叔的帐,天下诸侯、官吏、豪杰、百姓更不会买他刘氏宗亲的帐。

至于说献帝把刘备认作皇叔,刘备走到哪里都以汉室宗亲自居,纯粹是罗贯中一人自相情愿,认不认这个账那就是读者自己的事。

,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不会有假,只不过与皇室比较疏远,也没有人去管这些闲事。


刘备的曾祖父是谁,曾曾祖父是是谁,曾曾曾祖父是谁,曾曾曾曾祖父……

通通都不知道,中间的记载断档了。

可能当时有谱系,但没有传承下来。

说,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可考。

我们无法用确切依据证明,刘备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不过,尽管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可考。

但只凭这一点,并不妨碍我们承认刘备就是汉室宗亲出身。

因为,刘焉、刘表等等,他们的宗亲身份也不可考。史料中也没有关于他们各自家族的详细谱系记载。

我们现在只知道,他们是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裔。

至于他们的父祖是谁,并不知道。

但我们能,就说他们不是宗亲了吗?

肯定不能了。

要知道,刘焉可是做过灵帝朝的宗正。代皇帝管理过皇室宗亲人员。

如果不是汉室宗亲,刘焉凭何担此重任?

所以说,我们不能因为刘备与中山靖王刘胜之间的谱系传承缺失,就以此否认刘备,就说他不是汉室宗亲。

,无论西汉还是东汉,对于宗室,都是有严格管理制度的。

比如在《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

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

从刘邦开始,到汉平帝,全国宗室大约十余万人。可能朝廷有漏记的,但官员绝对不会把不相干的人员列入宗室名册。

十几万人怎么样?关系疏远又怎么样?

一律被朝廷安排得明明白白。

《甘谷汉简》(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东汉竹简)中,也有记载

诏书宗室属尽,属(尽)当复……

东汉后期,特别是黄巾起义前后几十年,地方豪强势力急剧发展,威胁皇权。为此,桓帝下旨,加强皇室力量,将属尽宗室,重新列入属籍,并给予一定特权。

也正是,刘备的爷爷刘雄,才得以通过举孝廉,出任范县县令。

刘备的爸爸,也因举孝廉,继续吃皇粮。

之所以,刘备没吃上皇粮。一方面,与他的身份有关。他与皇帝的关系确实太疏远了。

但这不重要。真正的关键,是他的父亲刘弘死得太早了。来不及给刘备铺路,就死了。

没了父亲,刘备又只是个小孩。他们家这才家道中落,沦落到要靠织席贩履才能为生。

总而言之,再怎么说,汉朝也是所谓的大一统王朝。要是朝廷连宗室人员管理那点破事都搞不定。

还谈何大一统政权?

第三,刘备如果不是汉室宗亲,那当时他的竞争对手怎么不借这件事,攻击他呢?

要知道,刘备可是曾经自称过汉室宗亲的。

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自操破於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奉辞在外,礼命断绝……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正大光明的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为此, 曹操很不满。

早先,曹操与刘备大战于汉中时,还派人调查过刘备的家世,连他卖过鞋,收过养子的事都调查清楚了。

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於山头,使刘封下挑战。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乃召彰。

但曹操调查后,却只是骂刘备是穷鬼,从来没有否认刘备是汉室宗亲。

刘备后来称帝时,又发布公告,说自己是汉室宗亲,是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

这一次,换曹丕生气了。但曹丕和魏国的史书也均没否认刘备是汉室宗亲。

可以说,与刘备代的人,没有一个出来否认过刘备的宗亲身份。

历史上,第一个对刘备汉室宗亲身份提出质疑的名人,查了一下,貌似是司马光。

他说刘备与刘胜相隔的时间太远,关系说不清楚。

昭烈之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这就很搞笑了嘛。

前面也提到了,刘焉、刘表与鲁恭王,时间也隔的远,关系也说不清楚。

按司马光的说辞,他们也不算汉室宗亲了?

感觉司马光在这件事上,纯粹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因为儒学到了宋朝,已经有点走火入魔了。

按照宋朝儒生的意识形态,如果认可刘备的宗亲身份,就必须承认蜀汉是正统。

如不然,就会陷入伦理纷争。

实际上,很多宋朝的书籍在称呼蜀汉时,用的都是“汉”,从来不提“蜀”。借此强调蜀汉政权的合法性。

包括《资治通鉴》中,也是如此。

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资治通鉴·魏纪二》

,如果承认蜀汉是正统,那曹魏又变成伪朝了。

而曹魏与北宋一样,都是靠逼迫前朝皇帝禅让才获得正统地位。

如此一来,北宋的正统地位又被动摇了。

估计也就是,司马光便在刘备的出身问题上,动歪心思。通过否认刘备的出身,借以达到让曹魏成为正统的目的。

。我们可以因为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儿孙数不胜数,评价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值一提,“含金量”不足。

但我们不能,就说刘备不是汉室宗亲。

这方面,我们得学习曹操。

他骂刘备“卖履舍儿”,是对的。因为刘备小时候家里确实很穷。

他不否认刘备是汉室宗亲,也是对的。因为刘备就是正经的汉室宗亲。

但用“卖履舍儿”,强行与假宗亲挂钩。那就不对了。因为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Copyright © 2016-2025 www.bnfh.cn 怪异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