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推荐度
小学数学教案
推荐度
初中数学教案
推荐度
相关推荐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6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怪异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 第四单元“运算律”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
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
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可能性”。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感受简单的随机事件、感受可能性有大有小。在这一单元中,学生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感受到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3.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初步掌握探索的方法,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并能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经历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运算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简便计算之中。体验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能力。
5.学生能认识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6.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7.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体的位置。
8. 初步感受到事件的发生随机性,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五、课时安排
一、认识更大的数9课时
二、线与角9课时
三、乘法7课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连减时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寒假期间,你都去过哪些地方?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出示情境图。(多媒体演示)
师现在正是踏青的好季节,李叔叔打算外出旅游。在出发前,他要查阅资料。请同学们看,你从图上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自助旅游》这本书共234页
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问还剩多少页没看。
师这个问题同学们会解决吗?那就试试吧。
2、小组交流汇报。
师你们是怎么想的?
第一种解法234—66—34(从总页数中减去昨天看的,再减去今天看的。)
第二种解法234—(66+34)(先算出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中减掉。)
第三种解法234—34—66(先从总页数中减去今天看的,再减去昨天看的。)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你从这三个算式中任选一个计算一下吧。
3、交流。
你是用哪种方法计算的?
4、小精灵(动画人物)。
通过解决问题可以看出,在计算连减时,有多种方法。可以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也可以把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去掉;还可以先减去后面的减数,再减去前面的。我们可以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算法,进行连减的计算。(板书课题简便运算)
5、现在我把234改成266,想一想,你认为怎样计算简便?
(学生思考回答)
三、巩固练习
1、比一比,谁的方法简便。
621—82—18560—178—22756—189—156
2、利民水果店原有711千克苹果,已卖了476千克,坏了24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好苹果没卖?
3、提出可以用连减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四、小精灵全课
同学们在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了连减计算的不同方法,并且都能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巧妙的运用到生活中。怪异网希望你们平时多留心、多观察,发现和解决更多的数学问题,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能力目标
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解决包装的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利用表面积等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想法设计包装的方法,并亲自实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反思那种包装方案最节约。
教学准备
相同的课本、包装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问现在,老师要把26本数学课本用包装纸包起来,怎样保才能节约包装纸?
学生讨论交流方法,说一说怎样包装好。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二、学习新知识
1、出示教材中的插图和问题将两盒糖果包成一包,怎样包才能节约纸?
2、学生探索两盒糖叠放得方法,并根据叠放的方法列式计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
3、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方案。并反思为什么方案(1)最节约。
4、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1)同样的方法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
(2)教师根据学生的探索情况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
包装的学问
尽量减少面积的面——最节约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
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先画线段图。
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
4x=60是4个x
x=45
3x=45×3=135
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100页试一试
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101页试一试第二题
生列方程,说等量关系。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101页试一试第三题,第四题
生说等量关系列方程。
四、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1、第102页第1题
填一填
(1)成人脚的长度是身高的1/7,如果一个成人的身高为a米,那么他的脚长大约是()米。
(2)看图左图是由等边三角形和正方形组成的,它的周长是()。
(3)苹果和梨的单价分别每千克4元和3元,买x千克的苹果和y千克的梨,共需()元。
2、第102页第2题
看图选方程。学生填在书上。
说出你的理由。
3、第102页第3题
说出“?”等于多少?
选两题说出你是怎么想的?
4、第103页第4题
5、第103页第5题、第6题
说出你是根据什么等量关系列出的方程。
三、思考题。
103页第7题。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第(1)题,两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6(条)腿着地;三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2=8(条)腿着地;四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3=10(条)腿着地;每多一只小熊,着地的腿就多2条,n只小熊表演节目有4+2(n—1)条腿着地。
第(2)题,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怎样列出方程?
小组汇报
4+2(n—1)=26
请同学们尝试解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
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能力。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方法通过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包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利用知识的迁移掌握算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竖式计算方法及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准备
课件、卡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课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这为本节课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打下了基础。本节课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板演
26×8=0.85+2.4=
(注找学生板演口算。)
2、口算0.2×3=5×0.01=3.2+2、3=10—5.5=
2.5×10=32.6÷10=3.25×0=4.8+1=
(提问0.2×3=2.5×10=怎么算的?5×0.01=算式意义。)
3、检查板演并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小数乘小数。
4、出示课题《小数乘法》。
二、新授过程
1、课件出示主题图包装。
(1)从主题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编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吗?
2、课件出示题1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每米2.6元,需要多少元?
(1)谁会列式?(2.6×0.8=)
(2)这个算是表示什么意思?(2.6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3)谁知道列小数乘法竖式要注意什么?(两个乘数末位数字对齐。)
(4)根据它你能推想出2.6×0.8的多少吗?
2.6扩大到10倍26×0.8扩大到10倍×8
2.08缩小到1/100208
(注让学生根据自主探索。)
(5)小结做小数乘法时,先把它看成什么乘法来计算呢?
3、课件出示题2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需要多少元?
(1)谁来列式?(0.85×2.4=)
(2)你能估算出买彩带需要多少钱吗?说说理由。
(3)看老师列竖式
0.85×2.4
(注给学生一个错误信息,让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并与板演的小数加法竖式题进行比较,为此加深怎样列小数乘法竖式的印象。)
(4)计算0.85×2.4的竖式时,计算谁乘谁就可以了?(看成85×24。)
(5)再想一想0.85×2.4的积是多少?为什么?
(6)小数末位有零怎么办?
(7)通过这道题的计算,你知道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
4、观察
(1)看黑板的两道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小数乘法。)
(2)计算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3)再看看,这两道题的积的小数点是怎样确定的?(课件出示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5、质疑问难
(1)这节课我们所学习的内容是书中第44页,请打开书看一看,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2)共同做一道题1.12×1.4=(找学生板书。)
(3)小结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
1.360.78×0.8×0.04
(强调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
2、直接得数。
0.6×0.7=0.9×0.1=0.8×5=
3、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②因为8×2=16,所以0.8×0.2=1.6。()
③一个数除以0.8等于0.7,这个数是0.56。()
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4、用竖式计算
4.8×0.25=0.32×1.2=9.8×0.5=
5、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1.2倍,体重是蒙古牛的1.4倍。草原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四、全课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乘法
0.85+2.4=
2.6×0.8=2、08(元)0.85×2.4=2.04(元)
2.6扩大到10倍260.85×0.8扩大到10倍×8×2.4
2.08缩小到1/1002080.240
答需要2.08元。答需要2.04元。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意义,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规律,以及初步讨论了积的小数位数与两个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小数乘小数的一般计算方法,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1)课前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授前,在板演中出现的26×8,使学生自然地探索到与2.6×0.8的关系。使教师毫不费力让学生明白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理解了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板演中出现的0.85+2.4,与0.85×2.4进行对比,列竖式的不同之处,加深了小数乘法怎样列竖式的印象。在学习中,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很容易地解决问题,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们很容易掌握。
(2)由浅入深,逐步递进,掌握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每一步课堂教学要完成什么教学任务。出示题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乘数扩大的倍数,将积缩小相同的倍数;出示题2,解决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及积的末尾有零要去掉;,通过两道题的对比,完成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及注意事项。逐层深入,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使学生很快地掌握。
(3)练习巩固,围绕知识点,增强挑战。
本节课是学生刚进入竖式小数乘法计算的知识。在新授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富有变化的练习题,使学生在充满激情地挑战性中,进一步地巩固知识点。
本节课,在我的精心设计下,课堂教学的“脚步”一步跟一步,师生间合作紧密。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真正地“动”起来了,思维真正地“活”起来了。让学生在对比中学知识;在观察中明方法;再发现中学会探究。也有不足之处在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急于让学生说好而浪费了时间。其实,第一课时学生刚接触小数点的确定,应该多给些提示,多给些时间。我想,这样的教学,从旧知导新知,从旧知比新知,从旧知探新知,使学生很容易学会,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学生的收获不仅仅是知识的增加,还有思维的训练及个性的张扬。我也受益匪浅。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国土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有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数据改写的方法。
3.引导学生关注较大数据的实际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某些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能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1.教学时师可以出示一组改写的实例,让学生比较、讨论同样的数据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以让学生体验到数据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数据单位的改写是为了数据记录的方便。
2.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并逐步引出一些各省市国土的面积,让学生读一读。
(1)将上面的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2)如果要记录方便,这些数据可以怎样进行改写?
(3)可能学生会改写成以“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教师都应充分地肯定。
(4)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中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
3.对改写成以“亿”作单位的数,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改写中逐步发现改写的方法。
二、实践练习。
第10页“练一练”中第1题,数据单位的改写是实际生活中记录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选择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而不要将数据单位的改写成为单纯的为改写而改写的局面。
练习本题时,先请学生说一说我国西部各省市的情况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然后出示具体的各地区土地面积,在学生读一读的基础上再请学生改写成以“万”作单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区的其他信息,以供学生间互相进行改写。
第2题,在练习“海洋资源”时,先让学生了解一些海洋的知识,特别是我国海洋的区域等。接着出示有关的数据,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讨论这些数据如何进行改写?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体会到这些数据改写成以“亿”作单位比较方便。
板书设计
大数的改写
为了读数、写数方便,有时需要把整万、整亿数
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
9600000=960万
10000000000=100亿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2、初步学习用乘法分配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率。
教具准备
课件,卡片。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出示乱砍伐破坏环境的片段,让学生说一说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后果,提问学生到前边说说,教师归纳,然后问学生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学生回答植树造林从我作起,从现在作起。
教师出示主题图和例3,让学生分小组编一道完整的题。此题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两人负责抬水,浇树。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2、探究新知
师参加植树活动的有哪些人呢?
生挖坑,种树的,抬水,浇树的。
师你用什么方法算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分小组讨论,用多种方法去解,比一比,谁聪明,每位同学把自己的想法做法说给你的同学听,教师巡视,参与小组讨论)
生1、我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人数,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即(4+2)×25=6×25=150(人)
师你为什么要将(4+2)打上括号呢?
生1只有打括号才能先算。(教师肯定,大家鼓掌鼓励)
生2我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即;
4×25+2×25=100+50=150(人)
师孩子们,你们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同意
师将生1、生2的两种做法板书在黑板上
(4+2)×254×25+2×25=6×25=100+50=15(人)=150(人)
师真奇怪,两个不同的算式,得数怎么相同啊!大家再检查一下他们做得对吗?
生对。
师你们发现什么规律了吗?分小组讨论。
生1我发现(4+2)×25=4×25+2×25这两个算式相等。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他们的结果相同,所以算式就相等。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根据左边的算式就能推出右边的算式,既
(4+2)×25=4×25+2×25
(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给大家演示。)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假如25×(4+2)你又能推出等号右边的算式吗?
(凝视片刻,有同学举手,还有私下说出做法的。)
生325×(4+2)=25×4+25×2
生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举例(3+4)×2643×(10+5)
你们能推出右边的算式吗?(提问两个同学上黑板推理,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师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两道这样的题吗?(学生出题,同桌互算。)
师你能用符号或字母写出他们的规律吗?
板书
(a+b)×c=×+×
a×(b+c)=×+×
(提问学生到黑板前做,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做)
师你能用语言叙述这样的公式规律吗?分小组或同桌互相叙述,教师问,学生说,教师再归纳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他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率。
(将乘法分配率读三遍,理解其意。)
3、巩固提高
(1)做一做,下面那个算式是对的,正确的画√,错的画×。
56(19+28)=56×19+28
32×(7×3)=32×7+32×3
64×64+36×64=(64+63)×64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9+9×5=(4+5)×9
36×(4×6)=36×6×4
(教师以开火车的形式提问,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如果是错的请说出原因。)
1、师学了这么多的运算定律,你能将它们区分开吗?给你的同桌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率和乘法交换率,什么是加法结合率和乘法结合率?什么是乘法分配率?可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列公式。
2、说一说你学了这一单元或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评一评本节课哪些同学哪些组表现的,掌声鼓励他(她)们
课题简便运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
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约包装纸。
教学难点
引导观察、比较、交流、反思,得出节约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
课件、盒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
生玩具车,变形金刚……
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欣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
师刚刚大家欣赏的礼物怎么样?
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考虑哪些数学问题呢?
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
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
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挡送给我的弟弟,怪异网希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
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
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师用惊奇的表情注视)
师这个同学真厉害,知道包装纸的大小就是表面积的大小,你们和他一样聪明吗?试试看,怎么样来计算包装纸的大小了吗?动手算一算。
(生独立完成,投影出学生答案,并对其进行讲解)
师来,你来给大家展示一个你的结果,你是怎么来算的?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你们都是这样算的吗?同学们真不错,来,掌声欢送她。
2、师刚才老师在同学的帮助下,知道包装一个黄金搭挡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装纸,我想我弟弟收到这么漂亮的礼物,一定会很高兴,在这里老师替弟弟谢谢大家了。现在我想送给第二个亲人,我要送给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女士,细腻红嫩有光泽。
师对,同学们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师想送给我尊敬的妈妈。我要送给她两盒黄金搭挡。(手势)师你觉得可以怎么来包装呢?有几种包装方式呢?你建议老师选择了哪种方式包装?为什么?(手势配合指向屏幕)
师想想看(凝视5—6钞钟)来,同桌之间借助手中的模型摆摆看。
小组反馈,小组登讲台进行解说。
师同学们不仅是个爱动手,也是一个爱动脑的好学生。掌声赠送给他们精彩的解说。
师有3种包装的方法,那你想建议老师选择哪种包装的方法。(第C种)
生1第C种,因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纸。
师你这个想法真好,很有节约意识,你真是个懂节约的好孩子。(板书节约用纸)
师但这种包装方式真的是最省纸吗?(表情怀疑状)有什么方法证明是最节约的呢?
生2计算出包装后的表面积。再进行比较。
师真不错,我们试试看。(学生反馈,展示学生计算结果)
找两位学生上台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这两位同学,要求学生听听这两位学生的想法,(掌声欢迎我们小老师为我们说说他的想法)
师通过刚刚的活动,我们发现果然是第C种最省包装纸,那现在你能发现包装的秘密吗?
生反馈。
师板书L节约用纸重叠的面越大,表面积越小,就越节省包装纸
三、尝试,规律
1、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包装中最省包装纸的学问。现在老师要送出一个礼物,请听广告词,(黄金搭挡送长辈,腰好腿好精神好)
师我想祝我的爷爷,奶奶身体更加的棒,(动作配合)我要送3盒黄金搭挡。
师看大屏幕,你能回答这的问题吗?(课件呈现)
师用你们探索出的包装的学问,想一想?(如果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模型摆一摆)
3、小结。师非常感谢同学们帮我包装出了这么漂亮而精美的礼物,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吗?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五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什么节日吗?(母亲节)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
母亲节快到了,小明和爸爸为妈妈挑选了一套分为上、中、下集的书,每本书长、宽、高分别为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亲手将这套书用彩纸装饰起来,请你为他设计一个装饰方案
五、板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借助观察、比较、概括等方法,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率的运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口算卡片
50x70=125x8=40x5=11+7=4+25=
70x50=8x125=5x40=7+11=25+4=
2、复习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5x4=20
因数因数积
二、教学实施
1、领会主题图
(1)、观察图意
(2)、说说你从图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
(3)、根据图中带给我们的信息,可解决那些问题?
2、出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分析数量关系
(2)、列式计算4x25=100(人)或25x4=100(人)
(3)、引导观察,比较两种解决的结果,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4x25=25x4)
(4)、这个等式说明了什么?(把4和25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举例
(6)、归纳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叫乘法交换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
AxB=BxA
说一说A、B可以是那些数?(A、B可以是任何两个不同的数)
(8)、找一找,主题图中哪个问题可以用乘法交换律来解决。
师加法中有结合律,乘法中是不是也会有结合律呢?乘法的结合律会是什么样的?我们一起研究一下。
2、出示例2有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1)、读题,分析数量关系。
(2)、请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解答。板书解题思路。
方法一(25x5)x2方法二25x(5x2)
=125x2=25x10
=250(桶)=250(桶)
(3)、小组讨论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板书(25x5)x2=25x(5x2)
(5)、观察下面三组算式,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5x6)x10( )15x(6x10)
(125x80)x3( )125x(80x3)
(12x25)x4( )12x(25x4)
(6)、归纳
三个数相乘,先乘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叫乘法结合律。
(7)、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AxB)xC=Ax(BxC)
这里A、B、C表示的是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
3、比较、概括、归纳
比较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交换律是两数相加(乘)的规律,既交换两个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数相加(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经历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想象验证、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探究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
2、认识圆心和半径,并会用字母表示。
3、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4、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几何图形的美,激发数学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
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发现圆的特征,形成圆的概念和画圆技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图钉、线、圆规、卡纸等。
教学过程
一、溯源生活,激发兴趣
1、(PPT演示)雨水滴在湖面的圆形水波。
同学们,大自然奇妙无比,小小的水珠滴在湖面也会形成美妙的景色,请看。
问你们发现,水珠滴在湖面上,湖面上出现了什么形状水波?
2、生活图片欣赏。
1)问在这组图片中,你看到了什么形状的图形?
2)抽象出圆。(PPT)
3、学生举例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形的?
4、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
板书圆的初步认识
【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抓住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教师的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圆,激发学习兴趣。】
二、操作体验,形成概念
(一)圆规画圆,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1、初步感知
1)看着屏幕上的“圆”,谁愿意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圆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2)师评价大家说得都有点道理,那接下来我们就自己动手,来画一个圆,看一看,圆是不是具有刚才小朋友所说的特征?
2、圆规画圆
1)我们可以用什么画圆?
2)认识圆规(PPT)
3)师好,知道了圆规的构造,我们开始画圆,看哪个小朋友画得最漂亮(要求,不许擦,画圆失败,只要找到失败的原因。)
3、反馈探讨画圆的方法
1)你是怎样画的?上台演示。
2)讨论画圆失败的原因
3)讨论画圆时应该注意什么?(生………………)
小结确定一个点,确定一段长度。
4)再想一想,刚才我们在画圆时,针尖和笔尖落在纸上,各自确定了一个点,也就是两个点。然后在画的过程中,这两个点的“分工职责”有什么不同?
(一个点负责固定,一个点负责绕,旋转。也就是一个点是不动的,另一个是动的,我们暂时把着两个点叫作“定点,动点”)
板书定点
动点
5)师那画圆时,这个“动点”是不是可以随便的动的?还是有一定的运动规则的?什么规则?
(动点移动到任何地方,和定点的距离保持不变。)
6)那你如何证明你用圆规画圆的时候,这个动点和定点的距离始终没有变化呢?
(圆规的两个脚分开后,只要没有外力去动这两个脚,针尖和笔尖之间的长度距离是不变的。如我们人的两个脚在走路是。)
7)师演示圆规画圆。
师看一看,老师如何画圆的。
小结圆规画圆的方法
8)学生画圆
师根据刚才老师的演示,大家能不能在用圆规画一个圆,看一看,是不是比刚才画得漂亮?
反馈讨论这一次,你画得这么圆,画的时候注意了什么?
(二)操场画圆,丰富画圆方法
1、展示足球场上的圆。
师我们现在能用圆规画一个漂亮的圆,那这个圆我们能画吗?
1)讨论这个圆我们怎样画?说说你的想法。
2)课件演示体育老师画圆。
3)教师演示(用“线钉”)
2、探究不同画圆法的内在联系
师我们发现,在纸上画一般的圆,我们可以用圆规,如果在生活中画较大的圆,我们还可以用线、钉和木桩。它们画的工具不一样,但原理相同吗?
1)讨论相同在什么地方?
钉子就是…… 线就是…… 小推车就是……
2)圆的构成确定
师画了那么多圆,那你能告诉老师,哪一部分才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圆?
(生上台指圆)
3)演示(PPT)
揭示到某一个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无数个的点连起来组成的一条封闭的曲线,叫做圆。
(三)圆的特征揭示
1、设疑讨论你认为黑板上的圆能不能画的更大些?谁决定了这个圆的大小?
(定点个动点的距离圆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2、师演示验证谁决定了圆的大小。
3、揭示概念“半径”,用“r”表示
4、揭示概念“圆心”。(在画圆过程中的那个定点叫“圆心”,用“o”表示)
板书半径
圆心
5、学生演示画“半径”
1)师谁能上来画出这个圆的半径?
2)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半径?(圆心到圆上一个点的距离)
找一找下图中,圆的半径是( )
6、问在这个圆里,还能画一条半径吗?还能画几条?
(学生在自己的圆上画半径,看能画几条?)
得出在一个圆里,能画无数条半径。
7、观察讨论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有什么特点?(相等)
为什么?
教师小结(从动点到定点方面研究考虑)
师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其实,正是圆的这些特征,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广泛应用。
三、回归生活,解释应用
1、展示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1)学生讨论
2)媒体展示解释
2、人文素养的培养
1)理解墨子的“圆,一中同长也”。
2)媒体演示。
3、圆的归类
1)出示篮球。问这是圆吗?
2)讨论反馈
小结球是立体的,圆是平面的,和以前学过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属于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
四、梳理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圆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相信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门对圆已经有了新的认识,在以后的生活中,你将会发现更多的有关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点圆心(o)位置
动点长半径(r)大小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经历集合思想的形成过程,初步理解集合知识的意义。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有重叠部分的问题的价值,理解集合图中每部分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有重叠部分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图的形成过程,能用集合图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重复部分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实验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体会数学的严谨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集合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学习之星”和“劳动之星”的获奖奖励,“智慧星”和“守纪星”的获奖奖励,集合名称的磁板,获奖学生名字的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新课师今天这节课上老师会根据同学们的表现,评选出智慧星和守纪星。想要获得智慧星,那你课上需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想要获得守纪星,那你课上就要认真听讲、坐姿端正、书写规范。看谁这节课既能获得智慧星又能获得守纪星。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吗?想不想玩一玩?出示脑筋急转弯——理发师的困惑
教师边讲解,边用课件播放声音。
师问进来的怎么只有三个人呢?你们能帮理发师解决他的困惑吗?生略师在这里爸爸有双重身份,他既是孩子的爸爸又是爸爸的孩子。身份在这里重复了一次,所以只有3人。像这样的问题,数学上称之为“重叠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这类问题。
二、集合圈的深入探究师根据同学们上一周的表现,李老师评选出了7名学习之星和5名劳动之星,那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吗?(12名)师有不同意见吗?生没有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都有谁获奖了?(课件展示获奖学生名单)师从这张光荣榜里,你发现了什么?生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这个词用的真好,既又(板书)这样说我们就听得很明白了,谁还能像这位同学一样说说你的发现?生1XXX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谁能把这两个同学的发现连起来说说?生2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你真会表达。下面请获奖的同学赶快到前面来,老师给大家颁奖。学习之星站到老师的右手边,劳动之星站到老师的左手边。你们俩应该站到哪儿?师咦,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明明算了12名同学获奖了,怎么才来了10个人呢?那两个人呢?(学生举手,迫不及待的回答问题。)你们有话想说,那好,你来说说?生
和都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所以他们两人在获奖名单里重复了。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来同学真是理解了这两个同学的位置了,那这两边呢?谁来说说右边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右边同学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学习之星”还有中间的两个同学呢,我们只描述这5个人的获奖情况。
生这5个人单单只获得了“学习之星”。
师那谁来说说左边这3位同学的获奖情况?生左边这3位同学只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真不错,这下我们弄清楚了。那老师开始颁奖了,左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学习之星”,右边的同学每人发一颗“劳动之星”,中间的同学每人既发一颗“学习之星”又发一颗“劳动之星”。(师边说边给学生发小星星)师那刚开始我们算得有12名同学获奖了,在今天的这种获奖的情况下是不对的,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出今天有10位同学获奖了吗?先听清要求画图时,要画清同学们的获奖情况,还要让我们能直观的看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获奖了,注意老师已经把这些同学的名字编好了相应的序号(课件展示),不要写这些同学的名字了,我们只用序号来表示同学就可以了。
生独立画图。
师画好的同学可以小组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们画的图有没有值得你借鉴的地方。(师巡视学生画的图,选择有代表性的图到前面投影。)师老师选择了几位同学画的图,下面请这几位同学分别到前面来讲一讲他们画的图。
师像这种重叠问题,我们可以用韦恩图来表示。它是英国的数学家韦恩在1881年发明的,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这个图叫作韦恩图,也叫集合圈。(板书集合)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用集合圈的方式来画画图。(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画集合圈)先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学习之星”,画好之后贴上这个集合圈的名字是“学习之星”。接下来该画什么了?生“劳动之星”的集合圈。
师那“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我们应该画在什么位置呢?师为什么要把“劳动之星”的集合圈有一部分画到“学习之星”的集合圈里面呢?生因为有人既获得了“学习之星”又获得了“劳动之星”。
师再画一个封闭的椭圆表示“劳动之星”。下面我们把这些获奖同学的名字贴在相应集合圈的位置里。
师这个集合圈我们就算画好了,那集合圈的各部分表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阴影部分表示什么?师根据我们画的集合圈在小卷子上列出算式(生列算式)。
师谁来说说你怎么列的算式,并给大家讲讲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生我列的算式是7+5-2=10(名),“7”表示7名“学习之星”,“5”表示5名“劳动之星”,减去“2”是因为有2名同学重复了。
师你讲的真清楚,大家都听明白了吧。
师谁还有不同的方法?你们看这个图我们相当于把这些获奖同学分了几部分?(3部分)哪三部分?分别是几人呢?那你会列算式了吗?三、问题拓展师这个问题我算式弄清楚了,现在老师又有想法了,我们下周还要选出7名“学习之星”,5名“劳动之星”,你们帮老师想一想有可能有多少名同学会获奖吗(出示课件)?今天的获奖情况是有2名同学重复了,有10个同学获奖了。那下次获奖可能多少名同学重复呢?生3名,1名。
师最多有多少名同学重复获奖?生5名。
师为什么?生因为“劳动之星”只有5人,所以最多只能有5人重复获奖了。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下周我们班获奖的重复情况都想全了,并说一说。
生没有重复、重复1人、重复2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随着学生说,课件出示)。
师那每种情况下有多少人获奖呢?分组做师没有人重复获奖的情况。
生7+5=12(人)师那这个集合图该怎么画呢?生画两个单独的圈,没有重复的部分。
师(找学生说重复1人、重复3人、重复4人、重复5人的算式,并让学生说3/4清这样列式的原因。)那重复5人的时候,这个集合圈又该怎样画呢?生“劳动之星”的圈都跑到“学习之星”的圈里去了(课件展示)。
师那这个部分表示什么意思?有几人?(课件出示如下)学习之星生这部分表示只获得了“劳动之星”,有2人。
师我们来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有几个人重复了,就去掉几人。
四、练习提升师班里获奖同学的情况,我们都弄清楚了,真了不起,那今天没有获奖的同学呢?比如XXX,我想把他的名字也贴在黑板上,我应该贴在什么位置上。(贴在集合圈的外面)为什么啊?贴在外面表示什么呢?师所以我们班里其他没有获奖的同学,都可以贴在获奖集合圈的外面。现在班里每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下面我们来帮同学们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节课获得智慧星的有人,获得守纪星的有人,两项都获得的有人,两项都没有获得的有人,来上课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师请同学们,在小卷上独立完成,要求画出集合圈,并列算式。
五,生活中的重叠现象(出示课件)
(1)奥运五环,环环重叠
(2)看,这是圆圈的集合图
(3)还有大自然中,一座座山峰重峦叠嶂
(4)以及月食,也是因为重叠现象导致的
(5)这是设计师笔下的建筑,也有重叠
六、课堂小结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重叠问题,还用集合知识解决了不少问题,谁来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生1我学会了画集合圈。
生2我学会了重叠的问题可以用画集合圈的方法来解决。
生3集合圈的画图方法能让我们很清楚得看清每个部分有多少人和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收获还真不少同学们,集合圈可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有重复现象的问题以后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很多,就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和解决。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3
一、学术条件分析
4 (2)年级有xx名学生,其中女生xx名,男生xx名。这些孩子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平均分和及格率都不理想。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基础薄弱。他们上课听到的知识,课后不会用到,作业正确率低。有些学生拒绝及时完成作业,喜欢拖延。这学期的数学课,要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让学生想得好,愿意思考,不怕错误,有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愉快学习数学的心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信学生在各方面都会通过上一段楼梯。
二、本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以下内容:大数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二位数除、测角、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理解、多重条形图、广角数学和教学实践活动。
三、本教材的教学目标:
1.知道“十万”、“百万”、“十亿”、“十亿”、“千亿”的计数单位,知道自然数,掌握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按几级读写一亿以内和一亿以上的数字,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按要求求出一个数的近似值。体验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了解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公里及其换算;
3.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知道几个常见的角度,你会比较角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度数,按照指定的度数画出角度。。
4.我会计算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再除以两位数。我会相应地估计和检查乘除运算。你可以用一位数(100以内)来数两位数,用一位数来数几百个十,用整个十除以整个十,再用整个十除以几百个十。
5.知道直线、射线、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知道几个常见的角度,你会比较角度,用量角器测量角度的度数,按照指定的度数画出角度。知道了垂直线和平行线,就会用尺子和三角形画垂直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点。
6.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图,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了解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从现实生活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理解运筹学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形成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9.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工作,书写工整的好习惯。
四、教学难点:
1、1亿以内的读写,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让学生掌握乘法的估计方法。
3.让学生理解竖平行线的概念,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出竖平行线。
4.让学生知道两种复合条形图。他们可以根据图表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查找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5.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运筹学和博弈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提高本学期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理解大数的教学突出数学的趣味,联系生活资料,培养学生的数感;计算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数字意识。
2.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让学生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活动中。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渗透到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
(1)为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供丰富的素材。
(2)注重体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和数学的文化价值。
(3)通过自我探索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创新评价,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节省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关注,多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多关注学生掌握了什么,取得了什么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
5.关注学生差异,因材施教,加强个体辅导。
6.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灵活处理教材。
7、掌握套路,确保教育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我们要以教学为中心,加强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努力实现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认真、勤奋、求真、求知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8、注意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良好习惯,强调“好好学习”,不允许任何人落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3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闭莆彰挥欣ê诺牧讲交旌显怂愕脑怂闼承颍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2比醚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痹诩扑阒信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绷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教学难点】
含有两级的两步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教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苯淌Γ盒∶鳌⑿『旌托∏浚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崩罾鲜σ怖吹缴痰辏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毖生独立列式解答。
2币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教师两位同学都说得很好。像这样,在一个算式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在计算时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你知道下面两题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90×11-900585÷9+15指名学生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4保继续播放课件)小青他们要为班上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作为奖品,付给售货员阿姨100元,应找回多少钱呢?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汇报。教师板书100-7×13=100-91=9(元)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教师这两道题又该先算什么呢?说给同桌听一听。52+12×4110-117÷9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5苯淌Γ合胍幌耄说一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725-43+21823×32÷8指名学生说说,然后计算出得数。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钡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钡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钡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玩篮球吗?(屏幕出示)看,四(1)班的一、二组同学正在进行投球比赛呢,规则是每人投10次球,看哪组投的准?今天,我们班同学来给他们当裁判,好不好?第一次,每组出一人,老师用两幅统计图分别表示出了第一组和第二组投中的个数(多媒体出示第一组投中7个,第二组投中6个),哪组投的准一些?生判断第一组投的准一些;
问你是怎么判断的?指名回答。
第二次,每组出两人,(多媒体出示第一组两人分别投中6个、7个,第二组两人分别投中5个、9个),哪组投的准?生判断第二组投的准;
问,这次你们是怎么判断的?指名回答。
第三次,两个组所有同学都参加比赛,(多媒体出示第一组四人,第二组五人及成绩),这次又是哪组赢呢?预设
生1第二组赢,第二组投的总数多;
生2我觉得比总数不公平,因为第二组多一个人师到底事实情况怎样?我们必须想个方法来说服对方,请你们开动脑筋,先自己思考,有了想法后小组内相互交流。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问有结果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想法?你认为应该比什么?师你觉得哪一种比法更加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师
在刚才的讨论中,我们明白了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多,算总数不公平,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只有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才能一比胜负。
(出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平均数。(板书平均数)
二、自主探究,理解新知师你能试着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几个球吗?
1、先合再分(多数学生都会先想到计算的方法)
(生答,师演示)
会列式吗?板书6+9+7+6=28(个),28÷4=7(个)师这种方法是先怎样,再怎样的?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这样我们求出了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7个,反映了第一组投中的平均水平。
那你会计算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吗?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师板书)9+8+5+3+5=30(个),30÷5=6(个)。
问刚才第一组用总数除以4,到了第二组,怎么就除以5了呢?(因为第二组是5个人)
通过算平均成绩,现在你能比较出是第一组投得准一些还是第二组投得准一些了吗?(出示答第一组投得准一些。)
2、移多补少法。
⑴(出示第一组投球成绩统计图)我们再来看第一组同学的投球成绩统计图问谁还有不一样的、更独特的方法求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吗?(预设二号和四号本来就是7个,把一号的8个移1个给3号,大家都是7个。(生答,师演示)师通过把多的移一些补给少的,使每个人都一样多。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叫“移多补少”。
⑵你能用移多补少法看出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吗?(生答,师演示)(出示第一组、第二组投球成绩统计图)同学们,不管用哪种方法,刚才我们都得出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7个,这个7就是8、7、6、7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这个6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师请问这个6(第二组平均成绩)能代表刘杰的投球水平吗,能代表刘杰的投球水平吗,那它代表的是什么?生交流;
师是的,孩子们,平均数是一个很重要的统计量,它不仅能代表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还能进行不同组数据之间的比较。
同学们,你们用自己智慧的头脑想到了“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了本不公平的事情,老师真替你们骄傲!
3、理解平均数的范围。
同学们是不是都会求平均数了呢?挑一个你喜欢的数据读读,并说明它的意义吧。(出示课件)
三、联系生活,加深理解(出示亮亮家一星期丢弃塑料袋的统计表),算一算平均每天丢几个塑料袋;
议一议求出的“3个”是每天实际丢弃塑料袋的个数吗?(使学生体会平均数不是实际的数,而是虚拟的数)
平均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四、练习巩固,灵活应用
1、解决问题。
小熊冷饮店的进货问题。
2、问题讨论。
怎么理解“平均水深120厘米”?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
五、全课
今天学习了平均数,静静地想一想,你有哪些收获?
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怪异网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板书设计平均数移多补少先合再分平均数=总数÷个数反思能够让学生学会了平均数的求法,体会了平均数的意义,做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不足放手还不够彻底,学生参与率不高,板书过于随意,以后在教学中要加以注意,在教学中要参考教师用书,吃透课本,讲到位,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要有准确性,学生回答要用数学术语。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篇16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第27页例2及练习四的3、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学会对身边的事物进行编码。
2.培养合作意识、实践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这是重庆市高新区歇台子片区的邮政编码400041。你知道这个编码中各个数字表示的意思吗?
学生我知道,40代表重庆市,00代表市中心的几个区,41代表歇台子片区。
教师这是老师的身份证,从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1我知道老师来自×地方。
学生2我知道老师出生于×年×月×日……[点评复习邮政编码、身份证的编排规律为本节课自己设计编码做好了铺垫。]
二、编排学号
教师生活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数字编码。怪异网希望小学给每位学生编学号时,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如2003年入学的5年级10班的24号男同学的学号就是0310241。
教师学号0310241的各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吗?
学生103表示入学年份;10表示班级,24表示所在班内学号;末尾的1表示男生。
学生2为什么5年级的5没有编入学号呢?
学生3我知道,因为年级每年都会发生改变,可我们学号为了方便统一管理,从入学时就应该是不变的,要是编入年级号,那么每人每年学号都要修改,就很麻烦。
教师从0502402这个学号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1这是2005年入学的2班40号同学。
学生2并且还是一个女生。
教师这个班有45人,并且一位是男同学,你能编出他的学号吗?
学生能,前两位表示入学年份05,第3、4位表示班级02,第5、6位表示班内学号45
教师那你们可以按上面的方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点评本环节通过分析学号的编排方法,让学生初步学会自主设计学号。]
三、课堂活动
1.教师我们这两天学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你们能否自己设计一个编学号的方案,给组内同学编学号?
学生1我打算一个数字编年级,一个数字编班级,一个数字编组号,还有一个数字编组内同学。
学生2……
学生确定方案后,完成自我设计,展示并进行交流。
2 .教师同学们想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
学生想。
教师好,我们就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
学生动手尝试,选1~2人上台展示并说说是怎么编的。
教师小结并指出其实在你们的户口簿上已经预留了一个身份证号码,回家去核对一下,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3.完成练习四第3题。
[点评本环节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人人参与,这样既突出了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问题之间的关系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理解数学、热爱数学。]
四、全课小结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编码,比如楼牌号、街道门牌号、车牌号等,怪异网希望你们用心去观察、思考,用今天所学的方法去研究,你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9-07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17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9-1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篇09-10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6-2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15篇)06-19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合集15篇)09-1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5篇)09-1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通用15篇04-06
奇闻怪事
-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 黎姿老公马廷强前妻是谁
- 紫禁城闹鬼是真的吗 紫禁城闹鬼是怎么回事
- 80年黄河透明棺材事件 80年代黄河透明棺材始末
- 51区外星人录像是真的吗 51区外星人真的存在吗
- 姜潮麦迪娜恋爱过程 姜潮麦迪娜怎么认识的
- 根达亚文明大概离现在多久 根达亚文明距今多少
- 赤塔事件真的还是假的 赤塔事件到底怎么回事
-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 百慕大三角在哪个国家的
- 邓超出轨安以轩:邓超出轨安以轩是不是真的
-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方 中国十大闹鬼最凶的地
- 湘西鬼结婚事件:湘西鬼结婚事件真假
-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绝密档案 中国昆仑山10大灵异
- 李维嘉的父亲是谁 李维嘉父母是哪里人
- 朱秀华事件是不是真的 朱秀华事件的真相是什么
- 太湖冤魂:太湖冤魂事件真假
-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 爪哇虎和东北虎谁厉害一